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马兜铃酸诱导的RAW264.7细胞向M1型极化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采用马兜铃酸和脂多糖(LPS)刺激RAW264.7细胞24 h,伴或不伴黄芪甲苷进行药物干预处理。采用细胞计数检测试剂盒-8(CCK 8)检测细胞活性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巨噬细胞分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分泌量。反转录实时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RAW264.7细胞IL-6、TNF-α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RAW264.7细胞p-p38和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CK8结果提示黄芪甲苷在5~50μg/mL浓度范围对RAW264.7巨噬细胞无明显毒性,本研究选取10μg/mL作为实验干预浓度。黄芪甲苷能够显著改善马兜铃酸诱导的巨噬细胞活性(P<0.05),同时减少IL-6和TNF-α的分泌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均P<0.05),抑制马兜铃酸和LPS诱导的M1/M2巨噬细胞比例(P<0.05)。黄芪甲苷可部分抑制马兜铃酸诱导的巨噬细胞p38 MAPK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黄芪甲苷可减少巨噬细胞M1型极化,降低炎症因子IL-6和TNF-α水平,减少巨噬细胞的活性,从而起到减缓马兜铃酸肾损害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部分抑制p38 MAPK信号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具有抗氧化、抗癌、抗炎等多种生物学特性,但对巨噬细胞中表达TNF-α及IL-1β的报告尚存在争议.本文旨在探索EGCG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RAW264.7细胞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基因表达的影响.MTT结果显示,0~100μmol/L EGCG对RAW264.7细胞活力没有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ELISA分析显示,1 mg/L LPS可显著升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RAW264.7细胞Tnf-α和Il-1βmRNA和蛋白水平,EGCG单独处理对巨噬细胞Tnf-α和Il-1β的基因表达与蛋白生成没有影响,但可以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Tnf-α和Il-1β的基因表达与蛋白生成,并存在剂量依赖效应.上述结果提示,EGCG可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这可能与EGCG的抗炎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连翘脂素的抗炎效应及其抗炎机制,以地塞米松作为阳性对照,建立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检测炎症因子的释放及相关蛋白和mRNA的表达,以期提高对连翘脂素抗炎作用的全面认识并为连翘脂素临床开发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实验采用Griess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NO含量,ELISA法检测TNF-α和IL-6的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iNOS、COX-2蛋白的表达,RT-qPCR法检测iNOS、COX-2mRNA的表达。与LPS组比较,连翘脂素组和地塞米松组可以明显降低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NO、TNF-α和IL-6的量,并呈现浓度依赖关系。Westrenblot和RT-qPCR结果显示连翘脂素能抑制LPS诱导的iNOS、COX-2的蛋白表达以及mRNA的表达,并呈浓度依赖关系。实验研究表明连翘脂素能够明显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的释放,iNOS、COX-2蛋白及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核因子κB(NF-κB)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用LPS(终浓度1μgomL-1)和LPs+黄芩苷(终浓度10,50,100μmol moloL-1)处理生长良好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用RT-PCR法和Elisa法检测细胞及其上清液中TNF-α、IL-6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核内NF-κB p65蛋白含量变化.结果:LPS刺激RAW264.7细胞可导致NF-κB激活,上调TNF-α、IL-6表达;黄芩苷预处理能降低LPS诱导的NF-κB出活化和TNF-α、IL-6表达.结论:黄芩苷可通过抑制NF-κB活化,下调LPS诱导的巨噬细胞TNF-α、IL-6的生成,发挥抗炎作用.这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热休克反应是机体中一个重要的内源性保护机制,但其对TNF-α诱导的单核/巨噬细胞迁移有无影响目前尚不清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观察TNF-α(20μg/L)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4h后炎症因子IL-1β、IL-6、IL-15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验证热休克预处理诱导热休克蛋白表达的增加;利用细胞趋化实验观察热休克预处理(42℃,1h)对TNF-α所致巨噬细胞迁移的影响.研究发现,TNF-α可明显促进RAW264.7细胞株中IL-1β、IL-6、IL-15等炎症因子的释放;热休克预处理诱导热休克蛋白HSP70、HSP90、HSP25表达增加;细胞趋化实验发现TNF-α处理的RAW264.7细胞迁移能力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强,而热休克预处理组巨噬细胞的迁移能力较单纯TNF-α处理组明显减弱.上述结果表明,热休克预处理抑制TNF-α所致巨噬细胞的迁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黄芪皂苷Ⅳ对LPS诱导的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心肌细胞的活力,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肌酸激酶(CK)的含量被测量来判断心肌细胞损伤的程度.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释放以及Sirt1的蛋白表达进行评估.结果:1,3和10 μM黄芪皂苷Ⅳ可显著降低LPS诱导的心肌细胞LDH,CK和MDA的生成;黄芪皂苷Ⅳ可剂量依赖性地增加SOD的活性,减少TNF-α的释放.黄芪皂苷Ⅳ的干预可剂量依赖性的增加由LPS刺激而引起的乳鼠心肌细胞Sirt1蛋白的表达.结论:结果表明,黄芪皂苷Ⅳ可通过调控氧化应激和Sirt1-TNF-α途径有效发挥对LPS诱导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ltra highmolecularweightpolyethylene,UHMWPE)颗粒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源性炎性因子释放的影响。方法:建立UHMWPE颗粒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源性炎性因子释放模型;施加不同浓度的二氢青蒿素观察药物对细胞的影响,酶联免疫分析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TNF-α,IL-1β,IL-6和IL-10含量,MTT法检测细胞毒性反应。结果:酶联免疫分析方法结果表明,二氢青蒿素可以显著抑制由UHMWPE颗粒诱导的小鼠RAW264.7细胞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和IL-6的表达,并显著促进抗炎因子IL-10的释放,其效应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二氢青蒿素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UHMWPE颗粒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其在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药物治疗方面具有潜在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筛选出余甘子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最佳抗炎活性部位。试验以水、乙醇、乙酸乙酯和石油醚为提取溶剂得到余甘子不同溶剂提取物(水提取物分成三个组分:水(1)组分分子量小于6000;水(2)组分分子量在6000到10000之间;水(3)组分分子量大于10000),采用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建立炎症模型;以NO分泌量和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释放量为指标,筛选出余甘子不同溶剂提取物最佳抗炎活性部位。余甘子不同溶剂提取物在浓度25~400μg/m L之间对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P0.05)。与模型组相比,水(1)、水(2)和乙醇提取物能显著抑制LPS诱导巨噬细胞分泌NO(P0.05)。在细胞因子实验中,乙醇提取物极显著抑制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分泌IL-1β和TNF-α(P0.01);乙酸乙酯提取物抑制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分泌IL-6的效果最佳。综合评价得出余甘子乙醇提取物作为筛选出的最佳抗炎活性部位,其极显著抑制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分泌NO和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可以作为后续分离鉴定抗炎活性物质单体的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9.
确定广叶绣球菌β-D-葡聚糖对巨噬细胞RAW264.7的免疫调节作用受体,探索广叶绣球菌β-D-葡聚糖的免疫调节机制。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广叶绣球菌β-D-葡聚糖对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活力的影响,筛选出促进巨噬细胞增殖能力最强的浓度。用筛选出的β-D-葡聚糖浓度作用巨噬细胞RAW264.7;TLR4抗体和TLR2抗体分别作用巨噬细胞RAW264.7 1h,再用含有β-D-葡聚糖的细胞培养液培养。收集细胞培养上清和细胞,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NO、IL-6、TNF-α、IFN-β的生成量;提取细胞内总RNA,采用RT-PCR测定巨噬细胞TLR4 mRNA表达量;提取巨噬细胞总蛋白,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测定TLR4的蛋白表达。广叶绣球菌β-D-葡聚糖能够促进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增加NO、IL-6、TNF-α、IFN-β的生成量,提高TLR4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差异极显著(P<0.01)。TLR4抗体作用细胞后,NO、IL-6、TNF-α、IFN-β的生成量明显下降,差异极显著(P<0.01)。TLR2抗体作用细胞后,NO、IL-6、TNF-α、IFN-β的生成量下降,但差异不显著。广叶绣球菌β-D-葡聚糖可以通过细胞表面受体TLR4激活信号转导通路,增强下游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调节巨噬细胞RAW264.7的免疫功能。TLR2可能不是广叶绣球菌β-D-葡聚糖的免疫受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艾拉莫德(T-614)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M1型极化的影响。[方法]细胞毒性实验观察3个浓度(400 g/L,800 g/L,1 200 g/L)的T-614对RAW264.7的影响,使用LPS/IFN-γ诱导RAW264.7发生M1型分化,同时进行T-614干预。流式细胞术检测RAW264.7表面F4/80+CD86+与MHCⅡ+的比例,ELISA检测细胞中IL-1β、IL-6、TNF-α的含量,RT-PCR检测细胞中IL-1β、IL-6、TNF-α、MCP-1、CD86和iNOS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MCP-1、CD86和iNO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3个浓度T-614对未分化的巨噬细胞没有毒性;高浓度T-614降低M1巨噬细胞表面的F4/80+CD86+与MHCⅡ+比例(P<0.05),降低MCP-1、CD86和iNOS的基因表达水平与蛋白表达水平(P<0.05),降低IL-1β、IL-6、TNF-α基因表达与减少IL-1β、IL-6、TNF-α的含量(P<0.05)。[结论]T-614能抑制RAW264.7进行M1型极化,抑制MCP-1、CD86和iNOS的表达,减少IL-1β、IL-6、TNF-α的形成与分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实验探讨人羊膜上皮细胞(human amniotic epithelial cells,h AECs)预防RAW264.7细胞在脂多糖(LPS)刺激后向M1极化的作用以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ELISA检测细胞释放NO浓度,Real-time PCR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一氧化氮合成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 NOS)、精氨酸酶1(arginase-1,Agr-1)及甘露糖受体(mannose receptor,MR又称CD206)等基因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RAW264.7胞质蛋白p-IκBα以及胞核蛋白NF-κB的表达。结果:RAW264.7培养基组与h AECs条件培养基干预组的凋亡率分别为5.68%±2.3%、6.68%±2.1%(p0.05)。LPS刺激组与h AECs条件培养基干预组两组的迁移率分别为42.03±0.07%、14.71±0.04%(p0.05);LPS刺激组与h AECs干预组两组NO释放量分别为27.73±10μM、13.33±6.43μM(p0.05);Real Time-PCR结果显示,h AECs干预组M1型巨噬细胞相关基因如IL-1β、TNF-α、iNOS以及INF-β的表达显著下调,M2型巨噬细胞相关基因如Arg-1、CD206、CD36等表达上调(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hAECs干预组RAW264.7中胞质蛋白p-IκBа以及胞核蛋白NF-κB的蛋白含量降低。结论:h AECs与RAW264.7预培养能有效预防LPS刺激下RAW264.7向M1极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IκBα蛋白磷酸化来降低核内NF-κB的含量,从而抑制了M1型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转运蛋白3(IFITM3)在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系的脓毒症模型中的表达以及胆碱能抗炎模型中的表达。方法:用1μg/mL LPS刺激RAW264.7细胞24、48、72 h后,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IFITM3蛋白表达水平。用1μg/mL LPS刺激RAW264.7细胞后,给予50μM胆碱能受体激动剂GTS-21以及同时给予100 n M胆碱能受体拮抗剂α-BGT刺激细胞24 h后,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IFITM3蛋白表达水平。用ELISA法检测IL-1β的方法验证脓毒症模型和胆碱能抗炎模型的建立。结果:(1)1μg/mL LPS刺激RAW264.7细胞后,IFITM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2)1μg/mL LPS刺激RAW264.7细胞后再给予50μM GTS-21,IFITM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01);而给予100 nMα-BGT后,IFITM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01)。结论: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IFITM3蛋白表达降低。给予胆碱能激动剂GTS-21后能够逆转LPS诱导的IFITM3表达的降低,给予胆碱能受体拮抗剂α-BGT则能阻断这种现象。IFITM3有可能在脓毒症中发挥保护作用,并且参与了胆碱能抗炎通路抗炎过程的调节。  相似文献   

13.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内毒素(LPS)诱导RAW264.7细胞核因子-κB(NF-κB)活化及炎性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调节,为银杏叶提取物的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分别用LPS或EGb761+LPS处理体外培养的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采用蛋白质印迹分析检测细胞中NF-κB活性,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中TNF-α、IL-1β、IL-6 mRNA和蛋白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LPS组NF-κB活性和TNF-α、IL-1β、IL-6含量在刺激后2~12h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EGb761+LPS组NF-κB活性和TNF-α、IL-1β、IL-6含量均显著低于LPS组.结果提示LPS可诱导RAW264.7细胞NF-κB活化,导致TNF-α、IL-1β、IL-6基因表达增强,而EGb761能抑制NF-κB活化而调节TNF-α、IL-1β、IL-6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采用硅胶柱层析等方法从桑白皮中分离出抗炎活性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体外培养RAW264.7细胞,构建脂多糖(LPS)诱导炎症模型,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活性,利用Griess法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分别检测炎症因子一氧化氮(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释放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测定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合酶-2(COX-2)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桑白皮乙醇提取物(MRE)能显著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的分泌水平,且呈现量效关系。对桑白皮进行分离,得到1种抗炎活性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确定其为已知的Diels-Alder加合物桑根酮B(sanggenon B)。抗炎活性表明,sanggenon B显著下调了炎症因子NO、TNF-α、IL-6的合成,并抑制了RAW264.7细胞中i NOS、COX-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研究表明,从桑白皮中分离出的sanggenon B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其抗炎机制可能与调控炎症因子的合成,降低i NOS、COX-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探讨红毛五加多糖(Acanthopanax giraldii Hams polysaccharide)单一组分AHP-Ⅲ(Acanthopanax giraldii Hams polysaccharideⅢ)对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的激活作用及机制。不同浓度AHP-Ⅲ作用RAW 264.7细胞,中性红试验检测细胞吞噬能力;ELISA和Griess法检测其IL-6、TNF-α和NO的释放量;RT-qPCR检测iNOS、TNF-α和IL-6 mRNA相对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磷酸化水平。在实验浓度范围内,AHP-Ⅲ可显著增强RAW 264.7细胞的吞噬能力(P<0.05);促进RAW 264.7分泌NO、TNF-α和IL-6(P<0.05或P<0.001);并显著增加RAW 264.7细胞中IL-6、TNF-α和iNOS mRNA的表达量,呈剂量依赖性;Western blot结果表明,AHP-Ⅲ作用RAW 264.7细胞后,NF-κB中的p65、IKKβ、IκBα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结果显示红毛五加多糖AHP-Ⅲ对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具有显著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阐明电压门控性钾通道1.3(Kv1.3)在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中的作用.利用RAW264.7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半定量检测系统及吞噬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大肠杆菌(E.coli)k-12的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系统测定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研究发现,用海葵神经毒素(Sh K)(100 pmol/L)选择性阻断Kv1.3通道能显著增强处于静息状态的和被脂多糖(LPS)激活的RAW264.7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能力;Sh K也可增强静息RAW264.7细胞吞噬大肠杆菌的能力,但由于LPS刺激吞噬的效应近乎饱和,Sh K并不能进一步增加被LPS激活的RAW264.7细胞吞噬大肠杆菌的数量.Sh K促进LPS激活的RAW264.7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O),但并不增加静息RAW264.7细胞的NO释放.Sh K(100 pmol/L)自身并不影响静息RAW264.7细胞释放细胞因子,但能抑制LPS激活的RAW264.7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1?.Sh K(100 pmol/L)对RAW264.7细胞的活力无明显影响.RAW264.7细胞表达Kv1.3通道蛋白;LPS使RAW264.7细胞的Kv1.3蛋白表达下调,菲律宾菌素Ⅲ(小凹蛋白依赖性内吞途径抑制剂)使Kv1.3蛋白表达上调,细胞松弛素D对Kv1.3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研究表明,RAW264.7细胞表达Kv1.3蛋白;阻断Kv1.3通道可增强RAW264.7细胞的吞噬能力和NO生成.结果提示,Kv1.3通道可能是RAW264.7细胞吞噬活动的负调节因子,有可能成为治疗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异常相关疾病的一个靶点.  相似文献   

17.
探讨Kruppel样因子4(KLF4)对内毒素所致白介素(IL-6)的基因表达以及释放的影响,并对其调控机制做了初步研究.使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KLF4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采用KLF4过表达的RAW264.7巨噬细胞株或反义寡核苷酸技术抑制内源性KLF4的表达,用RT-PCR和ELISA检测内毒素(LPS)刺激后IL-6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RAW264.7细胞中KLF4过表达对IL-6基因启动子报告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使用EMSA法检测细胞中KLF4与IL-6基因启动子区KLF4元件的结合.结果表明:LPS可以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KLF4的表达以及IL-6蛋白表达.KLF4过表达明显抑制IL-6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而KLF4缺失使这种作用消失.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结果显示,KLF4可以抑制LPS所致的IL-6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活性.EMSA显示KLF4不能与IL-6启动子区的KLF4结合元件直接结合.结果表明,LPS可以促进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KLF4的表达和IL-6的释放.KLF4能抑制LPS诱导的IL-6表达和释放,其机制是抑制IL-6启动子的转录活性,但KLF4的抑制作用不是通过直接与IL-6基因的启动子区相结合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利用LPS诱导的RAW264.7的细胞炎症模型,该研究检测了毛樱桃总黄酮对IL-6、IL-1β、PGE2生成的影响,同时,检测了毛樱桃总黄酮对COX-1和COX-2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浓度为0.4、4μg/mL时,毛樱桃总黄酮对LPS诱导的RAW264.7生成IL-6、IL-1β及PGE2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当浓度为40μg/mL时,毛樱桃总黄酮对LPS诱导的RAW264.7的COX-1表达无明显影响;对LPS诱导的RAW264.7的COX-2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毛樱桃总黄酮可以显著抑制细胞炎症因子IL-6、IL-1β、PGE2的生成,并且可以明显抑制COX-2表达,而对COX-1表达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小鼠巨噬细胞呼吸爆发及IL-1β、IL-6、TNF-α、COX-2mRNAs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佛波酯刺激巨噬细胞产生呼吸爆发,用化学发光分析和电子顺磁共振检测呼吸爆发产生的活性氧;以脂多糖(LPS)诱导巨噬细胞IL-1β、IL-6、TNF-α、COX-2表达,用RT-PCR检测IL-1β、IL-6、TNF-α、COX-2mRNAs表达,ELISA法检测IL-1β、IL-6、TNF-α、COX-2蛋白表达。结果银杏叶提取物能清除巨噬细胞呼吸爆发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下调LPS诱导巨噬细胞IL-1β、IL-6、TNF-α、COX-2 mRNAs和蛋白表达。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对巨噬细胞产生呼吸爆发和LPS诱导巨噬细胞IL-1β、IL-6、TNF-α、COX-2 mRNAs和蛋白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与T.asahii相互作用后TNF-α,IL-1β和CCL3的表达水平变化。方法RAW264.7细胞与T.asahii菌液共孵育3 h、6 h、9 h、12 h,对照组不加菌液。在各孵育时间点取上清液,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上清液中TNF-α、IL-1β和CCL3的含量。台盼蓝拒染法计各孵育时间点RAW264.7细胞的活细胞数。结果 RAW264.7细胞与T.asahii共孵育3 h、6 h、9 h、12 h后,TNF-α、IL-1β、CCL3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3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随共孵育时间延长而增高,共孵育9 h的表达水平最高。RAW264.7细胞的活细胞数随共孵育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共孵育12 h后的活细胞数量与其他各时间点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面临T.asahii感染时可分泌TNF-α、IL-1β、CCL3等细胞因子,这些炎性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抗T.asahii感染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