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为何在人体血压控制系统中提出系统分析方法七十年代以前,在人体血压控制和高血压机理的研究中,大多采用直观分析方法,只是搜集实验数据,以及寻找单个机制的作用规律。在这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看起来简单明了但不全面的观点。这些观点是:1)总外周阻力原发性增加;2)心肌收缩原发性增强;3)血管容量的减少,都会引起高血压。而这些观点赖以成立的前提是:a)将血压的改变仅仅看作是总外周阻力变化的结果,忽略了心输出量的变化;b)当有过量的回心血流时,心肌力量增强总是可以泵出更多的血流;c)挤压静脉会永久性地增加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Oak's脱膜方法与火焰光度测定经吡喹酮,吐酒石和敌百虫作用后的日本血吸虫体表膜液内的K~+,Na~+的含量实验结果,吡喹酮和吐酒石能刺激K~+从虫体表膜内向外流,分别降低K~+浓度约50%和20%,但对Na~+转运无显著影响.敌百虫的作用是减少膜内K~+外流,导致了膜内K~+浓度升高.这些结果是与体外~(86)Rb渗入虫膜实验一致的.我们也测定了药物作用后虫体表膜液内的H~+,其结果是K~+的外流与H~+的内流有关.  相似文献   
3.
遗传性高血压大鼠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选择性近亲交配已得到: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Dahl盐敏感、新西兰种、米兰种、里昂种和以色列种等六种遗传性高血压大鼠。近年来从SHR又培育出易卒中、自发性血栓形成、易动脉脂肪沉积和心肌缺血等亚种,成为研究人类原发性高血压、卒中和其它心血管并发症的理想动物模型。本文介绍上述各种动物模型的特点、发病机理、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及防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发现人和动物体内存在一种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该物质对Na-K-ATP 酶能竞争抑制[~3H]-哇巴因与Na-K-ATP 酶的结合,能与地高辛抗体产生交叉结合反应。它具有利尿、排钠、强心和收缩血管等作用。该物质可能产生于下丘脑,高钠摄入和血容量扩张为其释放的有效刺激。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的性质和作用,与排钠激素、内源性钠泵抑制因子以及血管敏化因子等相似,可能是同一种或同一类物质。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参与高血压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5.
内皮祖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皮细胞是能直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不仅参与胚胎血管生成,而且最近研究发现其也参与出生后的血管新生过程,提示内皮细胞在缺血性疾病、创伤愈合中的重要治疗作用和广阔的临床运用前景。本文将就目前有关内皮祖细胞的来源、发育分化、生理病理意义和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人2号染色体一个高血压病易感基因的精细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荧光标记-半自动基因扫描分型技术,在中国上海人群中对一个高血压病易感基因位点进行精细定位.结果显示:2号染色体从157.16~162.46cM这一5.3cM的范围内,出现了一个持续的LOD值高峰.该范围内所有LOD值均在2.0以上,对应P值均小于0.001.最大LOD值为2.24(P=0.00067,160.52cM).单点分析峰值在D2S151(LOD=1.86,NPL Z= 2.60).另外,有多个位点存在传递不平衡.最终,将该易感基因定位于2q14-q23(D2S151-D2S2370),这与Stoll等人用比较基因组法将大鼠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于人类基因组所得结果一致.以上结果提示,在中国上海人群中,2号染色体2q14-q23这一区域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