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探讨1%卢立康唑乳膏单纯制剂的体外抗真菌谱与抗真菌活性,并与2%酮康唑乳膏、1%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及1%萘替芬-0.25%酮康唑乳膏进行对比。方法选用临床分离致病真菌及马拉色菌标准株共14种32株,用琼脂扩散法行药敏试验。配制含2%琼脂培养基的含菌培养皿,打孔后分别加入上述4种乳膏,培养7d后测定各含药孔周围的抑菌圈直径并进行比较。结果 1%卢立康唑乳膏对各实验菌株均形成抑菌圈,抑菌圈直径均数为50.35mm。1%特比萘芬乳膏对除念珠菌和镰刀菌以外的实验菌株的抑菌圈直径均数为49.24 mm。2%酮康唑乳膏对除镰刀菌以外的实验菌株的抑菌圈直径均数为33.22mm。1%萘替芬-0.25%酮康唑乳膏对各实验菌株的抑菌圈直径均数为52.46mm。1%卢立康唑乳膏的抑菌圈直径均数与2%酮康唑乳膏及1%特比萘芬乳膏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与1%萘替芬-0.25%酮康唑乳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1%卢立康唑乳膏与1%萘替芬-0.25%酮康唑乳膏体外抗真菌谱及抗真菌活性相近,且强于2%酮康唑乳膏及1%特比萘芬乳膏。  相似文献   

2.
报道1例由须癣毛癣菌引起面部体癣后继发的癣菌疹。患者女,10岁,因右眶周红斑、鳞屑10 d就诊。鳞屑直接镜检查见菌丝,培养生长的菌落鉴定为须癣毛癣菌。内服特比萘芬、外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8 d后面部及颈胸部出现片状红斑,考虑为癣菌疹,加服抗过敏、抗炎药物(左西替利嗪、复方甘草酸苷片)、外用卤米松/三氯生软膏14 d后皮损消退。  相似文献   

3.
病例1,女,9岁,头皮红斑、丘疹、脱屑,伴脓肿1个月,切开引流术后1 d;病例2,女,9岁,鼻背红斑2周伴脓疱3 d。病例3,女,38岁,面部红斑、脱屑,伴瘙痒1周。病例1、2为孪生姐妹,病例3为病例1、2的母亲。3例患者皮损经真菌镜检、培养及分子生物学测序均鉴定为须癣毛癣菌。病例1密切接触过流浪猫。病例1诊断为脓癣,经口服甲泼尼龙(美卓乐)片,口服伊曲康唑胶囊,外用酮康唑洗剂后病情明显好转。病例2、3诊断为面癣,外用卢立康唑4周后痊愈,未留瘢痕。以上病例目前仍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1%卢立康唑乳膏治疗足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包括实验组卢立康唑2周组、卢立康唑4周组及对照组萘替芬酮康唑2周组、萘替芬酮康唑4周组。在用药结束时及停药后2周评价临床和真菌学疗效。结果卢立康唑2周组停药时,临床有效率为67.86%,对照组为70.37%(P0.05)。真菌清除率为46.43%,对照组为51.85%(P0.05);停药后2周,卢立康唑2周组临床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为85.19%(P0.05)。真菌清除率为82.14%,对照组为81.48%(P0.05)。卢立康唑4周组停药时,临床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为88.89%(P0.05)。真菌清除率为85.19%,对照组为88.89%(P0.05);停药后2周,卢立康唑4周组临床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为88.89%(P0.05)。真菌清除率为88.89%,对照组为88.89%(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均表现为局部刺激,发生率均为3.33%。结论 1%卢立康唑乳膏治疗足癣的疗效及安全性与萘替芬酮康唑乳膏相似。1%卢立康唑乳膏外用治疗足癣安全有效,每日1次治疗2周与治疗4周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22岁,头顶部红斑伴脱发3周。皮肤科检查:头顶部大片红斑脱屑,相互融合,红斑内头发大面积脱落,可见毛囊性脓疱及皮下脓肿。真菌直接镜检、培养及分子生物学菌种鉴定,确诊为断发毛癣菌所导致的脓癣,予伊曲康唑(0.2 g/d)口服及2%酮康唑洗剂外用,治疗12周后,皮损基本完全消退,脱发区头发长出。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62岁,头皮红斑、丘疹、鳞屑1个月,加重伴脓疱3周,结痂1周。取痂壳直接镜检发现真菌菌丝,将痂壳接种沙堡弱培养基25℃培养25d见紫色菌落生长,周围有红色色素。提取菌落DNA做PCR扩增后测序为紫色毛癣菌,诊断为老年头癣。经牛奶送服伊曲康唑联合2%酮康唑洗剂洗头后外用萘替芬酮康唑治疗3周后患者头皮痂壳消退,但于右侧头面部出现带状分布簇集张力性水疱,诊断为带状疱疹。服用溴夫定片125mg/d治疗9d后水疱消退。  相似文献   

7.
报道2例少见的女童单次接触宠物猫致头皮脓癣,女童再传染给妊娠母亲致体癣的病例。女童因枕部头皮多发脓肿12d就诊,妊娠母亲因右腰部孤立性红斑伴瘙痒2d就诊。皮损经真菌镜检、培养及分子生物学测序均鉴定为犬小孢子菌。女童经内服特比萘芬和强的松联合外用酮康唑洗剂6周后治愈,母亲经外用酮康唑洗剂和联苯卞唑乳膏3周后治愈。  相似文献   

8.
报告1例由须癣毛癣菌引起的眉毛区域脓癣。患者女性,46岁,左眉部周围红斑1个月。致病菌株经真菌学鉴定为须癣毛癣菌。给予盐酸特比萘芬250mg/d口服,硝酸舍他康唑软膏外用,治疗1个月后皮损完全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联合应用抗真菌药物对不同地区来源红色毛癣菌的体外抗真菌作用,探讨药物的体外相互作用及地区因素对红色毛癣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以M38-A方案测定酮康唑、萘替芬、联合使用酮康唑萘替芬以及单用特比萘芬对红色毛癣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计算了酮康唑与萘替芬的药物间抑菌浓度指数(FICI)。结果联合使用酮康唑萘替芬组的最小抑菌浓度显著低于单用酮康唑、萘替芬组,和单用特比萘芬组的疗效相似。北京的红色毛癣菌株对上述药物的敏感度均低于上海和南京的菌株。结论联合应用抗真菌药物优于单用,地区差异可能会影响红色毛癣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68岁,福建农民,头顶部片状脱发3个月。体检:头顶部形状不规则暗红斑片,少量脱屑。红斑区毛发根部紧贴头皮脱落,呈黑点状,脱发区毛囊轻度红肿,皮损区头皮局部有轻度波动感。直接镜检可见断发内大量孢子集聚沿发干呈链状分布,真菌培养分离黄白色绒毛状菌落,小培养镜下可见棒形,梨形小分生孢子,尿素酶试验阳性。临床分离株进行r DNA ITS扩增测序,BLAST比对与Gen Bank中断发毛癣菌序列同源性100%。诊断:断发毛癣菌所致黑点癣。治疗采用伊曲康唑0.2~0.4/d口服及酮康唑洗剂、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及酮康唑乳膏等外用,总疗程2个月,皮损完全消退,断发重新长出,无瘢痕秃发形成。停药后随访半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11.
难辨认癣1例     
36岁女性患者,右小腿丘疹红斑、脓疱、渗液伴瘙痒5个月。查体见:右小腿可见大小不等的丘疹红斑,伴有糜烂渗液。真菌荧光镜检:阳性,真菌培养:须癣毛癣菌,诊断:难辨认癣。口服伊曲康唑分散片0.1 g,2次/日,外用酮康唑乳膏2次/日,治疗2周后,皮损明显好转,治疗1个月后,右小腿皮肤基本恢复正常,目前随访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道1例由万博节皮菌(趾间毛癣菌有性期)所致面部难辨认癣,取皮损鳞屑直接提取真菌DNA做菌种鉴定,并与真菌培养鉴定结果比较,对培养的菌落直接用抗真菌乳膏做药敏实验指导治疗。方法病变部鳞屑经KOH涂片真菌镜检阳性后,取鳞屑直接提取DNA,以真菌通用引物ITS1/4做PCR扩增后测序;同时从培养生长的菌提取DNA做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将抗真菌乳膏加入含菌平板孔中观察抑菌圈大小。结果鳞屑直接提取的DNA与培养获得菌落提取的DNA经PCR-测序均鉴定为万博节皮菌,诊断万博节皮菌感染所致面部难辨认癣。镜检阳性后即给予特比萘芬口服(250mg/d)及1%萘替芬-0.25%酮康唑乳膏外用,每周复诊并取鳞屑镜检和培养,基于药物抑菌实验结果指导治疗5周,至临床治愈和真菌培养转阴。结论鳞屑直接提取DNA做PCR-测序能及早明确菌种,待培养菌落长出后做PCR-测序验证,直接用成品抗真菌乳膏做体外药敏实验指导临床选药,动态培养鳞屑以确定疗程。此个体化诊治方案为从临床到实验室、从实验室到临床转化医学真菌学的成功实例。  相似文献   

13.
报道1例由须癣毛癣菌引起的难辨认体癣。患者女,45岁,左臂伸侧多处红斑、丘疹伴脱屑、瘙痒2a余。曾多次就医诊断不明,患处皮损取活检做病理检查倾向于"银屑病"但疗效不佳。刮取皮屑镜检见真菌菌丝,小培养见葡萄串状小分生孢子及螺旋菌丝,尿素酶试验阳性,毛发穿孔试验阳性,鉴定为须癣毛癣菌。经内服特比萘芬和外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28d后皮损消退,复查真菌阴性。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57岁。面部红斑、丘疹、唇部脓疱灼痛2个月余。曾口服和外用多种中药治疗无效且呈加重趋势。取皮屑、胡须镜检见大量真菌菌丝,培养见棒状分隔大分生孢子、葡萄串状小分生孢子。尿素酶实验阳性、毛发穿孔实验阳性,鉴定为须癣毛癣菌。经内服伊曲康唑胶囊和外用盐酸布替萘芬乳膏治疗10 d后病情好转,2个月后皮损消退。复查真菌阴性。  相似文献   

15.
报道1例肾移植术后红色毛癣菌肉芽肿病例。1位73岁老年女性患者,肾移植术后6年来一直口服小剂量的他克莫司和硫唑嘌呤,1个月前,其左小腿和足背出现豆大红色丘疹和结节,渐增大增多。患者有甲真菌病史10年,移植术后加重。病理和真菌学研究证明皮损是由红色毛癣菌引起的Majocchi肉芽肿。并通过基因分型的方法进一步证实Majocchi肉芽肿、足癣、甲真菌病都是同型别红色毛癣菌感染引起。根据药敏口服特比萘芬(500mg/d)和外用特比萘芬乳膏治疗12周后皮损消退。  相似文献   

16.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疗效。方法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均匀涂抹于皮损处,2次/d,观察治疗1周、2周及3周时的疗效。结果治疗1周、2周和3周时的有效率分别为50.74%、72.79%和91.91%,真菌清除率分别为9.56%、72.79%和94.12%。结论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报告1例由红色毛癣菌引起的脓癣,通过病发分子鉴定明确病原菌,早期诊断并进行经验性治疗。方法提取病发及脓液中的真菌DNA,进行ITS区扩增、测序和比对;同时,对病发和脓液进行真菌镜检及培养,对培养阳性菌落进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体外药敏检测。结果病发和脓液DNA提取及ITS区鉴定提示红色毛癣菌;真菌镜检阴性;真菌培养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提示红色毛癣菌。体外药物敏感性检测显示其对特比萘芬高度敏感。诊断为红色毛癣菌所致头癣,予口服特比萘芬125 mg/d,治疗1个月后明显改善。结论直接提取病变组织DNA进行早期分子诊断能够能尽早明确致病菌种并指导用药。  相似文献   

18.
密切接触宠物兔后幼儿鼻孔周围体癣1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报道1例密切接触宠物兔后发生在幼儿双侧鼻孔周围及上唇部的体癣。患儿4岁,因“鼻唇部红斑、鳞屑、伴瘙痒10余日”就诊。取皮屑镜检见真菌菌丝及毳毛内孢子,培养见棒形分隔大分生孢子、葡萄串状小分生孢子及螺旋菌丝。尿素酶试验阳性、毛发穿孔试验阳性,鉴定为须癣毛癣菌。经内服伊曲康唑胶囊和外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6d后红斑瘙痒明显减轻,34d后皮损消退。复查真菌阴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萘替芬酮康唑乳膏1次/d治疗足癣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参与试验的足癣患者随机分组,试验组每晚1次外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对照组早晚各1次外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连续用药4周,于治疗前,用药2周、4周及停药2周后分别进行症状和体征评分。结果治疗结束和停药2周时,两组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周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真菌清除率分别为78.6%和90.3%,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结束和停药2周时试验组的真菌清除率分别为92.9%和97.6%,对照组分别为94.4%和98.6%,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萘替芬酮康唑乳膏1次/d治疗足癣疗效好,简便易行,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36岁,头皮黑点10余年。体检:头部散在多个毛囊性黑点。皮肤镜下表现为黑点征、逗号发和螺旋发。头屑真菌荧光染色可见大量孢子。真菌培养可见紫红色菌落,小培养镜下可见短粗、分隔菌丝和厚壁孢子。临床分离菌株进行nrDNA ITS扩增测序,所得序列与GenBank中紫色毛癣菌序列同源性99%。诊断为紫色毛癣菌所致黑点癣。治疗:伊曲康唑0.2g/d口服,酮康唑洗剂洗头,特比萘芬喷剂外用,4周后患者痊愈,目前仍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