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本文报道了在西沙群岛采集的木耳属二新种,命名为西沙木耳和网脉木耳,并附汉文和拉丁文描述。此外,还讨论了新种与近似种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子实体单生,鲜时坚韧的胶质,不透光,耳状,1-2×2.5-3.5cm,厚2-3.1mm,基部发达,呈黄褐色,不孕面有短柔毛和许多短的裂缝,栗褐色,干时棕黑色;子实层有粗条状隆起密集的结节,紫红色,干后紫黑色。柔毛层:毛长30-80(-100)μm,粗4-5.5μm,无色到褐黄色,不成簇,具狭窄的腔,顶园,易截断,基部明显膨大或再突然收缩成细而长的根状;致密层:20-50μm  相似文献   

4.
5.
本文比较了不同酶液、渗透压稳定剂、酶解温室及菌丝培养基成份等因素对木耳属(Auricularia)中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和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菌丝释放原生质体的作用及影响。用0.5%纤维素酶加0.5%蜗牛酶的混合酶液,以0.6M的MgSO_4为稳定剂,在34℃下可自两种菌丝体获得大量原生质体。对原生质体再生条件的研究表明,纤维二糖和菌丝体培养物浸提物对再生有明显促进作用,再生率达20%左右。本文还用VBL型荧光增白剂观察了菌丝脱壁以及原生质体细胞壁再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在西沙群岛采集的木耳属二新种,命名为西沙木耳和网脉木耳,并附汉文和拉丁文描述。此外,还讨论了新种与近似种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地木耳营养价值及利用潜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利用~(60)Co—γ射线辐照木耳担孢子,获得了9株营养缺陷型突变体。采用光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L,ex Hook.)Underw.]组氨酸缺陷型菌株Aa-γH-9和琥珀木耳[Auricularia fuscosucinea(Mont.)Farlow]腺嘌呤缺陷型菌株Af-γH-1进行种间原生质体融合实验,根据营养互补原理,在基础培养基(MM)上检出融合子,获得了稳定的融合子,融合子频率为3.34×10~(-4)—3.76×10~(-4)。初步遗传分析表明:融合子细胞核为单核,是单核异核体,融合子氨基酸含量、酯酶同功酶酶谱均与双亲不同。  相似文献   

9.
对地木耳采用水提醇沉法获得的地木耳多糖粗提取物,采用Sevage法脱蛋白质、醇沉,干燥得粗多糖,进一步用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分离纯化,用纸色谱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洗脱组分进行纯度鉴定。结果表明:Sevage法脱蛋白7次可脱除94%的蛋白质,多糖得率为13.75%。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后得到10种组分,浓缩干燥后得到白色粉末状多糖组分,每个组分经过纯度鉴定后均为单一的多糖。选择水和NaC l溶液为洗脱剂的温和条件分离纯化多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文中系统介绍了木耳新品种"吉黑1号"的品种来源、选育方法、选育过程、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概述了木耳品种选育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地木耳对蕃茄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木耳是蓝藻门植物,具有生物固氮作用,分别以地表施加、土中施加、浸泡材料与酶提取液的方式在番茄的营养生长期和花蕾期施加,均有增肥效应。地表施加效果最好,且营养生长期施加的作用大于花蕾期;地木耳的用量随每一植株生活的环境不同而异。只要使地木耳保持活力,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夜间便可进行固氮作用,它可以持续地进行生物固氮,且具有累加效应。  相似文献   

12.
青海高原地木耳中氨基酸特征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木耳在青海民间视为山珍 ,能清热解毒、凉血明目 ,是一种天然的营养保健食品。文中采用美国 6 0 0E氨基酸分析仪 ,日本岛津RF5 4 0荧光仪测定了青海高原地木耳中 1 8种氨基酸的含量 ,为科学地开发利用青海高原地木耳食物资源提供一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木耳交配型混合集群RAPD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永强  罗信昌 《菌物系统》1999,18(2):192-196
用RAPD-混合集群分析来检测异宗结合担子菌不同交配型间的多态性。来源于同一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 (L.ex Hook.)Underw.子实体的10个单孢萌发而成的单核体进行RAPD分析证实,它们之间具有极高的同源性。将单核体按其所属的交配型分为两类,每类各5个,构成A1,A2两个基因池。用33种单引物,20种双引物对其进行扩增、分析,发现引物OPE19号能在这两个基因池间  相似文献   

14.
地木耳规模化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跑道式培养池规模化培养地木耳,结果显示: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地木耳群体的直径明显增大,其生长速度最高可达445.2g·m-2·d-1,并可将其它杂藻类控制在较低的水平。这是地木耳规模化培养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5.
袁立  许修宏 《菌物学报》2011,30(4):566-571
分别从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木耳菌种老化过程中菌丝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显示:接种后30d时,光镜下观察到菌丝结构均匀紧凑,细胞壁光滑;电镜下观察到细胞结构完整,内含物丰富,各种细胞器形态规整,没有老化现象。接种后60d时,光镜下菌丝部分肿胀,色泽加深;电镜下细胞壁疏松,线粒体和液泡肿大,细胞核不规则肿胀,核仁消失,脂肪滴和囊泡增多,并有少量电子致密度高的嗜锇性黑色颗粒状物质出现,表明菌丝开始老化。90d时,光镜下部分菌丝严重肿胀,且色泽更深;电镜下线粒体和液泡肿胀明显,部分细胞核破裂,脂肪滴、囊泡和电子致密度高的嗜锇性黑色颗粒状物质显著增多,细胞壁更加疏松。120d时,光镜下许多菌丝开始断裂,色泽进一步加深;电镜下细胞壁塌陷,膜系统也随之解体,线粒体等细胞器部分溶解消失。150d时,光镜下大部分菌丝完全断裂,并失去菌丝形态;电镜下细胞膜及其内含物已基本消失,只剩部分严重塌陷的细胞壁残骸。由此表明,木耳菌丝的老化是一个由个别向整体逐渐过渡的不可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采用索氏提取法从地木耳中提取脂溶性物质,经硅胶柱层析将脂溶性物质分离成石油醚洗脱组分(非极性脂)、苯洗脱组分(弱极性脂)和乙醇洗脱组分(强极性脂),并对脂溶性物质和3种洗脱组分进行抑菌活性研究,以促进地木耳的综合应用。结果表明,地木耳中脂溶性物质含量为2.62%。其中,非极性石油醚洗脱组分含量最高,占总脂的54%,但无抑菌活性;强极性的乙醇洗脱组分含量其次,占总脂的32%,其抑菌活性最强;弱极性苯洗脱组分含量最低,占总脂的14%,有弱抑菌活性。地木耳脂溶性物质对6种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抑制能力大小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酿酒酵母假单胞杆菌。  相似文献   

17.
木耳属真菌rDNA特异性扩增片段的RFLP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阎培生  罗信昌 《菌物系统》1999,18(2):206-213
对木耳属8个种25个菌株的ITS和28S rDNA 5'端两个区域分别进行了PCR扩增和限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研究。ITS-RFLP研究结果表明,HaeⅢ可将黑木耳与其它种区分开,MspⅠ可将盾形木耳、角质木耳、琥珀木耳和黑木耳4个种区分开,而供试的HaeⅢ、TaqⅠ、HinfⅠ和MapⅠ这四种限制酶均不能将皱木耳、大木耳、网脉木耳及毛木耳4个种区分开,表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结果  相似文献   

18.
黑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是最常见的真菌,是微生物学实验的重要材料。观察黑根霉是孢子植物实验中一个必做的实验。传统培养黑根霉的材料是用馒头或面包,但在实验过程中笔者发现这样几个问题:1)取材封片时,稍不注意,缝松交织菌丝体易缠绕,孢子囊梗、孢子囊被埋在菌丝内无法观察。2)学生根本无法观察到假根、葡萄枝。  相似文献   

19.
用RAPD-混合集群分析来检测异宗结合担子菌不同交配型间的多态性。来源于同一木耳Anriculariaauricula(L.exHook.)Underw,子实体的10个单孢萌发而成的单核体进行RAPD分析证实,它们之间具有极高的同源性。将单核体按其所属的交配型分为两类,每类各5个,构成A1,A2两个基因池。用33种单引物,20种双引物对其进行扩增、分析,发现引物OPE19号能在这两个基因池间产生多态性,其中一条特异性谱带在A2基因池扩增产物中存在,在A1基因池中不存在。推测这一条谱带可能是与A2交配型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此研究结果不仅为由单因子控制的二极性担子菌的交配型测定提供科学依据,而且为RAPD技术在异宗结合担子菌极性研究中的应用展示了可喜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木耳属植物资源的保健功效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我国木耳属植物的分布 ;子实体的营养成分 ;活性物质 -多糖的生理功能。讨论了开发利用木耳属植物资源的问题 ,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