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以乙醇沉淀的黄伞发酵浓缩液得到的胞外多糖为研究对象,检验其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方法:采用电子顺磁共振(EPR)波谱仪检测黄伞胞外多糖清除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作用。结果:在样品浓度均为100mg/mL的条件下,利用Fenton反应体系,黄伞胞外多糖对羟自由基OH.的清除率仅为38.5%;而利用次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体系,黄伞胞外多糖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率可达到80.6%。结论:黄伞胞外多糖在体外对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且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作用明显优于对羟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淀粉样β蛋白(Aβ1-40)和自由基对爪蟾卵母细胞表达的大鼠脑谷氨酸受体(GluR)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Promega试剂盒提取3月龄大鼠脑组织总RNA和mRNA,并将50nl(50ng)的mRNA显微注射到每个爪蟾卵母细胞.注射后的卵母细胞在(19±1)℃条件下以改良的巴氏液孵育进行受体表达.这些表达的受体的激活电流采用双电极电压钳位技术记录.超氧阴离子自由基(SAFRs)和Aβ1-40于记录前12h、24h、96h分别加入孵育液.结果爪赡卵母细胞可以表达出M型ACh、谷氨酸、多巴胺、GABA和5-羟色胺受体.Aβ-40对表达的GluR有抑制效应,其程度依作用时间和浓度而异.20nmol/LAβ1-40作用24h对表达的GluR功能无影响.与SAFRs共同孵育时,20nmol/LAβ1-40作用12h即对表达的GluR功能有明显影响,60nmol/LAβ1-40作用12h即对表达的GluR有明显抑制效应(降低21%,P<0.05),而60nmol/LAβ-40作用24h下降达52%.维生素E对这些效应有拮抗作用.结论自由基和Aβ对GluR具有抑制效应,该效应能被维生素E拮抗.Aβ可能通过抑制受体功能在AD病理生理学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3.
火棘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火棘花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使用维生素C和BHT为阳性对照,以DPPH自由基、亚硝酸钠清除作用为指标评价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从挥发油中鉴定了77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3.77%,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以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50.31%)、烷烃(18.52%)、醛(5.54%)为主;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亚硝酸钠有明显的清除作用,清除率为50%时,其体积分别为43.51、79.48μL,样品量与清除率间呈量效关系;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略低于1 mg·mL-1维生素C,对亚硝酸钠的清除效果优于1 mg·mL-1的BHT。  相似文献   

4.
刘文娟  戴雪伶  姜招峰 《生命科学》2011,(10):1022-1026
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eptide,Aβ)的过量表达和异常聚集是引起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以β-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为线索,阐述分泌酶对Aβ生成的影响,不同聚合状态Aβ的神经毒性以及Aβ毒性作用机制,总结Aβ生成、聚合、清除过程中神经毒性的相应防治措施,对阿尔茨海默病中β-淀粉样蛋白神经毒性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选择不同来源的12株球孢白僵菌,分别测定菌丝体2种溶剂提取物在不同抗氧化模型中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溶剂提取物对二苯基苦味酰基苯肼自由基(DPPH)和羟自由基(.OH)均有清除作用,但是清除自由基的活性不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OH的清除作用最为显著,活性较高,最高清除率达到71.54%。甲醇提取物活性均较低,30 min时甲醇提取物对DPPH和.OH清除率最高分别为36%和38.96%,12株白僵菌间的清除自由基活性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石榴籽中多酚的提取及其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正交试验对石榴籽多酚的提取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清除DPPH?和还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石榴籽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50%、pH值为4、六偏磷酸钠添加量0.4%、温度60℃;(2)石榴籽多酚提取物对DPPH?的清除率达11.34%,还原力达0.73,与VC和VE的抗氧化作用相比,其清除率大小顺序为:VC>石榴籽多酚提取物>VE,还原力大小顺序为:石榴籽多酚提取物>VC>VE,表明石榴籽多酚提取物对DPPH?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其还原力强于VC和VE.  相似文献   

7.
用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酶标仪法, 对亚热带蔷薇科常见的50种木本植物鲜叶的自由基清除活性进行了比较,发现不同属、不同种树木鲜叶的80%甲醇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活性有很大差异, 其中苹果属5种植物在相当于鲜叶浓度为0.5 mg/mL于37℃下孵育20 min时, 对0.5 mmol.L-1 DPPH自由基平均清除率达62.4%,而绣线菊属3种植物的平均自由基清除率仅11.6%。尖嘴林檎、棣棠、木瓜、三叶海棠、湖北海棠、木香花、小果蔷薇和黄山花楸等鲜叶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它们在浓度为0.5 mg/mL时的自由基清除率分别可达85.0%、75.8%、70.7%、69.6%、64.5%、62.5%、61.8%和61.3%,显示其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8.
蔷薇科一些植物鲜叶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酶标仪法,对业热带蔷薇科常见的50种木本植物鲜叶的自由基清除活性进行了比较,发现不同属、不同种树木鲜叶的80%甲醇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活性有很大差异,其中苹果属5种植物在相当于鲜叶浓度为0.5mg/mL于37℃下孵育20min时,对0.5mmol·L-1DPPH自由基平均清除率达62.4%,而绣线菊属3种植物的平均自由基清除率仅11.6%.尖嘴林檎、棣棠、木瓜、三叶海棠、湖北海棠、木香花、小果蔷薇和黄山花楸等鲜叶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它们在浓度为0.5mg/mL时的自由基清除率分别可达85.0%、75.8%、70.7%、69.6%、64.5%、62.5%、61.8%和61.3%,显示其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高效抗氧化菌株,采用直接提取方式从20个大型真菌菌株菌丝体培养液中提取抗氧化活性物质,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水杨酸法、DPPH法测定各菌株菌丝体培养粗提液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基自由基.(OH)及1,1-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各菌株菌丝体培养粗提液对(O2)、.OH及DPPH-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其中菌株NG菌丝体培养粗提液对OH-的清除效果最好,清除率为75.56%;菌株02菌丝体培养粗提液对(O2-)的清除效果最好,清除率为37.51%;菌株EG菌丝体培养粗提液对DPPH-清除效果最好,清除率为66.91%。  相似文献   

10.
甜菊良种的单株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及部分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 ,从 3个甜菊 (SteviarebaudianaBertoni)优良品系 (中山一号、YS0 0 3和YS0 0 4)的自然并辅助人工授粉结实得到的 13株单株中筛选出 2株优良单株SZ990 0 40 0 3和SZ990 0 40 11,SZ990 0 40 0 3单株干叶总甙含量为 16 .6 4% ,R A甙 13.34 % ,R A甙 /总甙为 80 .17% ;SZ990 0 40 11单株干叶总甙含量 19.2 0 % ,R A甙 12 .30 % ,R A甙 /总甙为 6 4.0 6 %  相似文献   

11.
分别测定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发酵菌丝体不同浓度乙醇溶剂提取液在4种抗氧化模型中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 各种菌丝体提取液对二苯基苦味酰基苯肼自由基(·DPPH)和羟自由基(·OH)均有显著的清除作用, 其清除作用随着乙醇溶剂浓度的提高而降低: 在3 g/L菌丝生药浓度时, 去离子水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90.55%和81.9%; 在6 g/L菌丝生药浓度时, 50%乙醇和70%乙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53.7%和45.2%, 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79.4%和78.4%。各菌丝提取物也具有极强的抗脂质过氧化能力, 在5 g/L菌丝生药浓度64 h内, 水提物、50%乙醇和70%乙醇提取物对亚油酸过氧化物的抑制率分别为100%、96%和89.2%。在一定浓度下, 各提取液对邻苯三酚自氧化也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些裸子植物鲜叶提取物清除自由基的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酶标仪法,对常见的60余种裸子植物鲜叶的自由基清除活性进行了比较.发现不同科属,不同树种鲜叶的80%甲醇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活性有很大差异,其中罗汉松科罗汉松属树木鲜叶在浓度在0.5mg/mL,于37℃下孵育20min时的自由基清除率平均可达55.9%,而柏科侧柏属平均仅为7.1%;罗汉松,孔雀柏、小叶罗汉松、湿地松、杉木和刺柏等鲜叶有很强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它们的自由基清除率分别可达61.1%,58.4,57.6%,57.1%,51.8%和50.4%,表明这些树种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过渡金属离子Cu~(2+)(Cu)诱导形成的Aβ聚集物(Aβ-Cu复合物)与Aβ自聚集形成的纤丝(Fibrillar Aβ,f Aβ)对小胶质细胞激活作用的差异。方法:制备Aβ-Cu复合物和fAβ,利用小鼠BV-2小胶质细胞株,分别以不同浓度的Aβ-Cu复合物和fAβ于37℃刺激24 h,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TNF-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NO(Nitric oxide)以及H_2O_2(Hydrogen Peroxide)的含量。分别收集Aβ-Cu复合物和f Aβ作用24 h后的大鼠原代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通过观察该条件培养液对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活力的影响,评价小胶质细胞介导的间接神经元毒性。结果:(1)在不引起直接神经毒性剂量(2.5μM)下,Aβ-Cu复合物激活小胶质细胞释放TNF-α(P0.01)、NO(P0.05)以及H_2O_2(P0.05)的作用强于f Aβ。(2)在此剂量下,Aβ-Cu复合物通过激活小胶质细胞引起的间接神经元毒性强于fAβ(P0.05)。结论:与fAβ相比,非神经毒性剂量的Aβ-Cu复合物对于小胶质细胞具有更强的激活作用,并由此引发更为明显的神经元毒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β-淀粉样肽(amyloid-βpeptide,Aβ)的可溶性寡聚体。[方法]选取化学合成的Aβ25-35、Aβ1-42及对照肽Aβ35-25,体外37℃孵育7 d制备Aβ寡聚体。采用dot blotting,免疫印迹鉴定Aβ的聚集状态;并通过TUNEL法检测Aβ的神经毒性。[结果]经dot blotting和免疫印迹检测,显示本研究制备获得的Aβ25-35和Aβ1-42均为寡聚体,且Aβ25-35寡聚体的分子量以2 kDa、3 kDa和17 kDa为主,Aβ1-42分子量主要为4kDa和8kDa,而对照肽Aβ35-25并不能形成寡聚体。TUNEL法则显示Aβ25-35寡聚体可以引起SH-SY5Y细胞凋亡。[结论]在体外成功建立制备Aβ寡聚体的方法,且通过形态学实验证实该Aβ有神经毒性,为后续研究阿尔兹海默症的致病机制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菌物学报》2017,(9):1271-1277
利用水提醇沉法对桦褶孔菌Lenzites betulina粗多糖HZKJc进行提取,随后经Sevage法和酶法联合脱蛋白,再经DEAE‐Sephadex A‐25,G‐100柱层析纯化后得到多糖纯品HZKJv。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上述纯化多糖的纯度和相对分子量分布;经纸层析(PC)、气相色谱(GC)、红外光谱(IR)进行单糖组成分析;并研究其清除自由基活性。分离纯化后得到的HZKJv为纯多糖,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1 687。当HZKJv溶液浓度为3.0mg/m L时,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可达82%;浓度为2.0mg/m L时,对?OH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85%。表明HZKJv对?OH与DPPH自由基存在很好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6.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认知功能受损和记忆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因复杂,缺乏有效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手段。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是含有39~43个氨基酸的多肽,由淀粉样前体蛋白加工产生并分泌至脑组织间液(interstitial fluid,ISF)。Aβ在脑细胞外间隙(extracellular space,ECS)内聚集是AD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AD的特征之一。Aβ清除功能障碍将导致Aβ在特定脑区内聚集,其神经毒性造成突触损伤和神经元死亡,从而导致了AD的发生。本文综述了目前对于AD中脑内Aβ清除障碍的研究进展,力图为A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肌肽是一种发现于脊椎动物骨骼肌和大脑中的二肽(β-丙氨酰-L-组氨酸).为了探讨肌肤的抗氧化性与其结构之间的关系,试验研究了肌肽、丙氨酸和组氨酸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和对牛血清白蛋白(BSA)氧化修饰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肌肽对DPPH自由基有显著的清除效果(P<0.01),组氨酸清除率低于肌肤,而丙氨酸基本无清除自...  相似文献   

18.
采用硅胶和反相C18柱层析方法,首次从瓦宁木层孔菌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运用NMR波谱法分析和鉴定为樱花亭、7-甲氧基二氢莰非素、二氢莰非素、4-(3,4-二羟苯基)-3-丁烯-2-酮、hispolon。并通过建立体外二苯基苦味酰基苯肼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以及羟自由基(·OH)发生体系,研究了5个化合物对·DPPH、·OH和·O2?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当浓度达到100μg/mL时,化合物4-(3,4-二羟苯基)-3-丁烯-2-酮和hispolon对·DPPH清除率分别为92%和93%,对·OH的清除率分别为90%和95%,而对·O2?的清除率分别为70%和77%,略低于清除·DPPH和·OH的能力;二氢莰非素对·O2?自由基的清除率为39%,强于清除·OH和·DPPH的能力;而樱花亭和7-甲氧基二氢莰非素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率均低于30%。2个多酚类化合物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均强于3个黄酮类化合物。5个化合物清除自由基能力均表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9.
首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小叶女贞果实挥发油化学成分,并以ABTS自由基和亚硝酸钠清除作用评价25%挥发油抗氧化活性。从小叶女贞果实挥发油中共鉴定出67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6.50%,主要成分有大根香叶烯D(8.57%)、顺式-2-反式-6-金合欢醇(6.38%)、α-荜澄茄烯(5.24%)、2-己烯醛(3.80%)、芳樟醇(3.78%)、α-衣兰油烯(3.70%)等。挥发油对ABTS自由基和亚硝酸钠具有明显地清除作用,样品量与清除率间呈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20.
青橄榄浸膏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青橄榄浸膏提取工艺,并探讨其抗氧化性。以茂名盛产的青橄榄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法,以总黄酮和总多酚得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各因素对青橄榄浸膏提取效果的影响。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结晶紫法和DPPH清除能力评价青橄榄浸膏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浸膏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70%,料液比1∶18 (g∶mL),超声提取温度50℃,时间6 min(超声提取阶段);单纯有机溶剂提取温度60℃,时间45 min(有机溶剂浸提阶段);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1. 76%,总多酚得率为15. 53%。终产物浸膏在0. 3 mg/mL浓度下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抑制率为22. 74%,相当于同等质量浓度的抗坏血酸抑制效果的23. 47%;在0. 02 mg/mL浓度下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为67. 32%,相当于同等质量浓度的抗坏血酸清除效果的112. 58%;在0. 2 mmol/mL的DPPH溶液体系中,0. 15 mg/mL的浸膏对DPPH的清除率为95. 40%,相当于同等质量浓度的抗坏血酸清除效果的140. 83%;总体来讲,浸膏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虽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抑制率弱于抗坏血酸,但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及DPPH清除率均优于抗坏血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