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第1期 研究报道某些脊椎动物视网膜感受野的数学模型及其推广···························……汪云九卿鱼(C解assi姗以评时哪)视网膜敏感度在明适应过程中的变化·················……、 ·········································,·········……杨雄里、寿天德、李震元、郑微云、柴敏娟不同温度处理对蛙早期感受器电位(ER到的影响·········……蔡浩然、马万禄、张允芝不同温度及戊二醛处理蛙视网膜对早期感受器电位(ER功的影…  相似文献   

2.
粘虫Leucania separata Walker成虫复眼暗适应的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用电生理学的方法,研究了粘虫成虫复眼在暗适应过程中感受性的变化,及暗适应后感觉反应与闪光刺激强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复眼的光感受性随着暗适应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暗适应第15秒钟时与暗适应完成后所产生的感受器电位强度相差4倍。完成暗适应的时间大约为30—45分钟。暗适应后的感受器电位与闪光强度的对数(LogI)之间的关系,在闪光强度LogI=-0.5到3.0的范围内,几乎为正比例的直线相关。网膜电流图一般包含四种成分:①开光反应,表现为短暂的正电位变化:③主要的、起源于感受器的负电位变化:③发生于负电位升起端的正相电位;及④表现为负电位的闭光效应。它们彼此间能相互影响,使视网膜电流图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外形,其中占优势的为感受器产生的负电位。本工作表明雌雄个体之间在视网膜电位的反应方面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经不同温度(从30°至58℃)处理的离体蛙视网膜,冷却后在室温(15℃左右)的情况下引导ERP,R_2振幅随处理温度不同而有不同的变化,处理温度不超过40℃,对R_2几乎没有影响,其振幅与对照组相近。用40℃以上至50℃以下的温度处理后,R_2显著加大,尤其是47~48℃处理后,R_2达最大值,为对照组的2.57倍。用50℃及更高温度处理后,R_2又急剧下降,且低于对照值。经58℃处理后,R_2基本消失。此外,这种变化还与处理时间长短有关,若缩短加温时间,则分别需要在更高一些的温度处理,R_2振幅才依次增大、减小和消失。本文对上述变化,从温度影响视细胞外段膜结构液晶态的流动性和有序性的角度,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经不同温度(从30°至58℃)处理的离体蛙视网膜,冷却后在室温(15℃左右)的情况下引导ERP,R_2振幅随处理温度不同而有不同的变化,处理温度不超过40℃,对R_2几乎没有影响,其振幅与对照组相近。用40℃以上至50℃以下的温度处理后,R_2显著加大,尤其是47~48℃处理后,R_2达最大值,为对照组的2.57倍。用50℃及更高温度处理后,R_2又急剧下降,且低于对照值。经58℃处理后,R_2基本消失。此外,这种变化还与处理时间长短有关,若缩短加温时间,则分别需要在更高一些的温度处理,R_2振幅才依次增大、减小和消失。本文对上述变化,从温度影响视细胞外段膜结构液晶态的流动性和有序性的角度,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1.在低温条件下,记录蛙离体视网膜的ERP,所得结果如下:未经加温处理过的及用400℃处理过的视网膜,在低于50℃的环境中记录到的ERP,与在室温(150℃)环境下记录到的ERP相比较,R_1略有增大,而R_2却明显减小。用47℃处理过的视网膜,在低于50℃的环境中记录,R_2的振幅值仍然较大,要比未经加温处理或经40℃处理者大4.5倍。2.用5%戊二醛磷酸缓冲溶液浸泡过的蛙视网膜,在室温条件下记录ERP时,不论是未经加温处理过的,还是事先用47℃处理过的蛙视网膜,都可使R_2消失,而只保留R_1。若用不含戊二醛的磷酸缓冲溶液浸泡蛙的视网膜,记录到的ERP,R_1和R_2都保留。  相似文献   

6.
1.在低温条件下,记录蛙离体视网膜的ERP,所得结果如下:未经加温处理过的及用40℃处理过的视网膜,在低于5℃的环境中记录到的ERP,与在室温(15℃)环境下记录到的ERP相比较,R_1略有增大,而R_2却明显减小。用47℃处理过的视网膜,在低于50℃的环境中记录,R_2的振幅值仍然较大,要比未经加温处理或经40℃处理者大4.5倍。2.用5%戊二醛磷酸缓冲溶液浸泡过的蛙视网膜,在室温条件下记录ERP时,不论是未经加温处理过的,还是事先用47℃处理过的蛙视网膜,都可使R_2消失,而只保留R_1。若用不含戊二醛的磷酸缓冲溶液浸泡蛙的视网膜,记录到的ERP,R_1和R_2都保留。  相似文献   

7.
机体通过感受器接受各种环境刺激,经感觉神经将信息传到大脑皮层感觉区,产生相应的感觉。然而,机体内的中枢或末梢感受器是如何感受各种刺激的还所知甚少。近年来对瞬时感受器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蛋白家族的研究提供了探索关于温度感知机构的新线索,对揭开感觉机构的生物学机制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主要以与温度感受相关的TRP蛋白质家族为中心,阐述其结构及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8.
本工作用全视野闪光刺激器结合微处理机平均技术对人视网膜电图(ERG)进行了记录和分析。正常人的 ERG 主要由 a 波、b 波和振荡电位组成。正常人的振荡电位的峰值时间及其间隔相当恒定,但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和视神经萎缩病人,振荡电位减小或消失。本文对这种改变的可能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多疣狭口蛙昆明种群雌雄配对行为及形态适应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量和比较采自昆明东北郊的24对抱对多疣狭口蛙(Kaloulaverrucosa)标本,同时野外观察其繁殖行为。配对雌雄蛙的体长、体重和头宽3个形态特征的Pearson相关系数大于0·5;择体长和体重作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雌雄蛙体长选择和雌雄蛙体重配对都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雌蛙选择雄蛙体长为自身体长的(81·8±5·7)%、体重为自身体重的(53·1±10·7)%的个体为最适配偶。雌蛙选择体长较长而体重较轻的雄蛙作为配偶,这样有利于形成较好的空间(雄性胸腹部皮肤腺长度,雌雄抱对时泄殖孔位置等)配对关系。多疣狭口蛙属于雌性选择模式,即雄蛙鸣叫,雌蛙受吸引,主动接近雄蛙,如果雄蛙条件适合则形成配对。  相似文献   

10.
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醛受体亚型4(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4,TRPV4)是瞬时感受器电位家族成员之一,可以被许多化学因素如4α-佛波醇-12,13-二癸酸盐(4α-phorbol 12,13 didecanoate,4α-PDD)和花生四烯酸等,以及物理因素如低渗刺激,剪切力、机械牵拉和适度的热刺激(27~35℃)所激活,作为多种因素作用下的感受器,TRPV4经介导与Ca2+变化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在不同的组织和细胞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者既往工作发现,TRPV4不仅表达于神经组织,在皮肤上皮细胞中也有表达,但其功能意义尚不清楚。皮肤的屏障功能是防止机体感染和脱水的重要结构基础,主要是由皮肤角化细胞间连接所控制。以往  相似文献   

11.
第期长尺尺︷述︸一编洋闪河凌尺,《,灭艺又{又尹视网膜S一电位和水平细胞洋yy芝飞)议杨雄里(1)灯研。文冷只二又又又:灭葬兔下丘脑弓状核区在躯体传入冲动抑制刺激下丘脑诱发的期前收缩中的作用·····……郭学勤夏萤刺激兔丘脑不同核团和脱服体引起的隔神经放电效应···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不同温度(15,20,25℃)、赤霉素(GA3)不同浓度(0,100,200,300,400,500 mg·L~(-1))和不同处理时间(24,34,44h)处理‘凤丹'种子,获得‘凤丹'种子生根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温度对‘凤丹'种子生根的影响最大,15℃的温度条件下,200 mg·L~(-1)赤霉素处理24 h,是‘凤丹'种子生根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3.
第】钥猕猴(Macaca mulaua)肝a核糖核蛋白体**A的分离提纯·。……··郑子修 钟金颜 李靖炎(1)藏狐、虎勋、艾翩的核型分析………………··、……·,…………。··许可芬 高行宜(7)Social behavior of the Steppe-Dwelling Black-Lipped plka(Ocllotona cUnonlae)……………  相似文献   

14.
Liu JT  Yang Y  Guo XG  Chen M  Ding HZ  Chen YL  Wang MR 《动物学研究》2011,32(5):485-491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转录激活因子4(atf4)是一个与胚胎发育相关的基因.该文研究了非洲爪蛙atf4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和功能.atf4特异性地表达在非洲爪蛙胚胎的脑部、眼睛、血岛、原肾、肝脏、胰腺以及胃和十二指肠的部分细胞.在非洲爪蛙胚胎的动物极半球过表达适量(不影响胚胎整体形态发生的剂量)的atf4,对神经上皮细胞中sox3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也不引起细胞凋亡;但是对原始神经元的标记基因以及预定形成前脑、中脑、视网膜和晶状体的前体细胞的标记基因表达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最终导致无晶状体小眼的表型.该研究结果首次提示对正常的早期神经发育及眼睛形成而言,atf4的活性需受到严格的调控.  相似文献   

15.
明成玥  柯飞  张奇亚 《病毒学报》2019,35(6):926-934
沼泽绿牛蛙病毒(Rana grylio virus,RGV)和大鲵蛙病毒(Andrias davidianus ranavirus,ADRV)同属虹彩病毒科(Iridoviridae)蛙病毒属(Ranavirus)成员,是引起水产动物高死亡率的病原。其同源早期蛋白RGV-27R和ADRV-85L与蛙病毒代表株蛙病毒3型(Frog virus 3,FV3)25R基因所编码的大小为31kD的早期蛋白P31K(FV3-P31K)同一性超过99%。我们在观察和比较RGV与ADRV感染大鲵胸腺细胞(Giant salamander thymus cell,GSTC)显微病变的基础上,将ADRV-85L和RGV-27R基因分别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与pMAL-p5X中,转化宿主菌E·coli BL21(DE3)并诱导表达,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检测,对这两种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产物免疫原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这两种基因在载体pET-32a中的表达效率要显著高于pMAL-p5X。随后,取高效诱导表达的pET-32a-RGV-27R产物,经Ni-NTA His-Bind亲和层析分离提纯,获得浓度为1.2 mg/mL的融合蛋白His-RGV-27R,用其免疫动物,制备了抗体27R-Ab,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抗体的效价为1∶6.25×10~6。用经正常大肠杆菌菌液和正常GSTC细胞悬液吸附处理后的抗体作为一抗,对被RGV或ADRV感染的GSTC细胞悬液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并以重组原核质粒表达的融合蛋白His-RGV-27R和HisADRV-85L作为阳性对照,以正常GSTC细胞悬液为阴性对照,分别从RGV或ADRV感染的GSTC细胞悬液中,检出大小同为31kD的特异性蛋白条带。本研究证实两种蛙病毒同源早期蛋白RGV-27R和ADRV-85L不仅都能在两栖动物细胞中表达,且具有相同的抗原特性,这为深入研究这类病毒蛋白对蛙病毒复制的影响及其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一个为测定离体视网膜通透光谱的装置和灌流盒,用ERG—b波为指标,探索了黑斑蛙(R·nigromaculata)灌流视网膜的成活条件(灌流速度、pH以及通氧与否等)。在20—25℃,网膜可稳定存活5—7h以上。用 Baumann的分步漂白法测定了在位视紫红的光敏度,其值为(15.68±2.34)×10~(-17)cm~2。对这结果和其他工作者结果的差别作了简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第 1期 追求新高度—寄语《四川动物》杂志改版……本刊编辑部 (封 2 ) ●研究报告 金线蛙种群年龄划分方法研究高雄平 ,韩曜平 ( 3 )……………… 圈养大熊猫粘液水解氨基酸含量的初步研究刘选珍 ,李明喜 ,余建秋 ,黄祥明 ( 8)………………………………………………… 大鼠视网膜变性相关组织形态及功能研究余涛 ,阴正勤 ,王仕军 ( 12 )……………………………………………………………… 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薛痕 ,樊均明 ,陈亮 ,苏白海 ,李孜 ,胡章学 ,刘先蓉 ,许国章 ( 16)………………………… 幼猪室间隔缺损动…  相似文献   

18.
第1期LH一RH九肚类似物抑制蜕膜形成机理的研究n.对假孕大白鼠的实验······…… “’‘’‘”””‘.‘”.‘”‘.”.’‘”‘”’.”‘’·””····························……刘以训、李树民(1)两种夜间活动壁虎的视网膜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 .””’‘””‘”‘’“”””’‘”’‘”“”””‘”“’‘””’‘’·········……王厚华、曲富金、张铁峰(5)青蛙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计数及分布特点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第1期江豚(xeophocaena as6aeor《entails) 的消化器官D.肠、肝、胰……………………… ·。…,……··,…··。··。……。………··,…··钱伟娟 李悦民 杜兰芳 唐玉明(1)绒山幅生态的初步调查………………………………………………梁仁济 董永文(11)几种害鼠血红蛋白型的研究……·。。··。…………周虞灿 景增春 温得启 胡晓梅(17)内蒙古阴山北部农牧区长爪沙鼠种群适应特征的比较研究…··。…··,………………………………………… 。……………………二··二。·。·,,周庆强 锤文勤 孙崇潞(25)青藏高原的食虫类区系………  相似文献   

20.
棉铃虫蛾复眼光反应特性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用视网膜电位图(electroretinogram,ERG)技术研究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蛾暗适应过程中对单色光和白光刺激的光感受性变化。结果显示:(1)依ERG振幅大小(峰-峰值),在340~605 nm波谱内有3个大小不等的峰-主峰位于绿 黄光区562 nm,次峰在蓝光区483 nm,第3个峰在近紫外区400 nm,显示其至少有3种感受器;(2)性别、日龄及暗适应时间长短对其光谱敏感性有影响,低龄时雄蛾对单色光刺激较雌蛾敏感,高日龄时相反;1~5日龄内, 3日龄蛾的视网膜电位(ERP)值最高;随暗适应时间延长,其复眼对近紫外区400 nm敏感性明显增加;(3)一定光强度范围内,随单色光和白光光强度增强该蛾复眼的ERP值增大,初期增加较缓,中期较快,呈近似S型曲线,显示其复眼具有较强的光强度自调节和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