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用传统的螺旋条法制备血管条,只适用于较大的血管.本文介绍了一种能用小血管制作长血管条的方法.本法操作简便,不仅适用于小血管,即使用于大血管,效果也较好.用本法制成的长血管条,经有关实验证明,仍保持正常血管的机能,对电刺激和外源性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均正常;用它来研究壁内神经的传递机能,反应稳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血管活动的个性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机体内不同部位的血管功能活动均具有各自独特的性质,称为血管的个性,主要表现为不同器官或区域的血管对同一刺激的反应不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血管的这种生理学特征保证了血管能在不同部位与不同机能状态下作出不同反应,巧妙地完成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满足机体不同部位的血供需要。血管活动的个性化是血管生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阐明血管活动的客观规律,对研究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造血管     
美国生物工程技术人员培植出一种人造血管 ,其比真正的血管坚韧 2 0倍 ,而且完全由人体细胞长成 ,表现出真正的人体组织的外观、功能和感觉 ,适用于那些需要做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病人。用来制造人造血管的细胞是从病人腿部的血管中提取的 ,然后细胞被放进模拟人体环境的生物反应器中生长 ,这样 ,皮肤细胞被改造成血管细胞。由病人自身细胞长成的血管有很多优点 :它不可能出现排异反应 ,血管周围也不会形成疤痕。因此 ,医生可以培植出更细小更精确的血管 ,和真正的血管相吻合 ,并且能改善血液的流动方式。人造血管…  相似文献   

4.
自从Herney Dale等在麦角的提取液中发现组织胺并研究了它的作用以来已经半个世纪了。组织胺在过敏性反应中的作用早已被肯定,同时并认为组织损伤时所产生的血管、平滑肌和腺体的反应亦与组织胺有关。虽然组织细胞释放的细胞外组织胺似乎参与小血管、平滑肌和分泌盐酸的胃腺的正常机能活动的调节,但有关这些调节的实验证据并未获得。本文所涉及的工作提出了机体细胞内组织胺的一种新的代谢性机能,认为使组氨酸形成组织胺的组氨酸脱羧酶的过度增加可能与某些快速组织生长(rapid tissue growth)有关。  相似文献   

5.
哇巴因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0.3 nmol/L哇巴因(ouabain)作用下血管内皮细胞的基因谱改变.方法:以包含8464条人类基因的DNA芯片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受0.3 nmol/L哇巴因活化后的基因表达谱.结果:血管内皮细胞受哇巴因作用2 h后,340条基因出现表达差异,其中上调的共有145 条,多数与细胞代谢和转录调控相关.结论:提示哇巴因可能参与血管内皮细胞的正常生长代谢.  相似文献   

6.
陈映梅 《蛇志》2010,22(4):396-397
随着社会人口老年化,患眼底疾病需荧光眼底血管造影的高龄患者日益增多。由于高龄患者年纪大,全身机能退化、体质弱、反应能力低下、行动不便,同时合并慢性基础性疾病,加之对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技术不了解,心理存在恐惧不安,故进行荧光跟底造影时比单纯眼部疾病的低龄患者更容易出现并发症,增加检查难度。  相似文献   

7.
管刀劁猪术     
我们从1975年起试用“管刀劁猪术”劁猪。经三年时间的多次实践,证明本法适用于30斤以下的母猪,尤其适于5—15斤的母猪。本法和传统小劁法相比,其优点是易掌握、切口小、出血少、较安全、速度快等。  相似文献   

8.
多普勒流量测定是估计恶性肿瘤血管供应的简单和非侵入性方法,特别适用于接近身体表面的恶性肿瘤,本文叙述对恶性黑瘤应用此法和肿瘤新血管形成与肿瘤厚度的相互关系。作者研究23例皮肤恶性黑瘤,15例原发性,8例反复发生皮肤结节,测量损害的长、阔和厚度。用10 MHz或8 MHz多普勒超声探头连接转换器检查损害,由中心开始成园形移向边缘以识别最大频率信号,调正探头角度以获得最大频率信号并记录之。在立体声盒式录音机座的一条通路记录血流方向,用ⅠⅠ形血管扫描声谱分析器产生谱形,  相似文献   

9.
英国伦敦一研究机构研制一种微型血管探测器,用以拍摄血管内部图像,为心血管手术提供有力的工具。 微型血管探测器长0.9毫米,形同子弹头,前部与一导管相连,由导管将其引入血管内部,探测器的中部安有64个特殊晶体以发出和接收超声波。晶体后面为4个微型芯片,以收集超声波数据。探测器后部也与导管相连,该导管内设有14条信号传输线,将超声波探测数据传回人体外部的计算机中,计算机根据这些数据绘制出血管内部的图像。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 receptor2,VEGFR-2)信号轴调控血管生成反应。糖尿病病理状态下,氧化应激异常激活、NO等血管活性物质功能受损、以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增加,该信号轴功能失调,使得血管生成反应在一些器官组织中呈增强状态,如视网膜和肾;然而在另一些组织中却是受到抑制,如外周血管等。不正常的血管生成反应最终导致糖尿病性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因此,阐明血管生产反应功能障碍,将为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对32例儿童臀肌挛缩症及10例正常儿童臀肌小血管Ⅷ因子相关抗原进行了定位、定性及定量研究。结果发现,儿童臀肌挛缩症臀肌小血管内皮细胞Ⅷ因子相关抗原荧光强度显著高于正常儿童组(P<0.01),并向管腔及内皮下突出,有的血管腔内充满荧光阳性物质,管径明显变小;而小血管数目显著低于正常儿童组(P<0.01)。结合普通切片结果分析,我们认为,小血管损伤导致组织缺氧可能是臀肌纤维化,儿童臀肌挛缩症的主要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12.
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活性益生菌筛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体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活性实验,从保存的40株菌中筛选到7株具有降压活性的益生菌,其中菌株DM8319粗提样品经初步凝胶层析纯化后其IC50值从0.038mg/ml降到0.016mg/ml,达到了初步分离效果。后依据益生菌筛选标准,对上述菌株抗氧化性、耐酸、耐胆盐、抑菌和耐药性能进行考察。结果显示,菌株DM84013最适用于益生菌降压产品的研究,经初步鉴定该菌种为长双歧杆菌。  相似文献   

13.
一种适用于柱层析监测的己糖醛酸测定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一种改良的应用咔唑硫酸反应测定己糖醛酸方法。与Bitter和Muir法对比,本法操作简易,所需样品和试剂量少,而显色度高,适用于无自动分析设备条件下的柱层析监测和多份样品的测定。对应用本法测定己糖醛酸的最佳条件及干扰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血管平滑肌结构与功能异常,均导致各种类型实验性与临床高血压中外周血管阻力增高。对血管平滑肌功能异常机制在细胞、分子水平的深入研究,包括细胞膜结构与通透性、钙离子代谢、膜各种离子转运系统与“泵”机能、环核苷酸代谢、受体功能以及血管壁代谢等,在不同程度上揭示了它们各自参与高血压发病机制。血管平滑肌遗传性功能缺陷的可能存在以及各种神经、体液因素对细胞机能的相互作用,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提供了物质基础,对这一领域的广泛研究亦为阐明高血压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细菌内毒素以血管内皮细胞的激活损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内毒素可激活、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起机体产生局部炎症反应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病理反庆,甚至导致机休我、死亡。内毒素激活血管内皮细胞有两条途径:其一是与LPS结合蛋白、LPS/LPS结合蛋白复合物受体结合后,直接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其二是先激活单核细胞、T细胞等免疫活性细胞,使其释放TNF-α、IFN和IL-1β等细胞因子,间接激活血管内皮细胞。两条激活途径关系密切,以间接激活途径为主。  相似文献   

16.
童中艺  彭芳  王佐 《生命的化学》2006,26(2):155-157
血管内皮是循环血液和血管壁组织间的一层天然屏障,在维持血管的正常形态和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内皮受损后可引起炎症反应、单核细胞浸润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促发动脉粥样硬化和再狭窄。因此,直接修复受损血管内皮,促使血管重新内皮化已经成为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及再狭窄领域的重要课题。大量研究表明,内皮祖细胞(EPC)参与受损血管的重新内皮化。该文就内皮祖细胞的来源、鉴定、参与重新内皮化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血管生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综述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结构特点、体内分布,正常及病理条件下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生物学功能,并对血管通透性与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8.
脉管系统的结构,维护及重塑的精确调节对于血管的正常发育,组织损伤的应答和肿瘤的生长都是必不可少的。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了非编码的RNAs,又叫做microRNAs调节内皮细胞对血管原刺激的应答反应。在体内,维持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的完整性方面miR-126是一种重要的血管生成信号调节因子。miR-126通过负性调控血管生长因子促进血管发生反应,这些血管因子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因此,miR-126表达的靶向作用也许对于血管过多或缺乏引起的相关疾病开辟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这些发现也证实了单一miRNA能够调节血管的完整性及血管生成,为调整血管的形态和功能提供了一个新的靶点。本文就当前miR-126对血管的调节及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血管注塑模型是以脏器的血管为模具,将耐腐蚀的胶液自血管注入,待凝固后再用酸腐蚀,去除血管周围的组织而得到一完整的脏器血管模型。具有逼真、新颖、直观性强、使用方便,制作简单的优点。猪肾的选择选择注塑用的肾脏,要求体大、新鲜、外观无明显损伤,出人肾门的动脉、静脉及输尿管皆完整,应稍长一些以便于注射。由于下腔静脉偏向右侧,左肾静脉较右肾静脉为长,所以左肾较右肾合用。  相似文献   

20.
改善血流、促进血管新生是缺血性外周血管疾病的重要治疗措施.由于载脂蛋白A(ApoA)与纤溶酶原(plasminogen,Plg)具有75%~98%的结构同源性,因此,ApoA也可能通过类似Plg的方式抑制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增殖、黏附及迁移而影响血管发生的能力.本文研究ApoA对EPCs 血管发生的影响及机制.为了编码人ApoA全长cDNA序列的pSG-5表达载体,转染COS-7细胞株后进行培养,收集培养液,免疫亲和层析法分离纯化ApoA蛋白;从转ApoA基因小鼠、野生型对照鼠及正常对照鼠骨髓分离培养EPCs,经ApoA处理后移植下肢缺血实验小鼠,于移植后第3、7、14天后观察ApoA对EPCs黏附、迁移及血管发生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ApoA能显著降低 EPCs的黏附、迁移能力,Matrigel胶上,EPCs血管腔样结构严重破坏,体内实验揭示,EPCs归巢至ApoA转基因小鼠缺血组织血管周围的数量及毛细血管数量显著减少.结果表明,ApoA能损伤EPCs的黏附、迁移及归巢,最终损伤EPCs的血管发生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