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相色谱法检测厌氧菌感染的实际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厌氧技术,从临床感染标本中分离出37株专性厌氧菌。在结合生化鉴定的基础上,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法测定细菌的代谢产物。结果表明:与常规鉴定法比较,具有速度快、重复性好、精确度较高、不受细菌死亡的影响,且可以对某些临床常见厌氧菌作出快速的鉴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牙髓拟杆菌是产黑色素拟杆菌群中的一个新菌种。本试验通过对牙髓腔感染标本中分离、培养、鉴定各种细菌,发现牙髓拟杆菌主要分布在牙髓腔内,其存在与根尖周炎有无症状密切相关,此菌对氧敏感,用常规鉴定及气相色谱法与其它菌无法区别,而间接免疫荧光法是确定牙髓拟杆菌菌种和直接检测牙髓腔标本中有无此菌的一个快速、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液体培养法和固体培养法平行检测肺炎支原体结果的一致性;评价液体培养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的可靠性。方法采用液体培养基和固体琼脂培养基平行检测1 648份临床标本的肺炎支原体,比较同一份标本在2种培养基上的检测结果。结果液体培养法阳性296例,阳性率为18%;固体培养法阳性244例,阳性率为14.8%;液体培养法阳性而固体培养法阴性57例;固体培养阳性而液体培养法为阴性5例。2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快速液体培养法与固体培养有较好的一致性,具有方便、简单、准确且可以用于早期检测等优点,适合临床大批量标本筛查。需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等排除真菌和耐药菌造成的假阳性。  相似文献   

4.
测定植物种子中主要不饱和脂肪酸,在油脂品质鉴定、营养研究、油料作物品种选育(特别是油菜)以及发掘新的有价值的油料植物资源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现在检测菜籽油芥酸含量的方法有:气相色谱法、纸色谱法、冷冻法、分步沉淀法和混浊法。用于分离较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的方法除了气相色谱  相似文献   

5.
应用气相色谱技术测定艰难梭菌培养物和悉生小鼠盲肠内含物中的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加以鉴定。结果表明2-甲基丁酸是艰难梭菌的特征性产物,以前曾被其他作者错误地鉴定为异戊酸。  相似文献   

6.
樱桃李核仁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气相色谱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机技术,对樱桃李Prunus divaricata Ldb.核仁油中的脂肪酸进行了定量、定性分析.其脂肪酸组成为油酸66.3%、亚油酸25.6%、棕榈酸5.6%、硬脂酸1.4%,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和亚油酸的总量占91.9%,该油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7.
关于月饼的苯甲酸检测没有明确的处理和检测方法,按照国标GB/T5009.29-2008的要求第一法气相色谱法和第二法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气相色谱法前处理涉及有机溶剂的重复萃取,操作时间较长,比较麻烦,液相色谱法也没有明确月饼的前处理方法。本文结合液相色谱法中的试样处理中的方法,对月饼的检测,采用了样品粉碎均匀称样后90度水浴30分钟的方法,加蛋白质沉淀剂定容过滤后直接进样,缩短了检测的时间,提高了工作的效率,适合大批量处理样品。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并评价涂片抗酸染色法(涂片法)、L-J培养法和基因芯片法在分枝杆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1例需查抗酸杆菌的临床标本,采用涂片法、L-J培养法和基因芯片法检测分枝杆菌,3种方法检测结果存在分歧的标本再进行DNA测序,以培养鉴定结果阳性或DNA测序得到分枝杆菌序列为确诊标准。结果:241例标本,涂片法、L-J培养法和基因芯片法的检测阳性率依次为18.7%、12.0%、15.8%,经卡方检验三者阳性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灵敏度依次为85.4%、70.7%、93.0%,经卡方检验三种方法的灵敏度总体来说有差别(χ2=7.24,P0.05),涂片法与L-J培养法以及涂片法与基因芯片法的灵敏度差异没有统计学差异,基因芯片法的灵敏度高于涂片法(χ2=6.61,P0.05);检测特异性依次为95.6%、100.0%、100.0%。38例基因芯片检测阳性患者中有28例为结核分枝杆菌,10例为非结核分枝杆菌。结论:与涂片法及培养法相比较,基因芯片法能够鉴别分枝杆菌菌种,同时具有快速、可靠、准确度高的特点,在分枝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抗菌治疗上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近10 年来手性药物分离检测方法的发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以及超临界流体色谱法等,旨在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气相色谱法测定啤酒中的游离脂肪酸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气相色谱法测定啤酒中辛酸到二十二碳酸共11种游离脂肪酸,采用多级溶剂萃取及薄层色谱纯化技术进行样品制备,并采充氮措施抑制脂肪酸的氧化产生,此方法有较好的重复性和回收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肺炎链球菌的方法.方法 用LAMP技术扩增肺炎链球菌菌株,并应用50例临床标本采用传统培养法、PCR法、LAMP法进行检测,比较3种方法的检出率,同时检测方法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 所测肺炎链球菌均获扩增产物,对其他非肺炎链球菌无交叉反应.LAMP检测灵敏度可达102 CFU/mL.50例临床标本使用LAMP法检出9例肺炎链球菌阳性(18.0%),使用传统培养法检出阳性4例(8.0%).结论 LAMP法较传统培养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方便、快速,适合临床标本的肺炎链球菌检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气相色谱法对结核菌的耐药性进行了研究。在与传统法对比试验中,两法符合率为86.4%。气相色谱法可在6天报告比较准确的结果,比传统试管法提前2周,提示此法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氨基酸分析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氨基酸分析常用的检测方法: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及其它方法(近红外光谱法、化学发光法、荧光光谱法)进行综述,并介绍了这些方法在氨基酸检测中的应用,为建立快速、高效的氨基酸分析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厌氧菌代谢产物的气相色谱和离子色谱分析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使用气相色谱和离子色谱分析方法对120株(包括9株标准菌株)厌氧菌的PYG培养物进行分析和比较,发现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类似,操作上各有优缺点。当然,相对来说离子色谱分析法更适于临床检验室和基层单位使用,因为离子色谱法基线稳定的时间短,水溶物标本不需预处理,也不用载气,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5.
尿路感染患者尿中细菌L型培养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尿路感染患者尿标本中的细菌(普通型和L型)检测,以确定L型菌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一般培养法和特殊(L型菌)培养法对临床标本检测。结果364份标本中一般培养法检出细菌112株,阳性率为30.8%,而特殊培养法共培养细菌及L型菌共162株,细菌总检出率为44.5%,其中单独检出L型菌50株。结论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可演变成L型菌,增加临床标本中L型菌的培养可明显提高尿路感染的细菌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恒温扩增芯片法在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中的效果。方法收集合格痰标本146例,通过恒温扩增芯片法和细菌培养法检测病原体,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46例痰液标本中,恒温扩增芯片法检出阳性标本114例(阳性率为78.1%),其中单一致病菌感染42例,2种及以上致病菌混合感染72例。45例标本检测到mecA基因,其中13例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46例痰标本中,有109例痰标本同时进行了痰培养检测,痰培养阳性率为67.9%(74/109),相应的恒温扩增芯片法检测阳性率为82.6%(90/109);痰培养结果阴性共计35例,与之相符合的恒温扩增芯片法检测阴性共计16例(阴性符合率45.7%)。恒温扩增芯片法对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痰培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恒温扩增芯片法检测到2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1例军团菌、1例肺炎支原体,痰培养检测到3例奇异变形杆菌。结论本实验室所开展的恒温扩增芯片法在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者下呼吸道病原体检测方面的优势体现在阳性率高、检测时间短,可为临床肺部感染诊断提供及时准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通用PCR法在痰标本真菌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免疫力低下患者178例作为研究资料,各收集痰标本2份,其中一份用于PCR扩增,另一份经培养后若观察到真菌或可疑菌落,则提取后在此进行PCR扩增测序。比较3种方法对真菌的检出情况、真菌阳性率,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3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178份痰标本经平板培养可观察到107份真菌生长,其余71份未见真菌生长。挑取真菌及可疑菌落行PCR结果显示阳性、阴性分别115、63份。对痰标本直接PCR结果显示,阳性、阴性分别124、54份。PCR扩增产物测序结果显示大多是白色念珠菌感染,仅3份是曲霉菌感染。内对照扩增验证结果显示有1份阴性标本存在扩增抑制现象。3种方法的真菌阳性率:直接PCR法痰培养后PCR法痰培养,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种方法诊断效能总体趋势:直接PCR法痰培养后PCR法痰培养,其中直接PCR法与痰培养后PCR法的特异度、准确度均显著高于痰培养法(P0.05),直接PCR法的敏感度显著高于痰培养法(P0.05)。结论:通用PCR法在痰标本真菌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直接PCR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检测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23S rRNA V区2063基因型的反向斑点杂交方法,并与PCR产物直接测序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19例自临床咽拭子标本分离培养的MP,用自行设计的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23S rRNA V区2063基因型,同时对相应序列测序分析。抽提标准菌株FH和127份经PCR测定MP阳性的临床标本基因组DNA,用MP阴性的基因组DNA抽提物5份作阴性对照,用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23S rRNA V区2063基因型。结果19例分离培养的MP,经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15株有23S rRNA V区基因A2063G位点突变;4株为2063A,与测序结果一致(Kappa一致性检验,P〉0.05)。经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127份MP阳性的基因组DNA抽提物中有122份标本为A2063G位点突变,标准菌株FH和2份DNA抽提物的2063位点碱基为A,还有3份抽提物标本的2063位点碱基既有A又有G,5份阴性对照均无显色。结论反向斑点杂交方法能快速、准确检测临床MP 23S rRNA V区2063基因型。  相似文献   

19.
临床标本细菌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优化细菌基因组DNA提取方法,使其适合临床细菌分子生物学检测需要。方法分别采用专用DNA提取液法、热裂解法、溶菌酶法、热裂解法与碱性裂解法组合改良法,对纯培养细菌和临床标本中细菌基因组DNA进行提取。结果专用DNA提取液法、溶菌酶法提取成功率为100%,热裂解法革兰阳性菌提取成功率为0%,革兰阴性菌成功率为100%,碱性裂解液法在NaOH浓度大于4 mmol时提取成功,临床标本在NaOH溶液超过20 mmol/L并含2%SDS时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成功率为100%。结论热裂解法与碱性裂解法组合改良法提取细菌基因组DNA方便快速、简单实用,适用临床标本检测。  相似文献   

20.
幽门弯曲菌DNA G+C mol%含量及菌体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上海地区分离所得的幽门弯曲菌(CP)用高压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分别进行了DNA G+Cmol%含置测定及菌体脂肪酸组成分析,并同空肠弯曲菌(CJ)和结肠弯曲菌(CC)进行了比较。CP DNA G+Cmol%含量为35.7—38.3,与CJ和CC相近;CP的主要脂肪酸组成为19cyc、14:0、18:1和18:0,与CJ和CC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