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闽江口海蜇渔业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根据1993年5~9月的调查材料,研究了福建闽江口海域海蜇的渔业生态学。其密度和生物量高峰分别出现在6月20日和7月10日;群体伞径范围为18~546mm,平均328.8mm.体重范围为0.5~9540g,平均2877.4g;伞径为345~485mm的雌性有性繁殖力在1120.6×104~3754.8×104粒,平均2444.7×104粒,有性生殖期在8月初至11月;采用高次方程和指数高次方程分别模拟伞径和体重生长,生长方程为:Φt=12.1337+17.7048t+3.1385t2-0.2049t3+0.00302t4,logeWt=-0.5749+1.4818t-0.0771t2+0.00129t3;以生物经济学原理确定7月20日为合理开捕期,开捕伞径为465.8mm.讨论分析了执行合理开捕期和开捕规格,对保护和合理利用海蜇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烟台海域海月水母水母体阶段伞径、腕长及体重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并首次对其生长过程中水管系统的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人工培养条件下,海月水母体重(W)与伞径(D:15~150㎜)呈幂函数增长;腕长(L)与伞径(D)呈线性关系;伞径生长曲线方程为:Dt = 4×10-6t4-0.0014t3 0.1087t2 0.5079t 9.428 (R2=0.9993)。。海月水母初生碟状体出现主辐管与间辐管,3日龄时碟状体出现从辐管,11日龄时出现环管、分离点。随着水母的生长,伞径增大,水管系统的分离点数与聚合点数逐渐增多,成熟时1/4伞部分离点数最多为66个,聚合点数最多为32个。  相似文献   

3.
东海区大型水母数量分布特征及其与温盐度的关系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以 2 0 0 4年 4月和 6月东海区中北部海域大型水母的监测调查结果为依据 ,分析了东海区大型水母的主要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其与温度、盐度环境的关系、以及主要种类间的个体生长差异。结果表明 :4月大型水母的优势种类多管水母约占 75 %、霞水母约占 15 %和沙水母约占 5 % ;6月大型水母的优势种类沙海蜇约占 6 0 %、多管水母约占 2 0 %和霞水母约占 10 %。其中沙海蜇和霞水母为往年东海区大量暴发的种类。沙海蜇为低温高盐种 ,适温范围为 12~ 17℃ ,主要分布于黄海冷水团伸向东海舌锋的锋面以北海域 ,密集分布区最高网产为 10 0 0 0 kg/ h左右 ;霞水母为暖水高盐种 ,适温范围为 2 0~ 2 5℃ ,主要密集分布于东海北部的暖水控制海域。黄海冷水团势力强弱可作为判别沙海蜇暴发程度的一个重要参考因子。东海区大型水母主要优势种的生长速度以沙海蜇最快 ,其次为霞水母 ,而多管水母相对较慢 ,且个体偏小  相似文献   

4.
陶莎  姚俊杰 《动物学杂志》2019,54(4):581-588
2017年10月中旬,在贵州省福泉县一个池塘中发现了桃花水母,经分子鉴定确认为索氏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 sowerbyi)。研究了其生长发育的情况,建立了拟合优度线性相关函数,并观察了雄性索氏桃花水母精巢外形发育过程。结果表明,福泉的索氏桃花水母雌雄异体,雌性触手细长,伸向上方;雄性触手短粗,垂向下方。缘膜宽度、口径宽度、触手数量与伞径相关函数的相关系数r均大于0.75,说明3个指标与伞径之间均存在极强正相关关系。福泉的索氏桃花水母雄性个体性腺4个,淡绿色,成熟雄性个体精巢呈囊状、三角囊状、长三角囊状,4个精巢的发育不同步。研究表明,当伞径小于12 mm时,福泉的索氏桃花水母处于生长发育期,缘膜、口径宽度、触手数量、雄性精巢4个性状随之增长而变化,当伞径大于等于12 mm时,个体处于成熟期,上述4个性状相对稳定,变化不大。本文对于性腺作为桃花水母分类指标的有效性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青杨人工林根系生物量、表面积和根长密度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燕辉  刘广全  李红生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11):2763-2768
在植物生长季节,采用钻取土芯法对秦岭北坡50年生青杨人工林根径≤2 mm和2~5 mm根系的生物量、表面积和根长密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青杨人工林根系(<5 mm)中,根径≤2 mm根系占总生物量的77.8%,2~5 mm根系仅占22.2%;根径≤2 mm根系表面积和根长密度占根系总量的97%以上,而根径2~5 mm根系不足3%.随着土层的加深,根径≤2 mm根系生物量、表面积和根长密度数量减少,根径2~5 mm根系生物量、表面积和根长密度最小值均分布在20~30 cm土层.≤2 mm根系生物量、表面积和根长密度与土壤有机质、有效氮呈极显著相关,而根径2~5 mm根系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乌苏里江唇(鱼骨)的鳞片和生长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238尾鱼的测量数值,研究了乌苏里江野生唇钱(鱼骨)(Hemibarbus labeo)的鳞片及生长特征,并调查了乌苏里江抓吉镇江段唇(鱼骨)的捕捞资源情况.结果表明,唇(鱼骨)的鳞片较大,为规则圆鳞,年轮特征清晰,易于分辨,鳞径(R鳞径)与生长时间(年龄t)的回归方程为R鳞径=0.858 3t 2.275(=238,r=0.986 8),体长与鳞径的回归方程为L=4.332 6R鳞径 0.029 3(n=238,r=0.990 3).乌苏里江唇(鱼骨)体重与体长的回归方程为W=0.011 5L3.0868(N=238,r=0.996 2),其生长特征适合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体重的生长拐点t=4.59龄,W=340.90 g.在乌苏里江抓吉镇江段主要捕捞唇(鱼骨)的时间从每年开冰期4月20日到封冰期11月15日左右,其捕捞量随季节的变化而不同,4~5月、10~11月数量最多,为100~150 kg/d,6~7月为50~100 kg/d,8~9月较少,为30~40 kg/d.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源麻栎苗期生长性状差异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31个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种源及20个麻栎单株(广西融水)1年生播种苗的生长状况及其与种源地地理位置和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播种苗的株高为53.40~121.16cm,从5月份至9月份呈匀速增长;地径为7.62—14.65mm,生长高峰期在7月中旬至9月中旬;叶面积指数为9.6~29.4,平均达16.1。20个单株播种苗的株高为78.49—101.23cm,地径为8.87—10.48mm,叶面积指数为7.6—17.9。不同种源麻栎和同一种源不同单株间的株高、地径和叶面积指数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播种苗的生长状况与种源地的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种源地的年均降水量和年均温度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聚类分析可将31个麻栎种源分为3类,江西上饶、浙江龙泉、浙江富阳、浙江开化、贵州三穗和贵州黄平等6个种源为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8.
高体近红鲌的生长与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体近红鲌为长江上游的特有鱼类,以2008年5—11月从赤水河赤水市江段采集的540尾高体近红鲌标本为材料,对其生长与繁殖特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高体近红鲌鳞片年轮结构呈疏密切割型,年龄特征显著。种群由1—4龄共4个年龄组组成,其中以2龄个体为主。体长分布主要集中在100—160 mm;体重分布主要集中在20.0—50.0 g。总性比为♀∶♂=1.30∶1。体长与鳞径呈直线关系,体长和体重呈幂函数关系且幂指数接近3,基本符合匀速生长类型,体长和体重Von Bertalanffy方程分别为Lt=217.38(1-e-0.2867(t+0.757))和Wt=118.151-e-0.2867(t+0.757)2.8103;生长拐点为2.85龄,拐点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Lt=140.09 mm,Wt=34.37 g。雌雄初次性成熟年龄均为1龄;繁殖高峰期为6—7月。Ⅳ期雌鱼的绝对繁殖力为950—8655粒,平均值(3087.90±1602.15)粒;体长相对繁殖力FL为10.00—56.20粒/cm,平均值(24.26±10.16)粒/cm;体重相对怀卵量FW为66.08—197.67粒/g,平均值(116.49±32.05)粒/g;卵径频率分布显示高体近红鲌为一次产卵类型。    相似文献   

9.
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采用银鱼拖网对洪泽湖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进行周年逐月采样, 确定单位水体面积(1 km2)捕捞渔获量, 估算种群生长和死亡相关参数; 利用平衡产量模型评估获得最高单位补充量渔产量时的最适开捕时间, 并设定为优化的管理方案; 构建单位补充量产卵群体生物量(Spawner biomass per-recruitment; SBR)模型, 评估洪泽湖银鱼资源在当前和优化管理方案下的捕捞利用状况, 为其资源管理提供指导。研究结果表明, 大银鱼体长和体重分别为29.0—182.6 mm和0.10—34.79 g, 世代周期中存在2个快速生长阶段, 即4—6月和8—11月; 最适生长方程为von Bertalanffy方程, Lt=173.35×[1–e–1.972(t–0.092)]; 捕捞死亡系数和自然死亡系数分别为8.583/year和3.292/year。太湖新银鱼体长和体重分别为20.4—82.7 mm和0.04—3.40 g, 整个世代周期持续生长, 最适生长方程为Logistic方程, Lt=66.82/[1+e–5.386(t–0.124)]; 捕捞死亡系数和自然死亡系数分别为7.006/year和1.146/year。平衡产量模型结果显示, 当大银鱼开捕年龄为0.593 year, 太湖新银鱼开捕年龄为0.420 year时, 即将银鱼开捕时间由现行的8月9日, 推迟20d, 并取消现行的5月一周捕捞, 可以获得最大总渔产量。SBR模型评估结果显示, 在当前管理模式下, 大银鱼SBR残存量相当于未开发状态的20.23%, 优化管理方式后可达到36.72%, 能有效缓解大银鱼的捕捞压力; 在优化管理方式后, 大湖新银鱼的SBR残存量从现行管理方式下相当于未开发状态的7.50%, 提升至12.86%, 但仍低于20%。  相似文献   

10.
2012年7月和2013年6月从大渡河支流脚木足河采集黄石爬(鱼兆)(Euchiloglanis kishinouyei)383尾,以脊椎骨作为主要年龄鉴定材料,对其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黄石爬(鱼兆)体长92~190 mm,其中110 ~ 140mm个体占渔获物总量的74.41%;体重14.70 ~ 119.80 g,其中20~60 g个体占渔获物总量的84.86%;由3~ 13龄11个年龄组组成,5~8龄鱼占渔获物总量的84.07%;种群雌雄性比为1∶1.06.体长(L)与脊椎骨半径(Ro)回归方程为L=67.038+ 50.783Ro(n=325,R2=0.758,P< 0.01).雌雄个体体长和体重生长无显著差异,据体长(L,单位mm)与体重(W,单位g)关系式W=3×10-5L2.9279(n=383,R2=0.807 1,P<0.01),黄石爬(鱼兆)为等速生长类型.据体长、体重生长方程Lt=208.42[1-e-0.089(t+1.20)]、Wt=184.82[1-e-0.089(t+1.20)]2.9279,体长和体重生长速度方程分别为dL/dt=18.549 4 e0089(t+ 1.20)和dW/dt=48.161 0 e-0.089(t+1.20)[1-e-0.089(t+ 1.20)] 1.9279,体长和体重生长加速度方程分别为d2L/dt2=-1.650 9 e-0.089(t+1.20)和d2W/dt2=4.286 3 e-0.089(t+1.20)[1-e-0.089(t+1.20)]0.9279[2.927 9 e-0.089(t+1.20)-1],黄石爬(鱼兆)属于生长缓慢,生命周期较长的鱼类.生长拐点年龄为10.87,落后于性成熟年龄(♀6龄,♂5龄),属于性成熟后生长仍然较快的类型.产卵群体主要以补充群体(5、6龄)和低龄剩余群体(7、8龄)为主,资源已经受到严重破坏,需加大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珠江花鰶(Clupanodon thrissa)的生物学特征变化及资源现状, 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在珠江口广州江段逐月采集花鰶样本共408尾,根据生物学测量、年龄结构分析和组织学等方法,对花鰶的年龄、生长及繁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雌性花鰶的平均体长为(173.60±17.10) mm,平均体重为(92.30±24.37) g,雄性平均体长为(155.94±15.10) mm,平均体重为(65.81±19.97) g。花鰶种群由0+—5+龄个体组成,以1+—3+龄为主,占总样本量的89.03%。花鰶体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W=1×10-5L3.0525 (R2=0.9057),为匀速生长类型。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描述珠江口花鰶的生长特性,生长参数分别为:渐进体长L=176.14 mm,渐进体重W=71.70 g,生长系数k=0.62,理论生长起点...  相似文献   

12.
霞水母糖蛋白抗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霞水母糖蛋白的抗疲劳作用进行了研究。试验中分别以50、100、200mg/kg剂量的霞水母糖蛋白经口给予小鼠连续灌胃30d,然后分别进行小鼠负重游泳试验、血清尿素氮、肝糖原及血乳酸测定。结果显示,霞水母糖蛋白各剂量组小鼠的游泳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各剂量组小鼠运动后血清尿素氮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中、高剂量组小鼠肝糖原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各剂量组小鼠运动后的血乳酸含量均小于对照组(P〈0.01)。从而表明,霞水母糖蛋白具有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13.
热激蛋白60作为分子伴侣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在蛋白质的运输、组装以及折叠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利用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两步纯化方法,从霞水母刺丝囊细胞中分离到热激蛋白60。SDS-PAGE结果显示,在分子量为60kDa处显示为单一清晰的蛋白条带,并且通过N末端测序进行鉴定,其序列为APKEIKFGADAKSLM与热激蛋白60相吻合;此外,还利用ELISA法对其进一步确定,同时对分离过程的热激蛋白60的回收率进行了测定。该方法为进一步研究霞水母热激蛋白60的功能及其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更精准地掌握浙江沿岸春秋季小黄鱼生长动态,本文利用2014—2019年春季(4月)和秋季(11月)在浙江沿岸海域底拖网调查资料,通过构建一个广义线性模型(GLM)和9个线性混合效应模型(LMEM)来研究小黄鱼生长的异质性。结果表明:小黄鱼平均体长为124.12 mm(15~210 mm),优势组为110~140 mm;平均体重为33.28 g(0.04~156.2 g),优势组为30~50 g。根据AIC最小准则,同时具有季节和水域对生长参数ab随机效应的LMEM模型最优,且交叉验证的结果也表明此模型的预测效果最佳。在最优模型中,生长参数a的固定值为0.61×10-4,加入季节和水域随机效应后a值为0.32×10-4~1.91×10-4,b的固定值为2.73,加入季节和水域随机效应后b值范围为2.49~2.86,表明小黄鱼为负异速生长,季节和水域对小黄鱼体长与体重关系有显著影响。从季节上来看,春季小黄鱼生长速度快于秋季,从水域分布来看,离岸距离越短的水域小黄鱼生长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15.
2014年的3月、5月、7月和12月在淮河上游南湾湖采集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样本532尾, 对麦穗鱼的年龄组成与生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本的体长分布范围为35.82—88.28 mm, 平均体长为(61.61±11.8) mm, 体重的分布范围为3.07—59.17 g, 平均体重为(19.23±10.73) g。雄性个体比雌性个体大, 雌雄性比为0.64鲶1。群体的年龄组成为1—3龄, 其中3龄样本数量占优势为57.38%。体长与体重的关系是雌性W=9.602E–5L2.928 (R2=0.883); 雄性W=4.487E–5L3.116 (R2=0.889), 雌雄样本间存在显著性差异(F=5.241, P<0.05)。麦穗鱼的鳞径与体长之间呈线性关系, 并且雌雄样本的鳞径与体长之间的关系差异性显著(F=78.405, P<0.05)。生长参数分别是雌性: L=107.005, K=0.246, t0= –0.76; 雄性: L=145.254, K=0.181, t0= –0.66。生长拐点是雌性3.607龄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70.46 mm和24.72 g, 雄性5.619龄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98.64 mm和73.53 g。研究结果表明雌性为匀速生长, 雄性为异速生长; 雄性麦穗鱼比雌性麦穗鱼的生长速度快。  相似文献   

16.
白色霞水母生活史的实验室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董婧  刘春洋  王燕青  王彬 《动物学报》2006,52(2):389-395
本文首次描述了白色霞水母从受精卵至碟状体的生活史。(1)包括受精卵、卵裂、囊胚以及浮浪幼虫等在内的胚胎发育各期均在开放的水体中,在20·8 -21·4℃浮浪幼虫于受精后14 h出现; (2)浮浪幼虫在定置前形成一种凸面的圆形浮浪幼体囊,除了浮浪体囊外,螅状体还可产生足囊和通过产生匍匐茎形成囊胞进而发育成新的螅状体; (3)尽管偶而产生2个碟状体但仍为典型的单碟型横裂; (4)新释放的碟状幼体绝大多数为8个缘叶, 8个感觉棍和8对钝圆的缘瓣,但畸形个体最多12个,最少6个缘叶; (5)雌雄个体间的交互作用对产卵和受精是非常重要的因子[动物学报52 (2) : 389 -395 , 2006]。  相似文献   

17.
Seasonal occurrence of Opechona pyriforme metacercariae in the Eirene tenuis population from Laguna Madre, Mexico was analyzed in zooplankton samples collected in October 1997 and January, May, and July 1998. Eirene tenuis medusae were present in May, July, and October, although parasites were found only in October and July samples. Host population density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both surface water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Total sample prevalence was 3.74%, mean abundance of the parasite was 0.06, and intensity of infection ranged between 1 and 59 metacercariae/host. Prevalence differed significantly among seasons, while intensity of infection did not. Parasite distribution was found to be highly aggregated. Although O. pyriforme infected hydromedusae of all sizes, prevalence was higher in sizes above 2.11 mm umbrella diameter. Additionally, a tendency towards increasing intensity of infection values with increasing umbrella diameter of medusae was observed. This is the first record of E. tenuis as a second intermediate host of O. pyriforme, as well as the first record of this helminth in the Gulf of Mexico.  相似文献   

18.
怒江东方墨头鱼的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于怒江采集东方墨头鱼(Garra orientalis)136尾,体长54~167mm,体重3.0~114.6g。研究了其年龄、生长等生物学特性,通过耳石轮纹估算东方墨头鱼的年龄,显示怒江东方墨头鱼由10个年龄组组成。耳石半径与体长关系为:L=0.061R1.131(n=125,R2=0.907),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0.1×10-4L3.160。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由退算体长估算:雄性L∞=224.79mm,k=0.094/年,t0=0.51年;雌性L∞=228.91mm,k=0.091/年,t0=0.639年;总体L∞=227.78mm,k=0.091/年,t0=0.588年。体重生长拐点雄性12.15龄、雌性13.75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