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以含不同浓度黄曲霉毒素B1(AFB1) (0、10、100和1000 μg/kg饲料)的4种饲料饲喂平均初始体重为(6.41±0.10) g的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幼鱼56d, 探讨AFB1对花鳗鲡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肝脏组织结构及鱼体肌肉中的毒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 各实验组幼鱼均未表现出行为及体色的异常。1000 μg/kg毒素组幼鱼的存活率、终末体重、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10 μg/kg毒素组和100 μg/kg毒素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10 μg/kg毒素组幼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饲料AFB1含量≥100 μg/kg显著影响花鳗鲡幼鱼肝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性。对照组和10 μg/kg毒素组幼鱼肝脏组织学观察未发现明显病理变化。1000 μg/kg毒素组幼鱼的肝脏细胞表现出严重的空泡化。随着饲料AFB1水平的升高, 幼鱼肝脏和肌肉中AFB1积累量均显著升高。1000 μg/kg毒素组幼鱼肝脏和肌肉中AFB1积累量分别为17.75和5.98 μg/kg, 均超过FDA食品安全限定标准(5 μg/kg)。由此可见, 饲料中AFB1≤10 μg/kg对花鳗鲡幼鱼是相对安全的浓度。  相似文献   

2.
以含不同浓度黄曲霉毒素B1(AFB1)(0、10、100和1000μg/kg饲料)的4种饲料饲喂初始均重为(0.382±0.005) g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幼虾42d,探讨AFB1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生长性能、饲料效率和肝胰腺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 100和1000μg/kg毒素组幼虾的存活率、摄食率、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10μg/kg毒素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10μg/kg毒素组幼虾肝胰腺碱性磷酸酶(AK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饲料AFB1含量≥100μg/kg时显著影响了克氏原螯虾幼虾上述肝胰腺酶的活性。10μg/kg毒素组肝胰腺组织结构发生轻微变化, 100和1000μg/kg毒素组幼虾的肝胰腺表现出严重病变, R细胞数量减少而B细胞...  相似文献   

3.
以含不同浓度黄曲霉毒素B1(AFB1)的配合饲料饲喂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成鱼56d,研究异育银鲫成鱼[(122.3±0.7)g]生长、生理反应、肝脏组织学变化、卵巢发育以及鱼体各组织中的AFB1的毒素积累状况。实验分为5个实验组,不同实验组饲料中AFB1含量分别为0、5、20、50、500μg/kg饲料(实测值分别为2.59、4.12、12.39、46.23、454.07μg/kg饲料),每个处理3个平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各实验组均未表现出外部形态和行为异常,各组存活率均达到100%。各实验组异育银鲫成鱼终末体重、摄食率(FR)、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均无显著差异。饲料AFB1水平对异育银鲫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均无显著影响。各毒素组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各毒素组肝脏和卵巢均未见明显的组织学病理变化。肌肉和性腺中的AFB1积累量低于FDA食品安全限定标准(5μg/kg)。肝胰脏中的AFB1积累和饲料中的AFB1水平呈对数关系。饲喂AFB1≥50μg/kg饲料使异育银鲫成鱼肝脏AFB1积累超过安全限量标准。结果表明,异育银鲫成鱼至少可耐受AFB1含量达500μg/kg饲料(实测值:454.07μg/kg饲料)56d。  相似文献   

4.
黄颡鱼饲料中添加谷胱甘肽降低藻毒素毒性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60d的生长实验研究饲料中不同含量的谷胱甘肽(GSH)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摄食含蓝藻粉饲料后的毒性保护作用。共配制6种近似等氮等能(粗蛋白45%,总能19.5kJ/g)的实验饲料。以不添加蓝藻粉、不添加GSH的饲料组作为正对照,其他5种饲料均添加7.5%的藻粉,微囊藻毒素(Microc ystins,MCs)含量约为58μg/g,GSH添加量分别为:0(负对照)、200、500、800和1400mg/kg。实验结果表明,第1至第30天时,负对照组与正对照组实验鱼的摄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31至第60天时,负对照组实验鱼的摄食率显著高于正对照和其他GSH添加组(P0.05),但各GSH添加组肾脏中GSH显著低于正对照而高于负对照(P<0.05)。200、500和800mg/kg GSH添加组肝脏和肌肉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负对照(P<0.05)。在整个实验期间,随着饲料中GSH含量的增加,肝脏、肾脏、全肠和肌肉中微囊藻毒素含量先显著下降,当GSH添加量为500和800mg/kg时达到稳定,直至GSH添加量为1400mg/kg时显著上升。根据对黄颡鱼增重,肝脏和肌肉中MDA的含量以及组织中毒素的分析,在饲料中添加500-800mg/kg GSH可以有效缓解黄颡鱼饲料中微囊藻毒素的毒性。    相似文献   

5.
章先  方云  付子贤  周一钊  方维焕  宋厚辉 《菌物学报》2018,37(11):1516-1524
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可污染多种粮食作物和饲料,给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为建立AFB1高灵敏度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通过采用纳米金颗粒(Au nanoparticles,AuNPs)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双标记AFB1单克隆抗体,建立新型酶联免疫检测方法(HRP-AuNPs IC-ELISA),检测下限(IC10)为0.017ng/mL,检测区间(IC20-IC80)为0.026-0.376ng/mL,半数抑制率(IC50)为0.099ng/mL,与黄曲霉毒素B2、G1、G2 和M1 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2.7%、9.3%、2.1%和5.3%,与赭曲霉毒素A、伏马毒素B1、桔青霉素、展青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几乎不存在交叉反应。在玉米和面粉样本中的加标回收率可达88.93-103.55%,与LC-MS/MS同时对天然样本中AFB1 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相关性良好。本研究建立的HRP-AuNPs IC-ELISA耗时短且灵敏度高,可用于实际样本中AFB1 的快速定量检测与分析,也为其他霉菌毒素的精准检测技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刘亚妹  丛丽娜  陈明 《微生物学通报》2023,50(10):4533-4543
【背景】丁酸梭菌是专性厌氧的新一代芽孢益生菌,耐热、耐酸、抗逆性强,极具应用价值和开发前景。【目的】优化丁酸梭菌发酵培养基并初步研究其发酵液对黄曲霉菌的抑制作用和降解黄曲霉毒素B1 (aflatoxin B1, AFB1)的能力。【方法】利用响应面法对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采用牛津杯法对丁酸梭菌发酵液抑制黄曲霉菌生长进行研究,并通过酶联免疫法测定发酵液对AFB1的降解能力。【结果】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18.1g/L,大豆蛋白胨29.7g/L,磷酸氢二钾3.8 g/L,氯化钠2.0 g/L,乙酸钠4.0 g/L,结晶硫酸镁1.2 g/L,L-半胱氨酸盐酸盐0.3 g/L。优化后的丁酸梭菌生物量由8.99×108个/mL提高至2.28×109个/mL,是优化前的2.54倍。丁酸梭菌发酵液对致病真菌黄曲霉菌的抑菌效果十分显著,其上清液经浓缩后对AFB1降解72h的降解率达到68.65%,初步分析表明上清液中对AFB1  相似文献   

7.
植酸酶对草鱼和新吉富罗非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酸酶能水解植酸络合物,释放被植酸束缚的各种营养因子,因此能有效解除植酸与内源性消化酶的结合,促进消化酶的作用。本实验在全植物性饲料中添加植酸酶,研究其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新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淀粉酶及蛋白酶比活力的影响。以全植物性饲料为阴性对照组,添加磷酸氢钙(dibasic calcium phosphate,DCP)实验组为阳性对照组,另设4个不同梯度的植酸酶实验组(250 U/kg、500 U/kg、1 000 U/kg和2 000 U/kg)。实验选取健壮、规格齐整平均体质量为(12.59±0.09)g的草鱼和平均体质量为(9.59±0.12)g的新吉富罗非鱼,分别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5个平行,每个平行20尾鱼。养殖8周后,草鱼平均体质量(18.29±0.63)g,新吉富罗非鱼平均体质量为(24.68±1.34)g,抽样取出胃、肠和肝胰脏用来分析淀粉酶和蛋白酶比活力。结果表明,植酸酶对无胃鱼草鱼和有胃鱼罗非鱼淀粉酶及蛋白酶比活力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相比较而言,植酸酶对罗非鱼的应用效果较明显,低剂量就能显著提高其淀粉酶及蛋白酶比活力(P<0.05)。当植酸酶添加量达到1 000 U/kg时,草鱼和罗非鱼淀粉酶及蛋白酶比活力均达到峰值,此时,罗非鱼淀粉酶和蛋白酶比活力与阳性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草鱼肝胰脏蛋白酶比活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植酸酶2 000 U/kg实验组,罗非鱼淀粉酶和蛋白酶比活力与1 000 U/kg植酸酶实验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草鱼肝胰脏蛋白酶比活力显著低于1 000 U/kg植酸酶实验组(P<0.05)。因此,本实验条件下,植酸酶在草鱼和新吉富罗非鱼全植物性蛋白质配合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均为1 000 U/kg,生产实践中可通过添加植酸酶部分替代无机磷源。  相似文献   

8.
刘占才  牛景彦 《四川动物》2012,31(2):245-248
研究了暴露在不同高效氯氰菊酯浓度下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肝胰脏和肾脏溶菌酶(LSZ)的活性变化.实验中高效氯氰菊酯浓度设5组,分别为0 μg/L、0.5μg/L、1.0 μg/L、3.0μg/L和5.0 μg/L,每组分别于1d、5d和12 d取样,测定肝胰脏和肾脏溶菌酶活性.结果显示,肝胰脏LSZ活性在暴露1d、5d、12 d时,各处理组均显著下降(P <0.05,P <0.01).肾脏LSZ活性在暴露1d、5d时,0.5μg/L、1.0 μg/L和3.0 μg/L组显著上升(P<0.05,P<0.01),5.0 μg/L组显著下降(P<0.01);暴露12d时,0.5μg/L、1.0 μg/L组显著上升(P<0.05),3.0μg/L和5.0 μg/L组显著下降(P<0.05,P<0.01).表明高效氯氰菊酯对草鱼肝胰脏和肾脏具有明显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草鱼不同器官组织应对饲料途径氧化鱼油应激的差异性,以豆油、氧化鱼油为饲料脂肪源分别设计豆油组和氧化鱼油2组等氮、等能半纯化饲料,在池塘网箱养殖草鱼(平均体重(65.5±1.5)g)7 d后,采集草鱼肾脏、心脏、大脑、脾脏、鳃、肠道、皮肤、肝胰脏、肌肉共9个器官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RT-QPCR)的方法,测定了GSH合成代谢相关酶GCLC、GSS、GSR基因表达活性,以及三个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ω1、GSTpi、MGSt1基因的表达活性。并测定了草鱼总谷胱甘肽T-GSH在以上九种组织中的含量。结果显示,(1)经氧化鱼油刺激后,肾脏和鳃组织中T-GSH显著上升(p0.05);(2)经氧化鱼油刺激后,GCLC在肾脏、鳃中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GSS在肠中显著上调(p0.05),肝胰脏显著下调(p0.05),GSR在鳃、肠道、肝胰脏中显著上调(p0.05),肌肉中显著下调(p0.05);(3)经氧化鱼油刺激后,GSTω1在肠道中显著上调(p0.05),肌肉中显著下调(p0.05),GSTpi在肾脏中显著上调(p0.05),心脏、肌肉中显著下调(p0.05),MGST1在肾脏、肠道显著上调(p0.05),脾脏显著下调(p0.05)。结果表明,肾脏、心脏、大脑、脾脏、鳃、肠道、肝胰脏、肌肉组织都均有完整的GSH/GSTs通路。短期氧化鱼油刺激后,各个组织中GSH/GSTs通路都受到一定的影响,其中肾脏、肠道、肝胰脏、鳃的GSH/GSTs通路相对其它组织受到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0.
微囊藻毒素在滇池鱼体内的积累水平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富营养化水体中鱼体内微囊藻毒素(MC)的积累水平及其分布特征,2003年4月和9月份两次在滇池试验区采集了鲢、鳙和草鱼等鱼种,用ELISA方法对鱼体中肝、肾、空肠、胆、肌肉等不同组织中MC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MC在所有样品中均能检测到,且主要分布在鱼体的肝肾脏和消化道等器官,而肌肉和非消化道器官中毒素含量相对较低。不同鱼种不同组织对MC的富集程度也明显不同,鲢鳙中肝脏和肾脏这两个主要的靶器官对MC的蓄积能力就远高于草鱼。同时,不同季节MC在鱼体内的积累水平也明显不同,4月份鱼样中MC的含量普遍低于9月份鱼样中MC的含量。最后按照WHO生活饮用水安全标准的建议进行推算,所有鱼肉中的MC均没有超过其推荐的人体每日可允许摄入量(≤0.04μg/kg人体重),初步推断鱼肉中MC暂时还未危及到人体健康,但仍具有潜在的风险性。  相似文献   

11.
饥饿状态下草鱼生长激素的分泌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以两种规模草鱼为对象,研究了饥饿对其生长激素的影响。检测由背大动脉导管抽取的连续血样的结果表明;饥饿状态下草鱼(体重为0.5-1.0kg)生长激素分泌仍是间歇性的,但饥饿明显提高其总体生长激素平均值、基础生长激素平均值和其最大峰值。对于草鱼鱼种(体重为25.30g),饥饿也明显提高其血液中生长激素水平,但草鱼种的肥满度系数和血糖浓度却。在体外灌流实验中,饥饿的草鱼种脑垂体碎片生长激素基础分泌值明显高于正常投喂的对照组。这些结果表明:饥饿状态下草鱼生长激素分泌增强。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饲料蛋白源和养殖密度对草鱼生长以及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为(5.36±0.18) 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为试验对象,采用双因素正交实验,研究饲料非粮蛋白源(豆粕、乙醇梭菌蛋白、黄粉虫、棉籽浓缩蛋白和小球藻)和初始养殖密度(0.11、0.16和0.21 kg/m3;对应为20、30和40尾/网箱)及其交互作用对草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养殖试验在池塘网箱(1.0 m×1.0 m×1.5 m)中进行,养殖周期为60d。结果表明: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各蛋白源组草鱼饲料系数均呈增长趋势,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和肝体比均呈降低趋势。在不同养殖密度下,黄粉虫组饲料系数均显著高于其他蛋白源组(P<0.05),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显著低于其他蛋白源组(P<0.05)。当养殖密度为0.11和0.16 kg/m3时,试验草鱼生长性能接近,其特定生长率显著优于0.21 kg/m3密度组(P<0.05)。饲料蛋白源和养殖密度对草鱼全鱼水分和粗蛋...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研究肿瘤蛋白p53诱导核蛋白1(Tumor protein 53-induced nuclear protein 1,TP53INP1)的结构及其在微囊藻毒素-LR(MC-LR)胁迫下的表达变化,以MC-LR诱导的草鱼(Ctenopharygodon idella)肝脏转录组测序获得的unigenes序列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需肌醇酶1(Inositol-requiring enzyme 1, IRE1-like)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响应微囊藻毒素-LR(MC-LR)中的作用, 研究根据草鱼转录组测序结果得到该基因家族成员IRE1-like的EST序列, 采用RACE技术获得了草鱼IRE1-like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登录号: MG797683)。该基因序列全长3595 bp, 包括3093 bp开放阅读框, 编码1030个氨基酸, 分子量为116.24 kD, 理论等电点为6.26, 具有跨膜结构和信号肽。草鱼IRE1-like基因包含Luminal (39—307 aa)、STKc (569—834 aa)和RNase (837—915 aa)三个结构域。同源性和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草鱼IRE1-like基因与斑马鱼IRE1-α基因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结果表明, 草鱼IRE1-like基因在肝脏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 在肌肉、脾脏、鳃和心脏等其他8种不同组织中也均有表达。不同剂量MC-LR诱导草鱼24h和96h后, 25 μg MC-LR/kg BW和100 μg MC-LR/kg BW剂量组中草鱼肝脏IRE1-like基因表达水平分别在24h和96h显著上升(P<0.05)。以上结果初步说明了草鱼IRE1-like基因可能在MC-LR诱导草鱼内质网应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进一步研究草鱼IRE1-like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Because of the potential health risks of aflatoxin B1 (AFB1), it is essential to monitor the level of this mycotoxin in a variety of foods. An indirect competitive immunoassay has been developed using the NRL array biosensor, offering rapid, sensitive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AFB1 in buffer, corn and nut products. AFB1-spiked foods were extracted with methanol and Cy5-anti-AFB1 added to the resulting sample. The extracted sample/antibody mix was passed over a waveguide surface patterned with immobilized AFB1. The resulting fluorescence signal decreased as the concentration of AFB1 in the sample increased. The limit of detection for AFB1 in buffer, 0.3 ng/ml, was found to increase to between 1.5 and 5.1 ng/g and 0.6 and 1.4 ng/g when measured in various corn and nut product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6.
草鱼种无机盐需要量之研究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2  
应用正交法设计进行了三批草鱼种对钙、磷、镁、铁等无机盐元素需要量饲养试验.在此基础上又设计进行了两批以三池平行为一组的鉴别试验.经数理统计分析,获得了草鱼种饲料适宜混合无机盐含量,草鱼种对钙、磷等13种无机盐元素的适宜需要量,以及适宜比例.取得了比哈尔佛Halver氏鱼类营养盐(美国药典U.S.P.Ⅻ.No.2营养盐加哈尔佛微量元素)更适于草鱼种生长需要的新型混合无机盐.试验表明,对草鱼种生长影响比较大的无机盐元素是钙、磷、铁、硫、镁和钴.适宜的混合无机盐对草鱼种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适宜的混合无机盐或缺乏无机盐则草鱼种食欲差,生长缓慢,蛋白质效率低,出现营养缺乏症状.草鱼种对无机盐的需要表明,它不同于已有报道的大鳞大马哈鱼、斑点叉尾鮰、虹鳟、鲤、红海鲷、日本鳗、溪红点鲑,以及非鲫等.所作鱼体背肌、脊柱和血液的生化成分分析表明,第四、五批试验所养草鱼种与常规用草饲养的草鱼种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显著优于脂肪, 因此研究碳水化合物与蛋白的相互作用关系是解决草鱼配方策略的重要途径。实验探讨了中规格(460 g)草鱼和大规格(1970 g)草鱼饲料中蛋白与碳水化合物的相互作用关系。实验采用2×4的双因子实验设计, 实验一: 中规格草鱼饲料的2个淀粉梯度为25%和35%, 4个蛋白梯度为22%、24%、26%和28%, 共8个处理; 实验二: 大规格草鱼饲料的2个淀粉梯度为30%和40%, 4个蛋白梯度为18%、20%、22%和24%, 共8个处理。在56d的等量投喂后, 实验结果显示: 中规格草鱼的生长性能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显著上升, 在28%蛋白水平组达到最高(P<0.05), 且小麦淀粉水平35%组的生长性能显著高于25%组(P<0.05); 大规格草鱼的生长性能也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显著上升, 在蛋白水平大于20%之后差异不显著(P>0.05), 且小麦淀粉水平40%组的生长性能显著高于30%组(P<0.05)。同时, 中规格和大规格草鱼饲料分别添加35%和40%小麦淀粉时不会对草鱼的肝脏组织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 在实验条件下, 中规格和大规格草鱼分别在饲料小麦淀粉水平35%和40%以内时, 可以有效地利用淀粉节约饲料蛋白而不造成肝脏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