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从云南传统发酵豆豉中分离并筛选得到一株高产乳酸的乳酸菌菌株,并对其产酸培养基组成及条件进行优化探讨.方法 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豆豉由来高产有机酸菌株YM-4-3的碳源进行优化.结果 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该乳酸菌菌株属于植物乳杆菌,并将之命名为Lactobacillus plantarum YM-4-3,碳源优化结果表明,乳糖是L.plantarum YM-4-3 菌株生物合成乳酸的最佳碳源,而果糖则是最利于各种主要有机酸合成的碳源,由于此时各常见有机酸的含量均高于其他碳源时的含量,且其总酸含量高达9696.32 mg/L.结论 云南传统发酵豆豉可以成为功能性乳酸菌筛选的菌种资源库,所分离得到的L plantarum YM-4-3产酸能力较强,它可被应用于有机酸发酵及豆豉发酵的酸化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酵母产γ-氨基丁酸的能力。方法: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设计实验对酵母产γ-氨基丁酸(GABA)的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确定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和硫酸铵复合氮源,合适的无机盐为KH2PO4;最佳发酵培养基为3%葡萄糖,3%蛋白胨,0.3%(NH4)2SO4和0.1%KH2PO4。在此培养条件下,摇瓶发酵可以获得1.690g.L-1的GABA产量。结论:发酵培养基的优化,提高了菌株产γ-氨基丁酸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酵母产γ-氨基丁酸的能力。方法: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设计实验对酵母产γ-氨基丁酸(GABA)的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确定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和硫酸铵复合氮源,合适的无机盐为KH2PO4;最佳发酵培养基为3%葡萄糖,3%蛋白胨,0.3%(NH4)2SO4和0.1%KH2PO4。在此培养条件下,摇瓶发酵可以获得1.690g.L-1的GABA产量。结论:发酵培养基的优化,提高了菌株产γ-氨基丁酸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利用响应面法对红曲霉M4产粉红色红曲色素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对红曲霉M4产色素的影响,利用Central composite试验设计对碳源、氮源浓度进行了试验,得到红曲色素优化培养基回归方程为Y=31.80001+12.02669X1+0.698225X2-12.33755X12+1.75X1X2-0.337496X22经分析,确定出红曲色素的最佳发酵培养基碳、氮源浓度为:红薯粉10.37%,大豆蛋白0.85%,发酵后红曲色素最高色价为每毫升41 u。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产淀粉酶嗜热菌Anoxybacillu sp.菌株进行培养基优化及产酶条件研究,以便提高菌株的产酶能力,并为下一步菌 株的诱变育种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常规方法液体培养菌株,用平板初筛和DNS法复筛选择产淀粉酶能力较高的菌株;单因素筛 选培养基最适的碳源、氮源、Ca2+浓度和Mg2+浓度,对单因素筛选的最佳碳源、氮源、Ca2+和Mg2+的三个较佳浓度进行四因素三 水平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对培养基不同pH值及不同培养温度进行培养条件研究。结果:产淀粉酶菌株筛选结果显示:六株菌中 淀粉酶酶活力值最大的是菌株Anoxybacillu sp.DL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基单因素筛选结果显示: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 硝酸铵、最适Ca2+、Mg2+浓度均为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基优化结果显示:C 源0.1 %,N源0.2 %,Mg2+ 0.04%, Ca2+ 0.04 %为最佳的培养基成分组合。产酶条件筛选结果显示:培养基pH 值为6、培养温度为55 ℃时菌株产酶水平最高,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养基的优化及最适的产酶条件能提高嗜热菌Anoxybacillu sp.DL4 产淀粉酶能力,Ca2+、Mg2+离子 对菌株产淀粉酶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先对不同产地采集的竹黄菌进行筛选,得到优产竹红菌素的菌株,然后采用单因子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法对竹红菌素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在优化培养基的基础上,选用不同浓度的Cr3+、Fe3+、Cu2+和Ca2+对竹红菌素进行离子调控研究。结果表明:从休宁所采集的菌株不仅生长速度最快,发酵所产的竹红菌素含量也最高;竹红菌素最佳发酵碳源是葡萄糖,最佳发酵氮源是硝酸钠,最佳培养基组合为2%葡萄糖,0.2%硝酸钠,pH7.5;Cr3+和Fe3+浓度为0.005%时竹红菌素含量均最高;0.05%的Ca2+最有利于竹红菌素的分泌;Cu2+为0.03%时竹红菌素含量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产淀粉酶嗜热菌Anoxybacillus sp.菌株进行培养基优化及产酶条件研究,以便提高菌株的产酶能力,并为下一步菌株的诱变育种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常规方法液体培养菌株,用平板初筛和DNS法复筛选择产淀粉酶能力较高的菌株;单因素筛选培养基最适的碳源、氮源、Ca~(2+)浓度和Mg~(2+)浓度,对单因素筛选的最佳碳源、氮源、Ca~(2+)和Mg~(2+)的三个较佳浓度进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对培养基不同p H值及不同培养温度进行培养条件研究。结果:产淀粉酶菌株筛选结果显示:六株菌中淀粉酶酶活力值最大的是菌株DL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基单因素筛选结果显示: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铵、最适Ca~(2+)、Mg~(2+)浓度均为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基优化结果显示:C源0.1%,N源0.2%,Mg~(2+)0.04%,Ca~(2+)0.04%为最佳的培养基成分组合。产酶条件筛选结果显示:培养基p H值为6、培养温度为55℃时菌株产酶水平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养基的优化及最适的产酶条件能提高嗜热菌Anoxybacillus sp.DL4产淀粉酶能力,Ca~(2+)、Mg~(2+)离子对菌株产淀粉酶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先对不同产地采集的竹黄菌进行筛选,得到优产竹红菌素的菌株,然后采用单因子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法对竹红菌素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在优化培养基的基础上,选用不同浓度的Cr3+、Fe3+、Cu2+和Ca2+对竹红菌素进行离子调控研究.结果表明:从休宁所采集的菌株不仅生长速度最快,发酵所产的竹红菌素含量也最高;竹红菌素最佳发酵碳源是葡萄糖,最佳发酵氮源是硝酸钠,最佳培养基组合为2%葡萄糖,0.2%硝酸钠,pH7.5;Cr3+和Fe3+浓度为0.005%时竹红菌素含量均最高;0.05%的Ca2+最有利于竹红菌素的分泌;Cu2+为0.03%时竹红菌素含量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对(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FJAT-5627)产胶量的影响,确定最适碳源、氮源、无机盐,并在单因素筛选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进行优化,得到少动鞘脂单胞菌产生结冷肢发酵培养基最佳优化组合.实验结果表明,少动鞘脂单胞菌产胶量发酵最适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为淀粉、豆饼粉和KH2PO4.响应面法得到产胶量(Y)与碳源淀粉(x1)、氮源豆饼粉(x2)和无机盐KH2PO4(x3)的回归方程为:Y=13.87+0.54x1+0.22x2-0.42x3-3.26x12-1.85x22-1.51x32+0.053x1x2+0.067x1x3+0.4x2x3.优化培养基组合为:淀粉浓度为30g/L,豆饼粉浓度为5 g/L,KH2PO4的浓度为0.7g/L,且此组合下少动鞘脂假单胞发酵得到结冷胶可达23.87g/L.  相似文献   

10.
酸菜中高产γ-氨基丁酸乳酸菌的筛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酸菜中筛选到2株相对高产γ-氨基丁酸的乳酸菌(GABA)菌株,酸菜1号和酸菜3号。酸菜1号初步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酸菜3号初步鉴定为乳酸链球菌(Streptococcus lactis)。实验还对酸菜1号菌株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用蔗糖为碳源、蛋白胨和牛肉膏作为复合氮源、培养基初始pH为6.0、培养温度为30~34℃时该菌株发酵产GABA的量最多,发酵过程中的振荡培养(100 r/min)和静置培养对GABA的产量无明显影响;在最佳培养基组合和发酵条件下,发酵液中GABA含量可达4 g/L以上,表明利用乳酸菌进行富含GABA食品的生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酿酒酵母菌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酿酒酵母液体发酵得到菌体的最佳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吸光度为指标,研究碳源、氮源、接种量、pH值及无机离子对酿酒酵母菌生长的影响。结果:酿酒酵母生长的最佳碳源是葡萄糖,最佳氮源是蛋白胨,最佳接种量2%,最佳初始pH为4.5,添加无机盐硫酸亚铁能够促进其生长。结论:得到了酿酒酵母液体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方。  相似文献   

12.
鉴定降解鸡毛真菌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其产角蛋白酶发酵培养条件。从加入鸡毛粉钓饵的医院花坛土中分离筛选获得3株角蛋白高效降解真菌,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鉴定均为板蜡蚧(Lecanicillium testudineum)。单因素实验表明,对优选菌株1Y2-12产酶能力具促进作用的碳源为乳糖,氮源为酵母膏,无机离子Zn2+。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对菌株1Y2-12产酶活力的影响大小排序依次为氮源>无机离子>碳源;促酶活力最佳组合为氮源添加量为0.15%,碳源添加量为2%,无机离子添加量为0.01%。在此优化条件下,菌株1Y2-12的酶活力达22.03 U/mL,是未优化前的2.1倍。研究结果首次发现蜡蚧属真菌能较好降解鸡毛角蛋白,鉴定的3个菌株均为板蜡蚧,是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3.
菌株SRF是1株从意大利树莓(Rubus corchorifolius)果实表面分离、可产胞外多糖的新菌株。在鉴定其分类归属的基础上,对其产生的胞外多糖进行了结构分析和发酵条件优化,为寻找微生物多糖提供新的菌株,为开发利用资源微生物提供借鉴。通过形态学和ITS序列对比分析进行菌株鉴定;通过薄层层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确定胞外多糖结构;通过单因素检测试验,确定影响产糖量的主要因素;响应面Plackett-Burman和Box-Behnken设计筛选发酵产胞外多糖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出发菌株SRF隶属于出芽短梗霉属,命名为Aureobasidium sp. SRF;SRF所产胞外多糖为普鲁兰多糖;单因素检测表明,对多糖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为碳源浓度、氮源浓度、无机离子浓度,其次是碳源、氮源、无机离子、pH值;根据响应面结果确定最优发酵条件为麦芽糖8%(质量分数)、酵母提取物3%(质量分数)、钙离子0.3 g/L、pH 6,产糖量达5.93 g/L。SRF是1株来源于树莓浆果表面,可产胞外普鲁兰多糖的出芽短梗霉新菌株,是1株产微生物多糖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氮源、氮源和矿质元素对菌株MY07产吲哚乙酸量的影响。[方法]在单因素筛选和初始浓度确定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细菌MY07产吲哚乙酸的液体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采用Box-Benhnken设计和响应面法对碳源、氮源和矿质元素水平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菌株MY07产IAA的液体发酵培养基最佳组合为:0.94%甘露醇,2.35%KNO3,0.12‰Mg SO4·7H2O,0.13‰Ca Cl2·2H2O,在此条件下的验证试验表明,IAA产量可达到28.16μg/ml。[结论]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菌株培养基后,有利于提高该菌产生IAA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脂肪酶假单胞菌的分离培养及最佳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麻疯树油为唯一碳源,从以粉碎的麻疯树种子处理过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株脂肪酶活性较高的菌株,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实验观察了碳源、氮源、无机盐及发酵工艺对产酶的影响,摇瓶发酵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产酶培养基的组成是(%,w/v):橄榄油2,酵母膏0.5,(NH4)2SO4 0.5,MgCl2·6H2O 0.5,最适产酶温度为30℃,最佳产酶pH为6.5,转速180r/min,发酵培养36h酶活达到最高,为14.17U/mL.本研究为以麻疯树油为原料酶法生产生物柴油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CC09产Iturin A摇瓶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提高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CC09发酵产抗菌脂肽Iturin A的产量。【方法】首先采用单因子实验研究了碳源、氮源、NaCl浓度、pH、温度、转速和装液量等因子对CC09产Iturin A能力的影响,然后对其中显著性因子:氮源浓度、pH、温度及装液量4个因素进行正交实验,进一步优化发酵条件。【结果】优化培养基组成及发酵条件可以提高CC09菌株的生长速度及产Iturin A的量,其中可溶性淀粉以及一定比例的蛋白胨和酵母粉是CC09菌株产Iturin A的良好碳源和氮源;培养温度、装液量、培养液pH等也对CC09菌株产Iturin A有显著影响。优化后的培养基成分:可溶性淀粉(碳源)5 g/L、比例为3:1的胰蛋白胨酵母粉混合氮源15 g/L、NaCl 1 g/L;最佳培养条件:pH 6.0、28°C、摇床转速120 r/min、培养瓶装液量20%。【结论】在此条件下,Iturin A的产量可达到690 mg/L,较优化前的138 mg/L提高了4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化酿酒酵母液体发酵得到菌体的最佳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吸光度为指标,研究碳源、氮源、接种量、pH值及无机离子对酿酒酵母菌生长的影响。结果:酿酒酵母生长的最佳碳源是葡萄糖,最佳氮源是蛋白胨,最佳接种量2%,最佳初始pH为4.5,添加无机盐硫酸亚铁能够促进其生长。结论:得到了酿酒酵母液体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方。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嗜热真菌(Thermomyces lanuginosus CBS288.54-M18)生产木聚糖酶的碳氮源组成、料水比、培养基初始pH值、发酵温度及接种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麦麸和玉米芯粉(8:2)作为复合碳源,酵母膏和胰蛋白胨(1:1)作为复合氮源时,菌株所产的木聚糖酶量相比未优化碳氮源的培养基提高幅度高达200%.其最佳产酶的料水比为1:3,培养基初始pH 7.0为最适.菌株在50℃条件下发酵5 d,能够得到活力高达15023 U/g干基碳源的木聚糖酶制剂,且该酶制剂不合纤维素酶和蛋白酶活性.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分离自海水的芽孢杆菌dhs-330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培养条件和产物特性,采用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种,对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p H值和培养温度进行优化,采用飞行时间质谱进行产物鉴定及抑菌圈法考察产物抑菌活性。结果显示,该菌株与Bacillus mojavensis菌株16S r DNA的序列相似性为99%。菌株发酵液表面张力可由70 m N·m-1降低至27 m N·m-1。发酵培养基的最适碳源、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分别为甘油、酵母膏和尿素;p H值为6.5~7.0、温度为30~35℃条件下,菌体生长和生物表面活性剂合成最为有利。发酵产物为脂肽-糖脂混合型生物表面活性剂,对海洋污损微生物Bacillus pumilus dhs04有显著的抑菌活性。菌株dhs-330是能合成脂肽-糖脂混合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海洋污损微生物防除潜力的优选菌株。  相似文献   

20.
响应面法优化枯草芽孢杆菌产中性蛋白酶的发酵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枯草芽孢杆菌产中性蛋白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碳源、氮源、无机盐离子及表面活性剂对枯草芽孢杆菌产中性蛋白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产中性蛋白酶最佳碳源、氮源、无机盐离子及表面活性剂为蔗糖、牛肉膏、Ca Cl2及吐温-80。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得到了产中性蛋白酶最佳发酵条件:蔗糖3%、牛肉膏2%、Ca Cl20.3%、吐温-80 0.55%、初始p H 7.5、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50.4 h、接种量2.66%。在最佳发酵条件下,所产中性蛋白酶最大酶活为143.54 U,比优化之前提高1.3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