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角无齿蚌心肌纤维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背角无齿蚌心肌纤维的超微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了心脏各部结构固定的超薄切片,分析和讨论了河蚌心肌纤维的粗丝与细丝的排列状况和徽细结构,测最了粗丝和细丝的直径,并对线粒体,脂褐素等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分布等进行了描述,对心肌纤维的连接方式进行了观察,并与脊椎动物心肌纤维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相应的比较。  相似文献   

2.
直翅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黄原  刘念  卢慧甍 《昆虫学报》2010,53(5):581-586
本文总结了本实验室对40余种直翅目昆虫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结果.直翅目线粒体基因组研究中最重要的发现包括:(1)在直翅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组中发现了3种基因排列次序.蝗亚目除蜢总科外都具有DK排列.蜢总科的变色乌蜢为KD 排列,与蝗亚目其他总科不同,而与螽亚目昆虫的排序方式相同.已测出的螽亚目大多数昆虫的KD 排列顺序与典型节肢动物的完全相同,但在黄脸油葫芦Teleogryllus emma发生了tRNAGlu,tRNASer和tRNAAsn的倒置;(2)在疑钩额螽Ruspolia dubia中发现了一种到目前为止具有最短控制区(70 bp)的线粒体基因组;(3)采用多种方法分析了昆虫A+T富集区存在的调控序列和二级结构特征,获得了昆虫A+T富集区保守序列的一致结构.采用Z曲线分析蝗虫的A+T富集区,表明也存在与原核生物复制起点类似的信号;(4)构建了30种蝗虫12S rRNA和16S rRNA的二级结构.在昆虫线粒体基因组非编码链中发现了一些类tRNA结构和tRNA异构体;(5)构建了基于线粒体基因组数据的直翅目昆虫主要亚科以上分类单元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  相似文献   

3.
家兔胫骨前肌肌纤维型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家兔胫骨前肌的肌纤维起止、排列和神经支配特征,将该肌分为前、后两个亚体。利用家兔8例16侧胫骨前肌,按上述两个亚体分别取材,作恒冷箱冰冻横切,肌球蛋白ATP酶染色,将肌纤维分为Ⅰ型、ⅡA型、ⅡB型,检测各亚体的肌纤维型构成比例,肌束内肌纤维的分布特征,并用图象分析仪测量各亚体肌纤维横切面积和直径。结果发现,前、后亚体以Ⅱ型纤维居多,前亚体ⅡA型纤维高达35.4%,后亚体Ⅰ型纤维多达24.5%,两者的ⅡB型纤维均达50%左右。而左、右侧之间无差异,肌束周边部内Ⅰ型纤维仅占12.7~13.3%,ⅡB型纤维高达59.9~60.0%,说明受肌束膜压迫影响,ⅡB型肌纤维血供少,以适应无氧酵解的功能。各亚体的Ⅰ型纤维较细,Ⅱ型纤维较Ⅱ粗,A型与ⅡB型二者相似。作者认为,前亚体主要参与快速有力的足背屈运动,后亚体则维持踝关节的稳定,保持足弓的形状和弹性,以便适应该肌的站立、跑动和跳跃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应用透射电镜对北草蜥精子的超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北草蜥精子头部顶体囊始终呈圆形,由皮质和髓质组成;顶体囊单侧脊的皮质与髓质问具电子透亮区;穿孔器1个,无穿孔器基板;具顶体下腔;细胞核长形,核内小管缺,核前电子透亮区缺,核肩圆。尾部颈段具片层结构。中段短,多层膜结构缺;纵切面上具2层线粒体;横切面上每圈线粒体6个;2组致密体,具连续的环状结构;线粒体与环状结构的排列模式:rs1/mi1、rs2/mi2;纤维鞘伸人中段,具终环。主段前面部分具薄的细胞质颗粒区;纤维3和8至主段前端消失;轴丝呈“9+2”型。蜥蜴科内不同种类的线粒体数目不同,但都具有2组致密体。不同类群蜥蜴的顶体囊、顶体下腔、核前电子透亮区、穿孔器基板、核肩,以及线粒体与致密体的数目和排列方式等精子超微结构特征都为研究蜥蜴的系统发生提供了辅助信息。  相似文献   

5.
在脊椎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的研究中,迄今为止已测定了人、牛、大鼠、爪蟾、鲸鱼、海豹、鸡等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的全序列。结果表明,脊椎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结构排列非常紧密。22个tRNA基因分布于结构基因和rRNA基因之间,并随其临近的基因一起转录,随后被精确地剪切下来,继续加工成熟。线粒体tRNA与细胞质tRNA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如:D环碱基数目明显减少;TΨC环中缺少T54-C-Pu-A序列;且各个臂上有高比例的碱基错配;同时在线粒体tRNA中A+U含量很高。目前有报道指出线粒体中某些tRNA三叶草结构的变化与物种的进化相关联,但这一说法是否具有普遍性尚须探讨。我们最近完成了鲤鱼线粒体tRNAphe基因的结构分析(图一),并将其与上述已报导的几种脊椎动物线粒体tRNAphe基因进行了比较(表一),发现这些tRNAphe基因的D臂上都存在一个13bp的强保守区,而其它21种线粒体tRNA基因上的这一区域却是最不保守的。我们将此保守区前7个碱基与真核生物RNAPolⅢ识别的A区相比较,发现RNAPolⅢ识别的A区的3个强保守碱基在碱基类型与碱基排列位置上完全与此保守区相同(图二)。考虑到tRNAphe基因在线粒体基因组  相似文献   

6.
采用显微及亚显微技术观察了可1:7革囊星虫肾管肌组织的结构特征。肾管肌组织位于柱状上皮层下,由纵肌及环肌组成。肌细胞(肌纤维)呈长梭形,核位于细胞边缘并明显突向细胞外基质中,核周围有较多线粒体及少量内质网。肌纤维表面有许多囊状或指状突起的肌质囊,内含肌浆、光面内质网、线粒体及糖原颗粒。肌质囊之间的肌膜内面具膜相关电子致密斑。肌纤维内含粗、细两种肌丝,细肌丝围绕在粗肌丝周围,在肌丝之间分布有糖原颗粒、线粒体及胞质致密体。线粒体及糖原为肌纤维的代谢提供能量,肌组织的收缩对促进肾管的过滤排泄及繁殖时配子进入肾管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线粒体是具有双层膜结构的动态细胞器,它是真核生物细胞内能量合成的重要场所。线粒体内膜向线粒体基质处突起形成线粒体嵴,线粒体嵴在线粒体内整齐有序地排列,是线粒体内产生ATP的重要场所,但关于嵴的形成机制和生物学功能知之甚少。近年来新发现的MICOS复合物被认为是调控线粒体嵴形态的关键复合物,并且发现MICOS复合物在细胞中发挥多种线粒体相关的生物学功能。该文重点介绍MICOS复合物的各个亚基蛋白和特性以及MICOS复合物的重要功能及其与人类重大疾病的关系,以促进对于MICOS复合物的认识及探索。  相似文献   

8.
经亲和层析纯化的河蚌 C反应蛋白 ( CRP)具有 SDS- PAGE纯度 ,用经改进的双偶联 Ed-man方法测得其 N端残基为谷氨酸 ,而不是高等动物 (人与家兔 ) C反应蛋白 N端的焦谷氨酸 .河蚌 C反应蛋白 N端的一级结构由固相 Edman方法测得 ,依次为 H2 N- E- T- A- Y- S- C- I- T- A- V- ;C端的一级结构由羧肽酶 A降解法测得 ,依次为 - L/V- S- S- T- Y- COOH,也不同于人和家兔的 C反应蛋白 .在河蚌 CRP的胰蛋白酶酶解肽段中 ,其 N端及 C端的结构也得到了证实 .河蚌 C反应蛋白经 V8蛋白内切酶酶解 ,溴化氰裂解 ,肽段经 HPLC反相柱分离 ,共得到 35个肽段 ,所有肽段的氨基酸序列均由气相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得 .结合河蚌 C反应蛋白的胰蛋白酶酶解肽段的分析结果 ,其一级结构已初步拼接完成 .在其一级结构中发现有类似于其它 CRP的 Ca2 + 结合部位和磷酸胆碱结合部位 .河蚌 C反应蛋白的分子结构中存在微观不均一性 .从已知河蚌 C反应蛋白的分子特点 ,包括分子量 ,糖基化比例 ,一级结构不均一等特点 ,可以推测它与高等动物的免疫蛋白有许多相关之处 .对于河蚌 C反应蛋白分子结构的分析 ,将有助于免疫系统蛋白的发生 ,进化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模拟慢肌神经发放模式的刺激(简称慢型刺激)连续刺激大白鼠伸趾长肌(EDL)28—30天和以模拟快肌神经发放模式的刺激(简称快型刺激)连续刺激比目鱼肌(SOL)23—26天,然后对其肌纤维的终板区进行电镜观察。发现受长期慢型刺激的 EDL 肌纤维,除 Z-带宽度接近正常 SOL 肌纤维的 Z-带宽度和线粒体(尤其是肌膜下)明显增多外,神经末梢的形态,特别是突触后褶的稀、密程度也变得和正常 SOL 肌纤维的相似,并在约40%的终板区内看到卫星细胞。就是说,肌纤维的精细结构发生了由原来的快肌型向慢肌型的根本转变。与此相反,在长期受快型刺激的 SOL 肌纤维,则看不到上述超微结构特征由原来的慢肌型向快肌型的转变。上述结果与我们在双神经支配的肌纤维上所作的观察可以互相佐证,即比目鱼肌纤维在接受外加 EDL 神经支配后组织化学和精细结构类型不变,而 EDL 纤维在接受外加的 SOL 神经支配后则组织化学和精细结构类型发生彻底的改造。  相似文献   

10.
豚鼠眶外肌中有两类不同电活动模式的肌纤维。一类纤维有动作电位,小终板电位时程较短并且较一致;另一类纤维不能产生动作电位,小终板电位时程较长而且多变。用电泳注射普胺天蓝分别标记这两类纤维各6条,并结合胆碱酯酶染色,结果表明,前一类肌纤维都是只有一个神经肌肉接头的快纤维;而另一类肌纤维都是有多个接头的慢纤维。根据双微电极电庄箱位实验结果,计算了上述决、慢肌纤维小终板电流下降相时间常数τ及其电压系数A。实验表明:(1)在静息电位附近,慢肌纤维小终板电流的τ值大于快肌纤维的;(2)慢肌纤维的A值比快肌纤维的小的多,即τ值较少随膜电位变化。本文对上述不同曾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1.
峨眉髭蟾精子形态结构及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对峨眉髭蟾(Vibrissaphoraboringii)精子的形态和超微结构研究的结果表明:峨眉髭蟾的精子具角蟾科物种精子基本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即精子头部呈螺旋状,尾部呈弯曲状;精子具锥形的顶体、纤维束构成的穿孔器、平行排列的中心粒和双轴丝;线粒体位于尾部;精子核窝不明显、无轴纤维和波动膜等特征。此外,对已有报道的角蟾科和无尾类物种精子的特征进行分析比较表明:(1)角蟾科精子细胞核呈螺旋状,中心粒平行排列,尾部具双轴丝等结构不同于无尾类其他科精子的结构,具有明显的科间差别;(2)角蟾科精子各部的量度,尾部线粒体的分布和数量,以及轴丝的排列等特征在属间和种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3)峨眉髭蟾和东南亚拟髭蟾指名亚种精子的形态和超微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我们对兼受快肌和慢肌两种神经支配(简称双神经支配)的大白鼠比目鱼肌(SOL)和伸趾长肌(EDL)的肌纤维所作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在双神经支配下,SOL 的慢肌纤维和 EDL 的快肌纤维表现截然不同,形成鲜明的对比:双神经支配的 SOL 肌纤维的超微结构(Z-带宽度以及线粒体密度、接头褶间隔、终板周围卫星细胞出现频率等)保持原来类型不变,而双神经支配的 EDL 肌纤维则发生向 SOL 的完全转变。但是,不论曾否发生变化,在同一根纤维上,在由 SOL 神经建立的终板附近和由 EDL 神经建立的终板附近,肌纤维的超微结构特征没有区别,表明这种特征在整根纤维上是均匀的。本文的电镜观察与前文的组织化学观察所得的结果完全一致。用这样两种完全不同的方法得出相同的结果,大大地加强了这结果的可靠性,给神经通过活动模式来决定肌纤维类型的假说以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节肢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研究进展与基因顺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婧  刘念  黄原 《昆虫分类学报》2006,28(2):153-160
在总结了68种节肢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的测序种类、基因组组成、结构及基因排序情况的基础上,特别对节肢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基因排列顺序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线粒体基因组基因排列顺序数据显示六足动物与甲壳动物之间相似,螯肢动物与多足动物相似,这个结果和以前Boore(1998)对节肢动物线粒体基因组顺序分析结果不同,却和核rRNA数据的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4.
实验用3—5月龄青年鼠11只,18月龄老年鼠13只,各分对照与实验两组,实验组在基础饲料中加入参皂甙。三个月后取心肌制超薄切片,电镜观察。青年对照组与实验组心肌结构未见明显差别。老年对照组心肌细胞间胶元纤维增多。细胞内脂褐素数量增多,电子密度致密。核内异染色质在核边缘堆积且核边缘不规则,多凹陷。线粒体在肌原纤维间排列不整齐,线粒体嵴破裂以致消失。实验组细胞结构有所改善,表现在核边缘比较完整,异染色质较少,而且大部分线粒体嵴结构较清晰,脂褐素电子密度较低,文中井讨论了脂褐素的来源。  相似文献   

15.
应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对峨眉髭蟾(Vibrissaphora boringii)精子的形态和超微结构研究的结果表明:峨眉髭蟾的精子具角蟾科物种精子基本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即精子头部呈螺旋状,尾部呈弯曲状;精子具锥形的顶体、纤维束构成的穿孔器、平行排列的中心粒和双轴丝;线粒体位于尾部;精子核窝不明显、无轴纤维和波动膜等特征。此外,对已有报道的角蟾科和无尾类物种精子的特征进行分析比较表明:(1)角蟾科精子细胞核呈螺旋状,中心粒平行排列,尾部具双轴丝等结构不同于无尾类其他科精子的结构,具有明显的科间差别;(2)角蟾科精子各部的量度,尾部线粒体的分布和数量,以及轴丝的排列等特征在属间和种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3)峨眉髭蟾和东南亚拟髭蟾指名亚种精子的形态和超微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朱道立 《四川动物》2006,25(4):718-725,F0002
应用建立在肌球蛋白重链异构体基础上的标准肌动球蛋白ATP酶和琥珀酸脱氢酶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大鼠和家兔出生后发育各年龄阶段跖肌纤维型分布。在生后2周至24周龄的大鼠和家兔Ⅰ、ⅡX型肌纤维百分比例减少,而ⅡA、ⅡB型纤维则增加。进行大量单肌纤维的组织化学特征的比较和相关性探讨。结果显示动物平均体重与跖肌的平均湿重随生后发育逐渐增加,Ⅰ、ⅡX、ⅡA及ⅡB型纤维均在生后各年龄组的全部肌肉内被发现,但出生后2日龄组是个例外。在生后发育期间,雄性大鼠和家兔ⅡB型纤维的平均肌纤维型构成要大于雌性大鼠和家兔,而雄性大鼠和家兔Ⅰ、ⅡX、ⅡA型三种氧化组织化学分类的肌纤维型构成均小于雌性大鼠和家兔。大鼠Ⅰ、ⅡX、ⅡA和ⅡB型纤维的平均横切面积显然要比家兔的同类型肌纤维要小。在大鼠和家兔可见明显的性别差异。大鼠和家兔的ⅡX型纤维横切面积是最小的,Ⅰ、ⅡA型纤维呈中等大小,ⅡB型纤维最大。该重要的测试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啮齿类动物快肌纤维生理特征的适应。  相似文献   

17.
在讲河蚌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对珍珠的形成停留在书本理论知识上,有的甚至对珍珠的自然形成、河蚌可以人工育珠持怀疑态度。为此,我们从1985年开始,带领学生进行河蚌育珠实验。到1987年经有关部门鉴定,认为实验是成功的,在一个三角帆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心肌组织特异性Isca1敲除大鼠进行磁共振分析及病理学分析,探究心肌特异性敲除Isca1对大鼠心脏结构影响。方法繁育心肌组织特异性Isca1敲除大鼠,PCR技术鉴定大鼠基因型及基因敲除效率,对新出生0.5d及2.5d心肌组织特异性Isca1敲除大鼠进行核磁共振影像分析,对新出生2.5d心肌组织特异性Isca1敲除大鼠心肌组织进行H&E染色及透射电镜分析。结果心肌组织特异性Isca1敲除大鼠敲除效率大于78%;与野生型相比,0.5d心肌组织特异性Isca1敲除大鼠心脏未见显著扩张;2.5d心肌组织特异性Isca1敲除大鼠心脏右室呈扩张趋势;2.5d心肌组织特异性Isca1敲除大鼠肌纤维排列不齐,出现排列紊乱,无层次或极向,部分心肌纤维出现溶解断裂,肌节和Z线模糊,出现肌膜损伤,线粒体嵴断裂,肿胀明显。结论心肌组织特异性Isca1敲除造成新生大鼠心脏结构异常。  相似文献   

19.
斑马鱼鳃的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斑马鱼(Danio rerio)鳃的组织结构及鳃丝、鳃小片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斑马鱼有4对全鳃,鳃耙呈长锥状,鳃丝呈梳状排列在鳃弓上,鳃小片均匀排列在鳃丝两侧。鳃小片由上皮细胞、柱细胞、内皮细胞和毛细血管网组成,鳃小片基部和血管周围分布有泌氯细胞,胞内有丰富的线粒体和排泄小泡,根据线粒体形态特征和细胞质电子密度可将其分为两个亚型。黏液细胞通常与泌氯细胞对生存在,并且有通外的开口。斑马鱼鳃组织结构与其他硬骨鱼鳃结构相似,其结构和功能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在后口动物进化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使用PCR方法获得糙刺参(Stichopus horrens)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该序列全长16257bp,包含13个蛋白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和2个rRNA基因.除了一个蛋白编码基因(nad6)和5个tRNA基因(tRNASer(UCN),tRNAGln,tRNAAla,tRNAVal,tRNAAsp)在轻链上编码外,其余的基因都在重链上编码.糙刺参线粒体重链碱基有30.8%A,23.7%C,16.2%G,和29.3%T构成.假定的线粒体控制区长675bp.基因间间隔碱基长1~50bp,共227bp.11个基因间有重叠碱基,长1~10bp,共25bp.13个蛋白编码基因起始密码子均为ATG,终止密码子大多为TAA(nad3和nad4的为TAG).亮氨酸编码频率最高(16.29%),随后是丝氨酸(10.34%)和苯丙氨酸(8.37%).所有的22个tRNA基因均能折叠成三叶草结构.通过和其他4种海参的线粒体基因排列顺序比较,本研究发现糙刺参的线粒体基因排列顺序是一种新的排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