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Liu  Yingxia  Yang  Yang  Zhang  Cong  Huang  Fengming  Wang  Fuxiang  Yuan  Jing  Wang  Zhaoqin  Li  Jinxiu  Li  Jianming  Feng  Cheng  Zhang  Zheng  Wang  Lifei  Peng  Ling  Chen  Li  Qin  Yuhao  Zhao  Dandan  Tan  Shuguang  Yin  Lu  Xu  Jun  Zhou  Congzhao  Jiang  Chengyu  Liu  Lei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版》2020,63(3):364-374
The outbreak of the 2019-nCoV infection began in December 2019 in Wuhan,Hubei province,and rapidly spread to many provinces in China as well as other countries.Here we report the epidemiological,clinical,laboratory,and rad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as well as potential biomarkers for predicting disease severity in 2019-nCoV-infected patients in Shenzhen,China.All 12 cases of the 2019-nCoV-infected patients developed pneumonia and half of them developed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The most common laboratory abnormalities were hypoalbuminemia,lymphopenia,decreased percentage of lymphocytes (LYM) and neutrophils (NEU),elevated C-reactive protein (CRP) and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and decreased CD8 count.The viral load of 2019-nCoV detected from patient respiratory tracts was positively linked to lung disease severity.ALB,LYM,LYM (%),LDH,NEU (%),and CRP were highly correlated to the acute lung injury.Age,viral load,lung injury score,and blood biochemistry indexes,albumin (ALB),CRP,LDH,LYM (%),LYM,and NEU (%),may be predictors of disease severity.Moreover,the AngiotensinⅡlevel in the plasma sample from 2019-nCoV infected patients was markedly elevated and linearly associated to viral load and lung injury.Our results suggest a number of potential diagnosis biomarkers and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 (ARB) drugs for potential repurposing treatment of 2019-nCoV infection.  相似文献   

2.
描述了台湾天牛新种林氏直脊天牛,给出了成虫整体彩色照片和外生殖器照片,并提供了生态照片.正模标本保存在台湾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副模标本分批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及数个私人收藏馆.  相似文献   

3.
Liu  Yuntao  Song  Lan  Zheng  Nairen  Shi  Jinwen  Wu  Hongxing  Yang  Xing  Xue  Nianci  Chen  Xing  Li  Yimin  Sun  Changqing  Chen  Cha  Tang  Lijuan  Ni  Xiaotian  Wang  Yi  Shi  Yaling  Guo  Jianwen  Wang  Guangshun  Zhang  Zhongde  Qin  Jun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版》2022,65(9):1866-1880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 Signaling pathway alterations in COVID-19 of living humans as well as therapeutic targets of the host proteins are not clear. We analyzed 317 urine proteomes,...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十字苣苔属一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新生  邢福武 《植物研究》2006,26(2):133-135
报道了海南岛十字苣苔属一新记录种,即大花十字苣苔(Stauranthera grandiflora Benth.)。引用的标本存放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即原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标本馆(IBSC)。  相似文献   

5.
中国丛枝菌根真菌的保藏、共享服务与研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幼珊  张俊伶 《菌物学报》2019,38(11):1760-1807
2003年中国“丛枝菌根真菌种质资源库(Bank of Glomeromycota in China,BGC)”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建立。目前,该库已保藏丛枝菌根(AM)真菌40种190株,并面向全国开放,提供菌种资源与共享服务等,对国内AM真菌研究与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作者按照菌种利用的研究方向,详细列举了中国保藏的AM真菌菌种资源的研究结果,以期为政府决策、相关研发单位、研究者和生产者等提供参考,以促进中国共生真菌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形态学、解剖学、分子数据讨论了银藓属(Anomobryum)与真藓属(Bryum)及丝瓜藓属(Pohlia)的系统关系,确认银藓属为真藓科中的一个独立属。明确了银藓(Anomobryum julaceum(Schrad. ex G.Gaertn.,B.Mey.&Scherb.)Schimp.)和芽胞银藓(A.nitidum(Mitt.)Jaeg.)的有效种名,恢复了高山银藓(A.concinnatum(Spruce) Lindb.)有效种的地位。现已知中国分布有银藓属植物5种,分别是:银藓、高山银藓、芽胞银藓、金黄银藓(Anomobryum auratum(Mitt.)A.Jaeg.)和挺枝银藓(A.yasudae Broth.)。本文初步讨论了银藓属及各种的识别特征、有效种名和生境,并编制了中国银藓属分种检索表。所有研究的引证标本存放于河北师范大学植物标本室(HBNU),同时存于中国科学院植物所标本馆(PE)。  相似文献   

7.
摘要:本文介绍了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微生物学学科项目申请、受理和资助概况,分析了各分支学科和各项目类别申请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微生物学学科资助方向进行了展望,希望能够为本学科科研人员今后的项目申请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豚草卷蛾寄主专一性风险评价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马骏  万方浩  郭建英  游兰韶  卢德勇 《生态学报》2002,22(10):1710-1717
在以往豚草生物防治研究的基础上 ,为评价防治恶性豚草的外来天敌昆虫的安全性 ,以及探索外来生防作用物的风险评价方法 ,以豚草卷蛾为案例 ,进一步对其寄主安全性进行了风险评估。基于与豚草的近缘关系及以往的研究结果 ,选用 9科 36种常见经济作物、观赏植物和杂草 ,采用室内非选择性取食测定、田间开放条件下多选择性取食测定和室外非选择性取食分龄接虫的生命表等研究方法 ,对豚草卷蛾的寄主专一性作了深入研究。 ( 1 )室内非选择性取食测定结果表明 ,豚草卷蛾仅能在豚草和苍耳上完成整个幼虫的发育 ;但在强迫将高龄幼虫 ( 4~ 6龄 )接入黄花蒿、菊花 (黄莲 )和向日葵 (白 97-1和天委 F2 )时 ,有少量幼虫能发育化蛹 ,但不发生取食 ,在这些植物上完成发育只是一种假象。 ( 2 )田间开放条件下多选择性取食测定结果表明 ,豚草卷蛾的寄主选择性随种群数量不同而异 ,当种群数量增大 ,受取食条件胁迫时 ,出现风险“扩散”现象。田间供试的 1 6种 (含品种 )植物中 ,第 2、3和 4代出现虫瘿 (被幼虫选择 )的供试植物依次为 :豚草(第 2代 ) ;豚草和苍耳 (第 3代 ) ;豚草、苍耳和黄花蒿 (第 4代 )。按产卵单因子选择性风险指数 ( SEFRI(1) )值分析表明 ,豚草卷蛾成虫产卵对豚草、苍耳和黄花蒿表现出选择性风险  相似文献   

9.
对基金项目开展网络同行评议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越  陈领  宋延龄  杜生明 《生命科学》2003,15(4):255-25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六处(畜牧兽医与水产和动物学科)通过对2003年基金项目开展网上评议,使我们真正体会到网上评议的优越性,不仅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还使同行专家评审意见全文反馈终于成为可能。但是,若要使网上评议更加科学、公正,除了进一步完善专家库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还需建设一个“基金项目评议的信息资源链接平台”和“专家评议的反评估网络数据库”,从而完善同行评议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0.
Chen  Zhenzhen  Huang  Lan  Wang  Kaili  Zhang  Lulu  Zhong  Xiang  Yan  Zhongyi  Liu  Benyu  Zhu  Pingping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版》2022,65(9):1840-1854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 Liver cancer is highly heterogeneous, and the tumor tissue harbors a variety of cell types. Liver tumor initiating cells (TICs) well contribute to tumor heterogeneity...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境内发现黑头剑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晓煜  雷隽  丁利 《动物学杂志》2013,48(1):139-140
2012年7月22日,于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密兴路获得黑头剑蛇(Sibynophis chinensis)成年标本1例,黑头剑蛇首次于河北省境内发现.标本现存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12.
悬钩子属田间基因库的建立与维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在进行了7个省悬钩子属(RubusL.)种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199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在南京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悬钩子属田间基因库,开展了是钩子属种质资源评价的研究。本文论述了悬钩子植物在植株大小、地上部寿命和直立性、前蘖发生、顶端生根特性以及生态适应性等方面的遗传多样性及与此相应的田间基因库建设和维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生物膜研究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前沿方向之一,本文对文革结束以后生物膜研究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下称生物物理所)的兴起与发展进行了系统回顾.文革结束后,中国科学院领导了解到国外生物膜研究迅速发展的情况,迅即派遣以生物物理所杨福愉为组长,包括生物化学研究所、动物研究所、植物研究所、上海实验生物研究所等六人的代表团前往联邦德国进行考察.考察结束后院领导根据多学科交叉对生物膜研究的重要作用,组织了生物物理所、植物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医科大学等单位联合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项目"膜脂-膜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其在医学和农业上的应用",并获得立项.与此同时,院领导建议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中国生化学会和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共同组织生物膜学术讨论会.首次会议于1979年3月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以后每3年召开1次,从未中断,有力地促进了生物膜研究的交流与发展.2003年举行的第200届香山会议专门组织讨论21世纪生物膜研究在中国的布局,进一步推动了生物膜研究的发展.本文还重点阐述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在生物膜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代表性成果:a.金属离子通过膜脂-膜蛋白相互作用调控生物膜能量转换、物质运输及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b.提出"克山病是一种心肌线粒体病"的重要观点;c.发现溶酶体内含有为量甚微、一般认为是消化酶的胰凝乳蛋白酶,并阐明了它通过溶酶体膜外泄后参与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d.确定了通过调控线粒体动态变化而干预肿瘤细胞迁移侵袭的新靶标.最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常文瑞与植物研究所匡廷云等在《自然》(Nature)发表了《菠菜中主要捕光色素复合体2.72魡分辨率的晶体结构分析》的研究论文,2005年饶子和与徐建兴等在《细胞》(Cell)发表了《猪心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Ⅱ的晶体结构》的研究论文,充分标志着我国生物膜研究已在国际上占据一席之地.2004年,徐涛研究员因其在囊泡转运方面的丰厚学术积淀,作为首席科学家组织一批生物膜专家承担了国内首个生物膜973项目,这标志着国内生物膜研究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4.
1 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650, China; 2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3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650, China; 4 Institute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Ecology,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  相似文献   

15.
中国真管螺属一新种记述(肺螺亚纲,柄眼目,烟管螺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记述采自贵州省陆生贝类1新种,即白脉真管螺Euphaedusa leucophlebia sp.nov.,对新种形态特征、栖息环境进行了描述,并对其相似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巩杰  燕玲玲  徐彩仙  郭青海 《生态学报》2020,40(10):3537-3547
近年来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已经成为了生态学、地理学及环境科学领域的热点和核心议题。基于SCI-E和CNKI数据库,运用文献计量和文本分析法对比了中美两国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现状和热点。结果表明:(1)近30年来中美两国生态系统服务领域的发文量分别是9327篇和9468篇,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就中美两国发文篇均被引频次和总被引频次而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斯坦福大学分别位列第1。美国刊发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文稿最多的期刊是Ecological Economics,PNAS刊发的文章引用率最高;生态学报刊发的中文文章最多且被引用率最高。研究成果影响力最大的中美两国学者分别是欧阳志云、傅伯杰、Kremen C和Polasky S等。(3)不同时期中美两国所关注的研究热点不同。美国作为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主要发源地,在理论研究和方法上都相对领先于中国。(4)美国的研究侧重于理论与模型构建,中国的基础应用研究成果丰富。近年来两国越来越关注人类福祉、生态安全等全球性问题,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及科学决策正成为新的热点。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两国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方面具有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前景。  相似文献   

17.
DNA damaged by oxygen radicals has been implicated as a causative event in a number of degenerative diseases, including cancer and aging. So it is very impotant to look for ways in which either oxygen radicals are scavenged prior to DNA damage or damaged DNA is repaired to supplement the cells' inadequate repair capacity. The repair activity and its mechanism of verbaseoside, isolated from Pedicularis species, towards dAMP-OH·was studied with pulse radiolytic technique. On pulse irradiation of nitrous oxide saturated 2 mmol/L dAMP aqueous solution containing verbascoside, the transient absorption spectrum of the hydroxyl adduct of dAMP decayed with the formation of that of the phenoxyl radical of verbascoside well under 100 microseconds after electron pulse irradiation.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dAMP hydroxyl adducts can be repaired by verbascoside. The rate constants of the repair reaction was deduced to be 5.9×10~8 dm~3·mol~(-1)·s~(-1).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is new repair mechanism will undo  相似文献   

18.
"人造精子",即小鼠孤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是一种可在体外长期培养扩增和进行遗传操作的细胞,因其具备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特性,并拥有代替精子使卵母细胞"受精",产生半克隆小鼠的能力,而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与CRISPR-Cas9技术相结合,"人造精子"能够同时实现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的复杂基因编辑,因此可作为一个有力的研究工具。本文就"人造精子"技术的建立与改进、在基因编辑方面的应用,以及全基因组标签计划的提出与进展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王广艳  周宁  钱敏  张婵  杨永平 《广西植物》2019,(9):1192-1200
为探讨国产毛茛科(Ranunculaceae)驴蹄草属(Caltha)两种植物的演化,该文利用传统染色体压片技术和流式细胞术,并结合前人染色体研究结果,对我国驴蹄草23个居群和花葶驴蹄草10个居群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驴蹄草是由四倍体(2n=4x=32)、六倍体(2n=6x=48)和八倍体(2n=8x=64)构成的多倍体复合群,花葶驴蹄草具有四倍体(2n=4x=32)和八倍体(2n=8x=64)两种倍性水平。驴蹄草和花葶驴蹄草均是四倍体较为常见,目前尚未见有二倍体报道。由于驴蹄草和花葶驴蹄草大部分居群采自中国青藏高原地区,可能在冰期时存在古二倍体,其适应性较弱,逐渐被其他的倍性取代,这是由于不同细胞型对环境适应性的结果。驴蹄草可能存在两条进化路线:一条是从甘肃到达云南;另一条是从西藏到达云南。前期分子系统学研究显示花葶驴蹄草与驴蹄草的亲缘关系较近,该研究结果中花葶驴蹄草染色体比驴蹄草要小,花葶驴蹄草可能比驴蹄草相对进化。目前花葶驴蹄草只有10个居群,还需进一步增加居群量来解析其演化路线。  相似文献   

20.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是世界著名的严重危害苹果的重要入侵害虫,常造成20%~30%的产量损失,现已传入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黑龙江和吉林等省区,对我国全国苹果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2009年农业部科教司批准设立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入侵生物苹果蠹蛾监测与防控技术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主持,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和郑州果树所、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以及相关省区植保部门等16单位参加。本文对该项目执行3年中在苹果蠹蛾关键生物学特性、实用监测和防治技术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进行了总结,详细情况可通过苹果蠹蛾信息网(www.codlingmoth.net)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