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酮酸盐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8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观察组(n=49例)和对照组(n=49例),对照组给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酮酸盐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血清hs-CRP、分析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比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降低的幅度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2周血清hs-CRP水平、白细胞计数(WBC)、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酮酸盐能够有效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症水平、调节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从而改善神经功能,有利于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高敏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5年12月我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苷、丹红、胞磷胆碱,观察组联合口服益气活血、醒脑涤痰中药汤剂。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检测血清TNF-α、hs-CRP、IL-6水平,并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TNF-α、hs-CRP和IL-6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TNF-α、hs-CRP、IL-6水平,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病变时期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内皮素-1(ET-1)水平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方法:临床确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8例,分别检测不同病变时期(入院时、入院第7天和出院前)的血清CRP和ET-1的含量,并记录病例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选择30例除外心脑血管疾病的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①血清CRP含量在入院时、入院第7天和出院前分别为6.83±1.51 mg/L、4.89±1.33 mg/L、4.12±1.24 mg/L.较对照组(2.82±0.66 mg/L)均有显著升高(p<0.05);血清ET-1含量在入院时、入院第7天和出院前分别为133.69±38.93 ng/L、125.234±32.45 ng/L、108.32±31.51 ng/L,较对照组(45.67±10.02mg/L)均有显著升高(p<0.01).②随着病程的发展,CRP含量逐渐下降,与病程呈负相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ET-1含量也逐渐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与病程进展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RP和ET-1水平存在着动态变化.随着病情恢复,CRP含量明显下降,但ET-1含量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培元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接收的99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根据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9,给予基础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和研究组(n=50,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培元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上肢运动功能、睡眠质量以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妊娠相关蛋白A(PAPP-A)、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变化,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2.00%(46/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43%(35/49)(P0.05)。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运动(FMA)评分则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血清hs-CRP、PAPP-A水平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NGF、BDNF水平则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培元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上肢运动功能、睡眠质量,改善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网膜素-1(omentin-1)、鸢尾素(Irisin)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2例,记作合并脑卒中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症组28例(NIHSS评分≤4分)、中症组39例(5分≤NIHSS评分≤20分)和重症组25例(NIHSS评分>20分),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28例(mRS评分>2分)和预后良好组64例(mRS评分≤2分)。另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单纯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90例作为单纯H型高血压组,分析合并脑卒中组患者血清omentin-1、Irisin水平及omentin-1、Irisin与NIHSS评分、mRS评分的相关性,并应用ROC曲线分析血清omentin-1、Irisin水平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合并脑卒中组血清omentin-1、Irisin水平显著低于单纯H型高血压组(P<0.05),随脑卒中神经缺损严重程度的升高,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omentin-1、Irisin水平逐渐降低(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omentin-1、Irisin水平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老年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omentin-1、Irisin水平与NIHSS评分及mRS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omentin-1最佳临界值为105.36 ng/ml,敏感度为78.23%,特异度为83.44%;Irisin最佳临界值为90.77 ng/L,敏感度为71.00%,特异度为61.43%。结论:老年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omentin-1、Irisin水平异常降低,其水平与神经缺损程度和预后呈负相关,血清omentin-1、Irisin对老年H型高血压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纤维蛋白溶煤原活化剂(t-PA)、同型半胱氨酸(Hcy)、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接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银杏达莫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PA、Hcy、MMP-9水平,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脑血流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55%(43/45)]显著高于对照组[71.11%(32/45)](P0.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2.83±0.51)%vs(6.91±1.21)%],Barthel指数大于对照组[(82.10±4.03)%vs(64.86±5.39)%](P0.05),血清t-P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0.59±0.16)IU·mL~(-1) vs(0.52±0.14)IU·mL~(-1)],血清Hcy、MMP-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0.49±1.97)ng/L vs(15.92±2.01)ng/L、(16.35±1.30)mol/L vs(21.54±2.53)mol/L、(159.07±14.53)pg/mL vs(231.34±16.72)pg/mL](P0.05);观察组MCA、PCA显著大于对照组[(49.40±6.30)cm2 vs(41.36±5.76)cm2、(34.86±4.29)cm2 vs(29.76±4.20)cm2](P0.05)。结论: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Hcy、MMP-9水平,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接受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并发症及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重症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肠内营养(观察组)和肠外营养(对照组)支持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明显增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机体营养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舒血宁注射液联合胞磷胆碱钠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血浆血管性病友因子(v W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胞磷胆碱钠治疗,每次2粒,每天3次;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每次5 m L,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 L中混合后进行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治疗疗程均为2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血清IGF-1、v WF、HIF-α水平的变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66%(55/60) vs. 71.66%(43/60)](P0.05),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7.01±1.23)分vs.(10.52±1.98)分](P0.05),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8.16±5.62)分vs.(56.20±5.13)分](P0.05);血清IGF-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74.29±27.35)IU/mL vs.(152.08±25.29)IU/mL](P0.05),血清v WF、HI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5.63±1.21)mg/L vs.(11.92±1.35)mg/L,(14.21±3.11)μmol/L vs.(20.16±3.89)μmol/L](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胞磷胆碱钠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胞磷胆碱钠治疗,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脑组织功能,可能与其效减轻炎症反应及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ICVD患者86例为病例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同时口服阿司匹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均治疗12个月。另选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者86例为健康组。检测并对比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比治疗前、治疗后1 d研究组与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结果:病例组治疗前血清中hs-CRP、OX-LDL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d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清中OX-LDL、hs-CRP、IMT、颈动脉斑块面积和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BI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血清中OX-LDL、hs-CRP、IMT、颈动脉斑块面积和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ICVD患者,能有效降低血清中炎性因子OX-LDL、hs-CRP水平,减小IMT和颈动脉斑块面积,有助于患者更好更快的恢复,较单用阿司匹林治疗效果更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恩必普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9例,并给予两组患者常规的抗急性脑梗死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静脉滴注,30 mg/次,2次/d,持续10 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恩必普(丁苯酞软胶囊)治疗,餐前口服,200 mg/次,3次/d,持续10 d。分别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和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87%和79.49%,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和血清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的NIHSS评分和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P0.05)。结论:采用恩必普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血清hs-CRP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正五聚蛋白3(Pentraxin 3,PTX3)、组织蛋白酶S(Cathepsin S,Cat S)、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A及mi R-32-3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诊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2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选择正常健康人群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和比较两组血清PTX3、Cat S、IL-17A及mi R-32-3p含量与全血组织mi R-32-3p的表达,评估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病例组血清PTX3、Cat S、IL-17A含量及全血mi R-32-3p相对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平均NIHSS评分为9.58±1.28分,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的NIHSS评分与血清PTX3、Cat S、IL-17A含量和全血mi R-32-3p相对表达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TX3、Cat S、IL-17A含量和全血mi R-32-3p相对表达都为影响NIHSS评分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PTX3、Cat S、IL-17A与全血组织mi R-32-3p呈高表达,可能作为评价患者神经缺损功能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清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表达及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接诊的9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本研究对象,其中脑梗死55例设为脑梗死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43例,并选择我院同期体检中心健康者50作为对照组,分析三组血清VCAM-1、MMP-2、TIMP-1水平之间的差异及不同神经缺损程度血清VCAM-1、MMP-2、TIMP-1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情况,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血清VCAM-1、MMP-2、TIMP-1水平及NIHSS评分显著高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血清VCAM-1、MMP-2、TIMP-1水平及NI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重度神经缺损组血清VCAM-1、MMP-2、TIMP-1水平及NIHSS评分显著高于中度神经缺损组和轻度神经缺损组,差异显著(P<0.05);中度神经缺损组血清VCAM-1、MMP-2、TIMP-1水平及NIHSS评分显著高于轻度神经缺损组,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中显示,血清VCAM-1、MMP-2、TIMP-1均和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603, 0.915, 0.778,P<0.05)。结论:血清VCAM-1、MMP-2、TIMP-1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表达异常,神经缺损越严重血清VCAM-1、MMP-2、TIMP-1表达越高。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表达及其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0例初发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另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志愿者4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LSA)法检测并对比各组血清RBP4、Lp-PLA2、MCP-1水平差异。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AIS患者入院14 d预后,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临床资料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RBP4、Lp-PLA2、MCP-1水平与NIHSS、MRS评分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RBP4、Lp-PLA2、MCP-1对AI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AIS患者的血清RBP4、Lp-PLA2、MCP-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血清RBP4、Lp-PLA2、MCP-1水平逐渐升高(P<0.05)。预后不良组年龄、血清RBP4、Lp-PLA2、MCP-1水平以及NIHSS评分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AIS患者的血清RBP4、Lp-PLA2、MCP-1水平与NIHSS、MRS评分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RBP4、Lp-PLA2、MCP-1三项联合检测预测AIS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7,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的0.775、0.799、0.781。结论:AIS患者血清RBP4、Lp-PLA2、MCP-1水平显著升高,升高程度与患者病情及预后密切相关,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AIS患者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血疏口服液配合大骨瓣减压硬膜扩大减张缝合术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87例,采用随机单盲取法分为试验组44例,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标准大骨瓣减压硬膜扩张缝合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及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脑血舒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NSE水平变化,同时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指数(BI)测定,并评定和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疗程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73%,显著高于对照组81.40%(P0.05)。两组血清hs-CRP、NSE水平ADL、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BI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血清hs-CRP、NSE水平ADL、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脑血舒口服液配合大骨瓣减压硬膜扩大减张缝合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可能与其降低血清NSE、hs-C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不同水平血压管理应用效果及其对近期预后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7月-2022年9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及观察1组、观察2组,对照组不进行降压治疗,将观察1组患者急性期血压控制120/80 mmHg,观察2组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观察各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近期预后改善情况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对患者治疗效果和NIHSS测量评定。结果:治疗后各组NIHSS评分较入院时明显降低,且治疗期间NIHSS评分变化12 d>8 d>4 d,观察1组、观察2组患者治疗4 d、8 d、12 d后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1组和观察2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提高(P<0.05),观察1组与观察2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MMSE和MoC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MMSE和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压控制和入院NIHSS评分则与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显著相关(P<0.05)。结论:急性脑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对患者进行血压控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预后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但血压控制120/80 mmHg与140/90 mmHg血压管理方案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Solitaire AB支架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通过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比较治疗效果,通过评价患者随访期间的改良Rankin评分(m RS)和哥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比较预后情况。结果:15例患者通过动脉溶栓联合1~3次Solitaire AB取栓后,14例患者均达到部分或完全再通,1例患者因生命体征不稳而终止取栓手术,再通率为93.3%。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为(4.33±1.45),显著低于术前的(12.93±4.25)(P0.05)。15例患者均通过3个月的术后随访,改良Rankin(m RS)评分均显示良好,其中2例为2分,5例为1分,8例为0分。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血管再闭塞等相关并发症。结论:Solitaire AB支架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良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曾义  喻良  王曦  赵戈  黄忠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19(20):3939-394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3)、血清趋化因子12(CXCL12)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于2016年2月~2018年9月期间接收的AIS患者138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该院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中风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症组(n=42,4分),中症组(n=61,4~15分),重症组(n=35,15分),根据改良RABKIN量表(m 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82)和预后不良组(n=56)。比较对照组、观察组的血清GAL3、CXCL12水平,分析不同NIHSS得分、不同预后的血清GAL3、CXCL12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GAL3、CXCL12水平与NIHSS评分、m 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GAL3、CXCL1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中症组AIS患者血清GAL3、CXCL12水平高于轻症组,且重症组高于中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的AIS患者血清GAL3、CXCL12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血清GAL3、CXCL12水平与NIHSS评分、m R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AIS患者的血清GAL3、CXCL12水平均异常升高,且其升高程度与AI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超声造影评价及其与血脂指标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ACI患者186例,根据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数值以及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超声造影情况将其分为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和易损斑块组。对比各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的Rankin评分(m R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易损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患者的TC、LDL-C、TG、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0.05),易损斑块组患者的LDL-C、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易损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m RS评分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0.05),易损斑块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m RS评分均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经Pearson分析显示,LDL-C、hs-CRP、NIHSS评分和m RS评分与斑块分级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超声造影技术可有效评估ACI患者的斑块稳定性,ACI患者的斑块分级与脂代谢紊乱、机体的炎症反应以及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