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特有植物长苞铁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苞铁杉(TsugaIongibracteata)属松科铁杉属,长苞铁杉组(Sect.HeopenceKengetKengf.),为我国特有树种;现正处在濒危状态,已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本文比较系统地综述了长苞铁杉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其外部形态、内部结构、染色体核型、地理分布、生长特性及材性、生态学和群落特性等。关于长苞铁杉的分类位置,一直争论不休。作者在比较了各种分类观点后,根据上述特性的分析结果,支持建立长苞铁杉属(Nothotsuga)的主张。最后,文章分析了可能引起长苞铁杉濒危的原因,并提出了两点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赵利清  杨劼 《植物研究》2006,26(3):260-260
报道了内蒙古冰草属一新变种——毛稃沙芦草(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 var. helinicum L.Q.Zhao et J. Yang)。该变种外稃密被长柔毛,颖光滑无毛不同于沙芦草(A. mongolicum Keng)和毛沙芦草(A. mongolicum Keng var. villosum H.L.Ying)。  相似文献   

3.
长苞铁杉的核型分析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分析了特产我国的长苞铁杉亚属(Subgen. Paleotsuga)的代表种长苞铁杉Tsuga longibracteata的核型,它全由中部和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核型公式为K(2n)=24=22m 2sm,属“lA”类型。第12号染色体具“长着丝点区域”。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12M_2 10M_1 2S。作者发现铁杉亚属(Subgen. Tsuga)植物的核型全为“2A”类型。胞核学资料支持对长苞铁杉亚属和铁杉亚属的划分并表明前者(长苞铁杉)较为原始。长苞铁杉应隶于长苞铁杉亚属、长苞铁杉组。  相似文献   

4.
长苞铁杉天然林群落种内及种间竞争关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通过各种竞争指数的比较筛选,得到较能客观反映长苞铁杉种内、种间竞争关系的竞争指数,定量地分析了长苞铁杉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结果表明:长苞铁杉种内竞争随胸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少;种间与种内竞争关系顺序为:长苞铁杉-长苞铁杉>猴头杜鹃-长苞铁杉>青冈栎-长苞铁杉>其它树种-长苞铁杉。竞争强度与对象木的胸高直径服从双曲线回归关系,利用模型预测了长苞铁杉种内、种间的竞争强度。  相似文献   

5.
鹅观草属4个种的核型与进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4个种鹅观草属(Roegneria C. Koch)植物的核型,其核型公式如下:芒颖鹅观草(R. aristiglumis Keng et S. L. Chen), 2n=4x=28=22m+6sm(2SAT);短颖鹅观草(R. breviglumis Keng), 2n=4x=28=20m(2SAT)+8sm;红原鹅观草(R. hongyuanensis L. B. Cai), 2n=4x=28=22m+6sm(2SAT);山东鹅观草(R. shandongensis(B. Salomon)J. L. Yang, Y. H. Zhou et Yen), 2n=4x=28=24m(2SAT)+4sm。同时对染色体主要特征的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揭示了鹅观草属4个种的相对进化程度以及宏观分类中2个组的系统发育关系,表明鹅观草属的半颖组在系统发育中派生了颖体短小的小颖组。  相似文献   

6.
珍稀濒危植物长苞铁杉种群生命表分析   总被引:143,自引:6,他引:137  
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编制珍稀濒危植物长苞铁杉种群生命表,绘制死亡密度函数曲线、危险率函数曲线及生存曲线,分析种群动态趋势。结果表明,长苞铁杉种群有2个死亡高峰,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  相似文献   

7.
濒危植物长苞铁杉的地理分布和资源现状及致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野外调查的结果,对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石坑、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蓬顶、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泽子坪和鬼子寨、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老山、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坳、湖南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源头山、湖南城步县奇山和江西大余县石溪的长苞铁杉〔Nothotsuga longibracteata(W.C.Cheng)Hu ex C.N.Page〕居群的生境和生存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长苞铁杉的地理分布相对狭窄,多呈零星或小片分布;该种正面临分布区缩小和居群规模下降,甚至濒临灭绝的危险。在长苞铁杉集中分布的这些区域,大多数居群面临生存威胁;各居群的个体数量有较大差异,其中,天宝岩居群最大,长苞铁杉数量达几千株;石溪居群和源头山居群最小,长苞铁杉数量只有几十株。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和本身更新困难是导致长苞铁杉濒危的原因,其中,人类活动影响是长苞铁杉致危的直接原因。根据长苞铁杉生存状况,建议对其伴生的阔叶树进行疏伐,适当开辟林窗,有利于长苞铁杉的更新;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长苞铁杉的保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在其他非保护区的分布区,也应加大宣传力度并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实施迁地保护可以有效保护长苞铁杉这一珍稀树种。  相似文献   

8.
珍稀濒危植物长苞铁杉的分布格局   总被引:57,自引:5,他引:52  
应用聚集度指标,Iwao方程和Taylor幂法则模型等测定方法研究珍稀濒危植物长苞铁杉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长苞铁杉的空间分布呈随机分布。文中还研究Iwao的M与x的回归方程,计算长苞铁杉在不同密度和允许误差下的理论抽样面积。  相似文献   

9.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的铁杉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长苞铁杉,一种是南方铁杉。长苞铁杉一般零星分布在海拔1200-1600米之间山脊土层比较浅薄的地方,南方铁杉主要分布在海拔1400-2000米的山坡上。这两种铁杉同属松科铁杉属,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古裸子植物。长苞铁杉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南方铁杉属于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它们作为第三纪地质时代遗留的"活化石",对研究我国裸子植物系统发育、古生态和气候科学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栝楼属基于核糖体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栝楼属(Trichosanthes)是葫芦科(Cucurbitaceae)中一个种类较多、药用价值较大的属。本文基于ITS序列分析了栝楼属16个种的系统发育关系。聚类分析表明:在组的划分上,具有分类争议的截叶组(sect. Truncata)与大苞组(sect. Involucraria)形成一大支,处于一亚分枝位置,不支持独立成组。在属内分类地位上,在核酸水平不支持贵州栝楼(T.guizhouensis)为一独立种,结合形态特征建议并入双边栝楼(T.rosthornii)。大方油栝楼(T.dafangensis)与小苞组(sect. Trichosanthes)成为姊妹群,处于一个向叶苞组(sect. Foliobracteola)过渡位置,结合其形态特征,建议作为小苞组(sect. Trichosanthes)成员。  相似文献   

11.
长苞铁杉群落种间竞争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以长苞铁杉及其伴生树种在正常纯林和伴生树种为优势种组成的阔叶林中的优势度为环境容纳量,用重要值百分数求取种间竞争系数,采用Lotka-Volterra竞争方程研究长苞铁杉林的共优种群(长苞铁杉与其伴生树种)种间竞争关系,结果表明,平衡时,长苞铁杉及其伴生树上对优势度分别为74.22%和25.78%,说明长苞铁杉种群支配整个群落。  相似文献   

12.
长苞铁杉(Tsuga longibracteata)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树种,不仅对研究裸子植物的系统发育、古生态和古气候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该树种具有造林、用材和药用等方面的较高价值。研究长苞铁杉在气候变化下的分布格局变化是制定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结合不同时期(当前、2050年和2070年)和不同二氧化碳排放情境下(RCP2.6和RCP8.5)的气候因子变量,探讨气候变化与物种地理分布格局的关系,预测长苞铁杉的潜在分布区变迁。本研究考虑了空间约束对物种分布的限制作用,构建了气候因子预测模型(C)和气候+空间约束因子预测模型(C+S)分别进行潜在分布区预测,比较其结果差异。结果显示,最干月降水量和温度年较差是影响长苞铁杉地理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空间约束因子对长苞铁杉未来的地理分布有重要影响。随时间年限增加,长苞铁杉总潜在适生区面积降低,特别是中高等级的适生区面积有不同程度地减少,分布范围总体向北移动,这些变化趋势在RCP8.5情境下更加突出。这一结果表明未来气候变化会导致长苞铁杉种群分布范围收缩和生境适宜度下降,加剧其受胁程度。加入空间约束因子后,C+S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结果更符合长苞铁杉的迁移、扩散特性。长苞铁杉未来的核心分布区仍位于现存的湘、桂、黔结合部,表明其具有"原地避难"的特性,应进一步加强对现有野生资源的保护。渝、川、鄂结合部的大巴山等地区是未来气候变化下长苞铁杉的理论分布区域,可作为长苞铁杉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引种地区,应提早进行人工引种、栽培等前期研究。研究结果可为气候变化背景下长苞铁杉的保护、物种迁地保存和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准确预测濒危、珍稀植物的地理分布范围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3.
长苞铁杉群落优势种群高度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胡喜生  洪伟  吴承祯  张琼  吴继林  黄承勇 《广西植物》2004,24(4):323-328,316
基于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长苞铁杉群落的调查数据 ,以不同高度作为一维资源位状态 ,以个体多度为生态位计测的资源状态指标 ,对群落中的 1 2个优势树种进行了生态位的计测和分析。结果表明 ,长苞铁杉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值 ,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各优势树种 ,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对环境适应的相似性和生态位重叠。长苞铁杉与阳性树种柳杉、耐荫树种中偏阳性树种木荷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性和生态位重叠值比与耐荫性树种深山含笑、细叶青冈之间的都要大。这些分析结果为珍稀濒危植物长苞铁杉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濒危植物长苞铁杉的年龄结构与空间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苞铁杉(Nothotsuga longibracteata)是我国特有的古老孑遗的单种属植物,对研究松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及古生态、古气候具有重要价值.对福建天宝岩自然保护区长苞铁杉天然林的群落组成、年龄结构和各年龄级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通过设置60 m x72 m的样方,对样方内所有215株长苞铁杉个体定位并划分为16个年龄段,统计伴生种的种类及数量,用Ripley's K(d)函数对各年龄段个体进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伴生种主要为常绿和落叶阔叶树种,不利于长苞铁杉幼苗的更新;该种群经历了3个阶段性的更新期,可能与群落中林窗的形成或周期性的干扰有关;在35 m的半径范围内,长苞铁杉60年以下年龄级个体呈显著的聚集分布,60年以上年龄级个体则变为随机分布,主要是由于长苞铁杉的种子散布和生长特性、种群内和种群间的竞争、种群的自我稀疏过程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用光学显微镜对萝藦科(Asclepiadaceae)鹅绒藤属(Cynanchum)12种植物花粉器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花粉块的形态有3种类型:球形、长球形和超长球形。着粉腺的形态有6种类型:长圆形、方形、近方形、三角形、正三角形和近三角形。花粉器形态学结果对青羊参(Cynanchum otophyllum)在鹅绒藤属中的分类具有较大意义;支持《中国植物志》第63卷中对催吐白前组(Sect. Vincetoxicum)的分组处理;结合鹅绒藤属花粉块下垂,娃儿藤属(Tylophora)花粉块平展的特点,支持将娃儿藤属作为一个独特类群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高谦  李微  吴玉环 《植物研究》2008,28(3):267-268
绒苔属(Trichocolea Dumort.)的成熟雌苞,经解剖实验证实为颈卵器分化发育的蒴帽(Calyptra)。  相似文献   

17.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探讨鹟亚科部分属和种的分类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扩增、测序的方法,对鹟亚科(Muscicapinae)6属16种鸟类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1176 bp进行测定,并以荒漠伯劳和发冠卷尾作为外群构建Bayes、ML、MP 3棵系统发育树。结果支持:寿带属(Terpsiphone)、扇尾鹟属(Rhipidura)、方尾鹟属(Culicicapa)3属与鹟亚科其他鸟类亲缘关系较远,扇尾鹟属与方尾鹟属亲缘关系较近;鹟属(Muscicapa)为单系发生,本研究结果未能确定它与仙鹟属、姬鹟属的进化关系;铜蓝鹟(Muscicapa thalassina)从鹟属中移出,归入仙鹟属。上述结论解决了鹟亚科部分属间的进化关系,为鹟亚科分类系统的研究提供了分子水平证据。  相似文献   

18.
南极长城站地区土壤微生物生态作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南极长城站附近联合采样13个,并进行了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统计与种类鉴定。氨化细菌的菌量为104~106cells/g,共7个属:微球菌属(Micrococc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产碱菌属(Alcaligenes),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固氮细菌菌量为105~107cells/g,仅一个固氮菌属(Azotobacter);硝化细菌一般为104cells/g,分属两个属:硝化杆菌属(Nitrobacter),硝化球菌属(Nitrococcus);真菌为103cells/g,分属5个属:青霉菌属(Penicillium),金孢霉菌属(Chrysosporium),枝孢霉菌属(Cladosporium),曲霉菌属(As-pergillus),散囊菌属(Eurotium),反硝化菌为 102~104cells/g,分属 3个属: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微球菌属(Micrococc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放线菌分属3个属: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和诺卡氏菌属(Nocardia)。联采样品12℃培养的出现率主要类群是:假单胞菌属(42%),芽孢杆菌属(35%),微球菌属(31%),节杆菌属(27%),青霉菌属(58%),枝孢霉菌属(54%),硝化杆菌属(81%),固氮菌属(88%),反硝化细菌中主要是假单胞菌属(58%),芽孢杆菌属(38%)。文中还讨论了微生物菌量与土壤总碳、总氮的相关性及其在该地区氮循环中的生态学作用。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苔藓植物新记录——残齿藓属(Forsstroemia Lindber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回顾了残齿藓属(Forsstroemia)所属系统位置的三个主要观点,本文更赞同隶属于薄齿藓科(Leptodontaceae)的观点。首次记录了残齿藓属及硬叶残齿藓(Forsstroemia producta)在河南省的分布,在科级分类等级上也是新记录。详细描述了本种的形态特征,对形态特征与之相近的几个属和种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菌根接种对长苞铁杉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天然长苞铁杉林富含菌根真菌的根际土壤,对长苞铁杉种子进行盆栽接种育苗试验,比较接种处理和未接种的长苞铁杉种子萌发率、菌根侵染率、幼苗生长、生物量分配及氮磷钾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外生菌根对长苞铁杉种子的萌发没有影响,对幼苗生长和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接种幼苗菌根感染率超过75%,其株高、根生物量、叶生物量和氮磷钾含量等均比对照显著增加,但对生物量在器官中的分配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