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荧光金逆行追踪和FOS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的方法对外周伤害性刺激下大鼠脑干内向延髓网状背侧亚核传入投射的神经元中c-fos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在麻醉状况下将0.15μl2%荧光金注入大鼠单侧延髓网状背侧亚核,存活5d后用1%福尔马林刺激同侧前爪、后爪和口周,2h后灌注取材,再行FOS免疫荧光标记。结果发现在脑的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缝背核、线形核和中缝大核内观察到荧光金记细胞、FOS样免疫阳性反应细胞及荧光金/FOS双标细胞。在这四个核团中,双标细胞数分别占荧光金逆标神经元数的25%(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11.7%(中缝背核)、8.9%(线形核)和12.1%(中缝大核)。结果提示在脑干向延髓网状背侧亚核投射的神经元中,有一部分与外周伤害性刺激信息的调控有关,还有的神经元可能具有其它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用荧光金逆行追踪和 FOS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的方法对外周伤害性刺激下大鼠脑干内向延髓网状背侧亚核传入投射的神经元中 c- fos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在麻醉状况下将 0 .15 μl2 %荧光金注入大鼠单侧延髓网状背侧亚核 ,存活5 d后用 1%福尔马林刺激同侧前爪、后爪和口周 ,2 h后灌注取材 ,再行 FOS免疫荧光标记。结果发现在脑的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缝背核、线形核和中缝大核内观察到荧光金标记细胞、FOS样免疫阳性反应细胞及荧光金 / FOS双标细胞。在这四个核团中 ,双标细胞数分别占荧光金逆标神经元数的 2 5 %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 11.7% (中缝背核 )、 8.9% (线形核 )和 12 .1% (中缝大核 )。结果提示在脑干向延髓网状背侧亚核投射的神经元中 ,有一部分与外周伤害性刺激信息的调控有关 ,还有的神经元可能具有其它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通过Pos免疫细胞化学、电生理及微量注射法对中缝隐核(NRO)的交感抑制作用的相关途径进行探讨。实验在成巴比妥钠或α-氯醛糖和氨基甲酸乙脂麻醉的Sprague-Dawley(SD)大鼠上进行。同时予以NRO,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背侧部(dPAG)方波脉冲串刺激,诱导中脑和延髓的c-Fos表达。刺激NRO过程中,基础血压升高(P<0.05),刺激dPAG引起的防御性升压反应则减少(P<0.01);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侧部(vPAG)、巨细胞旁外侧核(PGL)的Fos样免疫阳性反应(FLI)细胞计数分别为66.5±8.3和10.8±1.5(刺激NRO+dPAG组),较单独刺激dPAG组明显增加,P值分别小于0.01和0.001;单或双脉冲刺激中缝隐核在vPAG可以记录到相关单位,其中84%为兴奋单位,抑制单位占16%。双侧vPAG内微量注射利多卡因(每侧2μg/0.1μl),基础血压无明显变化,而刺激NRO引起的降压反应幅度减小(P<0.01),提示,延髓腹外侧区(VLM)、NRO存在不同功能分化的神经元;NRO可能有向vPAG的兴奋性投射,此投射可加强NRO的交感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4.
大鼠脑内5-HT能神经元对咽肌的支配及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PRV和5-HT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方法研究脑内5-HT能神经元对咽肌的神经支配及调控。观察到中缝核群的中缝苍白核、中缝隐核、中缝大核、中缝桥核、中缝正中核、中缝背核、和中缝尾侧线形核等部位有PRV和5-HT双标记细胞,直接证明中缝核群的5-HT能神经元投射到支配咽肌的疑核运动神经元和孤束核中的前运动神经元,调控咽肌的运动。并推测脑干中缝核群中的5-HT能神经元对咽肌运动的调控可能经由5HT3和5HT1A两种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5.
辣椒素引起脑干内心血管活动相关核团中c-fos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ue BJ  Zhang XX  Shi GM  He RR 《生理学报》2000,52(2):159-162
在16只切断两侧缓冲神经的大鼠,观察颈总动脉注射辣椒素对脑干内心血管活动相关核团c-fos原癌基因表达的影响。在剂对照组大鼠脑干,仅见少数Fos蛋白样免疫反应(FLI)神经元。与对照组相比,颈总动脉注射辣椒素(10μmol,0.1ml)时,脑干内巨细胞旁外侧核(PGL)、蓝斑(LC)、最后区(AP)和孤束核(NTS)等部位的FLI神经元显著增加,而中脑中央灰质(PAG)和中缝核群(RN)的FLI神  相似文献   

6.
实验采用NADPH组织化学和5-HT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显色方法研究了5-HT和一氧化氮合酶在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和中缝核簇神经元的分布特征及共存情况。结果表明:(1)在PAG腹外侧区中观察到大量的NOS阳性神经元和5-HT样免疫阳性神经元,但是NOS/5-HT双标神经元较少,仅占该区5-HT样免疫阳性神经元20.1%,并且主要分布在该区的内侧部;在PAG的背外侧区中观察到密集的NOS阳性神经元,但是几科未见5-HT免疫阳性神经元分布。(2)在中缝核簇的大多数亚核内均可观察到大量的NOS神经元和5-HT免疫阳性神经元。在中缝背核的内侧部、中缝背核的尾侧部、中缝正中核、尾侧线形核、中缝大核和中缝隐核内双标神经元分别占所在部位中5-HT免疫阳性神经元的44.6%、53.4%、44.4%、26.2%、26.7%和21.8%。然而在中缝苍白核内仅偶见少数双标神经元,研究结果表明,在PAG和中缝核簇的一些神经元内5-HT可以与NOS共存,提示这两种神经活性物质在功能上可能存在着某种相关性,有关这些双标神经元的功能意义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3H]-2脱氧葡萄糖定量放射自显影方法,研究了电刺激大鼠尾核头部镇痛时中枢神经系统有关结构的葡萄糖代谢率变化。结果表明,痛刺激后,皮层躯体感觉Ⅰ,Ⅱ区、扣带回皮质、丘脑束旁核、丘脑中央中核、丘脑腹后核、尾核、外侧缰核、外侧隔核、中缝背核及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等结等的葡萄糖代谢率均明显升高(P<0.05)。电刺激大鼠尾核头部后,中缝大核及延髓旁巨细胞网状外侧核的葡萄糖代谢率显著升高,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和中缝背核的葡萄糖代谢率亦有升高趋势。电刺激大鼠尾核头部可部份降低痛刺激引起的有关结构葡萄糖代谢率升高(如皮层躯体感觉Ⅰ、Ⅱ区、扣带回皮质、丘脑束旁核、丘脑中央中核、丘脑腹后核、外侧隔核及外侧缰核等)。上述结果提示,电刺激大鼠尾核头部镇痛时抑制了与痛感觉有关的结构,同时激活了与镇痛有关的结构。中缝大核、中缝背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及延髓旁巨细胞网状外侧核等结构是实现尾核镇痛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实验采用 NADPH组织化学和 5 - HT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显色方法研究了 5 - HT和一氧化氮合酶在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和中缝核簇神经元的分布特征及共存情况。结果表明 ;(1 )在 PAG腹外侧区中观察到大量的 NOS阳性神经元和 5 - HT样免疫阳性神经元 ,但是 NOS/ 5 - HT双标神经元较少 ,仅占该区 5 - HT样免疫阳性神经元 2 0 .1 % ,并且主要分布在该区的内侧部 ;在 PAG的背外侧区中观察到密集的 NOS阳性神经元 ,但是几乎未见 5 - HT免疫阳性神经元分布。(2 )在中缝核簇的大多数亚核内均可观察到大量的 NOS神经元和 5 - HT免疫阳性神经元。在中缝背核的内侧部、中缝背核的尾侧部、中缝正中核、尾侧线形核、中缝大核和中缝隐核内双标神经元分别占所在部位中 5 - HT免疫阳性神经元的 44 .6 %、5 3.4%、 44 .4%、 2 6 .2 %、 2 6 .7%和 2 1 .8%。然而在中缝苍白核内仅偶见少数双标神经元。研究结果表明 ,在 PAG和中缝核簇的一些神经元内 5 - HT可以与 NOS共存 ,提示这两种神经活性物质在功能上可能存在着某种相关性 ,有关这些双标神经元的功能意义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阿片样物质在楔状核抗伤害感受中作用的研究*李韶王桂兰崔存德张自东(滨州医学院生理教研室,山东滨州256603;同济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形态学资料表明:脑干楔状核(NCF)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和中缝大核(NRM)间有纤维联系,有作者提出:NC...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用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观测了针刺对切除一侧L1-S2背根(保留L6背根)猫脊髓L5Ⅱ板层内含P物质(SP)、胆囊收缩素(CCK),亮氨酸脑啡肽(L-ENK)和5-羟色胺(5-HT)神经纤维可塑性的影响。结果如下:非针刺组手术侧Ⅱ板层SP和CCK阳性面积分别为非手术侧的77%和46%,而针刺组手术侧SP已恢复到非手术侧水平,CCK为非手术侧的66%,均比非针刺组明显增加。术后30天再切断L6备用根后两组动物手术侧SP和CCK阳性面积显著下降,表明针刺促进备用根中SP和CCK神经纤维发生可塑变化;手术切断背根上L-ENK阳性面积无影响,而针刺后有所增加,表明针刺能影响中间神经元的L-ENK神经纤维发生可塑性变化;背根切断后下行投射的5-HT阳性面积明显增加,而针刺无进一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Song G  Li Q  Shao FZ 《生理学报》2001,53(5):391-395
实验在6只成年猫上进行,将WGA-HRP微量注入C5膈神经核内,通过逆行追踪及5-HT免疫组织化学FITC荧光双重标记方法,研究了中缝核5-HT能神经元向脊髓膈神经核的投射,同时观察了延髓膈肌产运动神经元接受5-HT能纤维投射的情况,结果在中缝苍白核观察到较多的HRP-5-HT双标记神经元,在中缝大核,中缝隐核观察到少数散在的双标记神经元,在延髓疑核,孤束核腹外侧区域的HRP单核记神经元(即膈肌前运动神经元)周围观察到5-HT能轴突末梢,结构表明:发自中缝苍白核5-HT能神经元的传出纤维可投射到脊髓膈神经核,延髓膈肌前运动神经元接受5-HT能纤维的传入投射。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用HRP注入下丘脑腹内侧核结合逆行追踪与抗FOS蛋白和抗酪氨酸羟化酶(TH)抗血清双重免疫细胞化学相结合的三重标记方法,对大鼠孤束核和延髓腹外侧区至下丘脑腹内侧核的儿茶酚胺能投射神经元在胃伤害性刺激后的c-fos表达进行了观察。本文发现孤束核和延髓腹外侧区有七种不同的标记细胞:HRP、Fos、TH单标细胞Fos/HRP、Fos/TH、HRP/TH双标细胞和Fos/HRP/TH三标细胞。上述七种标记细胞主要分布在延髓中段和尾段孤束核的内侧亚核和延髓腹外侧区以及两者之间的网状结构。HRP标记细胞以注射侧为主,对侧有少量分布。本文结果证明,大鼠孤束核、延髓腹外侧区和网状结构内儿茶酚胺能神经元有些至下丘脑腹内侧核的投射,其中一部分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参与了胃伤害性刺激的传导和调控。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肉食动物和大白鼠的脚内核,相当于灵长类的内侧苍白球(Nagy et al.1978;Fox and Schmitz 1944);它们的细胞形态、传入及传出均相同。早期以及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工作者,虽然在研究其他核团的投射时,联系到一些本核团的传入,但是尚缺乏对本核团传人的系统研究。本实验即是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的逆行传递法来研究大白鼠脚内核的传入性联系。  相似文献   

14.
电刺激麻醉家免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M)能诱发心外膜电图ST段明显抬高。刺激腓深神经能抑制这种反应。P5平面横断脑干、双侧电解损毁中脑中央灰质腹侧部(vPAG)或在双侧rVLM微量注射脑啡肽抗体后,均能明显减弱腓深神经的抑制作用。以上结果提示腓深神经能够抑制由rVLM诱发的心肌缺血反应。腓深神经的这种抑制效应可能有赖于中脑头端以上某些区域脑结构的完整,vPAG可能是这种抑制效应的中枢环节之一,延髓水平的脑啡肽可能参与这种抑制过程。  相似文献   

15.
用追踪和免疫电镜技术研究三叉神经尾侧亚核(Vc)内P物质受体(SPR)阳性神经元与初级传入和下行投射之间的突触联系。光镜观察发现,在Vc浅层,SPR阳性神经元的分布与RMg下行投射终末的分布有重叠。电镜观察发现,三叉初级传入终末和SPR阳性神经元树突形成非对称性轴树突触;RMg下行投射终末与SPR阳性神经元树突也形成非对称性轴树突触,提示RMg下行投射纤维可能通过直接作用于丘脑投射神经元对三叉初级传入的伤害性信息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6.
Xue BJ  Zhang XX  Ding YF  Shi GM  He RR 《生理学报》2001,53(1):66-71
实验采用NADPH-d组化技术和Fos蛋白免疫组化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观察了颈动脉注射辣椒不时,大鼠脑干心血管相关核团内NOS和Fos蛋白的分布以及两者的共存关系。结果显示:(1)颈动脉注射辣椒不可诱发脑干中最后区(AP)、孤束核(NTS)、巨细胞旁外侧核(PGL)和蓝斑(LC)等多个部位Fos样免疫反应(FLI)神经元显著增加 中脑中央灰质(PAG)和中缝核群(RN)的FLI神经元无明显改变。(2)PGL和NTS内NO合成神经元以及PGL内双标神经元数量也明显增加,而AG和RN中NO合成神经元无明显变化,在LC和AP仅偶见或未见NO合成神经元。(3)预先应用辣椒素受体阻断剂钌红或NMDA受体阻断剂MK-801,则明显减弱辣椒素的上述效应,以上结果表明,颈动脉注射辣椒素可兴奋脑干心血管活动相关核团神经元,NO在脑干核团对辣椒素的反应中发挥间接的调制作用,辣椒素的效应由香草酸受体(辣椒素受体)介导并有谷氨酸参与。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定位向咬肌运动神经元投射的最后一级运动前神经元在脑干内的分布。方法注射麦芽凝集素结合的辣根过氧化物酶(WGA-HRP)至咬肌神经逆行跨突触追踪,然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了该类神经元。结果这类神经元分布在双侧三叉上核(Vsup)、三叉神经感觉主核背侧部(Vpdm)、小细胞网状结构(PCR)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背侧部(Vodm),以及对侧三叉神经运动核(Vmo)。数量上,Vsup,特别是注射侧Vsup中,标记的神经元数量最多;其他核团内,双侧标记的神经元的数量无明显差别。结论一侧咬肌运动神经元直接接受脑干双侧多个区域调控。  相似文献   

18.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邻位切片法,研究了猫基底前脑胆碱能皮质投射神经元区的P物质样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胆碱乙酰化酶样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分布关系,从内侧隔核至Meynert基底核,2种神经元分布范围相近,且形态,大小相似。但在邻位切片,未见分别呈此二免疫反应的同一神经元的对应剖面。P物质样免疫反应神经元在内侧隔核和斜角带核数量较多,但在基底核明显减少,在Ch4间质部及腹侧苍白球连合下部仅为偶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