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阳性昆虫与阴性昆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学者根据植物对光照的不同要求,把它们分为喜阳植物与喜阴植物,又称阳性植物与阴性植物,前者要求明亮的光照,后者要求阴荫的光照。这个特性分类,在生产实践中证明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这里所要提出讨论的是:昆虫是否有类似的现象?它们是否亦有阳性和阴性之分? 朱弘复等(1961)在“不同栽培条件下小麦害虫的发生动态”一文内所记的某些观察事实,给我以这个启发。他们发现,植株的密度和三种麦蚜的分布有显著关系:在普通麦田内,植株较稀,一般只有麦长管蚜(Macrosiphon  相似文献   

2.
昆虫与植物关系的研究进展和前景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钦俊德 《动物学报》1995,41(1):12-20
本文综述昆虫与植物之间关系的研究概况,包括历史渊源、昆虫选择寄主植物的生理机制,植物对虫害的反应、用抗虫基因在作物中移植以防治害虫和展望。着重叙述昆虫神经中枢对于植物理化特性所产生的感觉内导的综合作用,植物蒙受虫害后的补偿作用及由此诱导所产生的化学防御作用。讨论了以抗虫基因移植于农林作物来防治害虫是否会引起昆虫对这种新育成的植物产生适应或抗性。昆虫与植物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科研领域,对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四、地下蠕动昆虫集团估计法 土壤昆虫种类繁多,习性不一,而且各期变态(me-tamorphism)也不一定一样,所以其抽样调查方法亦须按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土壤害虫调查研究的特点为:1.土壤害虫的分布不仅受其本身习性所决定,而且决定于士壤、肥力、地势和植被。2.土壤害虫调查和天空飞翔昆虫或水生昆虫一样无自然抽样单位而只有人为抽样单位,但地面蠕动昆虫则有自然抽样单位(如一片叶、一林植株)。3.土壤害虫调查工作量较大,因为既要挖土又要从土中筛分出害虫来,所以很强调减少些抽样土方容积,以达到一定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4.
昆虫取食诱导的植物防御反应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秦秋菊  高希武 《昆虫学报》2005,48(1):125-134
植物被昆虫取食后可产生直接防御或间接防御。直接防御通过增加有毒的次生代谢产物或防御蛋白对昆虫生理代谢产生不利的影响,但对植物的消耗较大。间接防御通过释放挥发性化合物吸引天敌昆虫,并以此控制植食性昆虫。特异性的昆虫激发子(insect specific elicitors)能够诱导挥发性化合物的释放。多种信号途径参与昆虫取食诱导的植物防御反应,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协同或拮抗。了解昆虫取食诱导的植物防御反应,对于害虫综合治理策略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丛枝菌根真菌与植食性昆虫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春梅  王淼焱  弥岩  万方浩  刘润进 《生态学报》2014,34(13):3481-3489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真菌与昆虫均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分,同植物关系密切,对植物的影响和作用是巨大的。生态系统中则以AM真菌-植物-昆虫互作体系参预食物网与生态过程。早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已开始研究AM真菌对昆虫的影响。进入21世纪人们越来越重视AM真菌与昆虫的相互作用。总结了AM真菌对昆虫取食偏好、生长、繁殖和对植物危害等方面的影响、以及昆虫对AM真菌侵染、扩展和产孢的影响;分析了植物营养状况、昆虫性别、昆虫龄期和AM真菌种类等对AM真菌与昆虫相互作用的影响特点;探讨了AM真菌与昆虫相互作用的机制;展望了利用AM真菌抑制植食性害虫、及促进天敌昆虫和部分传粉昆虫作用的可能性,旨在丰富菌根学研究内容、促进AM真菌与昆虫互作领域的深入研究、为探索生物防控农林业害虫的新途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林勇文  侯有明 《昆虫学报》2018,61(12):1488-1496
昆虫体外共生菌是指能在体外与宿主发生互利共生关系的微生物。体外共生菌虽然不如肠道微生物那样普遍存在于昆虫中,但也在宿主生长发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昆虫体外共生菌一般寄生于昆虫体表或体内特异器官(如储菌器),在特定时期转移到植物组织中。体外共生菌产生的挥发物能作为宿主定位寄主植物的信号物质,能为宿主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还参与了宿主体外免疫。对昆虫体外共生菌的研究,不仅能进一步揭示昆虫与微生物之间的互作关系,丰富昆虫共生菌的研究,还能从共生菌的角度探索害虫引诱剂和昆虫免疫豁免机制。本文对昆虫体外共生菌寄生方式、传播途径、对宿主的影响等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害虫综合防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昆虫的繁盛与其强大的生殖能力密切相关,而环境友好的植物源活性物质是可持续的害虫防治方法之一,能够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影响昆虫的生殖发育。本文从昆虫生殖行为、生长发育、生殖细胞或器官、生殖地位与性比、共生微生物等方面,综述了植物源活性物质对昆虫生殖干扰机理的研究进展及相关的应用情况,以期为昆虫生殖发育干扰的进一步研究与害虫综合防控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植食性昆虫食性的生理基础   总被引:52,自引:6,他引:46  
钦俊德 《昆虫学报》1980,(1):106-122
一、引言 昆虫与植物的关系,早就被认识到是生物学中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在理论上和应用上都有重要的意义。据统计,已描述的昆虫种类中,植食性昆虫总数在三十五万种以上(Hedin等,1974)。它们对植物的种类和取食部分都有一定的选择性,这种观象构成“食性”这一概念的主要内容(钦俊德,1962)。现有的高等植物很少能避免昆虫的取食为害;有的对昆虫的取食产生特种反应(Ryan和Green,1974),但一般均以本身变动着的营养  相似文献   

9.
转录组是细胞在特定发育阶段或生理条件下的全部转录本及其数量总和,并能揭示特定状态下的基因表达模式及分子机理。象甲科昆虫拥有动物界中最多的物种种类,该科许多昆虫也是我国粮食仓储和农林产业上的重大害虫。通过研究象甲科昆虫转录组,从分子水平揭示其生命过程中相关的基因及其功能,对寻找害虫防治的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象甲科昆虫转录组研究现状进行了浅析,涉及象甲科不同发育阶段基因差异、昆虫触角、与植物互作、防治、免疫机制、进化、基因沉默7个方面的分析,可在理论上丰富对象甲科昆虫遗传发育、免疫、潜在RNA干扰靶点筛选等方面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象甲科转录组今后的研究热点与应用前景,为害虫防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昆虫化学感受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昆虫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s)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类低分子量酸性可溶性蛋白,广泛分布于昆虫触角、跗节等各种化学感受器中,蛋白质序列具有较高的保守性,种内种间同源性一般为30%~90%。其主要功能是感受、识别、转运、传导环境化学因子刺激信息,参与调节生理节律和生长发育。该文从昆虫化学感受蛋白的生态进化意义、分布表达部位、生化特性、分子结构、生理功能和研究方法等角度,较详细地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昆虫化学感受蛋白的研究进展,指出昆虫化学感受蛋白的深入研究,对于阐明昆虫与环境化学信息联系规律、昆虫行为反应本质原因,探索害虫综合治理和益虫利用效率新途径,开辟创制昆虫行为控制剂新领域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植物-昆虫间的化学通讯及其行为控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植物与昆虫间的化学通讯中植物气味物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调控着昆虫的多种行为,诸如引诱昆虫趋向寄主植物,刺激昆虫取食,引导昆虫选择产卵场所,进行传粉和防御昆虫等。有些植物则当受到食植性昆虫危害时会释出一些引诱害虫天敌的化学信号。这些化学信号是一些挥发性萜类混合物,天敌昆虫就以此来区分受害和未受害植株。尽管目前在害虫综合治理中,昆虫信息素的应用越来越显得比天然植物气味源更受重视,但是必须指出的是,昆虫信息化合物首次成功地使用于植物保护的却是天然植物气味源。在利用植物气味源作害虫测报和防治中,近年来一种简单价廉的粘胶诱捕器己成为多种害虫的标准测报工具。在害虫综合治理中利用植物气味源的技术显然是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力。文中提出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改造植物,使植物能释放特定的驱避剂或其它控制昆虫行为的特殊气味物质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12.
植物—昆虫间的化学通讯及其行为控制   总被引:84,自引:0,他引:84  
在植物与昆虫间的化学通讯中植物气味物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调控着昆虫的多种行为,诸如引诱昆虫趋向寄主植物,刺激昆虫取食,引导昆虫选择产卵场所,进行传粉和防御昆虫等。有些植物则当受到食植性昆虫危害时会释出一些引诱害虫天敌的化学信号。这些化学信号是一些挥发性萜类混合物,天敌昆虫就以此来区分受害和未受害植株。尽管目前在害虫综合治理中,昆虫信息素的应用越来越显得比天然植物气味源更受重视,但是必须指出的是,昆虫信息化合物首次成功地使用于植物保护的却是天然植物气味源。在利用植物气味源作害虫测报和防治中,近年来一种简单价廉的粘胶诱捕器已成为多种害虫的标准测报工具。在害虫综合治理中利用植物气味源的技术显然是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力。文中提出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改造植物,使植物能释放特定的驱避剂或其它控制昆虫行为的特殊气味物质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13.
植物体表与昆虫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昆虫与植物的关系是当前昆虫学研究中十分活跃的领域。昆虫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首先发生于植物体表。植物体表是植物与其生物和物理环境之间的界面,是一个功能器官,其结构的多样化是植物遭受环境压力多样化的反映。许多特性是植物与昆虫相互作用的结果[15]。植物不...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是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在植物和线虫中的一个重要特性,即RNAi沉默信号可以在细胞和组织间进行传递,近年来研究发现某些昆虫中也存在系统RNAi现象.RNAi技术对很多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包括功能基因组学和害虫防治等领域.综述线虫,昆虫的系统性RNAi研究概况以及RNAi在昆虫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紫外光(Ultraviolet light,UV)源于太阳辐射,是一种重要的环境因子,昆虫作为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参与者其生命活动也会受到UV辐射的影响。UV辐射对昆虫造成的生物学效应除与波长、辐射强度等光学特性有关,还与其他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有关。昆虫长期与UV共存,也进化出了行为适应、生理适应等各种抵御UV辐射的能力。本文从多方面综述了UV对昆虫的生物学效应,以及昆虫对UV胁迫的适应机制,有利于认识和理解昆虫应对物理胁迫的生理对策,为丰富和完善害虫物理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对促进害虫物理防治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菁  骆有庆  石娟 《昆虫知识》2012,49(2):459-463
植株释放的挥发物能够调节寄主、害虫及天敌三者关系,是植物与害虫协同进化的产物。兴安落叶松挥发物种类虽已确定,但这些物质,特别是受害植株所释放的挥发物对林间昆虫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在3种林龄林分内设置携带受害兴安落叶松枝叶挥发物的诱捕器以考察其对林间昆虫的影响。结果表明挥发物混合物对昆虫诱集效果良好,特别是对天牛类及叶甲类。林龄并未对挥发物的引诱效果造成显著影响,可能与本研究年龄组的划分标准有关。文章指出应将诱集昆虫群落进一步细化,并对关键种或类群进行电生理方面的深入探讨。本文也指出了受害兴安落叶松挥发物混合物发展为植物源农药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关于植物因昆虫取食所诱发的求救信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新生  严福顺 《昆虫知识》2004,41(6):610-612
虫害会使受害植株释放求救信号 ,后者能招引来致害害虫的天敌。害虫与寄主植物之间这一关系的联因在于致害害虫的唾液酶引起了被害植物代谢过程乃至代谢产物的改变。深入研究植物体的求救信号 ,就会了解昆虫和植物如何协同进化的秘密 ,进而可为寻找害虫防治新资源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 马修斯博士(Dr.E.G.Matthews)系南澳大利亚博物馆昆虫学部负责人,并在澳大利亚国家科学和工作研究组织CSIRO昆虫学部从事研究工作。1976年,他所著《昆虫生态学》(Insect Ecology)由昆士兰大学出版(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Press) 全书分5章27节,共226页,并附黑白图12幅、彩色图19幅。第一章某些一般原理:介绍了r选择和k选择的概念、捕食作用的效应、植物与昆虫的相互作用、为什么昆虫如此众多以及物种分化的策略等。第二章澳大利亚的干旱地带:介绍了干旱生物群落的一般特性及其群落的结构和能量、昆虫对干旱条件的一般适应、澳大利亚干旱地带的形成和昆虫作为当地民族的食物等。第三章栽培草原:栽培草原生物群落的一般特性及其结构与能量、昆虫对栽培草原条件的一般适应、澳大利亚栽培草原的形成、迁入栽培草原的本地种和本地种在栽培草原内的灭绝等。第四章森林:  相似文献   

19.
虫害诱导植物挥发物(HIPVs)对植食性昆虫的行为调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孙晓玲  高宇  陈宗懋 《昆虫知识》2012,49(6):1413-1422
虫害诱导植物挥发物(herbivore induced plant volatiles,HIPVs)具有植物种类、品种、生育期和部位的特异性,也具有植食性昆虫种类、虫龄、为害程度、为害方式和其他一些环境因子的特异性。由于其释放量明显大于健康植株,因此更易被天敌、害虫以及邻近的植物等所利用,从而调节植物、植食性昆虫与天敌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增强植物在自然界的生存竞争能力。本文对HIPVs在植食性昆虫寄主定位行为中的作用、HIPVs对植食性昆虫的种群调控功能及其应用现状2个方面加以综述,并在展望中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环境湿度和降雨对昆虫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气候因素与害虫的个体发育和种群动态密切相关.其中,环境湿度(包括空气相对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变化直接导致昆虫体内含水量变化,从而打破虫体内的水分平衡,进而对其个体发育及群体发生等产生影响.降雨在影响环境湿度的同时,其物理冲刷作用也影响着昆虫田间种群发生动态.因此,研究环境湿度和降雨对昆虫的影响很有意义.本文综述了环境湿度和降雨及其它环境因子(如温度等)的联合作用对昆虫的影响,介绍了其在影响昆虫生长发育、生存、行为、生殖和种群生态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了环境湿度调节(如灌溉等)在调控害虫(如棉铃虫)田问种群发生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