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蛇志》2018,(2)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高龄心血管疾病伴抑郁症状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2例高龄心血管疾病伴抑郁症状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精神状态恢复时间、抗抑郁治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高龄心血管疾病伴抑郁症状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能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老年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的血压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某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的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同时服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时间均为8周,应用抑郁自评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自评量表(HAMA)的评分来评价患者的抑郁状态,比较两组降压疗效、HAMD评分、HAMA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降压总有效率94.5%(52/55),对照组降压总有效率为67.3%(37/5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952,P=0.013);研究组治疗后HAMA评分和HAMD评分分别为(10.5±0.6)分、(11.9±1.1)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的(20.8±0.4)分、(31.2±0.7)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923,10.628,P=0.025,0.01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823,11.628,P=0.023,0.016);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492,P=0.072)。结论:心理干预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老年高血压伴焦虑抑郁者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心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伴抑郁焦虑患者心功能、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伴抑郁焦虑患者90例,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心理干预联合常规抗心衰治疗)和实验组(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各45例,均治疗4周。对比两组疗效、心功能、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评分、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评分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6min步行试验(6MWT)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临床得分、自我认知、心理方面各维度评分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抑郁焦虑患者,可有效改善焦虑抑郁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心功能恢复,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胃力康颗粒对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促甲状腺激素、胃蛋白酶原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老年病科诊断为胃食管反流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予以胃力康颗粒治疗,观察组35例在对症治疗基础上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测定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胃蛋白酶原(PGⅠ、Ⅱ)水平、反流症状评分,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促甲状腺激素水平较高,PGⅠ水平较高,PGⅡ水平较低,反流症状评分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胃力康颗粒治疗胃食管反流的临床效果显著,且能升高促甲状腺激素及PGⅠ水平,降低PGⅡ水平。  相似文献   

5.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医疗实践中的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40-60岁为高发年龄[1]。GERD是一种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疾病,GERD在临床上大致可分为:糜烂性食管炎(EE)(反流性食管炎(RE))和非糜烂性食管炎(NERD)。其中NERD最多见,约占60%。GERD远期危害较小,但其病情漫长且极易复发,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主要表现为食管症状(包括典型的烧心和反流)和食管外症状(包括咽部异物感、咳嗽、声嘶、哮喘、咽喉炎等表现),还有增加发展为Barrett食管及食管癌的危险[2,3]。GERD的治疗目的是愈合食管炎,快速缓解症状、减少复发、提高生活质量,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内镜下治疗和外科治疗。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对GERD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管状胃代食管术与全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2005年1月到2015年2月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食管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都行食管癌切除术,同时对照组给予全胃代食管手术,治疗组给予管状胃代食管术,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指标、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状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完成手术,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肠减压时间及术后闭式引流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3个月反流性食管炎、胃排空障碍、胸胃综合征、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一般状况、治疗相关症状、社会影响、情感活动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全胃代食管术,管状胃代食管术在治疗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具有更好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5年12月期间内因胃食管反流病入院接受治疗的患儿80例,所有患儿均采用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联合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内,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24 h食管下段p H值监测、电子胃镜检查和内镜下黏膜活检。结果:研究对象用药前后呕吐、恶心、反酸、上腹痛、烧心、胸骨后痛、咳嗽、气喘等八项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甚至消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治疗后的反流次数、反流时间≥5 min的次数、最长反流时间、总PH4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以及综合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385、40.862、47.710、21.806、53.508,P0.05);与治疗前对比,研究对象治疗后有1例存在重度反流性食管炎未能恢复,28例存在不同程度改善,43例完全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775,P0.05);不良反应出现5例(3例轻微腹泻、2例轻微腹痛),发生率为6.2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明显改善小儿胃食管反流症状,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在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6年8月于我院接受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治疗的92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不同的胃底折叠术分为Nissen组54例和Toupet组38例。其中Nissen组患者采用Nissen360°术式治疗,Toupet组患者采用Toupet270°术式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术后症状缓解情况、手术满意度以及吞咽困难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isick评分等级为Ⅰ~Ⅱ级占比高于术前,而Ⅲ~Ⅳ级占比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issen组术后症状缓解率为90.74%(49/54),与Toupet组的81.58%(31/3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ssen组手术满意度为92.59%(50/54),与Toupet组的84.21%(32/3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ssen组患者术后1个月吞咽困难发生率为46.30%(25/54),高于Toupet组的23.68%(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吞咽困难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Nissen360°术式或Toupet270°术式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和中平逆方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经内镜检查及中医辨证确诊为肝胃郁热型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分为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每组各30例,均以8周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两组临床症状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96.66%,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内镜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33%,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胃郁热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和中平逆方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食管黏膜炎症改善均有明显疗效;2.和中平逆方对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候的改善优于奥美拉唑肠溶胶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国产内镜射频消融治疗仪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难治性GERD患者50例,随机分为内镜射频治疗组(美顿Medi誖射频治疗仪,n=25)与药物治疗组(n=25)。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酸反流严重程度、胃食管反流病自测量表(GerdQ)评分、质子泵抑制剂(PPI)的药物使用率、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1)内镜射频治疗组患者干预后即刻的胃镜提示射频消融治疗区域的消化道黏膜出现收缩、增厚,干预后6、12个月分别有15例(60.0%)、20例(80.0%)的食管下段黏膜的充血带较前减少。(2)两组干预后3、12个月的GerdQ总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内镜射频治疗组干预后3、12个月的GerdQ总分均显著低于同期药物治疗组(P0.05)。(3)全部患者干预前均需要药物来缓解症状,内镜射频治疗组干预3、12个月时的PPI药物使用率均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4)内镜射频治疗组干预后SF-36的生理职能、生命活力、精神状态、总体健康等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期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美顿Medi?射频治疗仪对GERD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能显著改善反流症状,减少PPI药物使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廖绍筑  陈少兴 《生物磁学》2009,(16):3117-311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在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将64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和铝碳酸镁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大柴胡汤,疗程为6周。观察治疗后患者主要症状改善情况和胃镜下表现情况,并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上腹痛、恶心、胃内胆汁、胃黏膜充血、胃黏膜糜烂等症状的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14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3例,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Z=2.864,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有效治疗方案,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向纳入式人工胃底活瓣用于食管-胃胸内吻合抗返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入院治疗的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全胸腹腔镜下食管-胃胸内吻合手术,术后采用胃肠吻合器完成食管胃右胸内吻合完成消化道重建。根据抗返流方法分为对照组(n=35例)和观察组(n=35例)。对照组术后包埋吻合口,观察组术后采用单向纳入式人工胃底活瓣,两组治疗完毕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痊愈、全身衰竭死亡、吻合口瘘、返酸及吐苦水返流症状、烧心感的发生率;采用WHOQol-BREF生活量表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vs. 42.86%,P0.05),全身衰竭死亡、吻合口瘘、返酸及吐苦水返流症状、烧心感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社会关系、周围环境及独立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社会关系、周围环境及独立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向纳入式人工胃底活瓣用于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患者能降低返流症状的发生率,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吞咽困难对食管早期肿瘤及癌前病变患者食管动力、心理状态和临床相关症状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3月-2021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确诊为食管早期肿瘤及癌前病变拟行内镜治疗的60例患者,根据有无合并吞咽困难将患者分为吞咽困难组和无吞咽困难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特征、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参数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胃食管反流病自评量表(GERDQ)评分的差异,分析HRM异常参数与原发病灶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吞咽困难组患者的食管下括约肌(LES)中心点位置低于无吞咽困难组患者,LES静息压、LES残余压、无效吞咽百分比显著高于无吞咽困难组患者(P<0.05),HRM异常参数与原发病灶参数之间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吞咽困难组患者的SAS、SDS评分高于无吞咽困难组(P<0.05),而两组患者GERD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早期肿瘤及癌前病变患者出现的吞咽困难症状与合并的异常食管动力有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的临床相关症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关利曲辛浓度的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HPLC-MS/MS),用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的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法:以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4.6mm× 150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含1%甲酸):0.02mo·L-1甲酸铵水溶液(80∶20,V∶),流速:0.8mL·min-1;柱温:40℃,以醋酸乙酯:二氯甲烷(4∶1,V∶V)为提取剂.样品经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化后,通过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采用选择反应监测(SRM)对美利曲辛(m/z 292.2→232.2)和阿米替林(m/z 278.1-91.0)进行测定.结果:美利曲辛的高(50μg·L-1)、中(20μg·L-1)、低(0.5μg·L-1)3个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53%、104.03%和106.87%,日内(n=5)、日间(n=3)RSD均小于15%;分析方法的最低定量限为0.2μg·L-1.线性范围为:0.2~60μg·L-1,回归方程为:F=1.8691ρ+0.0555,r=0.9986(n=9),权重为1/ρ2.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简单、快速,可用于临床血浓监测和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蛇志》2018,(1)
目的分析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19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9例患者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60例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反食、烧灼感、反酸症状体征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莫替丁联合奥美拉唑能有效消除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体征,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治疗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发作患者的疗效分析及对神经功能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到2021年10月收治的100例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发作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帕利哌酮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发作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6周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评分、精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清BDNE、神经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和HAMD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周、6周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血清BDNE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周、6周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且相较于观察组,对照组较高(P<0.05),但血清BDNE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PRS、SDSS、ADL评分对比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周、6周两组患者的BPRS、SDSS皆降低,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均升高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将帕利哌酮应用于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发作患者当中,可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血清BDNE水平,并降低神经病性和社会功能缺陷情况,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自拟柴芍护膜汤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和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内科杂病门诊治疗的7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服用莫沙必利,每次5 mg,每天3次;观察组联合服用自拟柴芍护膜汤以及莫沙必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泛酸、烧心、脘腹胀满、嗳气、呃逆、情志抑郁、善太息、食欲不振以及嘈杂等症状的严重程度、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P0.05)。两组治疗后的泛酸、烧心、脘腹胀满、嗳气、呃逆、情志抑郁、善太息、食欲不振以及嘈杂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上述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柴芍护膜汤联合莫沙必利能有效改善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肠道益生菌联合奥曲肽对肝硬化合并胃食管静脉曲张初次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胃食管静脉曲张初次出血患者9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予以奥曲肽治疗,研究组则采用肠道益生菌联合奥曲肽治疗,疗程均为28天。分别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再出血率、病死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止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内毒素脂多糖(LPS)水平。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45/48),高于对照组的79.17%(38/4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门静脉血流量(PVF)、食管曲张静脉变化(EVD)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ET、NO、LPS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再出血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止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降低(P0.05),而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道益生菌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合并胃食管静脉曲张初次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能够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促进肠道菌群的平衡,预后较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选择本院近年来诊治的36例已排除心源性及食管器质性病变,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的胸痛患者,予以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两次;吗叮林10mg,每日三次治疗8周,观察其疗效并分别于2周,4周,8周记录症状缓解情况。结果:经抗反流治疗8周后,30例(83.33%)胸痛完全消失,4例(11.11%)明显缓解,2例(5.56%)无效,总有效率达94.44%。胸痛症状在治疗2周后积分下降不明显,而治疗4周,8周后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胃食管反流病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漏诊,胃镜检查结合24小时食管动态ph监测,必要时给予质子泵抑制剂试验性治疗可提高本病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20.
何必刚  陈超 《蛇志》2000,12(3):63-65
反流性食管炎 (GERD)是 Allison于 1 946年首先提出[1] ,曾被认为和食管裂孔疝有关。但多数食管裂孔疝并不伴有胃食管反流 ,而 GERD患者常不能证实有食管裂孔疝并存。因此 ,目前尚难确定二者的关系[2 ] 。 GERD是因食管下部括约肌(LES)机能不全致抗反流机制障碍。由于胃酸、胃蛋白酶及十二指肠液反流至食管内致食管粘膜的缺损及炎症。多累及食管下部 [3 ] 。本文对 GERD的生理解剖、病理生理、病因、诊断、治疗及存在的问题作一简要综述。1 生理解剖1 .1 解剖 食管胃结合部存在喷门括约肌。该括约肌由 L ES、 Willis胃斜肌 ,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