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薯蓣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综述了组织培养在薯蓣植物快速繁殖、诱导多倍体及高产无性系筛选等方面的研究状况。褐化是薯蓣植物组培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也是阻碍组培发展的一大因素,为此,该文对褐化的原理作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解决方法,旨在使组织培养在薯蓣植物上得到更广阔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姜科姜黄属植物是市场上重要的鲜切花和园林绿化品种,且多数物种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但姜黄属目前主流的块茎分株繁殖法面临着诸如繁殖质量可控性差、速度慢等一系列问题,因而限制了其市场的规模发展。姜黄属植物的组织培养快繁技术能为其提供高效的繁殖途径,批量生产出优质可控的种苗,为满足市场需求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本研究总结出姜黄属组织培养过程中各阶段的技术现状,通过不同培养方法探讨了目前姜黄属植物组培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方向,希望为姜黄属植物组培快繁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植物组培脱毒技术及其在药用植物藏红花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组培脱毒技术可以脱除患病毒病植株的病毒,起到植株复壮,提高产量及质量的作用。综述了植物组织培养脱毒的技术方法及其近几年的应用情况,同时针对药用植物藏红花脱毒球茎培育中应用的脱毒技术做了总结及探讨。  相似文献   

4.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6,42(5):986-986
为了总结、交流和推进我国在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速繁殖和工厂化生产种苗技术所取得的成就,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植物组培快繁脱毒技术分会决定举办第3届全国植物组培、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生产种苗技术学术研讨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会议时间:2007年7月中下旬。二、会议地点:辽宁省沈阳市。三、征文内容:植物细胞及组织培养、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植物脱毒、快繁技术;植物快繁和工厂化生产种苗技术;植物单倍和无融合生殖育种技术。四、论文要求:(1)会议将由出版社出版正式论文集,因此,论文内容应未公开发表。(2)每篇论文限30…  相似文献   

5.
新书介绍     
<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自1930年面世以来,已发展成为许多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必备技术。这项技术应用于植物繁殖是在其诞生之后40年。本书是一本系统论述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简称植物组培快繁)的百科全书式专著。本书英文原著第一版诞生于1986年,第二版的两卷分别出版于1993年和1996年。对于研究者和学生来说,本书已成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对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培养给予了很高的要求,而植物组织培养技能自20世纪初发展以来,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在也是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专业核心技能,但是通过举办组培的技能大赛,反应出的很多问题急需我们对《植物组织培养》课程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的进步和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玻璃化是指植物生长过程中出现的类似水浸状的半透明化生理病变现象, 常见于植物组织培养。玻璃化现象是限制组培技术发展和组培苗商业化生产的三大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但是玻璃化的发生机制至今尚不清楚。以组培材料为对象研究玻璃化机制受多种人为因素的干扰, 而以非组织培养材料为研究对象, 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 有助于从本质上揭示玻璃化发生的分子机制。该文综述了非组培苗因软木脂含量改变、表皮蜡质合成减少、细胞膜过氧化受损、离子或水分子跨膜运输受阻等导致植物玻璃化的机制, 以期为最终揭示植物玻璃化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光调控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调控是植物组织培养中一种有效的环境控制技术。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光调控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应用,即光照强度、光周期、光质对组培植物的生长发育、光合作用、愈伤组织诱导及其增殖与分化、器官和体细胞胚发生、生理特性及次生代谢物质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植物细胞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宦智群  徐小蓉  耿兴敏  唐明 《广西植物》2022,42(11):1980-1993
我国木兰科(Magnoliaceae)植物栽培历史悠久且种类丰富,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观赏价值、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但是,生境的破坏和自身繁殖能力的限制,使木兰科许多种的生存受到威胁。由于传统繁殖方式繁殖效率低下,而组织培养技术是推进木兰科种质资源保存及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因此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应用于濒危资源保护、育种和无性系苗木的商业化生产。木兰科植物的组织培养中无菌短枝扦插途径研究较多,体系已相对完善,一些种类的木兰科植物可以通过此途径得到生根苗; 而关于器官发生途径的研究相对较少,愈伤组织诱导困难及不定芽分化困难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并且体细胞胚发生途径在国内鲜有研究。该文从无菌短枝扦插、器官发生、体细胞胚发生等不同再生途径出发,分析了外植体类型、培养基类型、生长调节剂浓度、培养条件等方面对离体生长的影响,归纳了组培过程中生根困难与褐化等技术问题与解决措施,展望了木兰科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木兰科植物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植物组织培养新技术:光自养微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综述了常规植物组织培养存在的不足,如易染菌、生长周期长、生产成本高等,从而引出了光自养微繁的概念、研究现状、控制方向以及它的优势。如植株长势较好、生长周期短、生产成本低等,并对该技术做了展望。光自养微繁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培养方法,克服了传统组培无法克服的缺陷,必将成为今后组培生产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正>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英]E.F.乔治(Edwin F.George)、M.A.阿尔(Michael A.Hall)、[荷]G.J.De克勒克(Geert-Jan De Klerk)主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自1930年面世以来,已发展成为许多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必备技术。这项技术应用于植物繁殖是在其诞生之后40年。本书是一本系统论述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简称植物组培快繁)的百科全书式专著。本书英文原著第1版诞  相似文献   

12.
植物组培污染防治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 2 0年来 ,植物组培技术由于自身独特的优势 ,在无性系快速繁殖、脱毒苗的培育、加快育种进程、优良品种选育和种质资源低温保存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其在科研和生产应用上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但是 ,由微生物所引起的植物组培污染一直是当前制约植物组培发展的主要障碍。在接种和培养过程中 ,污染率常常高达 1 0 %以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很多人的重视。国内许多研究人员开展了这方面的一些研究 ,但还欠缺更深入的探讨。其中西藏农牧学院李春燕 ( 2 0 0 0 ) [1]等对银白杨组织培养细菌污染利用 4 0…  相似文献   

13.
植物组织培养是高中生物学“生物技术实践”模块的重要实验,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校因为缺乏相应的无菌操作设备,也因为组培成功率低,并未真正开设此实验。笔者因陋就简带领学生利用自制玻璃接种箱开展薄荷(Mentha canadensisL.)组织培养的尝试,成功率高,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了组培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4.
新书介绍     
<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自1930年面世以来,已发展成为许多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必备技术。这项技术应用于植物繁殖是在其诞生之后40年。本书是一本系统论述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简称植物组培快繁)的百科全书式专著。本书英文原著第一版诞生于1986年,第二版的两卷分别出版于1993年和1996年。对于研究者和学生来说,本书已成为从事体外植物繁殖研究工作的工具书。本书囊括了相关领域的丰富信息,特别是植物育种、基因工程、植物病理学以及次级代谢物的合成与转化等领域。最新的第三版集中了该领域的多位专家,但仍然保留了前面版本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5.
植物组织培养方法生产药用次生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药物来源于植物次生代谢途径,目前植物组织培养方法已成为生产药用成分的重要手段.在植物组织培养中,选择高产的外植体,寻找合适的培养条件,运用两相培养法和毛状根培养技术以及控制组织培养过程中的污染、褐化及玻璃化等问题,则是提高植物细胞生长速度和次生代谢产物产量并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先决条件.本文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介绍其近来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植生学会和江苏省微繁技术中心于1990年12月21~22日在南京联合召开了“江苏省植物组织培养学术讨论会”。与会43位代表分别来自省内18个单位,会议收到论文23篇,有11位代表在会上作了学术交流。学会理事长吴光南在会上就植物组培技术的发展历史、应用范围以及今后研究方向等方面作了报告。  相似文献   

17.
由于《实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程》在同行中影响较大,有许多读者建议在原教程的基础上再编写一本能突出现代技术特点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书籍,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此,曹孜义先生与他的同事们编写了《现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一书。此书以计算机技术作为重要手段,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及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应用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形成了一门新的“现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体系”。全书共分八章:第一章,绪论及国内外现代植物组织培养概况;第二章,现代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第三章,现代植物组织实验室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芍药组织培养及褐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芍药是一种集药用、食用和观赏于一体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随着芍药在中医临床治疗及园林建设中的价值逐渐被挖掘,传统的繁殖方式很难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加快芍药的培育过程,促进芍药优良品种的商业化并提高其药用部位根的产量。但在芍药组织培养中,存在着污染率及褐化率高等问题,阻碍了芍药组织培养的规模化发展。本文通过对芍药组织培养及其褐化研究,为解决芍药组培中污染率和褐化率高等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植物组织培养虽已有了多年的发展历史,但还有相当多的植物目前尚没有相应的离体培养技术,如棉花的花药培养至今尚未见成功的报道,即使比较容易建立的快繁技术,在许多重要的植物中还没有建立起来。 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植物组织培养涉及细胞、分子、形态、解剖、生理、生化、发育、病理、遗传及育种等多学科领域的知识,但这方面已有的知识并不能满足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发展的需要。早期的组织培养研究,虽主耍集中在基础探索上,但总的来讲是很不深入的。愈伤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体细胞、性细胞、原生质体全能性  相似文献   

20.
观赏兰科植物组培快繁及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兰花作为一种高档花卉,近年来其组培快繁和基因工程研究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综述的观赏兰科植物组织培养内容包括外植体、培养基及培养方式等,遗传转化内容包括靶材料、选择标记基因、报告基因、启动子和转化方法等并总结了兰科植物基因工程研究的成果、最新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