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枳术丸对脾虚证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小鼠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SCFAs)、5-羟色胺(5-HT)和肠道传输功能的影响,探讨枳术丸治疗STC的机制。方法 将50只健康的KM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15只)和造模组(35只),正常组小鼠基础饲料喂养,造模组小鼠以番泻叶灌胃和限制饮食饮水方法制作脾虚证STC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小鼠分为模型组、莫沙必利组和枳术丸组,每组10只,对应给药治疗7 d。治疗结束后分别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小鼠粪便菌群多样性和菌群结构,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粪便中SCFAs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形态改变,使用ELISA法检测小鼠脑组织、结肠组织中5-HT水平。结果 造模后,各造模组小鼠体质量显著低于正常组(均P<0.01);治疗结束后,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和肠道推进率显著低于正常组(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莫沙必利组和枳术丸组小鼠体质量和肠道推进率升高(均P<0.05)。小鼠结肠组织HE病理显示模型组腺体排列不齐,结肠黏膜轻微水肿、充血,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铁皮石斛对脾虚便秘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为铁皮石斛对脾虚便秘的疗效机制及临床组方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12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铁皮石斛组和枳术汤组,每组3只。造模阶段正常组灌胃无菌水,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番泻叶水煎液灌胃7 d后,限制饮食饮水8 d,建立脾虚便秘模型。造模成功后,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无菌水,治疗组分别以铁皮石斛和枳术汤水煎液干预5 d。治疗结束后,收集各组小鼠盲肠内容物样本进行16S rDNA高通量测序。结果 脾虚便秘小鼠排便量减少,粪便细小,干燥,质硬,呈黄色。铁皮石斛和枳术汤分别治疗后,小鼠排便量增加,粪便软硬适中,呈黑褐色。测序分析发现,正常组与铁皮石斛组的共有OTU数最多,与枳术汤组的共有OTU数最少。α-多样性指数与PCA结果表明,铁皮石斛组菌属结构较其余两组更接近正常组小鼠。物种相对丰度及组成结果表明,铁皮石斛增加了脾虚便秘小鼠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抑制了乳杆菌属、拟杆菌属相对丰度,但对菌群丰度的调节作用不及枳术汤;LEfSe分析与随机森林分析鉴定出布劳特菌属和活泼瘤胃球菌是铁皮石斛组与其他组别的差异菌群。结论 铁皮石斛能恢复脾虚便秘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新型嗜酸乳杆菌NCFM-乳双歧杆菌Bi-07-鼠李糖乳杆菌NH001三联益生菌制剂对便秘小鼠小肠蠕动的促进作用,以及其对小鼠肠道菌群构成比例的调节作用。方法小肠推进率实验:将50只KM小鼠适应性饲养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蒸馏水,低中高剂量组每天分别给予0.165、0.330、0.990g/(kg·bw)益生菌制剂,灌胃14d后使用复方地芬诺酯建立小鼠便秘模型观察小肠墨汁推进率;肠道菌群调节作用实验:将42只BALB/c小鼠中随机抽取10只作为自身对比空白组,适应性饲养后将所有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空白对照组给予蒸馏水,各剂量组以相同剂量给予益生菌制剂灌胃。自身对比空白组于灌胃前无菌采集小鼠直肠粪便,所有小鼠灌胃30d后无菌采集直肠粪便,使用16SrDNA基因测序对粪便中菌群DNA进行多样性及各水平菌群物种测定。结果高剂量组便秘小鼠小肠推进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各剂量组肠道菌群多样性、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数量较灌胃前显著增加(P0.05),大肠埃希菌属、梭菌属、肠球菌属较灌胃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三联益生菌能够有效促进便秘小鼠肠道蠕动能力,改善便秘症状;同时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铁皮石斛多糖对脾虚便秘小鼠免疫、肠道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明确多糖对脾虚便秘的治疗作用,通过灌胃番泻叶水煎液7 d后控制饮食,饥饱失常8 d,建立小鼠脾虚便秘模型。造模成功后,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无菌水,治疗组灌胃铁皮石斛多糖溶液,分析小鼠体重、脾脏系数、胸腺系数、肠道菌群和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模型组的小鼠体重、体重变化率、脾脏指数、胸腺指数、五类可培养微生物(细菌总数、大肠杆菌、乳酸菌、双歧杆菌和真菌)数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治疗完成后,小鼠体重和体重变化率显著增高,高于正常组(P0.05);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接近正常组(P0.05);大肠杆菌大量得到恢复,但远没有达到正常组水平(P0.01);乳酸菌和双歧杆菌明显地减少,但总数显著超过正常组(P0.01);木聚糖酶和蛋白酶接近正常组,淀粉酶显著增加,纤维素酶显著减少(P0.01)。说明铁皮石斛多糖对增强机体免疫力、调控肠道微生态平衡和肠道酶活性方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优化肠道环境,改善脾虚便秘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微铁皮石斛对脾虚便秘小鼠肠道乳酸杆菌多样性的影响,为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制备小鼠脾虚便秘模型,灌胃铁皮石斛传统汤剂、超微50%量汤剂治疗,采集肠道内容物提取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DNA,用乳酸杆菌特异引物PCR后进行ARDRA分析。【结果】结果显示,正常组、铁皮石斛传统汤剂组和超微50%量汤剂组的OTUs、Shannon指数和Brillouin指数相同,且均大于模型组;铁皮石斛超微50%量汤剂组与正常组乳酸杆菌群落结构的相似性系数最大,为0.333 3,其次是模型组为0.181 8,传统汤剂组最小,为0.166 7;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小鼠肠道乳酸杆菌多样性受脾虚便秘造模影响,发生改变,铁皮石斛两种汤剂通过不同的途径对其进行调控作用。【结论】铁皮石斛对脾虚便秘小鼠肠道乳酸杆菌多样性的调整作用明显,且超微50%量汤剂组小鼠肠道乳酸杆菌多样性更接近正常组,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16S rDNA测序技术对绝经综合征抑郁患者肠道菌群分布、多样性和基因功能进行分析,探讨肠道菌群与绝经综合征抑郁发生的关联。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我院妇科门诊的绝经综合征抑郁患者19例为观察组(A组),同期绝经综合征患者10例为对照组(C组)。利用16S r DNA基因测序法对患者肠道菌群进行物种注释分析和功能比较,统计两组肠道菌群分布、多样性和基因功能的变化。结果 两组肠道菌群差异明显。GraPhlAn物种组成图显示,患者肠道菌群总体以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组成。在门水平,与C组相比,A组放线菌门、变形菌门相对丰度较低,拟杆菌门相对丰度较高。在属水平,与C组相比,A组拟杆菌属、小杆菌属、巨单胞菌属、Lachnospiracea_incertae_se相对丰度较高,而Gemmiger、布劳特菌属、普雷沃菌属、粪球菌属、粪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偏低。进一步在属水平上选取了10种相对丰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菌群(P<0.05):韦氏球菌属、消化球菌属、巨单胞菌属、史雷克菌属在A组的相对丰度较高(P<0.05),柯林斯菌属、C...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运用16S rDNA测序技术分析功能性便秘(FC)患者粪便菌群特征,以期寻找FC特征菌,为FC诊治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方法 收集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60例实验组(FC患者)和30例正常组的粪便,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分析粪便菌群结构,并进行基因功能的预测。结果 两组在门水平上,主要由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组成;在属水平上,主要优势菌以粪杆菌属和拟杆菌属为主。实验组粪便菌群丰富度指数Chao1、Observed_OTUs较正常组升高(P<0.05),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虽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布劳特菌属、罗氏菌属、 Ruminococcus_gnavus_group、Ruminococcus_gauvreauii_group、Eubacterium_hallii_group、Anaerostipes、Lachnospiraceae_ND3007_group、Dorea、乳球菌属在实验组中丰度均显著降低(P<0.01)。实验组特征菌为小杆菌属,正常组为布劳特菌属和埃希菌-志贺菌属。实验组蔗糖降解Ⅲ(P...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首荟通便(Shou-Hui Tongbian,SHTB)胶囊对小鼠术后肠麻痹(postoperative ileus,POI)的作用,并从肠道菌群平衡方面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经典小肠干扰术建立小鼠POI模型,将30只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POI组)、阳性参照莫沙必利组(MSBL组)、SHTB胶囊低剂量组(SHTB-L组)和SHTB胶囊高剂量组(SHTB-H组),每组6只。Control组和POI组小鼠灌胃生理盐水、MSBL组小鼠灌胃莫沙必利溶液(2.6 mg/kg)、 SHTB-L组与SHTB-H组小鼠灌胃SHTB溶液(0.619 g/kg、1.238 g/kg),每天1次,连续给药2 d。采用墨汁推进法检测小鼠的肠道蠕动能力;应用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肠道组织结构;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肠道菌群结构并确定SHTB胶囊发挥作用的关键菌。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POI组小鼠肠道蠕动能力显著减弱(q=7.263,P<0.001),小肠黏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增多并伴有充血,组织发生水肿,肠道菌群物种总数降...  相似文献   

9.
周易  黄雨晴  叶松 《微生物学报》2023,63(10):3987-3999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清郁和降汤对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其中1组为假手术组,剩余5组大鼠采用“前胃结扎+外置幽门部分结扎术”手术造模方法建立反流性食管炎模型。造模2周后将术后全部存活的3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予高剂量清郁和降汤)、中药中剂量组(予中剂量清郁和降汤)、中药低剂量组(予低剂量清郁和降汤)、西药组(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每组6只。于术后第15天开始灌胃,其中假手术组及对照组予蒸馏水灌胃,其他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持续灌胃14 d后将所有大鼠处死后进行取材。以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大鼠食管组织的病理学改变;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检测其肠道黏膜的菌群构成。【结果】反流性食管炎大鼠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及肠道菌群多样性较低的情况,B组(对照组)中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占比减少,变形菌门占比增多,且假单胞菌属、青枯菌属等细菌增多。低、中、高3种浓度的清郁和降汤均能够提升RE大鼠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拟杆菌门及厚壁菌门,降低变形菌门的占比,从属水平上看,清郁和降汤能够提升大鼠肠道中拟杆菌属、乳杆菌属、瘤胃球菌属、颤螺旋菌属、双歧杆菌属和狄氏副拟杆菌属等益生菌占比。以D组(中剂量组)对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提升最为明显,其效果最接近假手术组。特征微生物方面,B组以变形菌门为特征性微生物,D、E两组出现了放线菌门及拟杆菌门下属细菌为特征微生物的情况,在门水平与F组相同。【结论】清郁和降汤能够有效地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其机制可能与改变RE大鼠的肠道菌群结构、减少有害菌、提升益生菌的占比和改善肠道菌群多样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肠道菌群组成与功能性便秘之间的关系,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101例2~7岁ASD儿童和82例年龄、性别相匹配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罗马Ⅳ标准评估便秘,将所有儿童分为ASD便秘组(ASD constipated,AD-C)、ASD非便秘组(ASD non-constipated,AD-NC)、正常便秘组(neurotypical constipated,NT-C)、正常非便秘组(neurotypical non-constipated,NT-NC)。对所有粪便样本中细菌16S rRNA基因V3-V4高变区进行测序,检测肠道菌群。结果 与NT组相比,AD组儿童肠道菌群α多样性指数(Chao1)显著升高(t=2.258,P=0.006),组间β多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210,P<0.001)。AD组儿童肠道优势菌群为双歧杆菌属、柯林斯菌属、脱硫弧菌属等。与NT-NC组相比,AD-NC组患儿肠道菌群Chao1指数显著升高(t=2.170,P=0.021),组间β多样性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11.
超微铁皮石斛对脾虚便秘小鼠肠道微生物及酶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微铁皮石斛对脾虚便秘小鼠肠道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灌胃番泻叶水煎液7 d后控制饮食,饥饱失常8 d,进行小鼠脾虚便秘造模。设模型组、正常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和正常组灌胃无菌水,治疗组分别灌胃给药铁皮石斛传统汤剂、超微全量汤剂、超微50%量汤剂和超微25%量汤剂,共7 d,然后采集肠道内容物分析肠道菌群及酶活。结果模型组五类可培养微生物(细菌总数、大肠埃希菌、乳酸菌、双歧杆菌和真菌)数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铁皮石斛传统汤剂组大肠埃希菌数,铁皮石斛超微50%量汤剂组细菌总数、大肠埃希菌和真菌数,超微25%量汤剂组细菌总数和大肠埃希菌数均达到正常组水平(P〉0.05);铁皮石斛超微全量汤剂组和超微50%量汤剂组对纤维素酶的影响作用相当,均达到正常组水平(P〉0.05),铁皮石斛三种不同剂量的超微汤剂对木聚糖酶活性的影响作用相当(P〉0.05),铁皮石斛超微全量汤剂组淀粉酶活性与正常组相当(P〉0.05)。结论铁皮石斛传统汤剂、超微全量汤剂和超微50%量汤剂对脾虚便秘均有很好的疗效,能够调控肠道微生态平衡及肠道酶活性。  相似文献   

12.
小鼠脾虚便秘造模对肠道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鼠脾虚便秘造模对肠道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为脾虚便秘的治疗提供基础。方法采用灌胃番泻叶水煎液7 d,然后控制饮食,饥饱失常;正常组灌胃等量的无菌水7 d后正常喂养,共15 d,制备小鼠脾虚便秘模型。分析小鼠体重、肠道菌群和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小鼠体重、体重变化率均显著小于正常组(P<0.05或P<0.01);肠道细菌总数显著小于正常组(P<0.01),大肠埃希菌、乳酸菌、双歧杆菌数和真菌均显著大于正常组(P<0.05或P<0.01);肠道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或P<0.01),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则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小鼠脾虚便秘造模影响小鼠的体重,破坏了肠道微生物的平衡,并影响肠道酶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罗伊乳杆菌DSM 17938对生命早期抗生素暴露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24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抗生素暴露组(A组)和益生菌干预组(B组),每组12只。A组在出生后第2天(postnatal day 2,PND2)~PND6给予罗氏芬灌胃,2 h后给予生理盐水灌胃;B组同期给予罗氏芬灌胃,2 h后给予罗伊乳杆菌DSM 17938灌胃。PND7及PND42,2组大鼠中各处死6只,取空肠、结肠黏膜及其肠内容物进行16S rDNA V4区二代测序;PND42空肠、结肠组织进行病理检测,用Image Pro Plus 6.0测量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结果PND42时,A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低于B组。2组大鼠空肠、结肠未见明显炎症等改变,2组间空肠、结肠黏膜绒毛及隐窝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ND7时,2组大鼠空肠、结肠菌群多样性及门水平菌群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属水平上,A组、B组大鼠空肠菌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B组大鼠结肠菌群中乳杆菌属明显增加。PND42时,与A组大鼠比较,B组空肠菌群Alpha多样性指数明显降低,Beta多样性差异明显,门水平上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柔膜菌门及广古菌门比例明显降低,厚壁菌门比例明显增加,属水平上假单胞菌属、乳球菌属、厌氧芽胞杆菌属、芽胞杆菌属、瘤胃球菌属、Dechloromonas及普氏菌属比例明显降低,乳杆菌属比例明显增加;结肠菌群Shannon指数明显增加,Beta多样性差异明显,门水平上拟杆菌门、疣微菌门比例明显增加,厚壁菌门比例明显降低,属水平上不动杆菌属、葡萄球菌属、金黄杆菌属及Facklamia比例明显降低,Akkermansia、瘤胃球菌属、普氏菌属及拟杆菌属比例明显增高。结论预防性应用罗伊乳杆菌DSM 17938可纠正生命早期抗生素暴露对大鼠发育期肠道菌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肠道菌群在维持宿主免疫和消化系统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是衡量宿主健康状况的重要生理指标。性激素对动物生长发育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对肠道菌群构成影响的相关实验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以模式生物小鼠(Mus musculus)为对象,探究性激素的变化对小鼠肠道菌群构成的影响。采用外科手术方式建立小鼠去势模型,通过16S r 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性激素对小鼠肠道菌群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雌性小鼠和雄性小鼠去势后,性激素水平显著下降。肠道菌群在门水平上,正常小鼠和去势小鼠肠道细菌群落均由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埃普西隆杆菌门(Epsilonbacteraeota)、髌骨细菌门(Patesci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软壁菌门(Tenericutes)、脱铁杆菌门(Deferribacter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蓝藻细菌门(Cyanobacteria)组成,主要菌群为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物种,两门占物种相对丰度百分比...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探究驼乳来源复合益生菌对db/db鼠血糖及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60只db/db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分别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利拉鲁肽组、低剂量复合益生菌组和高剂量复合益生菌组,12只C57BL/Ks小鼠为正常对照组。阳性药组分别灌胃0.3 mg/g二甲双胍及皮下注射0.2 μg/g利拉鲁肽,低剂量复合益生菌组灌胃乳酸菌1.0×108 CFU/d和酵母菌1.0×106 CFU/d,高剂量复合益生菌组灌胃乳酸菌1.0×1010 CFU/d和酵母菌1.0×108 CFU/d,其他组灌胃生理盐水。血糖仪检测空腹血糖(FBG)及不同时间段血糖水平。ELISA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粪便菌群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低、高剂量复合益生菌组FBG水平明显减少,改善葡萄糖耐受(OGTT)能力,降低HbA1c含量。与模型组相比,低、高剂量复合益生菌组显著降低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大肠埃希菌属水平,增加拟杆菌门、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水平,但对总菌与梭杆菌属无影响。结论 驼乳来源复合益生菌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降低db/db鼠血糖含量。  相似文献   

16.
被动游泳运动可诱发小鼠抑郁样行为,游泳环境的改变已成为抑郁样行为严重程度影响因素之一。观察不同水质、水温及持续时间对被动游泳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并初步探讨肠道菌群组成与抑郁样行为的关系。通过不同条件下的被动游泳运动建立抑郁样行为小鼠模型。采用糖水偏好实验及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其行为学变化;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小鼠肠道菌群进行分子生态学分析。被动游泳16周后,各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及糖水偏爱度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而不动时间则有所延长。其中,室温海水游泳15 min小鼠体质量及糖水偏爱度降低程度最大,不动时间最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Chao指数、Shannon指数及PCoA分析均较正常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从门水平到属水平的丰度也发生不同程度改变。其中,室温海水游泳15 min小鼠肠道菌群组成变化程度最大,并发生拟杆菌属、普氏菌属等多个菌属的富集以及乳杆菌属丰度的减少,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也得到了较为一致的结果(P<0.05)。以上结果表明,被动游泳运动可导致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发生,其肠道菌群组成也发生明显改变;同时,菌群组成的改变会随着抑郁样行为的严重程度而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分析川崎病患儿肠道菌群构成及分布与其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接诊的86例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出现冠状动脉病变,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35例)和非冠状动脉病变组(51例)。检测所有患儿的肠道菌群多样性[肠道菌群丰度(Ace指数)、肠道菌群多样性(Shannon指数)]、肠道菌群构成比例[门水平(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属水平(乳杆菌属、拟杆菌属、韦荣球菌属)],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肠道菌群构成及分布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组Ace指数大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P<0.05);冠状动脉病变组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的Shannon指数比较无差异(P>0.05);冠状动脉病变组肠道厚壁菌门占比低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拟杆菌门占比高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P<0.05);冠状动脉病变组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的肠道变形菌门占比比较无差异(P>0.05);冠状动脉病变组肠道乳杆菌属占比、韦荣球菌属占比均低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P<0.05);冠状动脉病变组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的肠道拟杆菌属占比比较无差异(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肠道Ace指数、厚壁菌门、拟杆菌门、乳杆菌属、韦荣球菌属均是川崎病患儿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肠道菌群构成及分布与其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为改善肠道菌群失调、增加患儿的临床获益提供依据,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四磨汤对脾虚便秘疗效、肠道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18只实验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只。对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灌胃番泻叶水煎液7 d后控制饮食,饥饱失常8 d,进行小鼠脾虚便秘造模。造模结束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均用无菌水灌胃,治疗组用四磨汤口服液灌胃,共7 d,然后采集肠道内容物,分析肠道菌群及酶活性。结果模型组自然恢复后,肠道微生物(细菌总数、大肠埃希菌、乳酸菌、双歧杆菌和真菌)、纤维素酶活性、木聚糖酶活性、淀粉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大肠埃希菌数和真菌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细菌总数显著增加(P0.01),乳酸菌显著减少(P0.05),双歧杆菌数目显著增加(P0.01),治疗组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性极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淀粉酶活性极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蛋白酶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磨汤通过调控肠道菌群平衡,调整肠道酶活性来治疗脾虚便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枳实导滞汤剂对食积便秘小鼠肠道内容物和黏膜菌群的影响差异探讨肠道菌群在枳实导滞汤剂干预食积便秘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网络药理学预测枳实导滞汤剂缓解便秘的药物成分和潜在功能;通过高脂高蛋白饮食结合腹腔注射盐酸洛哌丁胺制备食积便秘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治疗组小鼠给予枳实导滞汤剂0.4 g/mL,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剂量蒸馏水,每天2次,连续7 d。治疗结束后,分别收集各组小鼠肠道内容物和黏膜,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肠道菌群。结果 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从枳实导滞汤剂中共获得128个潜在活性成分,并获得1 379个便秘相关的靶点,药物和便秘检测到共同靶点74个。食积便秘小鼠肠道内容物与黏膜菌群相比,ASV(扩增子序列变异)数量和多样性均较高;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黏膜和内容物菌群差异较大。模型组内容物样本中富集Prevotella、Akkermansia、Clostridium、Jeotgalicoccus及Planococcaceae Staphylococcus,黏膜样本中富集Candidatus arthromitus、Bacillus及Acinetobacter。治疗组内容物样...  相似文献   

20.
小鼠肠道菌群失衡模型建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利用抗生素干扰小鼠肠道菌群建立轻重程度的菌群失衡小鼠模型。方法选用不同浓度的头孢曲松钠,行小鼠灌胃,取盲肠内容物连续观察培养优势菌群变化。结果优势菌群失衡组小鼠与对照比较,盲肠体积增大,盲肠指数升高。头孢曲松钠8g/(kg·d)剂量连续灌胃8d,造成重度失衡模型,小鼠肠道只能检出肠杆菌属、链球菌属,且数量被抑制在103CFU/g以下。头孢曲松钠5g/(kg·d)剂量连续灌胃8d,造成轻度失衡模型,小鼠肠道双歧杆菌属、链球菌属和韦荣球菌属数量降至105左右,类杆菌属降至104左右。消化球菌属降至103左右,而其他菌属如乳酸杆菌属、肠球菌属和肠肝菌属等数量显著降低。结论亚致死剂量头孢曲松钠灌胃可以建立肠道菌群重度失衡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