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崇明东滩春季鸟类群落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徐玲  李波  袁晓  徐宏发 《动物学杂志》2006,41(6):120-126
2003年春季对崇明东滩潮间带不同生境的鸟类群落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64种,隶属7目15科。崇明东滩潮间带春季鸟类平均密度为14.60只/hm2,鸟类多样性指数2.08、均匀度指数0.49、优势度指数0.22。芦苇带、海三棱草带和盐渍藻类带是东滩潮间带典型的生境,各生境的鸟类种类、密度和多样性差异较大。其中芦苇带25种,平均密度2.56只/hm2;海三棱草带有48种,平均密度15.38只/hm2;盐渍藻类带36种,平均密度21.04只/hm2。3种生境中盐渍藻类带鸟类的生物多样性最高,海三棱草带最低。研究表明,滩涂围垦、人类活动干扰、互花米草的入侵是影响鸟类在东滩栖息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由G蛋白β2亚基类似物1基因(GNB2L1)编码的蛋白激酶C受体(RACK1)是一个高度保守的锚定蛋白,属于WD40结构域蛋白家族成员,在细胞信号转导等生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采用RACE技术和基因克隆技术分别对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和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精巢组织的GNB2L1基因c DNA序列进行了克隆。序列分析表明,大鳞副泥鳅GNB2L1基因c DNA序列全长1 115 bp,开放阅读框(ORF)长965 bp,编码317个氨基酸;泥鳅GNB2L1基因c DNA序列的开放阅读框长965 bp,编码317个氨基酸;两种泥鳅GNB2L1基因编码的蛋白与其他鱼类的RACK1蛋白的同源性为94%~97%,且不同进化地位物种的GNB2L1基因均由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组成。以GNB2L1基因为标记基因,构建的鱼类系统发育树显示,大鳞副泥鳅和泥鳅在进化上的亲缘关系最近。RT-PCR结果显示,GNB2L1基因在大鳞副泥鳅成体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脑组织的表达量高于其他组织。以上结果表明,GNB2L1基因为一个进化保守基因,可能在大鳞副泥鳅的细胞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用经芜菁花叶病毒(TuMV)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Agl4)融合,经3次克隆化培养和ELISA筛选,建立了5类分泌抗TuMV的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4类分别对TuMV-CI株系、TuMV—C3株系、TuMV—C4株系和TuMV-c5株系具有特异性反应,第5类对TuMV 5个株系均有反应。以双抗体夹心ELISA和间接ELISA检测,上述McAb同CaMV、CMV、TMV、PVX和PVY等均不产生交叉反应,小鼠腹水McAb的滴度在1:256000--2048000之间,多为1:1024000,比常规多抗血清高400倍左右。对上述杂交瘤细胞系和McAb的生物学特性及理化性质进行了鉴定。用SDS—PAGE、Western—blotting对TuMV外壳蛋白亚基、McAb识别位点进行了分析,并就McAb区分TuMV株系进行了讨。  相似文献   
5.
最新研究结果表明,一些与RNA介导基因沉默相关的小RNA由核仁小RNA(small nucleolar RNA,snoRNA)加工产生,这种小RNA被称为核仁小RNA源性小RNA(snoRNA derived small RNA,sdRNA)。sdRNA现象分布物种广;涉及的snoRNA种类全,数量多;产生的小RNA分子大小不一、数量、种类多。表明这种小RNA在生物中存在着广泛的普遍性。sdRNA的发现拓展了snoRNA的功能,揭示了snoRNA与RNA介导的基因沉默之间的紧密关系,增强了snoRNA在RNA调控网络中的重要性,并为进一步研究RNA调控网络开启了一扇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布朗葡萄藻分别在Chu13、Chu13×2和BG-11培养基中培养结果的比较,发现在气升式光照生物反应器中Chu13培养基最有利于布朗葡萄藻的生长和烃的合成,培养15d后,其生物量和粗烃质量分数分别为1.82g/L和58.7%;棕榈酸、油酸和亚麻酸是布朗葡萄藻的主要脂肪酸组成,Chu13培养获得的藻体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最高。Chu13培养基中布朗葡萄藻代谢规律的研究表明:粗烃含量随着生物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15d后粗烃产量达到最大值1.07g/L,不同生长周期烃的组成保持一致,布朗葡萄藻的烃主要由C33H56和C34H58组成;在布朗葡萄藻生长周期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显著上升,培养15d达到64%以上。  相似文献   
7.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拟南芥基因组序列进行搜索,发现两个新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基因,分别命名为AthsnoR206 a和AthsnoR206b。它们相距约170nt,位于蛋白质基因间隔区。MFOLD二级结构预测这两个RNA均具有典型的box H/ACAsnoRNA"发夹-铰链-发夹-尾巴"结构,符合box H/ACA snoRNA的判定标准;两个RNA分子的反义序列一致,可以判定它们为同一基因的两个拷贝。分析预测snoR206的两段反义序列分别指导拟南芥rRNA小亚基U1717位点和大亚基U2181位点的假尿嘧啶化修饰。在其它13种包括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在内的植物搜索到14个snoR206同源分子,其中12个发现于表达序列标签中,表明该snoRNA在植物中表达且广泛存在。具有双功能的snoR206在人和酵母中的部分功能同源分子分别为U70和snR32,表明其祖先分子在进化过程中存在分子重组。  相似文献   
8.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研究概况和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已被列入CITES附录Ⅰ中,由于连续多年的恶性捕杀,加上国际高价走私,使中国的野生林麝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作者根据大量文献资料结合自己的研究,从林麝的分类地位、地理分布、组织解剖、种群生态和人工饲养等几个方面较为全面地总结了国内林麝研究的概况和进展,指出了林麝种群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内含子插入和丢失的进化动力及机制尚存有许多疑问。我们拟通过对真核生物的604个同源基因的蛋白高度保守区域内含子-外显子的结构研究, 对人Homo sapiens、大鼠Rattus norvegicus、小鼠Mus musculus、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冈比亚按蚊Anopheles gambiae和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的12 585个内含子、3 074个保守内含子进行分析, 推断出不同系统中内含子进化趋势。结果显示在进化中双翅目昆虫丢失了约850多个内含子, 脊椎动物获得了1 600多个内含子, 而双翅目昆虫获得的内含子及脊椎动物丢失的内含子则较少。在内含子分布上, 除酵母有明显5′末端倾向性外, 双翅目昆虫也显示出内含子分布倾向于基因的5′端, 而在脊椎动物及拟南芥中则没有这种分布的倾向性。这可能是由于双翅目昆虫丢失的内含子大多位于基因的3′端造成的。通过对现在脊椎动物内含子分布及获得的内含子的插入相的研究, 发现内含子的获得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现存基因的内含子中插入相0的内含子最多这一倾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水煎法对蒙药材多叶棘豆中微量元素进行提取,并分别用微孔滤膜分离技术、大孔吸附树脂柱分离法、萃取法等分离方法对水煎液中元素各形态进行分离。利用FAAS法测定了原药材以及水煎液各形态中Cu、Zn、Mn、Fe和Ca五种微量元素含量并进行了形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水煎液中五种元素的总提取率在41.7%~87.0%,残留率在9.1%~26.4%,可溶态百分率在16.6%~80.0%,可溶态中五种元素的有机态与无机态的比例为36.9%~250%;该测定方法对各元素的加标回收率在90.3%~113.7%。多叶棘豆水煎液可溶态中Zn、Mn、Fe、Ca元素是以亲水性有机结合形态为主,Cu元素以无机离子型为主,多种形态共存的复杂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