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6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目的:评估和比较3D数字打印技术在重度脊柱侧弯患者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已经设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对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诊断为重度脊柱侧弯并在我科行手术治疗的22名患者进行前瞻性分析。根据是否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将其通过随机数字表分为3D辅助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共11例)通过Minics软件进行3D模拟设计及打印,术中进行技术辅助。对照组(11例)则通过常规的徒手置钉办法进行手术。通过CT比较两组患者的置钉准确性,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其他影像学检查和相关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输血量,透视次数等。结果:本研究纳入的患者(22例)均得到至少6个月的完整随访。两组患者在术前的影像学测评,Cobb角,年龄、性别构成等指标的比较中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CT评价置钉准确率为83.6%(0级及1级),对照组的置钉准确率为72.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在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及透视次数等手术指标的比较中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入院后待手术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术后3天的VAS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在术后6月的比较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ODI指数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P>0.05)。结论:与常规的徒手置钉相比,针对重度脊柱侧弯患者,3D数字打印辅助技术能够显著的提高置钉的准确性,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输血量,大幅度减少透视危害,且降低操作难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和比较不同的治疗方式(责任节段治疗与整体治疗)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Herniation of Mutisegmented Lumber Intervertebral Disc,HML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0.01年至2013.01在我科明确诊断为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且行手术治疗的共计7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责任节段组(实验组,42例)和整体治疗组(对照组,36例)。结合手术前后的随访资料,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模拟评分(VAS)、JOA功能评分及围手术期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花费,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术后6月,12月及36月的VAS疼痛评分及JOA评分的比较中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术后第二日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花费及下地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并发症方面,术后1年内,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后,对照组的发生率较好,但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找到责任节段并针对责任节段进行治疗较整体治疗来讲,能够在取得相似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同时,能够有效的减少花费,手术创伤及术后疼痛指标,并能有效减少短期并发症的发生。在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可以作为一种推荐的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和比较使用经皮RTS钉固定与常规椎弓根固定在胸腰段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住院,经诊断为胸腰段骨折,且经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后的共计7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和选择,将纳入的患者分为经皮RTS钉固定组(观察组;40例)和常规椎弓根螺钉固定组(对照组;34例)。在术后的3天,1月及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功能评分;并通过其影像学指标(伤椎高度恢复,cobb角恢复等)比较两组的影像学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等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在术后3天时,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术后1月及1年时,两组患者未见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Cobb角及前缘高度百分比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两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透视次数,出血量,出院时间等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并发症的比较中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的开放椎弓根螺钉固定相比,对于胸腰椎压缩骨折,RTS螺钉能够有效的恢复影像学指标,特别是在前缘高度及Cobb角恢复,并且能够有效地减少创伤及出血,加快功能恢复,在临床中可以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和比较使用通道下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与常规开放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至2016.01经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后的共计6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将上述患者分别纳入实验组(MIS-TLIF组)与对照组(常规开放手术组)。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VAS),功能障碍程度(JOA)及各围手术期指标(出血量,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卧床时间,花费,并发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MIS-TLIF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术前的VAS评分及JOA评分的比较中无显著性差异,经外科手术后,都有显著性改善(P0.05)且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MIS-TLIF组在出血量,卧床时间,并发症等指标中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道下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作为一种微创术式,能够显著改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具有其独有的优势和长处,在临床工作中可以进行进一步的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应用自稳型插片式椎间融合器(Zero notch self stabilizing cervical fusioncage, ROI-C)在颈椎前路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进一步找寻其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颈椎病并行颈前路椎间盘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的患者,共计84例。根据手术中使用内固定的不同,分为观察组(ROI-C组;48例)和对照组(常规融合器+钢板组;36例)。比较术后3天、1月,及12个月的VAS、JOA及Macnab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中的情况(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的功能评分;在术后1年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在术后的各个时间截点的比较中,两组患者在VAS、JOA及Macnab评分中较术前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但两组间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最后一次(术后1年)的并发症的比较中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在手术中各项指标的比较中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与传统的常规融合器-钢板ACDF治疗方法相比,自稳型插片式椎间融合器能够达到相似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但能够有效的减少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并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的舒适度,在临床中可以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总结使用脊柱SDS9900系统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经过纳入及排除标准的2013.06-2015.06于我院行脊柱SDS9900系统治疗的共计16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每个患者均接受了至少6个月的治疗后随访。结合详实的随访资料,对治疗前后患者在受累节段椎间隙高度,疼痛,颈椎功能(NDI,neck disability index),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进行总结和比较。结果:患者在治疗后椎间隙高度(6.63±0.87)较治疗前(4.67±0.86)明显增大(P0.05);治疗后疼痛VAS评分(2.02±0.87)及NDI(6.64±3.17)分值明显低于治疗前(7.65±1.01,12.49±7.42)(P0.05)。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所有患者中未出现并发症。结论:SDS9900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保守治疗中,能够显示其独有的特点和优势,在临床工作中可以进行进一步的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和建立一种新的骨刺所致跟骨痛的临床分型并对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进行探索。方法:对2013.01-2015.01来在我院就诊,明确诊断为骨刺所致跟骨痛的共计45例患者(共60例足)纳入本次实验。1)探索患者的症状、功能评分等与新临床分型的关系,探索新临床分型的临床意义。并探索substance p浓度与临床分型之间的关系。2)将上述45例患者随机分入3个治疗组:A组(单纯骨刺切除组);B组(substance p抑制剂注射组);C组(骨刺切除+substance p抑制剂注射)。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VAS(Visual Analogue Scale)疼痛评分与AOFAS(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功能评分。结果:1)I型和II型患者在疼痛及功能评分的比较中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骨刺指标中无显著差异(P0.05),从而提示新的临床分型具有较好的临床指示意义;2)substance p浓度与患者疼痛程度及临床分型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而提示新临床分型有治疗意义且substance p有可能可以作为治疗靶点;3)三组不同治疗方式患者在治疗后的疼痛及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的改善(P0.05)。且C组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新的临床分型具有良好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意义;substance p浓度与患者症状正相关,且有可能作为新的治疗靶点;骨刺切除+substance p抑制剂注射的治疗方法较传统治疗有显著的优势,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更为有效的骨刺所致跟骨痛的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分析金天格胶囊在老年骨质疏松症导致的椎体骨折术后的作用和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01-2015.01来我院明确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导致的椎体骨折共计136人经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后,使用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钙剂+维生素D+唑来磷酸+金天格胶囊治疗。对照组则不给予金天格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至少接受了12个月的系统随访观察。观察和进行比较的指标主要为疼痛(VAS),骨密度,Macnab腰椎功能评分以及血液肝肾功等指标。结果:在术后3月和12个月,两组患者在疼痛、骨密度及腰椎功能评分等方面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之间在上述指标中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而在血液肝肾功等指标的比较中,则未发现疼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金天格胶囊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后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安全程度较高,在临床中可进一步的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