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5 毫秒
1.
目的:观察高氧液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8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患者进行高氧液治疗,分析治疗前、后脑电图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高氧液治疗组同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患者脑电图明显好转,临床总有效率显著提高。结论:高氧液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患者有显著治疗效果,脑电图可作为诊断病情及观察临床疗效的一个重要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联合高压氧治疗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的疗效及对血清溶血磷脂酸(LPA)、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90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2)。对照组给予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LPA、H-FABP、认知能力、住院时间、迟发性脑病发生率。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76.19%,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LPA、H-FAB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血清LPA、H-FABP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血清LPA、H-FAB 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认知功能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语言能力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迟发性脑病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应用奥拉西坦联合高压氧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LPA、H-FABP水平及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中毒后高压氧(HBO)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9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痊愈65例(82%),有效9例(11%),死亡2例(3%),发生迟发性脑病3例(4%),其中1例在治疗17次后中毒症状基本控制,但放弃治疗1周后复发.结论:HBO在一氧化碳中毒治疗中具有突出疗效,HBO治疗患者治愈率高,清醒快,病死率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林洪波 《蛇志》2007,19(4):313-314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经过及时的积极治疗后,多数可以治愈,但也有部分患者出现迟发性脑病,又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续症、后发症、续发症等,是指急性一氧化碳患者,意识清醒后,经过一段假愈期,突然发生以痴呆、精神症状和锥体外系表现为主的神经系统疾病[1]。该病病程长,恢复慢,并发症多,致残率高,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影响生活质量。我院于2003年12月~2007年2月共收治958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其中并发迟发性脑病患者123例(占12·8%),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23例患者中,男78例,女45例,年龄8~52岁,病因为通风条件不良的室内使用热水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大鼠模型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大鼠模型对照组和七叶皂苷钠治疗组,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3的表达。结果:治疗组大鼠脑细胞凋亡率及Caspase-3表达较迟发性脑病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七叶皂苷钠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脑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干预脑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并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总结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并发迟发脑病的临床表现,治疗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33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合并迟发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30例患者中痊愈298例,占90.30%,有效32例,占9.70%.结论:治疗时间越早,临床恢复越好;治疗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7.
廖秋菊  王晶  秦俭  王长远  田欣 《生物磁学》2011,(6):1033-1036
目的:建立可靠的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动物模型。方法:雄性SD大鼠,分次腹腔注射CO染毒制备模型,动态监测尾血碳氧血红蛋白(HbCO)浓度;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1-5w逃避潜伏期;尼氏染色及TUNEL原位末端凋亡染色检测大脑皮质及海马细胞损伤及凋亡。结果:染毒后,大鼠出现典型的CO重度中毒症状,体内血液HbCO浓度迅速升高,使用分次腹腔注射法,大鼠可维持长时间(〉12h)高HbCO状态(HbCO〉48%);中毒组大鼠水迷宫检测认知功能较对照组下降,病理学检查显示大鼠出现脑细胞损伤、凋亡明显。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较为符合迟发性脑病临床特征的动物模型,具有简单、可靠、重复性好的特点,为深入研究急性CO中毒致迟发性脑损伤的机制提供可靠基础。  相似文献   

8.
《蛇志》2018,(2)
目的探讨碳氧血红蛋白监测仪在院前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6年1月~2017年12月救治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测定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其中采用Rad-57无创碳氧血红蛋白检测仪检测150例为观察组,抽取动脉血气分析测定碳氧血红蛋白1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急诊处置时间、急诊科停留时间、患者满意度及疗效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急诊处置时间,急诊科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氧血红蛋白监测仪应用于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救治中能帮助医护人员及时有效进行病情判断,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一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1例ACOP患者,将其按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3组,比较各组的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结果:接触时间、基础疾病、血清肌酸激酶(CK)、昏迷时间在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年龄、性别、中毒原因方面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迟发性脑病组和无迟发性脑病组在年龄、基础疾病、并发症、接触时间、昏迷时间、CK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在性别、中毒原因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ACOP患者而言,接触时间长、伴有基础疾病、昏迷时间长、CK高不仅提示病情的严重程度,更是迟发性脑病的易患因素。而高压氧治疗是ACOP的首选及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吴爱萍 《蛇志》2016,(1):103-104
目的总结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急救措施与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救治的25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采取迅速脱离中毒环境,给予吸氧、高压氧治疗,防治脑水肿,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并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实施精心的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治疗护理措施。结果除3例重度中毒,碳氧血红蛋白浓度超过60%的患者死亡外,其余22例均治愈出院。结论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对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2003年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诊断标准的160例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和对照组(奥关拉唑),观察治疗前后内镜下疗效及症状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内镜下病变较对照组显著缓解,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对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信必可都保(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对稳定期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稳定期非囊性支扩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常规服用氨茶碱0.1g,tid)、观察组(22例,在常规基础上加用信必可都保吸入剂,160μg/4.5μg,tid),疗程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肺功能指标(FEV1、FVC和PEF)72.SGRQ评分。结果:对照组试验前后肺功能、SGRQ评分无显著改变(P〉0.05);观察组肺功能无显著改变(P〉0.05),SGRQ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使用信必可都保吸入剂对稳定期非囊性纤维化支扩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有效控制气道炎症,但对改善肺功能无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用药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急性期脑出血的患者86例,按照数字表随机抽取法分成2组,对照组43例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0%(40/43)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6.8%(33/43),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可有效保护神经功能不受损。  相似文献   

14.
廖绍筑  陈少兴 《生物磁学》2009,(16):3117-311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在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将64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和铝碳酸镁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大柴胡汤,疗程为6周。观察治疗后患者主要症状改善情况和胃镜下表现情况,并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上腹痛、恶心、胃内胆汁、胃黏膜充血、胃黏膜糜烂等症状的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14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3例,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Z=2.864,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有效治疗方案,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攀升,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的发生率已日趋增多。本研究将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03月至2013年03月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的患者共28例,均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收集其主要临床资料,包括术中出血量、血HCG下降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月经复潮时间及不良反应,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均治疗有效,24例患者栓塞治疗后行清宫术,术中出血量5-200(平均36.5±4.8)mL,另4例栓塞治疗后未行清宫术。平均住院时间为13.6±4.7天。28例血β-HCG于栓塞后7~38天降为正常,超声检查示子宫复旧的平均时间为20—36天,栓塞后28-44天月经复潮。结论:28例患者采用UAE联合MTX灌注化疗治疗后出血量少,恢复快,疗效显著。子宫动脉栓塞术能有效防止和控制出血,保留妇女生育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并分析治疗老年上消化道穿孔的手术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整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35例老年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术式对全部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对合并症患者给予积极的对应处理。结果:本组患者术中可见穿孔平均直径(1.7±0.2)cm,腹腔平均积液(2100±200)mL,积液均为混浊或脓性液。术后1例患者死亡,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根据患者的临床因素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对,我们发现:患者的年龄较大、合并症越复杂、接受手术的时间越迟,那么术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机率则越高。结论:采取手术治疗老年上消化道穿孔应充分考虑老年患者特殊的临床因素对其疗效及预后的影响,以安全、简单、有效为基本原则,选择适合病患实际病情的最佳术式,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吴国平  黄晓辉  姚震  王光余  李红珊 《生物磁学》2009,(15):2879-2881,2807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AOPP)血常规动态变化特点及长托宁的干预效果观察。方法:对我院34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采用长托宁治疗,分析了入院第1,3,5,7,9天患者血液的各种指标动态变化趋势。结果:长托宁治疗后患者的血液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前后血液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毒程度各种血液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除了白细胞数量(WBC)和中性粒细胞比例(N)在重度中毒患者中最高,而其他血液指标值在重度中毒患者中最低;对患者有无并发症的分析显示:两者之间除了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血小板比积(PCT)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种血液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托宁对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治疗效果好,不同中毒程度以及患者并发症的有无对血液指标有明显的影响,为急性有机磷中毒的病理变化提供理论基础,有助于临床病情的观察以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放手术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评价腹腔镜手术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9月~2013年2月45例行开放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开放组)与33例行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腹腔镜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78例手术均取石成功,腹腔镜组2例分别因结石逃逸入肾盂和输尿管炎症水肿粘连明显改行开放手术。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引流总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天数方面均显著优于开放组,而手术时间及住院总费用显著高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尿瘘、伤口愈合不良、严重血尿等并发症。结论:两组术式治疗输尿管结石均能有效取石,腹腔镜术式在很多方面拥有一定优势,传统切开取石也有自己的特点。临床上应综合考虑患者意愿、病情特点、术者操作水平、患方经济条件等一系列因素决定最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黄优华  沈涛  徐强  石红建  王祁 《生物磁学》2013,(34):6711-6714
目的:对比分析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与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十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76例中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38例,对照组38例。观察组患者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21%,对照组为64.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率为23.67%,对照组为21.0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对症处理后,均得到有效改善。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