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总结建立柑桔、龙眼、荔枝叶片和土壤营养诊断标准的基础上,评述了应用营养诊断技术指导矫治营养失调症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棉花氮素营养诊断中,以叶柄硝态氮、叶片全氮及碳氮比值作为指标已有过不少研究。而以氨基氮作为棉花氮素营养诊断指标的报道还少见。本文就不同氮素营养水平对棉花叶片氨基态氮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期探讨叶片氨基态氮作为棉花氮素营养诊断指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温州蜜柑营养诊断的DRIS初步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州蜜柑是我国南方栽培地域广、面积大的柑桔品种。应用营养诊断指导科学施肥,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在营养诊断中,首先要解决诊断标准问题。为此,本文根据文献[1]提供的资料进行统计,在此基础上拟订出一个初步标准,以供生产应用之参考。  相似文献   

4.
作物营养诊断已成为当前世界上实现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并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农作物。不少国家更侧重于果树作物的营养诊断研究与应用,且较普遍使用于指导施肥。许多果树生产较先进的国家,营养诊断业已发展到商品生产广泛应用的阶段。譬如,美国加州80%以上柑桔园采用了营养诊断以指导施肥。近一、二十年来,柑桔营养的理论研究紧密地结合解决施肥的问题,使此项研究更具实践性。《1977年国际柑桔会议》上,关于柑桔营养研究的讨论,基本上反映出上述  相似文献   

5.
正饱腹,并不等同于脱离饥饿!虽然全球抗击饥饿的成果显著,但是另外一种因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而导致的"隐性饥饿"却正在悄悄地危害着人类健康。膳食中长期缺乏铁、锌、维生素A等必需微量营养素,将直接导致机体健康受损或营养失衡,引发生长发育缺陷或各种疾病。"隐性饥饿"通常很难被发现和意识到,且由其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往往具有滞后性而被忽略其重要性。2016年6月17日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发布的《2016年全球营养报告》指出,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已成为一种全球"新常态"。我国隐性饥饿及营养失衡人口在全球排第二位,隐性饥饿、超重和肥胖人数是1991年的1.5~2倍,近10年来消  相似文献   

6.
宠物指人们精心饲养,以供玩赏愉悦的宠爱动物。目前犬类在我国宠物市场发展较为迅速,而且历史非常悠久,其他宠物的饲养规模、普及程度与犬类还相距较远。对国内犬临床疾病情况研究发现,近年来犬营养代谢性疾病发生率逐年升高,广大宠物医师对于此类疾病的关注程度日益加大。本文主要从犬营养代谢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较为先进的诊断方法、后期治疗饲养,三个方面进行对犬营养代谢病进行探讨,希望对于宠物市场在我国的发展、临床治疗此类疾病和宠物营养的科学搭配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珍稀乡土树种福建柏苗期DRIS营养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我国珍稀乡土树种福建柏的1年生播种苗为研究对象,对苗期的DRIS营养诊断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运用D-最优饱和设计法进行了福建柏苗期N、P、K3因素10处理盆栽施肥试验。与以往的研究仅以某月份或特定时间的取样制定的营养诊断标准不同,以整个生长季节(6~12月份)内选取的共计10 0份苗木叶片养分含量测定值为依据,成功制定了DRIS图解法及指数法的营养诊断标准,经检验其诊断正确率较高,验证了DRIS营养诊断方法可以排除1年生苗木不同月份叶龄的影响。福建柏苗期叶片3元素浓度最佳比值范围为N/ P=11.4 12 1±1.4 137;K/ N=0 .5 0 32±0 .10 39;K/ P=5 .6 16 8±1.0 6 0 4。DRIS诊断标准分别经各月份苗木叶片养分元素含量回代检验,所诊断的苗木N、P、K需肥次序与实际施肥量基本一致。以生长中期的8月份各处理苗木为例,列出各元素的DRIS诊断指数及相对需肥次序,诊断正确率达90 %以上。  相似文献   

8.
吴建繁  王运华 《植物学报》2000,17(6):492-503
本文综述了无公害蔬菜定义、卫生评价标准及生产环境评价标准。对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常用的氮肥在土壤中转化、种类和形态、用量和时期与硝酸盐关系,过量氮肥对蔬菜体内硝酸盐累积影响,对地下水质污染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磷肥过量引起流失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磷肥中镉对土壤生态环境污染的影响,以及畜禽粪肥、城市垃圾和污泥堆肥对蔬菜品质及环境影响进行了评述。对近二十年来土壤栽培条件下应用于无公害蔬菜营养诊断与平衡施肥研究的养分平衡法、肥料效应函数法、NPK比例法、土壤测试指数法、植物营养外观及测试指标诊断法、DRIS作物营养诊断施肥综合法,植株硝酸盐速测反射仪法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基于患者问卷自评方式的快捷、准确的适用冠心病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不良评估的信息化工具。方法:选择心内科患者150名,分别采用临床营养师面对面评估和患者自评软件系统进行营养评估和营养风险筛查,通过比较两种方法,以检验该自评系统筛查营养风险和诊断营养不良的效力,评价该软件在冠心病患者人群中的适用性。结果:两种调查方式在膳食营养评估方面对主食摄入、粗粮摄入、蔬菜摄入、叶菜摄入、肉类摄入、鱼虾摄入、鸡蛋摄入、坚果摄入、大豆摄入和烹调油摄入结果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自评软件结果显示,患有营养风险患者比例较营养师评价的比例偏高,但结果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冠心病患者营养自评系统可以较好地反应患者的膳食摄入和营养风险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和患者全面主观营养评估(PG-SGA)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十堰市太和医院住院治疗的消化系统肿瘤患者680例,分别用NRS 2002和PG-SGA评价患者营养状况,记录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分析其诊断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38.2%和36.2%;不同年龄段、肿瘤类型和TNM分期的肿瘤患者NRS 2002/PG-SGA评分及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发生率随年龄和TNM分期增加而增高,胃癌和结直肠癌高于其他类型消化系统肿瘤(P<0.05);以白蛋白(ALB)为“金标准”判断营养不良,NRS 2002和PG-SGA与ALB判断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其约登指数分别为0.667和0.751;NRS 2002与PG-SGA判断结果一致性高,列联系数r为0.49。结论:消化系统肿瘤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发生率高,随年龄和TNM分期增加而增高,NRS 2002和PG-SGA均可用于肿瘤患者营养状况评估。  相似文献   

11.
神经营养因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成  敖世洲 《生命科学》1996,8(5):32-35
神经营养因子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的存活.生长和分化.神经营养因子可以通过逆向、正向、自分泌和非分泌等途径发挥神经营养作用.神经营养因子的作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同神经营养因子具有相互交叉但又各自特定的神经营养活性.种经营养因子研究为治疗早老性痴呆、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以及外周神经损伤带来了新希望。  相似文献   

12.
水稻氮素营养高光谱遥感诊断模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水稻氮素含量与原始光谱反射率、一阶微分光谱以及高光谱特征参数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构建和验证了以遥感参数为自变量的水稻氮素营养诊断模型.结果表明:氮素含量在水稻各器官中总的变化趋势为茎<鞘<穗<叶;各器官在可见光波段的光谱反射能力为叶<穗<鞘<茎,在近红外波段则与此相反.以波长796.7 nm处的光谱反射率和738.4 nm处的一阶微分光谱反射率为自变量的线性模型和指数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996和0.8606,二者均能较好地诊断水稻氮素营养,但最适合诊断水稻氮素含量的拟合模型是以植被指数的归一化变量(SDr-SDb)/(SDr+SDb)为自变量构建的水稻氮素营养高光谱遥感诊断模型[y=365871+639323(SDr-SDb)/(SDr+SDb),R2=0.8755,RMSE=0.2372,相对误差=11.36%],该模型可定量诊断水稻氮素营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病患儿住院期间的营养状况及营养风险,并分析肝病患儿营养风险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实施营养支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就诊于河北省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的360例肝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Z评分法对患儿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采用STAMP评分法对患儿的营养风险进行评价,分析营养不良与疾病的关系,探讨不同营养风险评分与血液学营养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运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及不良临床结局(感染、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的关系。结果:与其他常见肝病比较,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儿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营养风险组与中、低营养风险组患儿比较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血清营养指标及不良临床事件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感染患儿容易发生营养不良,高营养风险患儿的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及医疗花费明显增加,高营养风险组患儿的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明显异常是区分不同营养风险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4.
关于植物营养生态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植物营养学与植物生态学发展的前沿交叉正形成了植物营养生态学,植物营养生态学是探讨植物营养利用策略的科学,包括植物体内营养的合理利用策略和植物对无机营养环境的改造以利于营养吸收的各种可能策略。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养分利用效率、植物体内营养的再利用、体内营养含量格局和植物对土壤无机营养环境的改造。植物营养生态学以植物种群为研究对象。它的发展对深刻理解种群的生态行为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如何增进人工混交群落的营养协调性具有实践上的指导意义。营养生态机理的各个方面是相互协调和相互补充的整体,营养生态机理的效率决定了种群营养合理利用的程度和在营养资源上的竞争力。目前,研究上尚缺少营养策略与其它生态策略的关联性的探讨,随着各种营养策略研究上的深入,这种关联性探讨将成为今后植物营养生态学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上部叶片SPAD值估算小麦氮营养指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快速、准确的监测诊断小麦氮营养状态对于评价小麦长势、指导氮肥运筹并预测籽粒产量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2009-2011年的大田试验,系统分析了小麦上部4张单叶不同叶位的SPAD值和归一化SPAD指数(NDSPADij)与氮营养指数的定量关系,通过简单分组线性回归筛选出在不同年际和不同品种间表现稳定的氮营养指数(NNI)定量方程.结果表明,小麦上部不同叶位SPAD值和NNI随施氮量提高而提高,而NDSPADij随施氮量的提高而降低.小麦单叶SPAD值与NNI的关系呈显著正相关,但这种关系在品种或年份之间不稳定,对小麦氮素诊断存在风险;除NDSPAD12外,NDSPADij与NNI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经简单分组线性分析发现NDSPAD14与NNI之间在年份和品种之间表现最稳定,能够较好的定量估算氮营养指数,从而快速诊断小麦氮素是否亏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病房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营养状况、临床开展营养支持的情况及疗效,探讨医学营养治疗对营养不良的改善作用。 方法:采用NRS2002量表,结合营养相关指标(BMI、小腿围、ALB、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等)进行营养不良的诊断,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及患者护理记录,详细记录患者营养支持途径及营养摄入量,分析营养支持途径、能量及营养素分配比例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结果:共调查了197名患者,入院时72.59%的患者存在营养风险,49.75%的患者诊断为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的患者中仅23.47%的患者能量摄入合理,仅17.35%的患者营养素比例合理,采用经口天然食物、ONS、EN、PN的比例分别为79.59%、5.10%、3.06%、12.24%。出院前41.62%的患者存在营养风险,22.84%的患者诊断为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的患者中82.22%的患者能量摄入合理,100%的患者营养素比例合理,采用经口天然食物、ONS、EN、PN的比例分别为46.67%、31.11%、22.00%、0%。营养不良患者与营养正常患者在营养支持途径的选择和营养合理摄入方面存在差异,均为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营养状况较差,ONS、EN等营养支持途径可保证能量及营养素的合理供给,慢阻肺患者的营养支持应重视多种途径的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一个农牧结合生态系统营养循环的源,库,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江海  张玉铭 《生态学杂志》1994,13(4):42-46,22
一个农牧结合生态系统营养循环的源、库、流曾江海,张玉铭(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050021)Source,PoolandFluxofNutrientCyclinginaCombinedAgro-AnimalHusbandryEcosyste...  相似文献   

18.
农田生态系统中昆虫与寄主植物的食物营养关系错综复杂,利用田间直接观察法、肠道内含物形态学分析、同位素标记等方法都难于全面解析,常造成营养关系的缺失。近年来,DNA分子追踪技术迅速发展,利用一段较短的DNA序列能有效鉴别植食性昆虫取食寄主植物的种类,为这一领域研究提供了新方法。本文全面介绍了3种DNA分子追踪技术——诊断PCR技术、克隆测序技术和下一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其中诊断PCR技术包括单一PCR技术和多重PCR技术,适用于目标昆虫与已知寄主植物之间的营养关系分析;克隆测序技术能够在寄主植物种类未知的前提下,解析目标昆虫完整的寄主植物种类信息;下一代测序技术实现了短时间内对混合样品的测序,加之昆虫与植物DNA条形码序列数据库大量扩增,有效地提高寄主植物的鉴别能力。诊断PCR技术和克隆测序技术已在追踪地下害虫的取食行为、植食性昆虫取食范围及其在寄主植物间的转移与选择习性等方面被广泛应用,且进展明显。综合考虑各种技术的优缺点,本文提出将DNA分子追踪技术与同位素标记等其他方法相结合的研究策略,以便系统解析农田生态系统中昆虫与寄主植物之间的营养关系。  相似文献   

19.
水稻氮,磷,钾营养和合理施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高产必须施肥。现以水稻为例,阐述各生育期的营养生理特点,提出合理施肥原则。1水稻各生育期对氮、磷、钾的需求水稻苗期和分美盛期是水稻吸收氮、磷、钾的营养高峰期。在此期间叶片含氮量为3%~5%;含磷量(P2P2)为0.2%;含钾量(K2O)为2%~3.5%,甚至达5.5%以上。叶片含氮量在2.5%以下,则不发生分蘖。含磷量少于0.1%时长出来的分蘖也会死亡。叶片含钾(K2O)在1.4%~1.8%以下(有的认为是1.0%~1.5%以下)则为分蘖期钾的临界值。可见苗期和分荣盛期前充分施氮、磷、钾三要素对促进植株…  相似文献   

20.
基于DRIS法的短枝木麻黄苗期综合营养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东南沿海沙地主要造林树种短枝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一年生苗木为研究对象,应用氮(N)、磷(P)、钾(K)三元二次旋转回归法,根据现实生物量的差异,划分为2种不同的产量类型,同时结合室内养分含量分析,以高产量类型为最适值,制定了诊断施肥综合法(Diagnosis and Recommendation Integrate Sys-tem,简称DRIS)及指数法的营养诊断标准,研究氮、磷、钾不同施肥配比条件下苗木体内氮、磷、钾的养分含量及其需求程度,对短枝木麻黄进行苗期综合营养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施肥配比对短枝木麻黄苗木生物量积累规律有较大影响,苗木生物量最优解为19.84 g/株,对应的最佳施肥方案为氮、磷、钾分别施肥0.329 g/株、2.298 g/株、0.154 g/株。短枝木麻黄苗期小枝3种元素浓度的最佳比值范围为P/N=0.3174±0.1302;K/N=1.1010±0.506;K/P=3.5564±0.5075,以生长末期12月份各处理苗木为例,列出各元素的DRIS诊断指数及相对需肥次序,证实了营养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