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2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上海城市热岛效应形成机制及空间格局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城市热岛效应的产生及演变与城市地表覆被变化、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是城市生态环境状况的综合概括与体现,目前对城市热岛形成、演变的驱动机制、热岛效应与地表覆被变化的定量关系研究大多还是从对某些影响因子的测定入手,缺乏对区域热环境系统全面、综合的评价与分析.近年来,在城市化过程中,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加剧使城市地表热力景观呈现出高度的空间异质性,在利用Landsat 7 ETM+热波段数据反演上海地区地表温度的基础上,应用地统计学方法揭示了不同尺度下上海城市地表温度场空间变异特征及其不同的驱动因子.进而,采用决策树方法构造城市热环境系统的分类和预测模型,建立中心城区地表温度场空间分布及其驱动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挖掘上海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机制,揭示出多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下中心城区热环境空间格局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热环境形成的驱动因子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分异性特征,各种影响因素在空间上不同的组合方式将决定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演变趋势.运用决策树方法可以有效地确定在城市内部不同区域影响热环境形成的主导因素,揭示城市热岛形成与演变的成因机制及其空间差异,并可以进一步用来预测分析未来城市地表温度场动态变化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2.
为更精准地掌握浙江沿岸春秋季小黄鱼生长动态,本文利用2014—2019年春季(4月)和秋季(11月)在浙江沿岸海域底拖网调查资料,通过构建一个广义线性模型(GLM)和9个线性混合效应模型(LMEM)来研究小黄鱼生长的异质性。结果表明:小黄鱼平均体长为124.12 mm(15~210 mm),优势组为110~140 mm;平均体重为33.28 g(0.04~156.2 g),优势组为30~50 g。根据AIC最小准则,同时具有季节和水域对生长参数ab随机效应的LMEM模型最优,且交叉验证的结果也表明此模型的预测效果最佳。在最优模型中,生长参数a的固定值为0.61×10-4,加入季节和水域随机效应后a值为0.32×10-4~1.91×10-4,b的固定值为2.73,加入季节和水域随机效应后b值范围为2.49~2.86,表明小黄鱼为负异速生长,季节和水域对小黄鱼体长与体重关系有显著影响。从季节上来看,春季小黄鱼生长速度快于秋季,从水域分布来看,离岸距离越短的水域小黄鱼生长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