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兔弓形体(ToxoPlasma gondii)是引起人和动物严重感染的多宿主寄生虫。在挪威,弓形体病是绵羊流产和死产的主要病因。人类中兔弓形体感染可引起胎儿畸形和新生儿死亡。近几年,由于爱滋病和其它免疫系统损伤性疾病的发现,增加了人弓形体病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从美国本国用于输血的血源中筛选出染上爱滋病(AIDS)的血液的检测法已获成功。上个春季被认可的这种方法,对筛选出被爱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非常有价值。据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的一位官员说,用该法基本上可检测出每种潜在传染的受污染血的部分。通过对一百多万份血液进行爱滋病检测的结果,引起对于这些检测法的重视。所检测的这些血是在美国的131个中心从4月22日到6月16日收集的,它大约相当于那些中心所收集血的70%。尽管官员们做了看来是成功的努力,说服人们避免冒险从献血者那里染上这种病,但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两种博尔纳病病毒株持续感染的PC-12细胞模型,为研究博尔纳病病毒感染致病机制及比较两种病毒株致病特点的差别提供工具。方法将BDV Strain V株和Hu株分别感染PC-12细胞系,并进行传代培养,最后通过Real time FQ RT-PCR、Western blot、间接免疫荧光方法进行病毒核酸和蛋白的检测。结果在培养传代6代后,两种病毒株感染的PC-12细胞均可检测到BDV核酸及蛋白。结论 BDV Strain V株和Hu株均可在PC-12细胞中复制和表达,两种博尔纳病病毒株持续感染PC-12细胞模型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4.
美国能源部Sandia国立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已研制开发了一种全新的医用激光检测装置。它利用血细胞作为光一产生系统中的一部分,可以检测到疾病引起的每个单个细胞的形状变化,这些疾病如镰状细胞性贫血和一些与AIDS(爱滋病)病的疾病等。 新颖激光装置称作生物腔激光装置,并在一比邮票还小的半导体片上进行制作,它可以对“包含有成百万以上的细胞的血样中进行扫描检测,并在几分钟内获取每个细胞信息。  相似文献   

5.
杜邦公司(威尔明顿,特拉华)通过购买Molecular Biosystems公司(圣迭戈,加利福尼亚)的酶检测方法的专利权(终止期限为1985年12月31日)发展了它的筛选检验爱滋病(AIDS)的方法。该方法是测定红血球中腺苷脱氨酶(ADA)的含量。很快公布的初步研究结果揭示出爱滋病和与爱滋病有关的综合症(ARC)病人的血样中,以及一定比率的具有HTLV-Ⅲ病毒抗体,但没有爱滋病症状的病人中,ADA含量大量增加。Molecular Biosystems公司于1985年2月获得了这种检测法的专利权,它与Du Pont公司及几个医学中心正在  相似文献   

6.
据英国科研人员研究,爱滋(AIDS)病毒感染两周内可能引起脑病。这一研究结果表明,爱滋病毒并不一定需要几年的潜伏时间,爱滋病毒的影响也并非仅限于破坏瓦解患者的免疫系统. 伦敦Middlesex医院医学院的卡恩及其同事描述了三名发烧、全身不适和情绪改变的病人的情况。两周后病人出现癫痫样发作,脑电图为病毒性脑炎特征性脑电图.所有这些表明病人血清中有抗爱滋病毒的抗体存在的迹象。卡恩认为,爱滋病毒抗体的发现——与行为改变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相符——并不会  相似文献   

7.
所谓“爱滋病”,医学上叫做“获得性(或后天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cme),其英文缩写为AIDS,故音译为“爱滋病”。爱滋病最初是由在海地(加勒比海上的一个岛国)男妓院冶游的美国同性恋者罹患后传入美国的,1979年首先在美国报道。这类患者大都集中于纽约、旧金山、洛杉矶、迈阿密等大城市的同性恋者中,故开始时被称为“同性恋病”,其中以白人青壮年(20—50岁)为多,也有黑人和其它有色人种。  相似文献   

8.
<正> 一、AIDS病型的分类 根据美国CDC对AIDS病型新的分类方法,可分为: 第一类,急性感染:出现一过性类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后,爱滋病毒(HIV)抗体阳转。 第二类,无症状感染:抗体为阳性,但无相当于第三、四类临床症状且临床检查所见属正常范围者,除此以外者可分为两个亚类。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高糖培养条件下视网膜Müller细胞神经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 protein,GFAP)和牛磺酸转运蛋白(taurine transporter,TAUT)的表达变化,观察葡萄糖对Müller细胞牛磺酸(taurine)转运功能的影响,探讨牛磺酸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DR)可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高糖培养大鼠视网膜Mǜller细胞,用免疫细胞荧光化学双染色、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牛磺酸干预下Müller细胞GFAP及TAUT的蛋白表达。结果:高糖可引起Müller细胞GFAP表达增强,TAUT表达减弱;牛磺酸可减弱高糖引起的Müller细胞GFAP表达增强,TAUT在0.1mmol/L~10mmol/L的牛磺酸干预后表达增强。结论:牛磺酸可以抑制高糖导致的Müller细胞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10.
中师《生理卫生》“免疫”一节中提出:“人们患过天花或麻疹等某些传染病以后,很少第二次再患这种病,因为体内产生了对这种病的抵抗力”。那么,为什么会有个别人第二次重新患这种病呢?现将有关知识作一补充介绍。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通常所说的免疫是指特异性免疫,它有两种形式,即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人体内免疫活性细胞来源如图(1)。图(1)中,T细胞、B细胞没有接触过抗原物质,不具有特异性。当人患过天花或麻疹,也即抗原物质进入人  相似文献   

11.
伊蒙菌是一种双相真菌,可引起不育大孢子菌病和伊蒙菌病。这两种病临床较为少见,但近年来有报道伊蒙菌成为南非HIV感染人群主要的致病性双相真菌,引起高度关注。自1991年我国首报1例不育大孢子菌病后,2014年广州市新现2例皮肤播散性伊蒙菌病。故现将伊蒙菌感染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以引起国内同行重视。  相似文献   

12.
爱滋病正越来越广泛地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全世界已有1000多个组织和研究机构对爱滋病的诊断、治疗和防疫进行研究,并出售有关的药物。新的方法层也不穷。予计到1996年爱滋病市场总额可达到31亿美元。各生物技术公司竞相推出他们的新产品和新成果,使爱滋病研究正一步步深入。 电核公司(Elecsro—Nucleonics)改进了血液筛选实验,使那些被错误鉴定为对HTLV-Ⅲ抗体呈阳性反应的血液样品数量降低了一半。 Bio-Rad实验室(Bio Rad Laboratories)提出了关于爱滋病抗体有说服力的实验,同样具有预测和诊断价值。爱滋病患者,同性恋未患爱滋病者和正常人对三种不同的蛋白质具有不同的反应。  相似文献   

13.
前文已经报道,桑树萎缩病中的两种类型——黄化型及萎缩型可能是病毒及类菌质体两种病原物协同作用而引起的严重病害。为了进一步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对于这两种病原体传毒途径的阐明将有助于在大田生产上采取有效措施,如  相似文献   

14.
美国加州斯坦福“时代论坛报”(Times Tribune)1987年12月18日报道,美国基因工程公司(Genenteeh Inc.)发现一种能贴附于爱滋病病毒的分子能有效地防止病毒感染健康细胞,这一发现可能对发展一种治疗爱滋病的新方法有重大意义。在当天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南三蕃市的研究者报道:实验业已证明,基因工程合成的分子起着有效地诱使爱滋病病毒远离可能易被攻击的免疫系统细胞的作用。“这是十分有效的,它能完全阻止体外(试管内)的感染,”美国基因工程公司的高级研究人员、该报道的作者Daniel Capon博士说,“但我们尚不清楚它对人是否有疗效。”虽然该工作迄今仍局限于实验室,但基因工程公司和其它实验室的科学家认为这种  相似文献   

15.
《水生生物学集刊》1977,6(2):243-244
1972—1974年,我们先后对草鱼细菌性烂鳃病和白头白嘴病的病原进行了分离,确定了烂鳃病的病原体为鱼害粘球菌(Myxococcus pisclcola),白头白嘴病的病原亦为粘球菌之一,但尚未定种(Myxococcus sp.)。为了寻找治疗这两种病的有效药物,我们进行了以中草药为主的治疗试验。  相似文献   

16.
奥林帕司光学仪器公司和美国United Biomedical(UB)公司联合开发了一种检测爱滋病毒抗体的新试剂盒,预计今秋开始出售。爱滋病病毒外膜蛋白上有100多个抗原决定簇,以往用的EIA试剂盒用钝化的病毒作抗原,且易混入培养时所用的细胞中的杂蛋白,因而检测时易出现假阳性。UB公司的负责人之一王昌义(音译)发现病毒外  相似文献   

17.
由国立科研筑波医学实验灵长类中心的研究小组通过用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红毛猴的方法看到了与人AIDS(爱滋病)同样症状。因此存在着作为AIDS病病态模型动物使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上爱滋病患者约有16万人,爱滋病是由一种称为HIV(人类免疫缺损性病毒)的微生物而引起的。这种病毒入侵机体后不但能摧毁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成为易被各种微生物攻击的目标,而且还会控制免疫细胞使之为复制HIV服务。为了攻克爱滋病,医药研究人员试图寻找出一种能消灭HIV,帮助重建免疫系统、恢复  相似文献   

19.
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D4 CD25 是调节性T细胞中功能最重要的一类.它是一类具有特殊免疫调节功能的T细胞亚群.它能够抑制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和发展,参与肿瘤免疫的调节,同时在感染和移植免疫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T细胞的这一亚群具有免疫调节和免疫抑制的特性,新近发现它亦与爱滋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HIV进入人体后,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抑制了机体的免疫效应但它也同时被感染,最终由于细胞毒的作用而死亡.由于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减少不能有效的发挥其抑制作用,HIV持续的过度活化使得T细胞逐渐耗竭说明在HIV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Treg细胞可能都发挥了免疫抑制作用,但是却对HIV感染与爱滋病发病的进程产生了不同的效应.此外,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还与HIV病毒的持续存在密切相关.本文就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与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之间关系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是一种与年龄密切相关的疾病,随着年龄增加,胰岛β细胞增殖能力和分泌能力下降,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增加,但其机制尚不清楚. 最近研究发现,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 CDK)抑制剂p16INK4a是引起胰岛β细胞年龄相关性老化的重要调控因子.研究表明,通过p16INK4a介导的胰岛老化机制可能有如下两个:p38MAPK(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途径和PDGFR(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途径,两者均引起p16ink4a及p19ARF表达增加,而损害胰岛细胞增殖.本文综述年龄相关性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的潜在机制,从而为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提供新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