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p53cDNA为探针,用Southern印迹法对人胃癌细胞系BGC823进行了检测,发现该细胞中p53基因存在异常,将可在真核细胞表达的重组野生型P53质粒pC53-SN3和突变型p53质粒pC53-SCX3,用指质体介导法,分别导入BCG823细胞,获得了较长时间受G418的多个阳性克隆。Southern抑迹法证实阳性克隆细胞中有外源性p53基因存在。  相似文献   

2.
p16基因的功能及与肿瘤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16基因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它的编码蛋白是Cyclin D/cdk4激酶的特异性抑制剂,通过抑制细胞周期进程而抑制细胞增殖。p16基因在多种肿瘤中有高频率的纯合缺失和点突变,使之成为继p53之后肿瘤基础及临床研究中又一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以前的研究发现:HBV X蛋白能与肿瘤抑制基因p53蛋白结合,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经过计算机比较分析发现,在HBV基因组中存在与经典的p53DNA-蛋白质结合位点类似的序列(TGCCT),用含有此序列的HBV基因片段作探针,与肝癌细胞核蛋白作用,通过凝胶电泳迁移率移位实验、凝胶电泳迁移率超移位实验和原位紫外线交联实验,确定其HBV DNA与p53蛋白的特异  相似文献   

4.
反义凝血酶受体基因的表达对人ASMC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发生严重降低了该治疗手段的最终疗效.为探讨再狭窄的发生机理、寻找有效的预防手段,利用反义RNA技术构建了含有部分反义凝血酶受体(ATR)cDNA片段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ATR,并观察了其对培养的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ASMC)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pcDNA3/ATR的瞬时转染即能显著抑制人ASMC的3H-TdR参入量,且该作用与导入的DNA量呈剂量依赖性.说明部分反义凝血酶受体基因的表达可以抑制ASMC的增殖  相似文献   

5.
将编码丙型肝炎病毒(HCV)E2蛋白417~750位氨基酸的DNA片段 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中的CMV IE启动子下游,构建成HCV E2重组真核表达质粒 pcE2。ELISA法检测pcE2 DNA免疫兔血清中的E2抗体变化和维持规律,结果显示免疫20d已有 抗体产生,30d后开始进入高峰,40d时达到最高值,至第90d抗体水平保持平稳,抗体滴度 达到1∶1600左右。流式细胞计数仪(FACS)检测pcE2 DNA免疫鼠CD4+、CD8+T淋巴细胞变 化情况,与注射空载体pCDNA3.1(-)的阴性鼠相比,CD4+淋巴细胞水平略有上升,CD8+ 细胞水平有较大升高,增幅达35.46%。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注射pcE2的小鼠组织中有明显 的阳性着色,而注射pcDNA3.1(-)的对照组小鼠免疫组化结果为阴性。以上结果表明:pcE2 在实验动物内表达出的HCV E2蛋白可以引起免疫动物的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尤其 是MHC-1限制性杀伤性CD8+T淋巴细胞水平的提高对清除 病毒是十分有利的,因此HCV E2 DNA免疫有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HCV感染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黄瓜线粒体DNA类质粒pC1的性质和核酸序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津研四号黄瓜线粒体中除主环DNA外,还有4种DNA类质粒:pC1、pC2、pC3、pC4。将环形类质粒pC1lpk gc pUC19的EcoRⅠ位点上,克隆至E.coli JM109中。以克隆的pC1为探针,进行同源性检测,pC1与津研四号黄瓜的核基因组、叶绿体基因组、线粒体基因组和线粒体中其他类质粒不同源。对pC1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pC1长度2 889bp,含有多个正向和反向重复序列,有3个8  相似文献   

7.
p53最早发现于SV40转化的细胞系,后来几乎在所有不同类型的细胞内均检测到这种蛋白质,野生型P58是一种有效的肿瘤抑制因子,但突变体p52可与ras-肿瘤基因协同转化体外的腺代细胞,而且在肿瘤发生时常伴随有p53基因的突变。乳腺癌内,p53基因的突变率为40%,并可见到某些肿瘤基因参与癌症的形成过程,暗示p53基因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可能与这些基因的重排和扩增有关。本实验选择4种不同年龄的172~(Arg-Leu)突变型p53转基因小鼠为受试动物,将同系动物的垂体腺植入小鼠的肾脏后,再以致癌剂DMBA处理,以使动物乳腺内的p53基因表达和诱导小鼠乳腺癌形成。从乳腺癌小鼠分别摘取乳腺组织,提取DNA和RNA,以H-ras、PCNA、CylinD1、p53基因的DNA片段作为特异性核酸探针,进行SouthermBlotting和NorthernBlotting分析,以检测在突变体P53表达的情况下,PCNA、H-ras、CyinD1等基因在体内的变化规律。实验发现,在4组不同的受试动物中,其乳腺癌细胞的PCNA和H-ras两种基因发生了基因重排,特征是其DNA标本中分别出现了一条很强的额外杂交带,但对照动物乳腺该类  相似文献   

8.
非同位素PCR-SSCP方法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链构象多态性检测法(PCR-SSCP)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检测人类基因组突变的新技术。然而,在该技术中需要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核苷酸或引物,从而限制了其广泛临床研究及诊断方面的应用。本文报告一种改进的PCR-SSCP方法,该方法不用同位素标记引物,而直接在溴乙啶染色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上显示SSCP。用该方法对55例平滑肌肉瘤p53基因第7外显子突变的检测表明,38%的瘤组织DNA存在异常的SSCP。其中10例有HaeⅢ和MspI酶切位点的突变(18%),19例有突变型p53蛋白的过度表达(9例同时有异常SSCP改变)。而p53质粒DNA,平滑肌瘤及Alzheimer病患者基因组DNA无p53基因第7外显子扩增片段的异常SSCP改变。同时,还使用该方法对临床诊断的20例Alzheimer病患者和8例健康对照进行了β-淀粉样蛋白前体基因第16和17外显子的扩增及分析,均未发现有异常SSCP改变及EcoRI,BclI酶切位点的突变。本研究结果提示,该非同位素PCR-SSCP方法可靠、敏感、简便、快速,具有潜在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尽管DNA甲基化能抑制转录这一观点早已为人所知 ,但其精确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1] 。到目前为止 ,有 3种可能的机制被用来解释甲基化的转录抑制过程。第一种机制是DNA甲基化直接干扰特异转录因子与各自启动子的识别位置结合[2 ] 。几种转录因子 ,如AP 2、C Myc/Myn、CAREB、E2F和NF κB ,能识别含CpG残基的序列 ,当CpG残基上的C被甲基化后 ,结合作用即被抑制 (图 1 )。相反 ,其他一些转录因子 (如SP1和CTF)对结合位置上的甲基化不敏感 ,还有许多因子在DNA上的结合位点上不含CpG二核苷酸 ,DNA…  相似文献   

10.
以AcNPV凋亡抑制基因p35为探针,与LsNPVDNA的限制性片段和LsNPVDNAEcoRV片段杂交,发现EcoRV5.5kb片段有强烈的杂交信号。将此片段亚克隆后,测定了1244bp序列,发现一个完整的ORF,推导的302个氨基酸与AcNPVp35蛋白有70.4%的氨基酸同源性,证明所测ORF为LsNPV的p35基因。结构分析发现其5′端有早期基因启动子元件GC、ACGT和TATAbox。有22bp的顺向重复序列,包括由两个重叠的TATAbox和上下游两个ACGTmotif组成的两套启动子元件,这些结构特征与AcNPV的凋亡抑制基因十分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