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1975年Hughes从脑内发现有内源性鸦片样物质以来,有许多作者相继报道从体内分离出许多具有吗啡或鸦片样活性的物质,主要有亮啡肽、甲啡肽,β-内啡肽,α-内啡肽,γ-内啡肽、垂体吗啡样物质,快泳动性吗啡样物质和非肽类的吗啡样物质等近10种。它们总称为内啡素(endorphins)或内源性鸦片样物质(endogenous opiate like substances,OLS)。  相似文献   

2.
内啡素的生成释放和降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1975年Hughes等发现两种脑啡肽(甲啡肽,MEK;亮啡肽,LEK)以来,陆续发现存在于体内具有阿片样作用的肽类物质不下20余种。Simon曾建议用endorphins一词泛指内源性吗啡样肽,中文译为内啡肽。但以后此名称多用作β-趋脂素(β-LPH)分子中的特定片断如β-内啡肽(31肽,β-EP)、δ-内啡肽(19肽)、γ-内啡肽(17肽)、α-内啡肽(16肽)等的总称,而不包括脑啡肽、强啡肽等在内。看来,内源性阿片(吗啡)样  相似文献   

3.
吗啡和内啡素对生殖内分泌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源性鸦片样物质(endogenous opiate 1ike substance)亦称内啡素(endorphins),主要分布在脑、垂体和胃肠道等处。在脑内,内啡素具有选择性的分布。在下丘脑正中隆起区域含量较高,提示它可能对垂体激素的分泌具有重要作用。许多作者报告,给动物脑室注射微量的β-内啡肽或脑啡肽,即可明显地促进垂体前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  相似文献   

4.
内源性鸦片样物质(endogenous opiate like substance)亦称内啡素(endorphins),主要分布在脑、垂体和胃肠道等处。在脑内,内啡素具有选择性的分布。在下丘脑正中隆起区域含量较高,提示它可能对垂体激素的分泌具有重要作用。许多作者报告,给动物脑室注射微量的β-内啡肽或脑啡肽,即可明显地促进垂体前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激素(G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分泌,同时对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亦有明显的影响。因此内啡素是体内调制生殖内分泌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在各种应激情况下,体内释放的内源性鸦片样物质增多。已知它们参与某些应激引起的镇痛和摄食活动,并与内毒素休克的病理发展有关。最近,美国明尼苏达州的Morley等人报道,内源性鸦片样物质也参与应激性溃疡的形成。他们应用冷冻束缚法制备应激性溃疡的模型,即将大鼠放入特制的笼内束缚,在4℃环境中放置2小时。在束缚前分别向脑室内或静脉内注射2-丙氨酸甲啡肽或纳曲酮,观察这两种药物对溃疡形成的影响。结果,静脉内注射纳曲酮(20mg/kg)可明显减低溃疡指数,而脑室内注射(20μg)却无效;另一方面,静脉内注射2-丙氨酸甲啡肽(20μg)引起溃疡指数增加,而脑室内注射(20μg)却有相反的作用。作者注意到,上述外周注射的纳曲酮和2-丙氨酸甲啡肽虽然对溃疡指数有影响,却不影响胃酸的分泌量,可是脑室内注射2-丙氨酸甲啡肽却明显减少胃酸的分泌,这说明脑室内注射2-丙氨酸甲啡肽减少溃疡指数是由于减少了胃酸分泌的继发性结果。  相似文献   

6.
阿片能神经是肠肌间神经丛的主要肽能神经元,含有丰富的内源性阿片样肽。最近,Bitar 等将豚鼠和人空肠环肌和纵肌分离,检测阿片受体的分布。作者采用甲啡肽、甲啡肽Arg~6-Phe~7、β-内啡肽、强啡肽-13及亮啡肽等5种阿片样肽收缩环肌和纵肌。当浓度在10~(-12)~10~(-5)mol/L 时,上述阿片样肽均可呈浓度  相似文献   

7.
内源性鸦片样物质的生理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吗啡作用的深入研究导致内源性鸦片样物质(OLS)的发现。从目前资料看,脑啡肽在脑内合成、释放、作用于受体引起生理效应以及酶促降解等过程已渐趋明确,基本符合作为神经介质的条件。垂体内的β-内啡肽则很可能是一种与ACTH功能密切相关的激素。  相似文献   

8.
在许多种属动物都已证明:内源性鸦片样物质可能参与催乳素分泌的生理性调节。例如,注入外源性鸦片及鸦片样物质(包括β-内啡肽)能刺激催乳素释放,而特异的鸦片拮抗剂(纳洛酮)能阻断这种释放。纳洛酮也能降低血清催乳素的基础水平以及由紧张引起的血清催乳素升高。为了阐明β-内啡肽是否参与这一调节过程,作者实验室观察了将β-内啡肽抗血清直接注入大鼠侧脑室内对血清催乳素的影响。实验组注射高  相似文献   

9.
在许多种属动物都已证明;内源性鸦片样物质可能参与催乳素分泌的生理性调节。例如,注入外源性鸦片及鸦片样物质(包括β-内啡肽)能刺激催乳素释放,而特异的鸦片拮抗剂(纳洛酮)能阻断这种释放。纳洛酮也能降低血清催乳素的基础水平以及由紧张引起的血清催乳素升高。为了阐明β-内啡肽是否参与这一调节过程,作者实验室观察了将β-内啡肽抗血清直接注入大鼠侧脑室内对血清催乳素的影响。实验组注射高度特异的β-内啡肽抗血清;对照组用正常兔血清,两种血清都经处置得到r球蛋白部分。于脑室注射前及注射后取血,用双抗体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催乳素。部分大鼠在注射后10分钟被迫在20℃水盆中游泳20分钟,以观察脑室注射抗血清对由紧张引起的催乳素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工作应用家兔作急性实验发现:(1)脑室注射50微克β-內啡肽,可使血压下降12.2±2.0毫米汞柱。此效应可被脑室注射鸦片受体阻断纳络酮所拮抗。(2)在出血性和中毒性休克时,脑内鸦片样物质的活性显著升高。其中以脑干部位升高得更为明显。(3)脑室注射80微克纳络酮可以部分桔抗出血性和中毒性休克的低血压效应,延长中毒性休克动物的存活时间。(4)脑室注射100微克的5-羟色胺可以逆转纳络酮的抗休克作用,使休克低血压效应加剧。这些实验结果提示:中枢鸦片样物质在休克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阻断鸦片样物质的作用,可能是防治休克低血压效应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11.
大鼠侧脑室注射(icv)可乐宁和去甲肾上腺素(NE)引起血压降低和心率减慢。此效应可被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对抗。icvβ-内啡肽抗体、强啡肽抗体或大剂量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也可防止可乐宁和 NE 降压效应的出现;而甲啡肽抗体、亮啡肽抗体或小剂量纳洛酮均无拮抗作用。以上结果表明,内源性β-内啡肽和强啡肽参与可乐宁和 NE 脑室注射所引起的降压效应。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生命科学研究中进展极为迅速的两个分支——脑自身合成鸦片样物质和重组体DNA的“基因拼接”技术或基因工程——正在互相交融而产生新成果,即通过基因工程生成大量β-内啡肽。脑自行合成的鸦片样物质,包括五个氨基酸的脑啡肽到31个氨基酸的β-内啡肽等,作用类似而各具特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发现人和动物体内存在一种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该物质对Na-K-ATP 酶能竞争抑制[~3H]-哇巴因与Na-K-ATP 酶的结合,能与地高辛抗体产生交叉结合反应。它具有利尿、排钠、强心和收缩血管等作用。该物质可能产生于下丘脑,高钠摄入和血容量扩张为其释放的有效刺激。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的性质和作用,与排钠激素、内源性钠泵抑制因子以及血管敏化因子等相似,可能是同一种或同一类物质。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参与高血压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14.
纳洛酮和内毒素性休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73年发现特异性阿片受体以后,又相继在哺乳动物脑组织内发现和分离出5肽的脑啡肽和31肽的内啡肽。近年来,又相继在脑和外周组织中发现其它内源性阿片样物质。虽然对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痛的调节方面,但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可能是一种重要的神经调质(neuromodulator),它在调节神经、精神、内分泌活动、癫痫、学习记忆、性行为、睡眠觉醒以及呼吸和心血管等生理病理活动中有重要作用。纳洛酮作为阿片受体的特异性拮抗剂,在研究内源性阿片样物质作用中是不可缺少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人的胎盘中含有多种垂体样激素,如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绒毛膜促甲状腺激素和绒毛膜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设想这些激素在调节胎儿正常发育和调节胎盘内分泌机能中具有重要作用。最近,加拿大的Lemaire等,用放射免疫法及大鼠脑匀浆中~3H标记的纳洛酮受体替换法证明,人的胎盘中还存在强啡肽(dynorph-in)。用上述方法测定的结果,每1克胎盘中含有57.6pmol的强啡胜和134.4pmol纳洛酮受体当量,这一数值可与脑和垂体中的含量相比拟。将胎盘提取液经葡聚糖G-50层析的结果还表示,其洗脱峰主要有二个,一个与强啡肽洗脱部位一致;另一个与合成的β-内啡肽一致,表明人胎盘中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的主要存在形式为强啡肽和β-内啡肽。但作者指出,这并不排除在特殊生理条件下或某些胎盘细胞,可产生脑啡肽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人们感兴趣的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如脑啡肽、β-内啡肽等),不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且也分布在胃肠胰内。最近,在人和狗身上发现,这些内源性阿片物质参与进食后对胰腺内分泌功能的调节。由于胃肠激素(例如CCK)可由于饭后胃肠道内的营养物质刺激而释放,并参与胰腺内分泌功能的调节,因此,在CCK与内源性阿片物质之间就可能存在着某种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内源性吗啡样多肽和镇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源性吗啡样多肽(简称内啡肽)是近年来从脑、垂体、肠分离出来的一类具有吗啡样活性的神经多肽,目前已达8种,它们可能是一类新的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节物质。其中脑啡肽是两个5肽:亮-脑啡肽及甲硫-脑啡肽,其脑内分布与(阿片)受体有相当显著的平行关系。β-内啡肽首先发现于垂体,然后亦在脑内找到。在脑内给药时其镇痛作用比脑啡肽强而持久。最近有许多资料提示脑刺激或针剌引起的镇痛都可能是由于激活了脑内的内啡肽能神经原使之释放内啡肽。本文讨论了有关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β-内啡肽(β-Ep)是分布于垂体、脑、肠及胰腺的一种内源性吗啡肽。缩胆囊素(CCK)是一种存在于脑及肠道的神经肽。有CCK-39肽,CCK-33肽,CCK-8肽及CCK-4肽等几种形式。下丘脑CCK-8肽的浓度提高,说明它是一种神经激素或神经递质。Vijayan曾报道,CCK-8肽有刺激大鼠生长素及催乳素分泌的效应。但CCK-8肽对垂体前叶β-Ep的分泌有何影响尚不清楚。Matsumura研究了整体及离体情况下,CCK-8肽对大鼠β-内啡肽样免疫活性物质(β-EpLI)释放的影响以及Ca~(++)与这一影响的关系。作者给成年雄性大鼠静脉注射CCK-8肽,然后断头取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β-EpLI含量。再分  相似文献   

19.
自从在脑内发现阿片肽以来,有人曾在脑内寻找是否存在着内源性的抗阿片物质。目前知道,促黑激素释放抑制因子、ACTH、β-内啡肽片断及八肽胆囊收缩素等均具有对抗阿片物质的作用。但实际上,这些肽都不是以抗阿片物质的形式真正从脑组织中分离提取出来。本文作者用100只牛脑(40kg),先经丙酮提取得到7.5kg干粉。然后,经分子筛、离子交换以及高压液相层析等步骤多次分离纯化,最终得到两个活性峰A和B。活性峰B已纯化为单一肽,并经氨基酸成分分析与[缬~5]-血管紧张肽Ⅰ(十肽)一致。在高压液相中该肽与合成的[缬~5]-血管紧张肽Ⅰ具有相同的保留时间(Rt)。A峰尚未完全纯化,但在四种不同流洗系统高压液相上的Rt与合成的[缬~5]-血管紧张肽Ⅱ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关于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的研究发展迅速,相继发现了β-内啡肽、脑啡肽和强啡肽等多种内源性阿片肽。这些阿片肽虽然分子量大小不同,但在分子结构上都含有共同的N端氨基的序列:酪-甘-甘-苯丙,这种结构可能与其阿片活性有关。近来,西德Brantl等人报告了一种新的天然阿片肽(7肽)。其特点是具有不同的N端结构:酪-脯-苯丙-脯。由于此肽为β-酪蛋白(β-casein)的片段,可由酪蛋白裂解得到,因此命名为β-酪吗啡(β-caso-morphin)。作者对这一新肽与阿片受体的结合及各种生物学效应作了详细研究,发现此肽及其几个N端片段(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