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文以水稻4个杂交组合一代及其相应的亲本为材料,观察了杂交一代及其亲本的硝酸还原酶活 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一代硝酸还原酶活力高低与其亲本硝酸还原酶活力高低有密切相关。 即,亲本酶活力低与高或中与95的杂交一代酶活力同高亲,而中与中或低与中的杂交一代酶活力i于双 亲,表现一定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对杂交水稻汕优36及其亲本幼苗根系生长、蛋白质含量、呼吸强度和G_6PDH、IDH、PK三种呼吸酶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杂种汕优36和其亲本相比,前者具有生长量高和呼吸强度低的特点。在呼吸代谢特点上,母本珍汕97A具有较高的IDH活力,父本IR36具有较高的G_6PDH活力。杂种汕优36PK活力高于双亲.但它在三种酶活力中所占比重与其它两种酶活力所占比重一样均居于双亲之间。作者认为,以PK活力为代表的EMP途径运转状况及EMP、TCA和HMP三条呼吸代谢途径之间的关系可能对杂交水稻幼根生长优势的形成起作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植物组织中硝酸还原酶的提取、测定和纯化   总被引:76,自引:0,他引:76  
硝酸还原酶是植物氮代谢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酶,它催化的反应是: NO_3~-+NADfl~++H~+→NO_2~-+NAD+H_2O 植物体内硝酸还原酶活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土壤中无机氮的利用率,从而对农作物(特别是谷类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发生影响。在作物栽培中,有人把硝酸还原酶活力作为作物的营养指标之一,或者列为农田的一项施肥指标。在作物育种方面。往往籽粒品质好(蛋白含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种间杂交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甘蓝型油菜与芥菜型油菜杂交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结实力与杂交组合方式以及参与杂交的亲本材料有关,以芥菜型油菜作母本的杂交结实力高于以甘蓝型作母本的组合:芥×甘杂交组合的平均结实数/花为 2.64 粒,而甘×芥杂交组合的平均结实数/花为 0.10 粒。芥甘杂种一代形态特征和生育期介于双亲之间,甘芥杂种一代不表现整齐的中间类型,株间差异明显;总体来看,芥甘杂种一代与双亲回交的结实力(0.40,0.21)低于甘芥杂种一代与双亲回交的结实力(3.30,1.74),无论是芥甘杂种一代还是甘芥杂种一代,用甘蓝型油菜作父本回交的结实力高于用芥菜型油菜作父本回交的结实力,但也有个别回交组合出现例外,不表现上述规律。 B C1 代种子当年播种出苗率低(18.5% ),群体株间性状差异明显,生育期极不一致。芥甘杂种一代与甘蓝型油菜亲本第二次回交,其平均结实数/花较回交一代提高 1.08 粒, B C2 代种子当年播种出苗率仍较低,但较对应的 B C1 代稍有提高,群体中出现趋回交父本性状但雄性育性彻底退化的植株。芥甘杂种一代自由授粉所得 F2 群体是一个变异极为丰富的遗传群体。  相似文献   

5.
薯蓣属植物人工杂交后代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北武当山的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H.Wright)为主要亲本,与重庆金佛山的盾叶薯蓣、小花盾叶薯蓣(D.parviflora C.T.Ting)及黄独(D.bulbifera L.)进行种内和种间杂交,并获得部分杂交组合的F1代植株。将F0代种子与F1代植株进行结实率及种子萌发率比较,并与亲本进行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酯酶(EST)同工酶比较。结果表明,不同亲本及其杂交后代的结实率、种子萌发率和实生苗存活率均存在明显差异;亲本和F1代的同工酶酶谱较丰富,部分杂种与亲本的相似度较高,并出现各自的特征酶带。运用同工酶技术可以鉴别杂种的真伪。  相似文献   

6.
利用酯酶同工酶技术检测香菇双单杂交后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用香菇的野生株Q 与栽培株苏香的四种孢子单核体进行完全亲和双单杂交,运用拮抗试验并辅以液体出菇试验初步鉴定出12 个杂交后代,且对杂交后代酯酶同工酶进行了检测,并以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菌株间酯酶同工酶酶谱的结果,较直观本质地反映了杂交后代及其与亲本之间的遗传差异,表明1 —12 号菌株是真正的双单杂交后代,认为菌株间酯酶同工酶酶相似系数值可以作为香菇遗传育种选择亲本的辅助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7.
以家榆种子为试材,采用种子活力检测技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蛋白质S-亚硝基化检测技术,结合多种相关抑制剂的使用,研究了NO对种子老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外源NO可显著提升老化处理后种子的活力,NO清除剂cPTIO可降低老化处理后种子的活力,且此影响可被NO供体硝普钠所恢复。(2)硝酸还原酶底物亚硝酸钠、类一氧化氮合酶底物L-精氨酸(L-Arg)均可提高老化处理后种子的活力,2种酶的抑制剂可降低种子活力,且此影响可被NO供体硝普钠所恢复,即硝酸还原酶与类一氧化氮合酶可参与种子老化过程中NO的产生。(3)种子老化过程中NO首先在子叶中合成,随后在胚根尖部、生长点与下胚轴等部位出现,蛋白质S-亚硝基化水平与NO在种子中产生的时间特点一致。研究认为,NO可提高种子抗老化能力,种子内NO可通过硝酸还原酶途径和类一氧化氮合酶途径产生,且与种子蛋白质S-亚硝基化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8.
运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广西北海(BW)、广东大亚湾(DW)和海南三亚(SW)野生种群及其自繁子一代(BB1、SS1、DD1)和杂交子一代(BS1、BD1、DS1)9个群体各5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3个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分别是0.2585、0.2607和0.2571;3个自繁群体子一代遗传多样性分别是0.2504、0.2545和0.2527,3个杂交子一代遗传多样性分别是0.2747、0.2659和0.2784.种群间杂交增加了子代的遗传多样性,同时增加了杂交子一代与杂交亲本间的遗传距离,而自繁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其来源的野生种群比较,遗传多样性降低.本文指出利用野生群体进行杂交育种应该纯化亲本才能获得杂种优势,人工育苗或选择性育种需要保持足够数量的繁殖亲本以避免遗传多样性降低.  相似文献   

9.
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在地中海拟无枝菌酸菌U-32染色体DNA和黑曲霉niaD(硝酸还原酶基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同源性。利用异源niaD探针从地中海拟无枝菌酸菌U-32基因文库中筛选得到一个能与niaD杂交的5.0kb的PstⅠ片段。该片段经同位素标记后能与地中海拟无枝菌酸菌U-32染色体上一个相同的PstⅠ片段杂交,位于这一片段上的2.1kb SmaⅠ-EcoR Ⅴ片段只能与以硝酸盐为唯一氮源的总RNA杂交,而不能与相同条件下以铵盐为唯一氮源的总RNA杂交,这些结果表明,所克隆到的5.0kb PstⅠDNA片段含有地中海拟无枝菌酸菌U-32的硝酸还原酶基因。这是好氧细菌硝酸还原酶基因克隆的首次报道。由该酶蛋白分子量推测,其结构基因大小在1.5kb左右,进一步的杂交分析发现在5.0kb的PstⅠ片段中含有完整的NR基因。用20种限制酶对重组质粒pJL1进行了限制酶酶谱的构建,发现有10种酶在pJL1外源片段上无切点,6种酶为单切点,EcoRⅠ与SmaⅠ各有两个切点。  相似文献   

10.
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在地中海拟无枝菌酸菌u-32染色体DNA和黑曲霉niaD(硝酸还原酶基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同源性。利用异源niaD探针从地中海拟无枝菌酸菌u-32基因文库中筛选得到一个能与niaD杂交的5.0kb的Pst Ⅰ片段。该片段经同位素标记后能与地中海拟无枝菌酸菌u-32染色体上一个相同的Pst Ⅰ片段杂交,位于这一片段上的2.1kb sma Ⅰ—EcoR Ⅴ片段只能与以硝酸盐为唯一氮源的总RNA杂交,而不能与相同条件下以铵盐为唯一氮源的总RNA杂交,这些结果表明,所克隆到的5,0kb Pst Ⅰ DNA片段含有地中海拟无枝菌酸菌U-3z的硝酸还原酶基因。这是好氧细菌硝酸还原酶基因克隆的首次报道。由该酶蛋白分子量推测,其结构基因大小在1.5kb左右,进一步的杂交分析发现在5.0kb的Pstl片段中含有完整的NR基因。用20种限制酶对重组质粒pJLl进行了限制酶酶谱的构建。发现有10种酶在pJLl外源片段上无切点,6种酶为单切点,EcoR Ⅰ与Sma Ⅰ各有两个切点。  相似文献   

11.
应用PCR和凝胶电泳等技术,对双孢蘑菇杂交菌株As2796及其亲本和子代作分子遗传标记跟踪分析,结果如下: 1) 总DNA的RAPD分析表明,随着遗传代数的增加,杂种子代和出发异核体亲本间的遗传差异逐渐增大; 2) mtDNA的酶切图谱表明,亲本8213及其杂交子代具有相同的基因型,表明双孢蘑菇的mtDNA呈单亲遗传; 3) Est同工酶的PAGE图谱表明, 结合了亲本02高产特征和8213优质特征的杂交子代具有两个亲本的标记带型,证明Est同工酶标记是双孢蘑菇新菌株特性预测或鉴定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
硝酸还原酶是植物体同化硝酸盐的限速酶,它不仅对外界氮肥反应敏感,且在植物对氮肥的吸收利用中起着关键作用。前文已报道在小麦、玉米、水稻幼苗中硝酸还原酶活力与作物耐肥性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本文观察了在不同施氮水平上,不同耐肥性品种的硝酸还原酶活力的变化,并分析了这一期间叶片中氨基氮及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强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双孢蘑菇杂交菌株As2796家系的分子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PCR和凝胶电泳等技术,对双孢蘑菇杂交菌株As2796及其亲本和子代作分子遗传标记跟踪分析,结果如下: 1) 总DNA的RAPD分析表明,随着遗传代数的增加,杂种子代和出发异核体亲本间的遗传差异逐渐增大; 2) mtDNA的酶切图谱表明,亲本8213及其杂交子代具有相同的基因型,表明双孢蘑菇的mtDNA呈单亲遗传; 3) Est同工酶的PAGE图谱表明, 结合了亲本02高产特征和8213优质特征的杂交子代具有两个亲本的标记带型,证明Est同工酶标记是双孢蘑菇新菌株特性预测或鉴定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4.
侯学文  郭勇   《广西植物》1998,(2):169-172
本文通过改变培养基中的氮源组成,来研究氮源的变化对悬浮培养玫瑰茄细胞的生长及硝态氮同化指征(活体内硝酸还原酶活力)的影响。实验表明,仅在含NO-3的培养基中能检测到硝酸还原酶活力,而仅含NH+4的配方不能检测到该酶活力,表明硝酸还原酶是底物诱导酶。还探讨了培养基中不同的氮源组成对细胞生物量及pH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双孢蘑菇杂交菌株As2796家系的分子遗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泽生  曾伟等 《菌物系统》2001,20(2):233-237
应用PCR和凝胶电泳等技术,对双孢蘑菇杂交菌株As2796及其亲本和子代作分子遗传标记跟踪分析,结果如下:1)总DNA的RAPD分析表明,随着遗传代数的增加,杂种子代和出发异核体亲本间的遗传差异逐渐增大;2)mtDNA的酶切图谱表明,亲本8213及其杂交子代具有相同的基因型,表明双孢蘑菇mtDNA呈单亲遗传;3)Est同工酶的PAGE图谱表明,结合了亲本02高产特征和8213优质特征的杂交子代具有两个亲本的标记带型,证明Est同工酶标记是双孢蘑菇新菌株特性预测或鉴定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6.
外源SOD和APX基因在转基因烟草中的表达与遗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转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SOD)或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APX)烟草及其自交和杂交后代的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结果表明:转基因烟草的SOD和POD活性在终花期最强,不同叶位叶中SOD活性差异不明显,POD活性以下部叶为最高;转基因烟草的SOD或POD活性显著高于近等基因的非转基因品系。杂交后代(F1、F2)的SOD活性能保持稳定,略高于亲本;自交后代(S1~S3)与自交亲本的SOD和POD活性相当。  相似文献   

17.
早籼杂交水稻根系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早籼杂交水稻及其亲本三系为材料,对它们在不同生育期根系生长量和活力的动态变化、根系再生能力以及根系对~(32)P中的吸收等进行了探讨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早籼杂交水稻根系生长量和活力、根系再生能力及对~(32)P的吸收机能等都有明显的优势。但生育后期杂交水稻根系活力下降幅度较大,需加强田间管理,防止根系早衰。近年来,杂交水稻的生理研究已取得了  相似文献   

18.
曼陀罗单倍体细胞,在无水层情况下,经紫外线诱变,在氯酸盐培养基上筛选得到一株缺少硝酸还原酶活力的突变细胞株。经3年培养证明突变性状稳定。对它进行生理生化分析,看到它核内细胞分裂素结合蛋白减少。结合蛋白与细胞分裂素结合后能够促进核内 RNA 聚合酶活力,加速基因转绿。在正常细胞中,细胞分裂素能够促进硝酸还原酶诱导活力,而在这些缺少核内细胞分裂素结合蛋白的突变细胞中,外源细胞分裂素对酶活力的诱导没有作用。从而猜测,在突变细胞中,由于激素不能充分与结合蛋白结合,降低了细胞中转绿的总水平,可能是硝酸还原酶活力提不高的原因。本文还讨论了激素与受体结合后在调控基因表达上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9.
我国商品糖化酶酶制剂中分解生淀粉糖化酶活力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共收集国内有代表性酶制剂厂生产的糖化酶商品样21份,测定其分解生淀粉糖化酶活力结果表明,万单位糖化酶含分解生淀粉糖化酶活力最高样品为10838单位,最低为1039单位,平均为5450单位。取分解生淀粉糖化酶活力高、中、低的样品,进行了生淀粉吸附分离,并经凝胶电泳鉴定,其吸附的酶与测定的酶活力高低相符。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3个杂交组合的杂交稻及其亲本的光合功能。实验结果表明,杂交稻的叶绿素(Chl)和类胡萝卜素(Car)的含量高于其亲本。在2组有优杂交组合中,杂交稻的PSⅡ活性、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和叶片潜在光合作用量子转化效率,以及光合电子传递能力和对两个光系统之间激发能分配的调节能力,均高于其各自的亲本。此外,上述各光合功能又以母本优于父本。然而,在无优组合中,上述的光合功能却是父本高于母本和它们的子一代。根据所得的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在配置杂交组合时,选择具有优良光合功能的母本,是获得在生产上可推广应用的杂交稻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