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苹果蠹蛾不育昆虫释放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伟  徐婧  张润志 《昆虫知识》2012,49(1):268-274
不育昆虫释放技术(sterile insect technique,SIT)是一种环境友好、可作为大面积害虫综合治理(AW-IPM)的防治技术,是以压倒性比例释放不育昆虫来减少田间同种害虫繁殖量的害虫治理方法。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是世界重要的梨果类害虫,现已入侵世界5洲71国。本文综述了苹果蠹蛾大规模饲养技术、辐射不育技术、释放技术3个关键环节的研究与技术进展,主要包括:苹果蠹蛾人工饲料、实验种群建立、饲养设备与条件、收集和质量评估、长距离运输、辐射源与设备、辐射剂量与敏感性、释放方法、释放标记和释放量等,并介绍了各国采用SIT技术的应用效果。苹果蠹蛾在我国新疆、甘肃、宁夏、内蒙、黑龙江、吉林6个省区发现,对我国苹果产业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我国很有必要引进并建立苹果蠹蛾SIT防治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
【背景】苹果蠹蛾原产于欧亚大陆,是世界著名的严重危害苹果生产的入侵害虫,也是中国的重要对外检疫性有害生物。【方法】通过收集整理历史文献、资料,并于2005~2013年使用标准性信息素诱芯对全国各苹果、梨主产区的苹果蠹蛾发生情况进行系统监测,明确该虫在我国的分布现状及扩散历史;此外,使用特定公式对苹果蠹蛾在发生区造成的当前经济损失和扩散完成后的潜在经济损失进行了系统评估,以明确该虫在我国的现有和潜在危害。【结果】苹果蠹蛾于1953年首次在中国新疆被发现,目前在中国分布于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黑龙江、辽宁和吉林7省的144个县(市、区、旗),主要集中分布在东经74.56°~106.8°以及东经120.02°~132.95°,发生面积约49410 hm~2;经济损失评估结果显示,苹果蠹蛾导致中国苹果和梨的潜在减产数量为185.01万和81.33万t。【结论与意义】该虫已在中国形成东西2个分布区,对占据中国苹果产量80%的西北黄土高原(陕西为主)和渤海湾(山东、河北、辽宁为主)两大苹果主产区构成了严重威胁,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正>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是世界重要的苹果害虫,原产于欧洲中南部,现在已经入侵世界5大洲71个国家。该入侵昆虫1953年首次报道在中国新疆发现,目前已入侵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黑龙  相似文献   

4.
甘肃苹果蠹蛾的发生现状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苹果蠹蛾是果园最重要的害虫之一,1987年入侵甘肃敦煌,2005年苹果蠹蛾在河西地区严重发生。各地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的防控与监测工作,并对苹果蠹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甘肃苹果蠹蛾的发生历史、为害与防控现状及其生物学、生态学及防治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全国苹果蠹蛾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苹果蠹蛾是我国重要的检疫害虫,自1953首次在新疆库尔勒地区发现以来,疫情保持不断扩张的趋势,目前已经在我国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和吉林7个省区发现,对我国苹果产业构成了严重威胁。新疆在苹果蠹蛾生物学、生态学等研究领域起步较早,开展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和应用工作。本文通过对新疆苹果蠹蛾相关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回顾和总结了新疆绿洲荒漠生态区苹果蠹蛾生物学、生态学和综合防治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以期对今后该虫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福祥  刘慧  杨桦  徐婧  张润志 《昆虫知识》2012,49(1):275-280
为了保护我国苹果蠹蛾主产区免受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的危害、突破国际贸易技术壁垒,促进苹果这一我国优势农产品的出口,2004年,我国农业部开始在西北黄土高原、环渤海湾2个中国苹果优势产区建设苹果非疫区,总面积达133.3万hm2。在非疫区建设的8年时间中,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完善的苹果蠹蛾监测网络;至2010年,监测点总数达8000余个,调查面积达133.3多万hm2。在苹果蠹蛾防控方面,主要通过建立完善的应急反应体系及非疫区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公众宣传以及提高苹果非疫区外围的检疫和防治力度等措施,阻止了苹果蠹蛾在我国的进一步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7.
苹果蠹蛾是苹果、梨等仁果类果树上的重要害虫,也是重要的入侵害虫。其具有寄主广泛、适生性强、蛀果为害等特点,一旦侵入很难彻底根除。老熟幼虫脱果后寻找隐蔽场所滞育的习性是其适应不利环境和维持种群繁衍的重要生存策略。本文就苹果蠹蛾幼虫滞育的诱导和终止因素、滞育场所的选取及聚集习性、滞育幼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内在生理生化特性以及针对滞育幼虫的防治技术等研究进行了综述,为探明苹果蠹蛾的灾变机理、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通过克隆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CPR (CpCPR)基因cDNA序列,并对该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为深入研究P450酶系在苹果蠹蛾对植物次生物质和杀虫剂解毒代谢过程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近缘昆虫的CPR氨基酸序列作为询问序列,在苹果蠹蛾转录组(SRX371333)中进行筛查比对,获得了苹果蠹蛾CPR(CpCPR)基因的cDNA序列。采用RT-PCR技术克隆目的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目的基因的序列特征、3D结构和与其他昆虫CPR基因的系统进化关系。采用RT-qPCR技术测定CpCPR基因在苹果蠹蛾不同发育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及幼虫不同组织部位(头部、表皮、脂肪体、中肠和马氏管)的表达水平。【结果】克隆获得的苹果蠹蛾CpCPR基因的ORF为2 052 bp,编码683个氨基酸残基,预测的蛋白质分子量(Mw)为77.326 ku,理论等电点(pI)为5.65。CpCPR包含FMN区域、NADPH区域和FAD等昆虫CPR的典型特征。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苹果蠹蛾CpCPR与鳞翅目昆虫CPR基因聚在一枝。RT-qPCR结果表明,CpCPR基因在苹果蠹蛾的整个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在幼虫期表达量最高;CpCPR基因在4龄幼虫的各部位均有表达,在中肠中的表达量最高。【结论】克隆获得了苹果蠹蛾CpCPR基因的ORF序列,该基因在苹果蠹蛾主要取食阶段和消化器官中高表达,表明其可能在苹果蠹蛾对植物次生物质和杀虫剂解毒代谢过程中扮演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苹果蠹蛾是威胁果业生产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已在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等7个省发生分布。陕西省是我国主要的苹果优质产区,阻截苹果蠹蛾向陕西扩散是保护陕西乃至全国果业生产的重要举措。通过对陕西苹果蠹蛾入侵风险、阻截防控过程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明确了入侵路径,探讨防控策略。由新疆、甘肃、宁夏等地果汁加工原料果携带幼虫远距离方式传入陕西的风险较大;由甘肃、宁夏等地经过陕西西部果区自然传播方式进入陕西的风险加剧。提出加强果汁企业监管,拒绝携带苹果蠹蛾果品进入非疫区,是防止远距离传播的最有效措施;做好自然传播的防控策略与措施研究,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苹果蠹蛾是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严重危害苹果生产的外来有害生物。该虫于20世纪50年代在我国首次报道,目前是我国一类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正严重威胁我国苹果主产区的水果生产安全。苹果蠹蛾以幼虫钻蛀到果实内部为害,防治难度高,对其主要采用化学农药、交配干扰和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进行防治。由于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苹果蠹蛾已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昆虫生长调节剂、阿维菌素和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等不同类型的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有关苹果蠹蛾抗药性现状和抗药性机理方面的研究,并分析了其对几种农药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同时结合国外苹果蠹蛾防治和抗药性相关研究,以及其在我国发生与防治的现状,提出该虫抗药性治理策略,即及时对我国疫区苹果蠹蛾的抗药性现状进行监测,在此基础上,注意科学地使用化学农药,并结合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对该虫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1.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Linne是为害苹果Malus pumila Mill.、梨Pyrus spp.、桃Amygdalus persica L.等仁果类和核果类果树的重要蛀果害虫之一.为明确寄主颜色在苹果蠹蛾产卵中的作用,本文研究了不同颜色对苹果蠹蛾雌成虫产卵选择性的影响.试验采用彩色硫酸纸模拟寄主...  相似文献   

12.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是我国重大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对苹果属以及梨属的水果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该虫以初孵化的1龄幼虫蛀入果肉,在果实内部取食为害并完成发育,老熟幼虫在黑暗中离开果实并寻找场所结茧化蛹。为掌握苹果蠹蛾幼虫进入及脱出果实时的行为特性,从而为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基础信息,本文在内蒙古格棱布楞滩对苹果蠹蛾幼虫的蛀果与脱果特性开展了详细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苹果蠹蛾种群密度较高的情况下,单个果实平均蛀孔数可达5.25个,初期蛀入果实的幼虫在2~8头之间;2)苹果及梨蛀果中的幼虫数量与蛀孔数无关,虽然果实上的最高蛀孔数可达14个,但一般情况下受害果实中的幼虫数不超过3个;3)当果实表面蛀孔数较多时(苹果超过5个,梨超过2个),苹果蠹蛾幼虫向种室钻蛀的行为发生偏移,通常转入在果肉中为害;4)落果后5d内,落果内的幼虫近半数脱果(43.1%),落果后15d内,落果内的幼虫几乎全部脱果(99.9%);5)在脱果幼虫中,94%选择在夜间脱果,6%在日间脱果;6)至试验结束,蛀果中还有64%的幼虫滞留。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在种群密度较高的情况下,苹果蠹蛾幼虫存在激烈的种内竞争;及时清除苹果蠹蛾幼虫蛀果后造成的落果对未脱果幼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昆虫学报》2014,57(11):1360-1360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L.)属鳞翅目卷蛾科,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抗逆能力,是仁果类果树的毁灭性害虫。1953年首次在我国新疆库尔勒发现,并迅速扩散危害,1987年随旅客携带物传入甘肃敦煌,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是我国重点防控的检疫对象。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联合启动了苹果蠹蛾的基因组测序工作。研究团队对苹果蠹蛾进行了10余代的纯化,建立了纯化品系。利用流式细胞分析和小片段文库前期测序等方法,对苹果蠹蛾基因组进行了初步的基因组前期分析。结果显示,苹果蠹蛾基因组大小约为650 Mb, 17-mer和SNP分析显示杂合度大约在0.3%-0.6%之间。经协商拟定了详细的全基因组鸟枪法测序方案后,基因组测序已经全面启动。苹果蠹蛾的基因组测序,对阐明其入侵机制、抗逆机理及防控等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背景】苹果蠹蛾是危害苹果和梨等蔷薇科果实的世界性重要蛀果害虫之一,目前已侵入我国新疆、甘肃、黑龙江、宁夏、内蒙古、吉林、辽宁等7省市,正在向苹果主产区扩散,严重威胁我国苹果产业的发展。欧美国家的田间应用证明,Cypo GV是防治苹果蠹蛾效果最佳的生防制剂。研究开发本土Cypo GV商业化制剂,对保证我国苹果业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方法】用室内和田间生测方法,在半人工饲料中添加被紫外线处理过的氧化铁和Cypo GV-ZY混合悬液,其中氧化铁的添加浓度分别为3、5、7、10、12 mg·m L~(-1),并完成其对苹果蠹蛾初孵幼虫的生物测定。【结果】在病毒悬液中添加7 mg·m L~(-1)的氧化铁能显著提高Cypo GV在田间的活性和持久性,与未添加氧化铁处理相比较,初孵幼虫死亡率分别提高了53.88%和96.64%。【结论与意义】添加低剂量氧化铁,显著增强了Cypo GV对田间强日光、强紫外线的适应性,提高了该病毒在田间的活性和持久性,说明氧化铁可作为商业化Cypo GV制剂的助剂,提高田间Cypo GV对苹果蠹蛾防治效果。本研究为我国Cypo GV制剂生产过程中添加助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华南地区外来植物现状,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文献等,确定华南地区有外来入侵和归化植物45科141属223种,以菊科(Asteraceae,38种)、豆科(Fabaceae,36种)、禾本科(Poaceae,19种)植物为主,其中草本植物和原产美洲的植物占优势,分别有204种(占总数的91.5%)和163种(占73.1%)。广东外来入侵植物有159种,归化植物23种;广西有入侵植物135种,归化植物16种;海南有入侵植物111种,归化种15种;香港有入侵植物105种,归化植物9种;澳门有入侵植物89种,归化种4种;华南5省区共有的外来入侵和归化植物为57种(55种为入侵植物,2种为归化植物)。广东是外来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区,与其他4省区共有的外来入侵和归化植物种类也最多,说明广东同时是外来植物输入和输出大省。由于气候和生态生境的相似性,各省区都面临着其他植物从周边地区入侵的风险,因此在治理入侵植物时,应建立联合防控机制对外来入侵植物的联合监测和防控,以提升外来入侵植物的治理成效和降低其对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6.
正草地贪夜蛾隶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原产地为美洲热带和亚热带气地区。2016年入侵非洲,2018在亚洲的印度首先发现并快速扩散到周边国家,2019年1月入侵中国云南并迅速扩散到20多个省区。草地贪夜蛾成虫翅展32-40 mm,前翅深棕色,后翅白色,边缘有褐色带。雌蛾前翅呈灰褐色或  相似文献   

17.
正草地贪夜蛾隶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原产地为美洲热带和亚热带气地区。2016年入侵非洲,2018在亚洲的印度首先发现并在南亚和东南亚快速扩散到周边国家,2019年1月入侵中国云南并迅速扩散到20多个省区。草地贪夜蛾成虫傍晚至夜间活动,温暖潮湿的夜晚最活跃。成虫寿命7-21 d。雌蛾准备交配时,  相似文献   

18.
【背景】苹果蠹蛾是世界性重大检疫害虫,新疆是我国最早发现该虫的地区。监测苹果蠹蛾的种群动态能提高控制效率并阻止其在非疫区蔓延。【方法】利用性诱剂于2008~2009年期间监测苹果蠹蛾成虫在苹果园、梨园、李子园、桃园等生境下种群动态。【结果】苹果蠹蛾在北疆有2个明显高峰期,越冬代成虫高峰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上旬,第1代成虫高峰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中旬;在南疆有3个明显高峰期,分别为6月底至7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和8月底至9月中旬。南疆和北疆的种群数量差异不是很大,单个性诱剂高峰期的种群数量小于10头,平均0.5~2.0头;同一区域苹果蠹蛾在不同作物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集中在苹果园和桃园。【结论与意义】新疆北疆苹果蠹蛾成虫一年一般发生2代,南疆3代。苹果蠹蛾以苹果园为主要发生区域,同一区域的苹果蠹蛾在相邻果园的苹果、葡萄、梨树上的种群动态具有密切相关性。苹果蠹蛾的种群动态为准确判定防治关键期提供依据,其在不同作物之间的相关性,为区域重点监测对象的判定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9.
苹果蠹蛾是重要的世界性果树害虫,寄主广泛,通过形成各种生态型或种群适应新入侵环境,对当地果品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苹果蠹蛾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相关研究表明,寄主植物、地理隔离和杀虫剂等因素影响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其中,地理隔离是种群间形成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寄主分布格局、气候条件、虫体飞行能力和人为活动等因素都会影响种群间遗传分化的程度。苹果蠹蛾是我国重要的入侵害虫,我国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苹果蠹蛾种群具有不同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并且种群间有一定程度的分化,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影响我国苹果蠹蛾种群遗传的重要因素,明确该虫种群间分化情况、入侵来源和扩散路径,这对于延缓苹果蠹蛾在我国的扩散,制定合理有效的综合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我国是世界水果生产大国,水果安全生产受到很多外来入侵生物的威胁。苹果是我国的第一大水果,也是我国目前的优势农产品之一,其产量和栽培面积都位居世界首位。苹果蠹蛾codling moth,Cydia pomonella(L.)(Lepidoptera:Tortricidae)是最重要的果树害虫之一,其主要寄主是苹果,同时危害梨、桃、杏、核桃、李、樱桃、油桃等多种果树。该虫是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严重危害苹果生产的外来有害生物,也是我国一类进境检验性有害生物和全国检疫性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