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探讨芬太尼透皮贴剂对吗啡不耐受晚期癌痛患者疼痛介质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2例吗啡不耐受晚期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1例。对照组予以氨酚羟考酮片治疗,研究组予以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比较两组的镇痛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疼痛介质、视觉模拟评分(VAS)、生活质量水平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镇痛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6.27%vs. 68.23%,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血清β-内啡肽(β-EP)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精神状况、心理状况、功能状况、生理状况及社会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恶心呕吐、便秘、头晕嗜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对吗啡不耐受晚期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确切,能够调节疼痛介质表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治疗晚期癌痛有效、安全的阿片类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临床晚期癌性疼痛患者中,应用认知行为干预的方法,减轻癌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可行性。方法:搜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间,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238例,包括晚期的肺癌64例、乳腺癌36例、胃癌33例、肝癌29例、食管癌21例、大肠癌19例、胰腺癌14例、甲状腺癌13例、鼻咽癌6例、骨肉瘤3例,其中发生癌性疼痛的患者214例,肺癌58例、乳腺癌34例、胃癌31例、肝癌28例、食管癌18例、大肠癌17例、胰腺癌13例、甲状腺癌9例、鼻咽癌3例、骨肉瘤1例。对晚期癌症伴发癌痛的患者利用行认知行为干预治疗进行治疗干预,30d为治疗周期,治疗后对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KPS评分)、癌痛的缓解率的影响。结果:在晚期癌症伴癌痛的患者中,利用认知行为干预后,癌痛总的缓解率为55.6%,其中部分缓解(1~3级)所占比例为49.5%,完全缓解(4级)所占比例为6.1%;在不同级别的疼痛(轻~重)中,程度较轻的疼痛缓解率较高(93.2%),程度为中等的疼痛缓解率为67.3%,而重度疼痛缓解率较低(16.7%);在KPS评分中,238例患者治疗后评分提高率占67.2%;在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的患者占69.4%。结论:在晚期癌症伴癌痛的患者中,利用认知行为干预的疗法可以对疼痛程度在轻~中度的癌痛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并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围术期心理干预对老年前列腺癌去势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前列腺癌患者150例,根据围术期干预方法的不同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应用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焦虑情况,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抑郁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QLQ-C30、SAS和SD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QLQ-C30、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优于干预前,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QLQ-C30、SAS和SDS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心理干预对老年前列腺癌去势患者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髓内钉固定联合骨水泥填充治疗四肢骨干转移癌伴病理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到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四肢骨干转移癌伴病理性骨折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髓内钉固定联合骨水泥填充进行治疗。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术前、术后患者的疼痛情况,应用Enneking评分来评价患者的肢体功能,应用Kanofsky评分法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随访,随访时间为10-4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3.8±2.5)个月。所有患者围手术期均无感染或者其他并发症。术后VAS评分、Enneking评分以及Kanofsky评分均显著优于手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nneking评分显示,32例优,34例良,22例中,2例差,优良率为73.3%。结论:髓内钉固定联合骨水泥填充治疗四肢骨干转移癌伴病理性骨折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肢体功能,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应用于卵巢癌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1月行卵巢癌手术治疗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采取同伴教育,比较两组自我效能(SRAHP)、心理弹性(CD-RISC)及生活质量(QLQ-C30)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RAHP、CD-RISC及QLQ-C30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RAHP和CD-RISC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QLQ-C30症状领域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而QLQ-C30功能领域及总体生存质量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同伴教育应用于手术治疗的卵巢癌患者护理中,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及心理弹性,改善其生活质量,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下食管癌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情况.方法:将56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A组(n=28)和B组(n=28),A组患者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B组患者采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术后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术前和术后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QLQ-C30生命质量问卷(中文版)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生命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A组患者手术前食欲丧失项目的评分明显低于手术后(P<0.05),其他子量表的评分手术前后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食管癌患者手术前总体健康状况和食欲丧失项目的评分明显低于手术后,疲倦和疼痛项目评分明显高于手术后(P<0.05),其他子量表的评分手术前后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和B组患者的各子量表评分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及术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可以影响食管癌患者术后的部分症状,但是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中度癌痛病人的效果,为恰当选择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的时机提供临床依据。方法2003年3月~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宁养院接受宁养服务的中度癌痛患者108例,单中心开放试验给药,自身对照方法进行研究,观察周期28天。结果符合入组标准患者108例,其中完成15天连续用药患者98例,治疗前疼痛评分平均为5.2173±0.3185,第15天为0.9184±0.7822,其中79.6%的患者达到基本无痛,其他患者仅有轻度疼痛,从平均用药剂量及疼痛评分变化曲线图可以发现,疼痛强度很快下降,而平均药物剂量增长缓慢,尽早给癌痛患者进行规范化的疼痛处理,相对较低的剂量即可取得良好镇痛效果。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可以安全用于中度癌痛的治疗。我们认为最佳使用时机为常规一、二阶梯镇痛药物效果不满意,疼痛评分在4~6分以上即可使用,尽早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观察吗啡皮下自控镇痛泵治疗难治性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应用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使用皮下自控阵痛泵给药,对照组口服吗啡片剂,5 d为一疗程,共计观察3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积分改善情况;每疗程吗啡日均用量;疼痛起效时间、最佳缓解时间;镇痛维持时间及剂量稳定天数、爆发痛情况;生活质量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疗程费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数字疼痛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在治疗后均较镇痛前显著降低(P<0.05);在吗啡用量比较方面,试验组吗啡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用量;试验组在疼痛缓解时间、疼痛最佳缓解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试验组平均镇痛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体力状况分析标准(performance status,P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试验组便秘、嗜睡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每疗程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经济优势。结论:吗啡皮下自控镇痛泵给药方式控制难治性癌痛临床疗效确切,止痛效果明显。与对照组比较,疼痛起效时间短,疗程较吗啡用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且减轻了患者经济压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奥施康定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患者接受奥施康定抗痛治疗,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联合加巴喷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以及癌痛缓解的临床疗效,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和各项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B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B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总缓解率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食欲、精神状态、睡眠、日常生活以及人际交往等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B组患者降低的程度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CD4~+、CD4~+/CD8~+以及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且B组患者以上指标升高的程度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奥施康定联合加巴喷丁缓解神经病理性癌痛临床疗效显著,并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止痛贴与吗啡联合应用于癌症疼痛治疗中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中重度癌症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将入选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吗啡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止痛贴治疗,连续给药14天。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数字评分法(digital scoring method,NRS)、爆发痛次数、吗啡使用量、中医证候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6.0%,P0.05)。研究组盐酸吗啡缓释片使用剂量[(83.23±23.14)mg/d]低于对照组[(110.13±25.23)mg/d](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NRS评分、爆发痛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药止痛贴与吗啡联合应用于癌症疼痛的可有效提高镇痛效果,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减少吗啡使用量,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综合性医院癌痛患者的管理模式。方法 成立“癌痛治疗小组”,小组成员由麻醉或疼痛医生、护士、精神科医生、药师、肿瘤科医生及相应专科医生构成,其职责是负责全院癌痛患者的管理与治疗。同时观察15例采用此模式管理的癌痛患者(观察组),并与传统管理方式相比(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镇痛效果评分及病人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综合医院建立“癌痛治疗小组”可提高癌痛病人镇痛效果及满意度,有效利用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2.
疼痛是肿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癌痛的产生不同于炎性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的构建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癌痛的分子调控机制。随着对癌痛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未来针对性的靶点镇痛治疗指日可待。本文就研究癌痛的动物模型及癌痛产生的相关分子机制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调查食管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同时观察癌因性疲乏与社会支持和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4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食管癌术后患者180例,统计并整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价所有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价所有患者的生存质量,采用Piper疲乏量表(PFS)评价所有患者癌因性疲乏情况。应用Pearson检验分析PFS评分与SSRS评分和WHOQOL-BREF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结果:18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共有141例发生癌因性疲乏,发生率为78.33%。根据食管癌患者术后是否发生癌因性疲乏分为两组:癌因性疲乏组(n=141)和无癌因性疲乏组(n=39)。其中癌因性疲乏组PFS评分为(6.37±1.29)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与与年龄、睡眠、营养状况、疼痛程度、社会支持度、简明心境量表(POMS-SF)评分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睡眠、营养状况、疼痛程度、社会支持度、POMS-SF评分均是食管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P<0.05)。无癌因性疲乏组SSR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和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癌因性疲乏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FS评分与SSRS评分和WHOQOL-BREF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发生率较高,且受到年龄、睡眠、营养状况、疼痛程度、社会支持度、POMS-SF评分的影响,同时还与生存质量及社会支持度具有一定联系,临床应重视相关影响因素,给予及时的干预,以预防癌因性疲乏的发生或减轻癌因性疲乏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和建立一种新的骨刺所致跟骨痛的临床分型并对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进行探索。方法:对2013.01-2015.01来在我院就诊,明确诊断为骨刺所致跟骨痛的共计45例患者(共60例足)纳入本次实验。1)探索患者的症状、功能评分等与新临床分型的关系,探索新临床分型的临床意义。并探索substance p浓度与临床分型之间的关系。2)将上述45例患者随机分入3个治疗组:A组(单纯骨刺切除组);B组(substance p抑制剂注射组);C组(骨刺切除+substance p抑制剂注射)。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VAS(Visual Analogue Scale)疼痛评分与AOFAS(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功能评分。结果:1)I型和II型患者在疼痛及功能评分的比较中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骨刺指标中无显著差异(P0.05),从而提示新的临床分型具有较好的临床指示意义;2)substance p浓度与患者疼痛程度及临床分型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而提示新临床分型有治疗意义且substance p有可能可以作为治疗靶点;3)三组不同治疗方式患者在治疗后的疼痛及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的改善(P0.05)。且C组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新的临床分型具有良好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意义;substance p浓度与患者症状正相关,且有可能作为新的治疗靶点;骨刺切除+substance p抑制剂注射的治疗方法较传统治疗有显著的优势,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更为有效的骨刺所致跟骨痛的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综合性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冠心病性介入治疗患者32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648例)和对照组(163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抗抑郁治疗及综合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抗抑郁治疗;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状态,生活质量评价量表QLQ-C30量表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SAS和SDS得分不存在差异(P0.05);干预1月后两组组患者的SAS和SDS得分均出现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各维度的评分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干预1个月后两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及总体症状较干预前均出现明显改善(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及总体症状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进行综合性心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降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对临床冠心病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法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对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0月期间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5)与研究组(n=45),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穴位敷贴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疼痛缓解率为66.67%(30/45),高于对照组的48.89%(22/45)(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DS评分、S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睡眠、饮食、日常生活以及情绪等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恶心、头晕、排尿困难、便秘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皮肤刺激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敷贴法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可减轻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其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骨科术后疼痛的原因,并采取合适对策,以期降低骨科患者疼痛,提高满意度。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1500例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引起疼痛的原因,并按照住院号单双号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栓镇痛,观察组采用镇痛泵镇痛,根据麻醉情况选择静脉镇痛或硬膜外镇痛,给予舒芬太尼或地佐辛镇痛,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骨科术后疼痛原因以手术创伤为主,占92.93%,其次是手术体位限制,占53.07%,尿潴留占37.07%。两组治疗后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AS、SDS评分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更加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3 h、10 h、1 d、3 d、7 d 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3 d、7 d 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3 h、10 h、1 d、3 d VA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显著(P0.05)。结论:骨科术后疼痛原因主要与手术创伤、手术体位限制有关,使用镇痛泵辅以及心理疏导能有效缓解骨科术后患者的对疼痛的感知,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对卵巢癌患者癌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7例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及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羟考酮缓释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比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的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治疗期间每人每天的羟考酮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N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疲乏、恶心呕吐、疼痛、食欲丧失、便秘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每人每天羟考酮的用量、便秘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羟考酮可有效缓解卵巢癌的癌痛,降低羟考酮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认知护理干预对肝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接受肝癌手术患者150例为观察对象,其中接受认知护理干预的患者84例,为观察组,接受普通护理的患者66例,为对照组。观察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疼痛程度、焦虑与抑郁(SAS与SDS)、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评价认知干预对患者的影响。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护理前疾病不确定感、SAS和SDS评分、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均无显著差异;护理后,观察组的疾病不确定感、SAS和SDS评分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研究表明认知护理干预有助于肝癌患者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强化降糖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生存质量及血糖的影响.方法:将12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给予标准降糖治疗,治疗组给予强化降糖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随访3年后分别进行生存质量评价和血糖指标测查.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分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糖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采用强化降糖治疗,可以达到血糖的理想控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