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PPARγ 基因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γ基因已被公认在调控脂肪细胞分化和多种代谢(糖、脂肪、能量代谢等)中起重要作用。它在脂肪、肌肉、肝脏等多种与胰岛素作用有关的组织中表达,并且具备激活后调控涉及葡萄糖的产生、转运、利用及脂肪代谢的调节等基因的表达。PPARγ基因在脂肪细胞分化、糖、脂代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炎性反应中起重要作用,从而与T2DM、胰岛素抵抗、肥胖症、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风险相关。本文综述了PPARγ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猪是研究糖尿病最理想的模型动物,研究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是研究糖尿病的重要环节。为明确SOCS-3在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分别用100nmol/L的胰岛素,300nmol/L的地基米松处理原代培养的猪脂肪细胞诱导胰岛素抵抗;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分别检测SOCS-3、OB、GLUT4和PPARγ基因表达变化。结果发现,胰岛素增加了GLUT4、SOCS-3和PPARγ基因的表达,对OB基因表达变化没有显著性影响;地塞米松诱导的胰岛素抵抗状态下OB和SOCS-3基因表达水平升高,而GLUT4和PPARγ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研究结果表明,GLUT4基因表达量水平的升高可能是由于PPARγ的高表达引起,SOCS-3基因的不同表达水平对胰岛素信号的抑制效果不同。地塞米松诱导的胰岛素抵抗不仅表现在对葡萄糖转运的抑制,也反映在抑制了胰岛素信号;而SOCS-3基因可能是消除胰岛素抵抗的一个有效靶基因。  相似文献   

3.
脂质过氧化物体增殖物激活受体研究概况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脂质过氧化物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家族由PPARα、PPARβ/δ和PPARγ三种核受体组成。PPARs是配体调节的转录因子,与另外一种核受体视黄醛衍生物X受体(RXR)形成异二聚体,结合到靶基因启动子区的特异反应元件(PPRE)上,从而发挥重要的调节基因表达的作用。现在已知有多种天然及合成的PPARs配体,其中,合成药物fibrates(PPARα配体)及thiazolidinediones(PPARγ配体)分别能有效地治疗血脂异常及2型糖尿病。利用这些配体对PPARs进行研究,揭示了PPARs在脂肪形成、脂质代谢、糖稳态、胰岛素敏感性、细胞生长及分化、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及肿瘤等多种生理及病理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对PPARs的结构、组织分布、主要配体,以及它们在健康和疾病状态下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鸡PPARγ基因的表达特性及其对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鸡PPARγ基因的组织表达特性及其在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中的功能,文章以东北农业大学高、低腹脂双向选择品系肉鸡为实验材料,利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PPARγ基因的组织表达特性及其在高、低脂系肉鸡腹部脂肪组织间的表达差异;采用RNAi技术,在鸡原代脂肪细胞中抑制PPARγ基因的表达后,通过MTT和油红O提取比色的方法,研究鸡PPARγ基因对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调控作用;利用Real-time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析PPARγ基因表达下调后,其他脂肪细胞分化转录因子以及与脂肪细胞分化相关的重要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表明,PPARγ基因在7周龄高脂系肉鸡腹部脂肪组织、肌胃、脾脏、肾脏组织中表达量较高,在心脏中表达量较低,在肝脏、胸肌、腿肌、十二指肠中未检测到表达信号;与高脂系相比,PPARγ基因在5和7周龄低脂系肉鸡腹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较低(P<0.05);PPARγ基因的表达量下降后,鸡脂肪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强,分化能力减弱;同时,C/EBPα、SREBP1、A-FABP、Perilipin1、LPL、IGFBP-2基因的表达量均下降(P<0.05)。由此可见,PPARγ基因的表达可能与肉鸡腹部脂肪的沉积有一定的关系,该基因可能是调控鸡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5.
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系的增强绿色荧光蛋白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模型是研究细胞分化原理以及进行高通量筛选的有效工具。为了建立特异性标记的脂肪细胞分化模型,构建了包括脂肪细胞分化特异性表达基因PPARγ2的启动子在内的载体(pPPARγ2-promoter-EGFP),用电穿孔方法转染小鼠3T3L1 前脂肪细胞,用显微荧光观察和RT-PCR确认PPARγ2基因的内源表达。结果显示,EGFP基因成功转入3T3-L1前脂肪细胞,观察到细胞分化过程中EGFP表达和脂肪积累,RTPCR分析表明EGFP代表了稳定而真实的PPARγ2基因的内源性表达。建立了由脂肪组织特异表达基因PPARγ2的表达控制的EGFP标记的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系,目前国内外尚未见用同样方法对前脂肪细胞进行特异性标记。该细胞系将为脂肪细胞分化机理研究以及为抗肥胖症和抗糖尿病药物筛选提供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6.
PPAR家族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是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目前已知有三种亚型:PPARα、-β/δ和-γ。它们在脂肪生成、脂质代谢、胰岛素敏感性、炎症和血压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因而近年来倍受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PARs与代谢综合征,包括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受损、2型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和蛋白尿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重要的是,PPARα的激动剂如贝丁酸类降脂药(Fibrate)和PPARγ的激动剂如噻唑烷二酮(Thiazolidinedione,TZD)均已被证实有改善代谢综合征的作用。此外,三种PPAR亚型在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发展中均有重要作用。不断增加的证据提示,PPARs有可能成为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并发症的潜在治疗靶点。本文将就PPARs的生物学活性、配体选择性和生理学功能作一综述,并对其在代谢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PPAR配体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用进行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7.
近来基因学方面的研究使人们意识到调控PPARγ的活性保持在一定范围内,能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同时,不伴有脂肪的积聚,是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有效策略。首先,分子和细胞学的研究表明PPARγ能够诱导脂肪细胞分化,并且调节与脂肪酸转运和代谢有关基因的转录。其次,人类基因组的研究发现PPARγ获得功能的突变(Pro115Gln)引起PPARγ过度活化,患者显著肥胖,但胰岛素敏感性没有降低。Phe388Leu、Pro467Leu、Arg425Cys的突变引起脂质代谢障碍、脂肪组织转移、严重的胰岛素抵抗。PPARγ活性同脂肪含量呈正相关,而同胰岛素抵抗无正相关性。再…  相似文献   

8.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s,PPARs)作为核受体超家族的一员,其作用广泛,可调节脂肪细胞因子表达、抑制炎症因子、改善胰岛素抵抗等。PPARs有三种亚型,分别是:PPARα、PPARβ/δ和PPARγ。其中PPARα是PPARs最主要的亚型,主要分布在肝脏中。PPARα由不饱和脂肪酸或贝特类降脂药物等配体活化后形成异二聚体,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发挥生物学功能。PPARα参与调节肝脏脂质吸收、脂肪酸氧化、酮体生成、胆固醇代谢等脂代谢过程,以及糖代谢、炎症反应和细胞增殖等,与脂肪性肝病、肝脏炎症反应、乙肝病毒复制和肝癌等肝脏疾病密切相关。本文对PPARα的结构、作用机制、生物学功能及其与肝脏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PPARα作为肝脏疾病一个新的治疗靶点,阐明其与肝脏疾病发生机制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为肝脏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主要在肝脏中表达,饥饿时能诱导β-氧化与生酮作用相关基因和成纤维化生长因子21(FGF21)表达,这在肝脏的饥饿代谢适应中起重要作用。饥饿与耐力训练时,骨骼肌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PPARδ)能诱导长链脂肪酸(LCFAs)氧化基因、叉头转录因子(FOXO1)及PPARδ共激活物α1(PGC1α)表达,其中,FOXO1和PGC1α能调控糖代谢与线粒体生物发生。脂肪细胞中,PPARγ能介导LCFAs调控能量代谢,活化的PPARγ能诱导与LCFAs转化为甘油三酯形式储存相关的基因表达。脂联素,PPARγ的另一靶基因,能维持脂肪细胞的胰岛素敏感性。本文就PPARs在LCFAs调控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是核受体超家族中的一类配体依赖的核转录因子,其中两种重要的亚型PPARα和PPARγ在脂肪细胞分化、能量代谢和炎症过程中都发挥重要作用。研究显示,PPARα和PPARγ的配体激动剂不仅可以改善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和肥胖等在内的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而且还可以通过作用于血管壁从而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本文将就PPARα和PPARγ及其双激动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概括介绍。  相似文献   

11.
将PPARγ2基因启动子和报告基因荧光素酶相连接克隆于特定载体构建成表达质粒,电穿孔转染小鼠ES细胞,筛选阳性克隆.诱导ES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通过定量检测荧光素酶活性跟踪PPARγ2基因的表达情况,以此研究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该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PPARγ2基因在未分化的ES细胞和EB形成的前两天中不表达,从EB形成的第3天开始表达,直至脂肪细胞分化完成.该基因在已完成分化的脂肪细胞中的表达远强于在分化中的前脂肪细胞中的表达.首次报道了从小鼠ES细胞到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PPARγ2基因的表达模式,支持了PPARγ2基因为脂肪组织特异性表达基因的已有报道,并为脂肪细胞分化机理研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2.
核转录因子PPARγ2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孙玉茹  杨泽 《遗传》2003,25(6):713-717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是一个转录因子,属于核受体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其主要在脂肪组织表达,对脂肪细胞分化进行调控。其常见多态性Pro12Ala已发现与肥胖及2型糖尿病关系密切。它也是治疗糖尿病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s)作用的靶分子。因此,对其进行代谢调控分子机制的研究,可能有助于对2型糖尿病预防或治疗中起作用的新药物靶位点的发现。 Abstract: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ed receptor γ2(PPARγ2) is a translation factor that belongs to the superfamily of nuclear receptors.It expresses predominantely in adipose tissue and has a key role in adipocyte differentiation.The common Pro12Ala polymorphism is associated closely with obesity and type 2 diabetes.It is the target molecular of thiazolidinediones which is a novel class of insulin sensitizer.The study of PPARγ2 molecular mechanism of metabolism control may accelerate the finding of new drug targets in prevention and therapeution of type 2 diabetes.  相似文献   

13.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是一种配体依赖性核转录因子,它具有调控细胞分化、脂肪代谢、糖代谢及炎症等多种生物学功能.机体对PPARγ转录活性的调控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蛋白表达水平、配体以及转录辅助因子等不同层次上的调控.近年来众多证据揭示,蛋白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PTMs)是机体调节PPARγ转录活性的另一重要方式.目前,已报道的PPARγ翻译后修饰包括磷酸化、泛素化、SUMO化和亚硝基化等,它们能够改变蛋白构象、调控蛋白相互作用、改变受体与配体间的亲和力,从而调控PPARγ下游基因的转录.重要的是,PPARγ的翻译后修饰与一些疾病如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肿瘤等密切相关.本文将主要围绕PPARγ的各种翻译后修饰及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d iabetic nephropathy,DN)是一种由糖尿病导致的肾功能降低的慢性疾病,以蛋白尿、肾小球肥大、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和肾纤维化为主要特征,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病因,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过氧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γPPARγ)是PPAR核受体家族中的一员,在许多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噻唑烷二酮(TZDs)是PPARγ的激动剂。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大量研究表明TZDs对DN的发生和发展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主要机制包括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降低血压等间接保护作用和抑制肾间质纤维化、保护足细胞等直接保护作用。本文将对PPARγ在DN中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进行综述与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在多种糖尿病特有因素刺激下在巨噬细胞中的表达,以及PPARγ激动剂干预后其表达的变化,探讨ABCA1及PPARγ在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从而为研究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巨噬细胞为研究对象,体外模拟糖尿病状态,分别以高葡萄糖、高胰岛素和糖基化终末产物刺激巨噬细胞,检测细胞中ABCA1表达的变化;以PPARγ激动剂预处理巨噬细胞后,再以上述因素刺激细胞,分别检测巨噬细胞中ABCA1的表达并比较。结果:高葡萄糖、高胰岛素和糖基化终末产物(AGE)可作为独立因素,导致细胞中ABCA1表达减少(P〈0.05)。PPARγ激动剂预处理后,ABCA1表达量增加(P〈0.05)。结论:糖尿病状态下,一些糖尿病特有的刺激因素如:高葡萄糖、高胰岛素和糖基化终末产物等作为独立因素使ABCA1表达减少,可能是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较非糖尿病人群增高的原因。PPARγ激动剂干预后,糖尿病状态下ABCA1的表达增加,这提示我们应用PPARγ激动剂可能延缓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进展。  相似文献   

16.
PPARγ2基因启动子和报告基因荧光素酶相连接克隆于特定载体构建成表达质粒 ,电穿孔转染小鼠ES细胞 ,筛选阳性克隆。诱导ES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 ,通过定量检测荧光素酶活性跟踪PPARγ2基因的表达情况 ,以此研究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该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PPARγ2基因在未分化的ES细胞和EB形成的前两天中不表达 ,从EB形成的第 3天开始表达 ,直至脂肪细胞分化完成。该基因在已完成分化的脂肪细胞中的表达远强于在分化中的前脂肪细胞中的表达。首次报道了从小鼠ES细胞到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PPARγ2基因的表达模式 ,支持了PPARγ2基因为脂肪组织特异性表达基因的已有报道 ,并为脂肪细胞分化机理研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7.
正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PPARγ)是和激素受体家族中的配体激活受体,控制多种细胞内代谢过程,如胰岛素信号通路激活等。在代谢性炎症及2型糖尿病病理状态下,巨噬细胞广泛浸润脂肪组织,然而致炎性的巨噬细胞如何介导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近日,来自北京大学及中科院物理所的联合团队发表研究成果显示,浸润在脂肪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可通过上调iNOS表达从而对脂肪细胞中的PPARγ进行亚硝基化修饰,进而引起其转录活性下调。  相似文献   

18.
猪是研究糖尿病最理想的模型动物, 研究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是研究糖尿病的重要环节。为明确SOCS-3在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 分别用100 nmol/L的胰岛素, 300 nmol/L的地塞米松处理原代培养的猪脂肪细胞诱导胰岛素抵抗; 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分别检测SOCS-3、OB、GLUT4和PPARg 基因表达变化。结果发现, 胰岛素增加了GLUT4、SOCS-3和PPARg 基因的表达, 对OB基因表达变化没有显著性影响; 地塞米松诱导的胰岛素抵抗状态下OB和SOCS-3基因表达水平升高, 而GLUT4和PPARγ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研究结果表明, GLUT4基因表达量水平的升高可能是由于PPARg的高表达引起, SOCS-3基因的不同表达水平对胰岛素信号的抑制效果不同。地塞米松诱导的胰岛素抵抗不仅表现在对葡萄糖转运的抑制, 也反映在抑制了胰岛素信号; 而SOCS-3基因可能是消除胰岛素抵抗的一个有效靶基因。  相似文献   

19.
刘海峰  张煦  李明洲  李学伟 《遗传》2009,31(7):719-724
为了解罗格列酮对猪脂肪前体细胞诱导分化过程的影响, 利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猪皮下脂肪前体细胞, 采用含50 nmol/L胰岛素、100 nmol/L地塞米松及0.25 mmol/L 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的分化培养液Ⅰ(对照组)和在分化培养液Ⅰ中添加100 nmol/L罗格列酮的分化培养液Ⅱ(实验组)两种诱导分化方法对脂肪前体细胞进行诱导分化, 借助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了细胞分化过程中聚脂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 罗格列酮对PPARγ、C/EBPα、FABP4、FASN和GPAT基因的表达有显著的上调作用, 而对PPARα有一定的下调作用。试验组中PPARα、PPARγ、C/EBPα、FABP4、FASN和GPAT等基因分别于48 h、48 h、48 h、108 h、60 h和24 h达到表达高峰, 此时的表达量分别是诱导前的1.7、48、3.3、487.5、5.8和3.6倍, GPAT同PPARα和FASN基因表达量间均达到显著相关(P<0.05); 而对照组中PPARα、PPARγ、C/EBPα、FABP4、FASN和GPAT等基因分别于84 h、96 h、48 h、96 h、36 h和36 h达到表达高峰, 此时的表达量分别是诱导前的2.1、11、1.6、216.5、3.5和2.8倍, GPAT同PPARα和FASN基因表达量间均达到极显著相关(P<0.01)。本实验结果表明: 罗格列酮不仅可以极大的促进PPARγ和C/EBPα基因的表达, 还能让其协同达到表达高峰; PPARγ和C/EBPα可能是调控猪脂肪前体细胞分化的关键转录因子; 在脂肪形成过程中, 甘油脂类的生物合成可能发生较早, 同时PPARα可能主要参与甘油脂类生物合成的调控。  相似文献   

20.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由配体激活的一类核转录因子,属于II型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经研究发现,PPARγ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均有所表达,而且它在调控细胞分化、诱导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增殖中发挥重要的转录调节作用。激活后的PPARγ可以调控多种核内靶基因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形成、生长与增殖等,与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