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58型是宫颈癌的主要诱因之一. HPV58在亚洲地区宫颈癌组织中的检出率仅次于HPV16/18. HPV58中和单克隆抗体可用于 HPV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疫苗的研究,并为病毒感染入侵机制的 研究提供实验材料. 本研究采用HPV58 L1 VLP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进行杂交瘤 细胞的制备,通过VLP-ELISA和假病毒中和实验筛选杂交瘤细胞株;经rProtein A纯化 阳性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获得单抗;采用ELISA测定型别特异性中和单抗的亲和力,采用相加实验及变性VLP-ELISA分析单抗识别表位的性质;选取高亲和力单抗建立定量分 析HPV58 L1 VLP的ELISA方法. 获得了2株HPV58特异性中和单抗XM-22和XM-23,亲和常数分别为2.7×107 mol-1·L和1.9×106 mol-1·L,二者识别表位可能不同. 同时获得2株具有交叉中和活性的单抗XM-21和XM-24,除可较高水平中和HPV58外,还可分别交叉 中和亲缘关系较远的HPV18和HPV6. 以XM-22建立的ELISA方法定量分析HPV58 L1 VLP的检测范围为0.05 μg/mL~0.40 μg/mL. 本研究建立的ELISA方法可用于HPV58 L1 VLP疫苗生产的质量控制研究,获得的4株具有不同特点的中和单抗可用于HPV58感染入侵机制 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慢性持续性感染是诱发宫颈癌的主要病因.体外表达的HPV主要衣壳蛋白(L1)可自组装成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 VLP),免疫后可诱导产生型别特异性中和抗体,有效保护机体免受同型病毒的感染,因此可望预防病毒感染及感染相关的宫颈癌等病变.HPV 58是诱发我国妇女宫颈癌的主要高危型病毒之一,目前尚无针对HPV 58的疫苗问世.本研究联合采用多种策略对HPV 58 L1野生型基因进行改造,获得HPV 58 L1改造基因,命名为HPV 58mL1,用杆状病毒 昆虫细胞表达系统进行HPV 58 mL1的表达,CsCl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获得HPV 58 mL1重组蛋白,电镜分析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形成直径约55 nm的VLP.皮下免疫新西兰兔和豚鼠,ELISA检测显示,免疫动物产生高滴度针对HPV 58 mL1 VLP的抗血清,免疫斑点印迹检测显示,抗血清是针对VLP表面表位的.本研究表达了均一性好的HPV 58 mL1 VLP,并获得两个种属的HPV 58 mL1 VLP抗血清,为进一步研究有效预防HPV 58感染的疫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采用基因克隆手段,以pAt153为载体,从一份山西襄坦宫颈癌高发区宫颈癌患者的手术标本中,成功地克隆到2株与HPV16同源的基因片段。经PstI、KpnI、TaqvI、PvuII等16种限制性内切酶酶谱分析及其部分基因序列的鉴定,证明这是在国内首次克姓到一株分子量约为8.0kb完整的HPV16型全序列DNA及一株分子量为5.4kb的HPV6基因片段。经实验证明:该基因片段E6、E7及部分LI基因丢失,在750单核苷酸处发生变异,产生一新的BamHI酶切位点。该完整的HPV16基因组被命名为HPV16Z,HPV16基因片段被命名为HPV16F。用新分离到的HPV16Z作分子探针,检测襄坦337份宫颈癌及阴道活检标本的HPV16型同源序列的结果显示,慢性阴道炎阳性率为17.28%(14/81);宫颈炎为11.89%(17/143);宫颈癌前病变46.81%(22/47);宫颈癌为72.73%(48/66)。证明山西宫颈癌高发区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组织中主要为HPV16Z感染。  相似文献   

4.
研究中国湖北地区宫颈癌患者的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和E7的变异以及HPV16变异体的分布。从宫颈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提取组织DNA,用HPV16 E6和E7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对扩增的部分E6和E7产物片段进行测序分析。在80例宫颈癌组织DNA中有41例发生E6基因178位核苷酸的突变,突变频率58.75%,相应核苷酸改变为Asp-Glu,E7 647在31例测序样品中有22例发生核苷酸序列A到G改变,使29位氨基酸由Asn变为Ser,突变频率70.97%,结果显示在E6和E7基因的178位和647位核苷酸存在高频率的碱基变异。对E6和E7基因的进化树分析表明,中国湖北地区流行的HPV16病毒株主要为亚洲型变异体(As),其次为欧洲型(E),没有发现非洲-1型(Af-1),非洲-2型(Af-2)和亚洲美洲型(AA)HPV16变异体,中国湖北地区流行的As变异体是否有更高的致宫颈癌的风险还有待于进一步对不同阶段CIN和正常宫颈上皮样品的E6和E7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和对变异体蛋白进行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5.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主要衣壳蛋白L1病毒样颗粒(VLP)主要诱发型别特异性中和抗体,增加L1VLP型别虽可扩大保护范围,但疫苗生产成本显著增加。HPV16,HPV52及HPV58是我国的主要高危型别。本文将HPV58次要衣壳蛋白L2aa.16~37多肽(与HPV52L2aa.16~37序列相同)插入HPV16L1的h4-βJ coil区,利用昆虫表达体系构建获得16L1h4-58dEVLP,协同人用佐剂氢氧化铝和单磷酰脂质A(Alum-MPL)免疫小鼠。活性检测结果显示16L1h4-58dE VLP免疫血清可中和17种HPV假病毒中的16种,其中针对HPV16的平均中和抗体滴度最高(滴度,76 800),与HPV16L1VLP对照组的相当(P0.05);重要的是,针对HPV58及HPV52的平均中和抗体滴度均大于10~3(分别为4 050和1 725);另外,还可中等滴度中和HPV45(550),HPV18(506),HPV33(500),HPV39(463),HPV68(431),HPV6(300),HPV57(150),HPV11(125)及较低滴度的中和HPV2/HPV27(40),HPV35(38),HPV5(25),HPV31(13),但对HPV59没有中和活性。因此,以本研究构建16L1h4-58dE VLP进行广谱HPV疫苗的研究,可望降低疫苗成本,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宫颈癌组织人乳头瘤病毒的荧光偏振基因分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采用荧光偏振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分型新方法探讨了8种常见型别HPV在陕西宫颈癌患者中的流行情况。首先,用HPV GP5 /GP6 通用引物PCR扩增65例早期宫颈癌(Ⅱa期内)和72例慢性宫颈炎病变组织DNA粗提物,继之将模板指导的末端延伸反应与荧光偏振检测技术结合(TDI-FP),用GP5 /GP6 扩增区内的HPV6、11、16、18、31、33、35和58型特异性探针与PCR产物杂交后,荧光素标记的特异碱基(TAMRA-ddTTP或R110-ddGTP)在GP5 /GP6 产物中相应的模板指导下,掺入延伸至相应探针末端,致使对应的TAMRA或R110 FP值升高,从而对扩增的HPV阳性产物进行HPV分型。65例宫颈癌患者中检出HPV57例,阳性率87.69%,72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中检出HPV28例,阳性率38.89%,两组间HPV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宫颈癌与慢性宫颈炎患者中4种最常见的HPV型别分别是HPV 16(45.6%)、HPV 18(22.8%)、HPV 58(17.5%)、HPV 31(7.02%)和HPV 16(35.7%)、HPV 11(32.1%)、HPV 6(21.4%)、HPV 18(10.7%)。慢性宫颈炎患者中检出的HPV型别57.14%属高危型。HPV 16在两组中均最为多见。中国陕西宫颈疾病患者中HPV感染有其特点,世界范围内少见的HPV 58在陕西宫颈癌与慢性宫颈炎患者中均较为多见,在进行HPV新诊断方法及疫苗研制时应考虑到这种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人乳头瘤病毒 (HPV)是一种能引起人类皮肤、粘膜的乳头状瘤或疣 ,并可导致恶性病变的病原体。研究表明 ,90 %宫颈癌的发生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关。近年流行病学研究和文献报道显示 ,HPV5 8型在中国妇女宫颈癌中检出阳性率非常高 ,是仅次于HPV1 6型、1 8型的乳头瘤病毒高发型 ,尤其是东南省份 ,5 8型的感染率有上升趋势 ,与HPV1 6型的检出率相近 ,同时二者在宫颈各病变组的检出强度趋势基本一致。由此可见 ,在我国HPV5 8型感染与宫颈癌关系密切。在HPV5 8基因组中 ,L1和L2基因分别编码主要衣壳蛋白和次要衣壳蛋白 ,其中L1基…  相似文献   

8.
靶向HPV16-E6的siRNA对宫颈癌CaSki细胞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RNA干扰技术为手段,HPV编码的癌蛋白E6为靶标.探讨靶向HPV16-E6的siRNA对宫颈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试图阐明该实验的临床意义.构建靶向HPV16-E6的siRNA表达载体,应用体外转染试剂转染HPV16-E6阳性的宫颈癌CaSki细胞.以RT—PCR检测CaSki细胞中E6蛋白的mRNA的表达.借助细胞色素c测定来分析细胞凋亡相关分子的表达和活性.从而研究靶向HPV16-E6的siRNA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RT.PCR检测结果表明,将靶向HPV16-E6的siRNA的表达载体瞬时转染到HPV16-E6阳性的CaSki细胞后,其所舍E6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下调;Westernblotting栓出抑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亦告下调;细胞色素C释放实验结果显示,HPV16-E6siRNA能够诱导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到细胞浆中。从而诱导细胞凋亡.靶向HPV16-E6的siRNA能够有效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靶向HPV16-E6的siRNA为研究重要致瘤蛋白HPV16-E的功能开辟了新途径,给HPV16-E6阳性肿瘤的靶向基因治疗提供新的实验依据.并探索了HPV感染及宫颈癌的新基因疗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新疆南部地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HPV16型E6基因结构特点,从中国新疆南部地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活检组织标本中提取DNA,以宫颈癌活检组织标本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HPV16 E6基因,将其克隆到pUCm-T载体上,并对其进行基因全序列分析.PCR检测结果显示宫颈癌组织中HPV16 E6阳性率为82.35%(14/17);测序结果显示,新疆株HPV16 E6基因全长456 bp,大小与德国标准株一致.E6基因的第247位碱基发生T→G突变,并由此引起所编码的氨基酸亦发生改变.上述结果表明,中国新疆南部地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患者组织中HPV16 E6的基因结构与德国标准株HPV16 E6基因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以3株国内分离的亚洲1型口蹄疫病毒(分别命名为F1、F2、F3)为研究目标,根据GenBank中注册的FMDV VP1基因的序列设计1对引物,采用RT-PCR方法成功地扩增出含有VP1全基因的片段,并测定了3个毒株VP1基因的序列。结果表明,3株亚洲1型FMDV毒株VP1基因长度均为633bp,编码211个氨基酸。3株毒株彼此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82.8%~99.1%之间,雅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89.1%~99.1%之间。从系统发生树看,F1株与我国香港2005年牛毒株序列同源性99.5%,属同一遗传谱系,F2株、F3株与2005年引起河北省万全县、北京市延庆县、甘肃静宁县疫情的毒株分属同一个基因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HPV的某些型别尤其是HPV16 ,18型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宫颈癌在全球妇女癌症死亡原因中居第二位。在发展中国家 ,宫颈癌在妇女癌症死因中列第一位。尽管早期宫颈癌患者放疗及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但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治疗效果却很差。因而 ,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HPV感染对于宫颈癌防治工作无疑是非常必要的。在对乳头瘤病毒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中发现 ,以L1和L2为保护性抗原构建的疫苗株很可能在预防HPV感染及其引起的恶性肿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国际上常通过原核和真核表达系统获得L1和L2蛋白。本实验拟通过原核表…  相似文献   

12.
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主要型别及其感染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探讨了江西省和广东省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及其型别分布,分析了高危型HPV对各种宫颈病变的感染情况,为宫颈癌的早期发现和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首先采用细胞学、HPV DNA检测(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2)、电子阴道镜和宫颈化学着色方法筛查宫颈癌患者,经病理镜检确诊,然后用GP PCR-SBT法对宫颈癌患者进行HPV基因分型。江西省溪口镇、古市镇及修水县城宫颈癌癌前病变发生率为5.7‰。HC2方法发现宫颈癌患者13种高危型HPV DNA阳性率为89.9%,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为84.8%,对照组为24.5%。采用GP PCR-SBT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发现,江西省宫颈癌患者存在HPV16、58、31、33、18、66、6、11、56和81十种型别,其中HPV81型在国内外鲜有报道。据此提出生殖道高危型HPV感染是妇女宫颈癌发病的重要因素。并发现江西省宫颈癌高发区妇女高危型HPV感染率为24.5%。建立了HPV基因分型的方法,对HPV致宫颈病变的分子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QE30-HPV58L1的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以获得HPV58L1活性蛋白,为进一步研制HPV58基因工程疫苗打下基础。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PV58L1完整编码区基因,将PCR扩增产物克隆至pUC19质粒中并测序。利用pQE30质粒载体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QE30-HPV58L1,并通过酶切电泳验证重组结果的正确性。结果:PCR扩增出1.6Kb特异性片段,经克隆至pUC19后测序表明序列同源性与Gen-Bank报道一致。重组质粒pQE30-HPV58L1酶切后显示其大小约5.1Kb,酶切图谱与预期相同。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QE30-HPV58L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拟评MALDI-TOF-MS技术在HPV分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采用MALDI-TOF-MS技术检测河南安阳地区94例宫颈癌样本中HPV感染状态,并与普通PCR方法得到的结果相比较.结果:94例宫颈癌组织中HPV感染率为92.6%,共检测到10种常见的高危型别,以16为主,其次是58和18型.样本单一HPV型别感染为主,其中16型单一型别感染占6I.7%,见多种型别和组合的多重感染.与普通PCR检测结果比较发现两种方法样本HPV(不分型)检测一致率为95.7,样本HPV16型检测一致率为93.6%.结论:MALDI-TOF-MS技术能够精确、快速、高通量的对宫颈癌中HPV进行检测和分型.  相似文献   

15.
齐鲁  袁理  吴萍  冶亚平  丁彦青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4):6607-6610,6614
目的:HPV有许多类型,其大致可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高危型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首要原因,在HPV基因组中,E6基因是促进宫颈细胞癌变的关键基因,本文主要研究HPV中的E6基因在各种不同型别的HPV中的进化关系,并对E2基因碱基替换率进行分析,探讨高危型HPV与低危型HPV的区别.方法:本文对不同类型HPV E6氨基酸序列构建系统发生树,探讨识别高危型HPV可能的一致序列,对E6基因其中一处能导致恶性程度增加的突变进行分析.并对HPV16与其位于同一颗树的HPV35和HPV31计算相对碱基替换率.结果:高危型HPV均源自同一株病毒株的进化.各种HPV型别中,高危型HPV E6蛋白对应于HPV16E6蛋白的第83位氨基酸为缬氨酸更为保守,HPV中除E2以外的其他基因的非同义替换率均小于同义替换率.结论:HPV E6蛋白对应于HPV16E6蛋白的第83位氨基酸为缬氨酸能更好地实现HPV E6蛋白的致癌作用.HPV基因中除E2以外的基因在进化过程中都较为保守,是HPV增殖生长的关键基因,而E2部分区域非同义替换率大于同义替换率,说明E2这部分区域的突变能够更好的促进HPV的增殖和生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pET-42a(+)-HPV58E6E7原核表达质粒,诱导表达人乳头瘤病毒(HPV)58型E6E7融合蛋白。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出HPV58 E6E7融合基因的全长序列,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其定向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42a(+)中,构建pET-42a(+)-HPV58E6E7原核表达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核酸序列检测对重组质粒进行鉴定;将其转入宿主菌大肠杆菌BL21进行诱导以表达HPV58E6E7融合蛋白,并用谷胱甘肽琼脂糖树脂纯化回收HPV58E6E7融合蛋白,用SDS-PAGE及Western印迹鉴定表达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及抗原性。结果: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核酸序列检测证实重组质粒中插入的目的基因大小、方向正确;HPV58E6E7融合蛋白得到高效原核表达及纯化,表达蛋白的分子大小正确,抗原性良好。结论:pET-42a(+)-HPV58E6E7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HPV58E6E7融合蛋白得到高效表达及有效纯化,为检测HPV58型治疗性疫苗的免疫效果提供了抗原。  相似文献   

17.
HPV16型为主的多种HPV病毒可诱发机体发生宫颈癌等疾病,以重叠PCR法人工合成HPV16 E6、E7致癌基因的融合基因,以之为目的基因构建了无选择标记基因(Marker-Free)双元载体,期望转化番茄开发新型宫颈癌治疗性疫苗-转基因植物口服疫苗.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HPV16 E6、E7基因,设计并合成密码子优化的靶基因E6-E7融合基因;并在目的基因的上游引入分子佐荆LTB基因,与Kozak序列等表达元件相偶联,以提高目的基因在植物表达系统的表达水平、增强其诱导黏膜免疫的免疫原性.目前已构建pX6-LTB-E7和pX6-LTB-E7-E6两个番茄转化双元载体.采用番茄Marker-Free系统转化和表达HPV16 E6、E7目的基因可以在转化后代中剔除标记基因,从而消除由标记基因可能引起的转基因植物口服疫苗的安全性问题,为HPV转基因植物口服疫苗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特定型别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引发宫颈癌的主要因素[1].根据HPV致癌性的不同可分为高危型,低危型.Munoz N[2]等对来自9个国家的1918例宫颈癌组织进行各型HPV筛查,最终确认HPV-16、18、26、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3及82型为高危型.李洁等[3]用核酸印迹技术对1986至1994年间来自我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1008宫颈癌组织进行HPV型别检测,发现HPV-16、18、31、35、51、58等型的存在,并发现各地区主要流行型别随地理位置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9.
熊光武  袁杨  李萌  郭红燕  张小为 《遗传》2010,32(4):339-347
为检测HPV16上游调控序列(Upstream regulatory region, URR)、E6、E7癌基因变异在北京地区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的分布特征, 探讨该地区宫颈癌发生同HPV16变异株间的相关性, 文章以提取的31例HPV16检测阳性宫颈癌组织DNA为模板, 设计针对性引物扩增URR、E6、E7 3个目的片段, PCR产物直接测序并通过GenBank对比分析变异和分支鉴定情况。在所分析的宫颈癌组织中, URR是突变频率最高的片段, 其次为E7, 最保守的序列为E6。共发现热突变位点8个, 分别为URR序列上G7521A(100%)、C7435G(96.77%)、C24T(45.16%)、A7729C(45.16%)、G7839A(45.16%); E6序列上T178G(41.94%); E7序列上A647G(45.16%)、T846C(45.16%)。HPV16分支分布频率最广的是As型(54.84%), 其次为E型(45.16%)。研究结果提示, HPV16URR序列上G7521A、A7729C、G7839A, E6序列上T178G、T350G, E7序列上A647G、G658A等位点的变异可能与病毒致癌潜能及宫颈癌的发生相关。北京地区宫颈癌患者中As和E型可能是两种最主要的HPV16分支, 这有可能会为HPV疫苗的研制和感染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As型和E型病毒在不同年龄组和不同肿瘤分期组的患者中分布频率有差异, 这可能会为揭示宫颈癌年轻化趋势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20.
丁卉  申艳  阚延静  童华  华荃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29):5686-5688,5707
目的:探讨南京部分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型别和年龄特征,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人乳头状瘤病毒的基因扩增技术(HPV PCR)对2010年9月至2011年7月3382例就诊于南京妇幼保健院宫颈疾病科的女性进行HPV基因亚型检测,21种型别包括15种高危型和6种低危型,分析比较上述样品的感染程度、感染型别、感染年龄等.结果:HPV总阳性率为33.47%(1132/3382),21种型别均被检出,该地区女性阳性率最高的型别是HPV16,其他常见为58、52、CP8304、53、18、33等,多重感染率为9.58%.该地区女性HPV阳性率与各年龄组无显著差异(P>0.1).结论:该地区女性HPV阳性率为33.47%,常见型别为HPV16、58、52、CP8304、53、18、33、68、31、39、11、6和66型;人群感染存在在<20岁和>70岁两个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