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志宏  陈其瑚 《昆虫知识》1991,28(3):137-138
<正> 据朱弘复(1949、1953)报道,我国为害麦类的麦叶蜂有小麦叶蜂、大麦叶蜂和黄麦叶蜂。作者近年调查发现,浙江省天目山北麓安吉县有一种新的麦叶蜂——Dolerus ephippiatus  相似文献   

2.
抗大麦黄矮病的小偃麦易位系的创制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大麦黄矮病的小偃麦易位系的创制与鉴定@辛志勇$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载培研究所!北京100081@张增燕$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载培研究所!北京100081@陈孝$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载培研究所!北京100081@林志珊$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载培研究所!北京100081大麦;;小偃麦;;易位系  相似文献   

3.
4.
本试验研究了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愈伤组织的诱导频率、雄核发育和秋水仙碱诱导小孢子染色体加倍的效果。结果表明: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种F_1愈伤组织的产量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其雄核发育存在均等分裂和不均等分裂等类型,这与小麦中的观察结果相似;在培养基中加入秋水仙碱可以有效地诱导小孢子第一次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加倍。  相似文献   

5.
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利用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创造了一些异附加系和异代换系,选育出一个特早熟、矮秆、抗病、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早优504”。总结了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育种程序。  相似文献   

6.
小偃麦化学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沈进松 《昆虫知识》1991,28(2):74-75
<正> 麦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在苏北沿海垦区,常年发生量较大,大发生的频率较高,是三麦上的主要害虫。提前作出麦粘虫发生量的准确预报,是经济防治麦粘虫的关键。笔者对我场植保植检站1973~1988年16年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麦粘虫的发生量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拉萨成功引种并种植的藜麦(贡扎8号)的品质。方法:对拉萨种植的贡扎8号藜表与甘肃种植的陇藜1号的全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并与国内外已报道的其他产地的藜麦营养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拉萨种植的贡扎8号与甘肃种植的陇藜1号营养成分、矿物质含量相近。拉萨种植的贡扎8号的粗脂肪、粗纤维、矿质元素P的含量略高于陇藜1号,其余成分略低于陇藜1号。贡扎8号的蛋白质含量为12-8%,矿物元素Fe和Ca分别高达9-97、42-5 mg/100g,K和Na含量分别为725-54、4-78 mg/100g。结论:藜麦贡扎8号可以种植于拉萨,且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9.
荞麦粉营养品质与加工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荞麦粉营养品质和加工特性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荞麦粉必需氨基酸含量高,氨基酸组成优于小麦面粉,接近WHO/FAO建议模式;荞麦粉的淀粉酶活性远低于小麦粉,是荞麦粉粘度远大于小麦粉以及降落值(Falling number)远高于小麦粉的主要原因之一。营养成分在荞麦子粒的不同部位的分布很不均衡,外层麸粉的营养价值高于内层心粉,但内层心粉的加工性能优于外层麸粉。  相似文献   

10.
异细胞质中国春小麦与八倍体小偃麦杂交的细胞遗传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5个异细胞质“中国春小麦”分别和八倍体小偃麦中_2、中_3,中_5杂交。F_1植株性状为两亲的中间型。D型细胞质和B型细胞质的作用基本相同。S型和G型细胞质严重影响F_1的育性,但二者表现不同,S型细胞质仅削弱花粉育性,而G型细胞质使有些杂交组合的F_1雄性完全不育。在中_3、中_5核基因组中存在G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育性恢复基因。M~t型细胞质可使所有杂交组合F_1植株大型化和抽穗期延长10—15天。此外,细胞遗传学分析表明,M~t型细胞质能促进同源染色体配对,而G型细胞质则促进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G型细胞质对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Ⅱ影响较大,产生许多异常四分体,最终引起雄性不育。上述杂交组合经连续回交,已育成异细胞质的八倍体小偃麦品系。  相似文献   

11.
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及其杂种F1的小孢子发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2.
15个不同细胞质“中国春”小麦与八倍体小偃麦杂交 ,杂种F1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表明 :普通小麦与天蓝偃麦草的F或E组染色体之间存在着部分同源关系 ;D2 型细胞质促进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但却抑制同源染色体配对 ;Sv 型细胞质对同源染色体或部分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均有抑制作用 ;G型细胞质促进同源染色体配对。1 5个不同细胞质“中国春”小麦与六倍体小偃麦杂交 ,F1结实率很低 ,减数分裂中期的染色体行为混乱 ,单价体过多 ,或许意味着在天蓝偃麦草 (Elytrigiain termedium)与长穗偃麦草 (E .elongatum)的E组染色体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别。随着回交代数的增加 ,选出G型、D2 型、Mt 型、Mu 型等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八倍体小偃麦品系 ,其中D2 型细胞质八倍体小偃麦具有光周期敏感性雄性不育的特征 ;G型细胞质“远中 3”育性正常 ,表明八倍体小偃麦“远中 3”的E组染色体中存在G型胞质的育性恢复基因。  相似文献   

13.
14.
15.
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细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令让  王洪刚 《遗传学报》1992,19(5):439-445
  相似文献   

16.
新疆伊犁和塔城冬、春麦田的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 (Mordvilko) 有虫株率和百株蚜量,与小麦播种时间密切相关。在小麦正常播种期内,冬小麦晚播可以显著减少麦双尾蚜数量,每晚播种10天,第二年麦双尾蚜有虫株率可以下降40%~70%;春小麦每晚播种10天,麦双尾蚜有虫株率增加30%~88%。  相似文献   

17.
1994~1998年,在塔城和哈密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 (Mordvilko) 分布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小麦收获后,野燕麦、黑麦和自生麦苗是麦双尾蚜的重要替代寄主,偃麦草和羊草上有少量的麦双尾蚜发生,其它禾本科杂草上很少发生麦双尾蚜。在塔城冬、春麦混合种植区,冬麦田是麦双尾蚜的主要越冬点。从5月份开始有翅蚜不断迁移到春麦上为害,秋季主要从晚熟春麦迁移到冬麦上产卵越冬。  相似文献   

18.
八倍体小偃麦染色体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钟冠昌  张学勇 《遗传学报》1991,18(4):339-343
本文对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Elytrigia elongata=Agropyron elongatum.2n=70)杂交选育出来的5个八倍体小偃麦的染色体组进行了研究。通过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八倍体小偃麦相互间杂交,观察了杂种F_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根据观察结果,讨论了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组的构成,认为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组为E_1E_2F_2F_2N较为合适。在此基础上,确定了5个八倍体小偃麦的染色体组:7430为ABDE_1,68为ABDF_1,693为ABDF_1,7631为ABDF_2,784为ABDN。另外,还讨论了八倍体小偃麦染色组的重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余倍体小滨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傅杰  陈漱阳 《遗传学报》1996,23(1):24-31
本文对八倍体小滨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细胞遗传学及附加染色体的传递及丢失规律进行了研究和讨论。结果表明,BC1F1与F2相比较,染色体分离范围小,并且分离向染色体数目减少偏移,有利于43、44条染色体的分离;双单体附加和单体附加后代异染色体丢失严重,分别为65.79%和61.99%,双单体附加分离出单体附加占10.53%,单体附加的传递率为26.92%,单体附加后代分离出的二体附加为5.56%,二  相似文献   

20.
淮北平原杨-麦间作系统的小气候效应与土壤水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淮北平原的杨-麦间作系统的小气候效应与土壤水分的研究表明,在冬小麦发育的拔节期和灌浆期,林粮带状间作与对照地相比可以降低农田地面温度1-7℃,提高相对湿度2%-8%,农田日照时数减低量随间作为间距和时间而变化,在范围在4.1%-15.3%之间,农田林网可以提高相对湿度6.4%-11.6%,日照时数减少8.5%-11.75,农林 间作可以提高土壤含水率,幅度随间作密度而定,一般可提高含水率0.67%-3.875,农田林网的土壤含率与林带的方位和离林带的距离有关,在各个方位上均与离林带的距离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