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花粉同工凝集素-1经巯基乙醇还原,碘代乙酰胺保护,其链间二硫键被打开,但仍非共价结合在一起。我们利用尿素变性的Q-Sepharose离子交换层忻分离了此凝集素的两条链。氨基酸组成测定与其他3种肽链作一比较,它们都含有较多的酸性和羟基氨基酸。蛋白质印迹显示TKL的抗血清不仅能与TKL-1的两条链分别反应,也能与天花粉毒蛋白及蓖麻毒蛋白的A链起作用。溴化氰裂解的SDS-PAGER肽谱表明天花粉凝集素的两条链与天花粉毒蛋白含有类似的裂解片段,在分子量16kd左右有相同的电泳条带。TKL-1两亚基的N末端序列已经测定,同源性比较发现其33kd亚基的N末端序列与天花粉毒蛋白、蓖麻毒蛋白的一些肽段类似。迄今已有的证据表明TKL与TCS等是一些非常相关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2.
蓖麻毒蛋白研究及应用进展(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蓖麻毒蛋白(ricin)是一种核糖体失活蛋白,它由分子量分别为32KD和34KD的A、B两条链组成,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本文综述蓖麻毒蛋白的结构和物理性质、毒性作用机理、制备及在医疗和生物农药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β-拘留蛋白2(β-arrestin2)是arrestins家族的一个成员,广泛表达于全身组织,其不仅可以调节大多数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GPCRs)的脱敏、内化,还能调节多种非GPCRs的内化,或作为支架蛋白质参与MAPK、PI3K/AKT等信号通路。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β-arrestin2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纤维化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多种疾病进展过程中表达异常,提示其可能在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β-arrestin2功能的发挥不仅与其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有关,更依赖于对其活性的调控。但对于β-arrestin2的活性如何被调控,以及其活性如何影响其生物学功能的关注较少。近年来,陆续有研究报道了β-arrestin2可发生磷酸化、泛素化、SUMO化、S-亚硝基化等翻译后修饰,探讨了其翻译后修饰的可能位点,并发现翻译后修饰可影响β-arrestin2的细胞定位、调节受体内吞的作用、β-arrestin2与信号分子的相互作用及下游信号通路,对了解β-arrestin2活性调控在细胞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介绍β-arrestin2的结构特征及其参与的信号转导通路的基础上,对近年来β-arrestin2的翻译后修饰等活性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以β-arrestin2为可能靶点的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GFP(绿色荧光蛋白)-SA(链亲和素)双功能融合蛋白的制备及其鉴定研究,以展示我们建立的技术平台,即用含链亲和素的双功能融合蛋白对生物素化的细胞表面进行高效的锚定修饰。方法 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4d/GFP-SA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IPTG诱导重组蛋白的表达,用镍金属螯合(Ni-NTA)层析柱进行纯化。用制备的GFP-SA双功能融合蛋白,对B16肿瘤细胞已生物素化的细胞表面进行修饰,经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进行修饰效率分析。此外,用MTT法检测细胞表面修饰对肿瘤细胞活力及其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 GFP-SA重组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实现了高效表达(约占细菌总蛋白的20%),通过纯化和复性制备的GFP-SA双功能融合蛋白具有双重活性,即:链亲和素介导的、对生物素高效特异的结合活性,和GFP发射绿色荧光的活性,并能高效修饰表面已生物素化的肿瘤细胞。此外,GFP-SA双功能融合蛋白的细胞表面修饰对细胞的活力及其生长无显著影响。结论 GFP-SA融合蛋白能高效修饰表面已生物素化的肿瘤细胞,可用作肿瘤疫苗研究的示踪蛋白及实验对照体系。  相似文献   

5.
Fc 融合蛋白是指利用基因工程等技术将某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功能蛋白分子与Fc 片段融合而产生的新型重组蛋白,其不仅保留了功能蛋白分子的生物学活性,还具有一些抗体的性质,如通过结合相关Fc 受体延长半衰期和引发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效应等。对Fc融合蛋白及其在药学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Methuselah(MTH)是果蝇来源的GPCR中的一员,它的突变可延长果蝇平均寿命并提高果蝇对外界胁迫因素的耐受性。但目前对MTH在细胞水平的信号转导研究鲜有报道。该研究用稳定表达MTH的HEK293细胞株,对与该受体偶联的G蛋白选择性做了研究。首先,用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及钙流实验验证了MTH在HEK293/Myc-MTH细胞表面能稳定表达,且具有正常生物学活性;MTH受体被其配体N-stunted活化后所引起细胞内钙的上升不能被PTX预处理抑制,提示活化的MTH可能通过与Gq/11而非Gi/o蛋白相偶联;进一步研究发现,MTH激活后不显著改变细胞中的cAMP水平,表明MTH不与Gs和Gi/o相偶联;MTH被激活后可引起ERK磷酸化。这些结果提示:MTH可能是Gq/11蛋白的偶联受体,为进一步研究MTH的下游信号转导和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麻疯树核糖体失活蛋白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核糖体失活蛋白(curcin)是存在于麻疯树种子中的一种毒性较强的蛋白,它与蓖麻毒蛋白和相思子毒蛋白的性质相似,属Ⅰ型核糖体失活蛋白。从麻疯树种子中分离得到一种分子量为28.2kD的蛋白质,其对无细胞系统中蛋白质合成的抑制活性较强,IC_(50)为(0.19±0.01)nmol/L,具有RNA N-糖苷酶活性。依据curcin的N端部分氨基酸设计简并引物,通过RT-PCR和5′-RACE技术从未成熟种子总RNA中克隆到curcin全长cDNA序列。该cDNA全长由1 173个碱基组成,包含一个编码293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前42个氨基酸为信号肽。推测的多肽序列与测定的蛋白质N端序列相同,与多种已发表的Ⅰ型核糖体失活蛋白和Ⅱ型核糖体失活蛋白的A链有一定的同源性。将curcin的编码区与表达载体pQE-30相连后,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il)M15菌株中得到了有效的表达。将表达的融合蛋白纯化后发现,它具有抑制无细胞系统蛋白质合成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核糖体失活蛋白(curcin)是存在于麻疯树种子中的一种毒性较强的蛋白,它与蓖麻毒蛋白和相思子毒蛋白的性质相似,属Ⅰ型核糖体失活蛋白.从麻疯树种子中分离得到一种分子量为28.2 kD的蛋白质,其对无细胞系统中蛋白质合成的抑制活性较强,IC50为(0.19±0.01)nmol/L,具有RNA N-糖苷酶活性.依据curcin的N端部分氨基酸设计简并引物,通过RT-PCR和5'-RACE技术从未成熟种子总RNA中克隆到curcin全长cDNA序列.该cDNA全长由1 173个碱基组成,包含一个编码293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前42个氨基酸为信号肽.推测的多肽序列与测定的蛋白质N端序列相同,与多种己发表的Ⅰ型核糖体失活蛋白和Ⅱ型核糖体失活蛋白的A链有一定的同源性.将curcin的编码区与表达载体pQE-30相连后,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il)M15菌株中得到了有效的表达.将表达的融合蛋白纯化后发现,它具有抑制无细胞系统蛋白质合成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天花粉蛋白发挥细胞毒性需要跨过脂膜双分子层进入细胞质,但是这一过程的机制尚不清楚。在内吞过程中,膜的拓扑方向始终保持不变,天花粉蛋白首先接触磷脂膜双分子层的非胞质一侧。利用混合磷脂制备的磷脂单分子层和磷脂双分子膜来模拟天然细胞膜的非胞质侧,检验了天花粉蛋白与该混合磷脂膜问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37℃、酸性pH下,天花粉蛋白对含有天然细胞膜非胞质侧组分的磷脂膜有较强的插膜能力;但在低温,如25℃、中性pH下,天花粉蛋白的插膜能力明显减弱。天花粉蛋白可以较深地插入混合磷脂膜双分子层中,使其色氨酸内源荧光被磷脂疏水尾链上的自旋基团淬灭。天花粉蛋白的插膜行为可以对磷脂膜产生瞬间的扰动,引起包裹的荧光染料泄漏。增加天花粉蛋白的浓度,可以促进天花粉蛋白与脂膜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天花粉同工凝集素—1双链的拆分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花粉同工凝集素-1经巯基乙醇还原,碘代乙酰胺保护,其链间二硫键被打开,但仍非共价结合在一起。我们利用尿素变性的Q-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分离了此凝集素的两条链。氨基酸组成测定与其他3种肽链作一比较,它们都含有较多的酸性和羟基氨基酸。蛋白质印迹显示TKL的抗血清不仅能与TKL-1的两条链分别分应,也能与天花粉毒蛋白及蓖麻毒蛋白的A链起作用。溴化氰裂解的SDS-PAGE肽谱表明天花粉凝集素的  相似文献   

11.
蓖麻碱的提取、纯化、改性及其杀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蓖麻饼中含有生物碱等毒性物质,主要杀虫活性物质为蓖麻毒蛋白和蓖麻碱,蓖麻碱是蓖麻中的主要毒素之一,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本文研究了蓖麻碱的提取、纯化,以及将所得蓖麻碱再进一步进行改性,探讨改性方法。采用红外光谱方法对蓖麻碱改性前后变化进行对比;并对提取、纯化以及改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物质进行杀虫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蓖麻碱的主要杀虫活性基团为氰基。  相似文献   

12.
天花粉蛋白(Trichosanthin,TCS)是一种单链核糖体失活蛋白,具引产、抗肿瘤、抗HIV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天花粉蛋白专一性杀伤敏感细胞的机制一直未被研究清楚。本文首次以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BIA)证明在天花粉蛋白敏感的细胞膜上存在着能与天花粉蛋白专一结合的组分。我们进一步利用[~(35)S]GTPγS结合实验发现天花粉蛋白能够激活敏感细胞膜上的G蛋白,而对不敏感细胞没有相应的G蛋白激活。这些结果表明了在敏感细胞膜上天花粉蛋白特异受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泛素及其相关蛋白是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的结构高度保守的一类小分子蛋白,参与蛋白翻译后修饰. 尽管在少数原核种属含有Pupylation这样的翻译后修饰,在原核细胞中尚未发现通用的泛素样修饰系统. ThiS是原核细胞广泛存在的泛素样小蛋白分子,它作为硫转运蛋白参与辅助因子的合成. 当与靶蛋白融合重组表达时,ThiS可降低靶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稳定性. 本研究旨在探讨ThiS是否可能在原核细胞中参与翻译后修饰. ThiS在大肠杆菌中重组表达时,它可与细胞蛋白游离巯基发生共价结合,但与真核细胞泛素修饰不同,ThiS是通过12位半胱氨酸的游离巯基与蛋白形成二硫键,而不是通过C端活化的硫代羧基的转化过程发生共价结合. 在细胞内,氧化应激可诱导ThiS与蛋白的共价结合. 结果提示,ThiS在大肠杆菌中与细胞蛋白的结合,可能与真核细胞泛素化修饰在功能上存在进化联系;原核细胞中这种ThiS的结合形式可能代表一种古老的原核泛素样修饰方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一种单用琼脂糖(Sepharose4B)来纯化蓖麻毒蛋白的快速简便的方法。我们发现在pH5的条件下,蓖麻毒蛋白和与其密切相关的蓖麻凝集素对琼脂糖的结合能力有很大的差别。在有0.2mol/LD-半乳糖存在下可将蓖麻毒蛋白从Sepharose上洗下,同样条件下蓖麻凝集素仍牢固地结合在柱上。从而经一步柱层析便可得到电泳纯的蓖麻毒蛋白。此法不需另行合成亲和胶,适合于蓖麻毒蛋白的大规模纯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化学方法对苄非他明进行结构修饰并保留抗原决定簇,将结构改造后的产物与载体偶联合成苄非他明抗原。方法: 苄非他明经化学修饰后,增加活性基团连接上一类可用的经化学修饰的连接臂,使用碳二亚胺法与载体蛋白偶联成苄非他明人工合成抗原。该抗原通过紫外吸收光光谱扫描技术、SDS-PAGE电泳法及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进行偶联效果和抗原活性的鉴定。结果: 苄非他明半抗原结构与载体偶联成功,该抗原具有较高的纯度和活性,与苄非他明抗体反应表现出较高的特异性。结论: 该方法合成的苄非他明抗原可用于免疫检测方法,也可作免疫原制备相关抗体。  相似文献   

16.
天花粉蛋白是中药天花粉的有效引产成份,在应用中它偶尔也引起过敏反应。我们用杂交瘤技术建立了一株分泌抗天花粉蛋白特异性IgE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在实验中,二次免疫的C57 BL/6 J小鼠的肠系膜淋巴结细胞和脾细胞分别被用来同NSI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虽然在融合前动物血清IgE抗体效价仅为40~160 PCA滴度,但用肠系膜淋巴结细胞进行的4次融合都产生了IgE杂交瘤。阳性率为1.0-6.7%。对比之下,用脾细胞进行的另外两次融合却没有观察到IgE杂交瘤产生,统计结果说明差异显著(P<0.05)。该IgE单克隆抗体可以在体内和体外诱发大鼠肥大细胞脱颗粒。56℃热处理2小时能使该抗体诱导PCA反应的能力完全丧失,然而却不影响其结合抗原的能力。对该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的鉴定表明,它可以特异性地识别精制天花粉蛋白和结晶天花粉蛋白上的抗原决定簇。  相似文献   

17.
基于原子力显微术,利用电化学、胶体金修饰等,进行与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相关的免疫识别研究。利用分子自组装技术,设计出胶体金修饰CD29免疫传感器,并将原子力显微镜(AFM)针尖修饰CD29后,利用力曲线模式,对免疫传感器进行分子识别及活性点分析。CD29免疫传感器的活性点分析表明,只有62.5%的表面区域有明显力的黏附性,即活性部位,其余部分无活性。通过AFM扫描表面,发现抗体在表面聚集成团状,失去蛋白分子的原有结构,且将活性部位隐藏于内部。推断出这可能是导致蛋白失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因其良好的靶向性及抗癌活性目前已成为抗肿瘤抗体药物研发的新热点和重要趋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ADC药物由单克隆抗体、高效应的细胞毒性物质以及连接臂三部分组成,它将抗体的靶向性与细胞毒性药物的抗肿瘤作用相结合,可以降低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肿瘤治疗的选择性,还能更好地应对靶向单抗的耐药性问题。与传统单抗药物相比,因其结构复杂,ADC药物质量属性分析方法的建立具有更大的难度和特殊性。对抗体偶联药物的研发现状、质量属性分析方法和挑战以及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简要介绍,为ADC药物的研究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白喉毒素类免疫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白喉毒素类免疫毒素是将缺失天然受体结合活性的白喉毒素片段或突变体与抗体或细胞因子偶联而得到的一类新型导向药物,它可特异性识别并结合靶细胞,通过发挥其ADP核糖基化活性而抑制细胞蛋白合成,引发细胞凋亡。由于白喉毒素类免疫毒素能高效、特异地杀伤特定靶细胞,而使其在肿瘤等疾病的药物开发中暂露头角。综述了基于白喉毒素的免疫毒素的研制现状与应用前景 。  相似文献   

20.
花粉蛋白诱导胞内钙离子信号波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钙离子是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调节因子,在细胞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以及细胞死亡过程中,它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天花粉蛋白是一种抗肿瘤药物,对绒毛膜上皮癌细胞的杀伤力特别强。通过对绒毛膜上皮癌细胞内钙离子进行fluo-3/AM荧光染色发现,天花粉蛋白的加入能诱导绒毛膜上皮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增加。经天花粉蛋白作用24小时后,被天花粉蛋白损伤的绒毛膜上皮癌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比正常细胞要高得多。在开花粉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