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苏秀芳  林强  梁振益 《广西植物》2007,27(5):805-807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大戟科蝴蝶果茎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分离出36个峰,鉴定出35种化合物,占总油量的98.34%,并应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其主要成分为十六烷酸乙酯(13.19%)、正十六烷酸(11.11%)、十八碳烯酸乙酯(6.18%)、正十八烷(4.98%)、(Z,Z)-9,12-十八碳二烯酸(4.90%)及十八碳二烯酸乙酯(4.21%)。  相似文献   

2.
蝴蝶果花、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秀芳  林强  梁振益 《广西植物》2008,28(3):424-427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大戟科蝴蝶果花、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应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从花中鉴定出10种化合物,占总油量的96.90%,其主要成分为十六烷酸(59.89%)、(Z,Z)-9,12-十八碳二烯酸(13.82%)、(Z,Z,Z)-9,12,15-十八碳三烯-1-醇(6.58%)及双(2-乙基)邻苯二甲酸酯(5.59%)。从叶中鉴定出10种化合物,占总油量的45.26%,主要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乙酯(19.64%)、二丁基羟基甲苯(10.58%)、十六烷酸(3.70%)及苯甲酸(3.46%)。  相似文献   

3.
土茯苓挥发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土茯苓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土茯苓(Smilax glabraRoxb.)挥发油,用GC-MS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分离了40个化合物,鉴定出22个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性成分的47.88%,其中相对百分含量大于1%的分别确定为棕榈酸17.87%,萜品烯-4-醇7.533%,亚油酸6.775%,正壬烷4.509%,8,11-十八碳二烯酸甲酯2.215%,α-雪松醇1.81%,甲基棕榈酯1.293%。结论:22个挥发性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4.
稻曲球脂溶性成分及其抗细菌和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稻曲球甲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分制备出油状物,得率为稻曲球干重的0.36%。用GC-MS鉴定出14个成分,主要成分为10,13-十八碳二烯酸甲酯(37.31%)、14-甲基十五烷酸甲酯(30.09%)、(Z,Z)-9,12-十八碳二烯酸(15.63%)、棕榈酸(10.52%)和十八烷酸甲酯(5.54%)。从石油醚萃取部分还分离到3个化合物,经理化和波谱分析鉴定为油酸(1)、正四十烷(2)和麦角甾-5,7,22-三烯-3-醇(3)。化合物3对黄瓜角斑病菌等4种供试细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化合物1和2以及油状物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这是首次对稻曲球中脂溶性成分及其抗细菌和抗氧化活性的报道。  相似文献   

5.
利用GC-MS技术分析油橄榄叶挥发油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油橄榄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结果从油橄榄叶挥发油中分离出62各色谱峰,鉴定出56个化合物,占挥发性组分总量的95.6%。其中主要成分为α-芹子烯(13.13%)、β-芹子烯(10.15%)、β-石竹烯(14.29%)、橙花叔醇(6.72%)、α-石竹烯(6.60%)、3-己烯-1-醇(5.03%)、苯乙醛(5.61%)等。  相似文献   

6.
蝴蝶果根、果仁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大戟科蝴蝶果的根和果仁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应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从根中鉴定出23种化合物,占总油量的100%,其主要成分为十六烷酸(18.74%)、(Z,Z)9,12-十八碳二烯酸(12.81%)、1,2-苯二羧酸双(2-甲基丙基)酯(10.59%)、二丁基邻苯二甲酸酯(7.42%)及二十四烷(6.72%)。从果仁中鉴定出17种化合物,占总油量的100%,主要成分为(E-)-9-十八碳烯酸(23.15%)、正十六烷酸(21.20%)、(Z,Z)-9,12-十八碳二烯酸(19.26%)及3-甲基十七烷(6.80%)。  相似文献   

7.
采用GC-MS技术,对台琼海桐蒴果皮的水蒸气蒸馏油样,以及蒴果籽的索氏提取油样的甲酯化样品进行分析。样品中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在实验条件下,果皮油样共分离出24个峰,鉴定了17个,占总峰面积的94.70%。其主要成分为柠檬烯(24.27%)、γ-榄香烯(8.30%)、β-榄香烯(17.13%)、α-榄香烯(16.02%)、长叶龙脑(15.52%)和α-松油醇(2.17%),α-石竹烯(1.88%)。果籽油的甲酯化样品共分离出16个峰,鉴定了12个,占总峰面积的96.69%,其主要成分为棕榈油酸(34.83%)、反油酸(26.63%)、14-甲基-十五烷酸(17.08%),十八烷酸(1.88%),十四烷酸(1.61%)。分析结果说明台琼海桐蒴果皮富含挥发性芳香油,而蒴果籽油含有多种脂肪酸。  相似文献   

8.
金线莲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花叶开唇兰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检出182个成分,鉴定出73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2.64%,主要成分为:正十六烷酸(25.22%)、(Z,Z)-9,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6.47%)、11,14,17-二十碳三烯酸甲酯(4.42%)、(Z,Z)-9,12-十八碳二烯酸(15.35%)和(Z,Z,Z)-9,12,15-十八碳三烯酸甲酯(13.64%)。  相似文献   

9.
从贵州省宽阔水自然保护区采集滇黔金腰、大叶金腰和锈毛金腰,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85种成分,主要为十六烷酸、烷烃类、肉豆蔻酸和叶绿醇等化合物。其中,在滇黔金腰中共鉴定出48种化学成分,主要有十六烷酸(10.29%)和月桂酸(7.54%)等;在大叶金腰中共鉴定出50种化学成分,主要有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10.91%)和二十七烷(7.29%)等;在锈毛金腰中共鉴定出58种化学成分,主要有十六烷酸(12.66%)和三十二烷(8.15%)等。不同种金腰属植物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种类比较接近,但各自挥发油化合物组成又都含有其特有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石山巴豆和毛果巴豆叶中的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仪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以归一化法计算各个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石山巴豆叶鉴定出39种化合物,占总量的95.96%,主要成分是α-松油醇(17.57%)、桉树醇(11.13%)、乙酸松油酯(9.07%)、倍半水芹烯(8.52%)等;从毛果巴豆叶鉴定出55种化合物,占总量的97.8%,以反式-橙花叔醇(9.48%)、α-松油醇(7.51%)、桉树醇(6.43%)、乙酸松油酯(6.72%)为主要成分。两种植物叶中的挥发油成分均以萜醇、倍半萜烯为主,并且其中多种成分具有生物活性,因此研究结果可为石山巴豆和毛果巴豆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气-质联用法对银杏内生菌发酵液中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出18个峰,被确认为17种化合物。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分析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含量较高的物质有:苯乙醇(80.103%),4-乙基-2-甲氧基-酚(3.346%),十二烷(2.534%),邻苯二甲酸异辛酯(2.204%),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158%),4-乙基-酚(2.157%)。化合物的类型主要为醇类(80.341%),酚类(5.503%)和酯类化合物(4.844%)。该挥发油只存未加热的纤维蛋白平板上表现活性,说明其具有纤溶酶原激活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藏红花花瓣和雄蕊中提取挥发油,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二者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花瓣中共鉴定出16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正二十六烷(11.60%)、正十五烷(11.31%)、棕榈酸甲酯(10.82%)、油酸甲酯(10.35%)、2,4-二叔丁基苯酚(9.63%)、亚油酸甲酯(7.18%)、藏红花醛(5.66%);雄蕊中共鉴定出20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油酸甲酯(30.83%)、亚油酸甲酯(24.12%)、环已醇(16.80%)、硬脂酸甲酯(12.88%)、棕榈酸甲酯(8.97%)、花生酸甲酯(1.18%)、苯并噻唑(1.01%).  相似文献   

13.
新鲜罗汉果风味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新鲜罗汉果的乙醚萃取物的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显示:从新鲜罗汉果风味物质中分离出42个组分,并鉴定出其中的26个化合物,占风味挥发油色谱峰面积的83.69%.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新鲜罗汉果风味挥发油中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的...  相似文献   

14.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fatty acid methyl esters (FAMEs) from seeds of S. thymbra and S. cuneifolia were analyzed by GC/MS. 7 FAMEs were identified from the seeds of S. thymbra mainly as 9-octadecenoic acid methyl ester (43.9%), hexadecanoic acid methyl ester (11.4%), 9,12,15-octadecatrienoic acid methyl ester (Z,Z,Z) (30.2%), and octadecanoic acid methyl ester (14.1%), while from the seed of S. cuneifolia 10 FAMEs were obtained with the main components, similar to S. thymbra. These were identified as 9-octadecenoic acid methyl ester (10.1%), hexadecanoic acid methyl ester (methyl palmitate, 34.6%), 9,12,15-octadecatrienoic acid methyl ester (Z,Z,Z) (6.3%) and octadecanoic acid methyl ester (1.8%).  相似文献   

15.
印度獐牙菜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印度獐牙菜(Swertia chitayita Buch-Ham.)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印度獐牙菜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经计算机质谱谱库检索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鉴定,并用已知烃类进行标定,共确定了其中63种化合物,所鉴定出的化合物含量占全挥发油的81.36%;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印度獐牙菜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十六烷酸乙酯(19.54%)、4-(苯甲基)哌啶(11.72%)、油酸乙酯(7.82%)、丁基化羟基甲苯(6.70%)、亚油酸乙酯(5.80%)、丁二酸二乙酯(3.21%)、3a,6a-二氢-2(3H,4H)环戊二烯并[b]呋喃酮(2.13%)等。  相似文献   

16.
藏药短管兔耳草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藏药短管兔耳草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62个峰,共确定了其中41种化学成分,所鉴定的化合物含量占全挥发油的77.32%;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其主要化学成分为:二苯胺(16.47%)、邻苯二甲酸丁基—8—甲基壬基酯(6.42%)、二十六碳烷(4.76%)、十六烷酸(3.66%)、二十四碳烷(3.40%)、邻苯二甲酸二丁酯(3.38%)、二十二碳烷(3.30%)、二十碳烷(3.26%)、十六烷酸乙酯(2.77%)、十八碳烷(2.76%)、戊酸(2.48%)、3—乙基环辛烯(2.05%)等。  相似文献   

17.
山石榴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临界CO2提取山石榴果实挥发油,并利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油的化学组成。从山石榴果实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33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9.43%。挥发油主要由各种酯、脂肪酸成分组成,含量较高的成分是11,14-二十碳二烯酸甲酯(11,14-eicosadienoic acid,methyl ester,42.49%),棕榈酸(pal mitic acid,15.34%),硬脂酸(stearic acid,10.54%),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6.26%),十六酸乙酯(hexa-decanoic acid,ethyl ester,5.84%)。  相似文献   

18.
李群  谭韵雅  王平  魏琴  钱双  石丹 《广西植物》2014,(4):520-524
为进一步明确大叶桉的化学成分,对大叶桉叶水浸提液分别用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萃取,对各萃取相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大叶桉叶水浸提液共含有37种化合物,其中,石油醚萃取相中含有20种,主成分为草酸丁基异己酯(37.24%);乙酸乙酯萃取相中含有16种,主成分为2,2-二亚甲基双[6-(1,1-二甲基乙基-4-甲基)]-苯酚(50.05%);正丁醇萃取相中含有5种,主成分为丙基-2-甲基丁酸酯(54.57%)。在所有成分中,酯类物质居多,也有少量的烯、酮、醇、苯和烷烃。1-甲基,4-(1-甲基乙基)-1,4环己二烯、2,2-二亚甲基[6-(1,1-二甲基乙基)-4-甲基]苯酚、1-十八烯和二十烷为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共有成分;1、2-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为乙酸乙酯和正丁醇的共有成分。该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大叶桉的化学成分,为其在医药、化工和化感方面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发酵无花果香料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微生物发酵无花果开发特色香料,并采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收集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一质谱仪对生物技术制备的无花果香料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47种组分,确认了其中的45种成分,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种成分的百分含量,其主要成分为:9,12-十八碳二烯酸乙酯(27.34%)、十六酸乙酯(23.99%)、邻苯二甲酸二丁酯(6.18%)、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5.52%)、9,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4.72%)、十六酸甲酯(4.67%)、9,12,15-十八碳三烯酸乙酯(4.48%)、9-十八碳烯酸乙酯(3.80%)、糠醛(2.53%)、9,12,15-十八碳三烯酸甲酯(1.85%)、十八酸乙酯(1.42%)、9-十八碳烯酸甲酯(1.26%)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