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探讨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果实中藏花素的合成机理,克隆了栀子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GjPSY)基因的全长cDNA。结果表明,推导的GjPSY氨基酸序列与双子叶植物来源的GjPSY亲缘关系较近。采用HPLC检测栀子果实中的藏花素-1含量为(3.96±1.48) mg g-1,在叶片中未检出。通过RT-PCR分析表明,GjPSY在栀子叶片和果实中均有表达,且表达水平一致。因此推测,GjPSY的转录水平与果实中藏花素-1的合成无关。  相似文献   

2.
黄栀子花中的色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栀子(Gardenia sootepensis Hutch)系茜草科栀子属常绿灌木,其果实含黄色色素。主产于湖南、江西、浙江等地的黄栀子的果实常用于食品染色。生长于云南省西双版纳的黄栀子,其花呈亮黄色,民间常将其花水煮后于各种食品上着色。据报道,栀子黄色素主要含藏红花素和藏红花酸,两种物质对碱、热稳定,无毒,着色力强。此次我们从黄栀子的花中分到主要有色成分——藏红花酸(Ⅰ,产率0.02%)和  相似文献   

3.
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是野生常绿灌木。栀子果实中含有京尼平甙。(?)栀子甙等环烯醚萜苷类及藏花素素类胡萝卜素系列的色素,其中藏花索用作黄色的天然食品色素已被开发利用。从栀子成熟果实中提出来的黄色素是一种安全无毒的天然色素,而且对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双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因而栀子黄色素不仅广泛用于果汁、酒类等饮料中,而且在烹调菜肴、腌制酱菜中以及中西糕点中都成为人们所喜爱的一种天然食用色素,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目前国际市场需要量急剧增加,仅仅靠从野生栀子的果实中  相似文献   

4.
栀子主要成分的提取工艺及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对栀子的产地、品种、主要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做了系统的介绍,并对国内、外栀子的研究开发现状进行了对比,阐述了栀子中栀子黄色素和栀子甙等主要成分的生产工艺,为栀子的进一步深度利用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山栀子(C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中保肝利胆的主要成分栀子甙(geniposide)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重现性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90%,RSD为2.00%。用此方法测定未知样品山栀子中栀子甙的平均含量为3.463g/100g。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等较先进的实验研究方法,对水栀子(大花栀子Gardeniajdsminoides Ellis. var. grandiflora Nakai. 的果实)进行了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发现其侧膜向果腔延伸,并产生桔红色的、肉质分枝的假隔膜,其与种子相间排列并将种子包裹而交结成球状体,种皮石细胞五面增厚,细胞腔中填充色素块,薄壁细胞富含栀子索等,特征明显,为水栀子的鉴定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水栀子所含的色素和药用有效化学成分栀子甙较栀子高,对水栀子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向人们显示了可观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水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var.radicans)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本研究采用硅胶、MCI gel CHP-20、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对水栀子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展开了系统研究,根据波谱数据结合参考文献鉴定所得化合物结构,并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了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筛选。从水栀子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3′,5′-三羟基-6,7,4′-三甲氧基黄酮(1)、5,7,3′-三羟基-6,4′,5′-三甲氧基黄酮(2)、5,7,4′-三羟基-6,3′,5′-三甲氧基黄酮(3)、黄芪苷(4)、山奈酚-3-O-α-L-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5)、山奈酚-3-O-洋槐糖苷(6)、表丁香树脂酚(7)、medioresinol(8)、浙贝素(9)、salicifoliol(10)、芥子酸甲酯(11)、methyl 4-hydroxy-3,5-dimethoxybenzenepropanoate(12)、4-羟基-3-甲氧基桂皮酰基-β-D-葡萄糖苷(13)、1-芥子酰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14)、2,2′-oxybis(1,4-di-tert-butylbenzene)(15)、对羟基苯乙酸(16)和1-O-香草酰基-β-D-葡萄糖(17)。化合物1、3、7、9~15和17为首次从栀子属中分离得到,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当浓度为100μM时,有9个化合物对该酶表现出微弱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多种色谱学技术从水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var.radicans果实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并应用多种波谱学手段将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Z-甲基-6-氧代-Z,4-庚二烯酸O-β-D-龙胆二糖苷(1)、jasminoside O(2)、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3)、5-羟甲基糠醛(4)、(5R,2E)-5-羟基-2-甲基-庚-2-烯-1,6-二酮(5)、1-O-对香豆酰基葡萄糖苷(6)、6,7-二甲氧基-4-羟基-1-萘甲酸(7)、10-O-E-p-香豆酰京尼平苷酸(8)、6'-O-反式-肉桂酰基京尼平龙胆二糖苷(9)、丁香脂素(10)、松脂素(11)。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近10年来栀子的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情况。中药栀子对消化系统中具明显的胆囊收缩作用和排石利胆作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具明显的降脂质过氧化物作用和增强胰腺炎时机体的免疫能力,具有保护肝脏和抑制肝癌细胞作用以及对胃机能呈抗胆碱性的抑制作用;在心血管系统中具中枢降压作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抗血栓作用;还具有中枢镇静镇痛解热作用、抗炎和治疗软组织损伤作用等;栀子中京尼平苷制成的新型复方农业增产剂应用前景广阔;栀子黄色素、栀子蓝色素在食品、医药、饲料、化妆品等行业有广泛的应用;另外对栀子花头香及栀子花精油的研究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蹄荷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马蹄荷(Exbucklandia populnea R.W.Br.)茎皮中首次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鉴定为β-谷甾醇(I)、胡萝卜甙(Ⅱ)、樱桃甙(Ⅲ)、芒花甙(Ⅳ)、圣草酚(V)和白藜芦醇(Ⅵ)。  相似文献   

11.
雪兔子的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雪兔子(Saussurea gossypiphora D.Don)中首次分得6种结晶物,经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等方法鉴定为:伞形花内酯(umbelliterone)(Ⅰ)东莨菪素(scopole-tin)(Ⅱ),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Ⅲ),芹菜素(apigenin)(Ⅳ),芹菜素7-葡萄糖甙(api-genin 7-O-β-D-glucoside)(Ⅴ),伞形花内酯甙(umbelliteione 7-O-β-D-glucoside)(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栀子果实成熟度与栀子苷含量积累的关系,为确定最适采收期奠定基础。方法:以不同成熟度的栀子果实为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栀子苷含量,并进行对比。结果:6个不同成熟度果实样品的栀子苷含量随成熟度提高而下降,果实全青渐变色时栀子苷含量最高(8.469%);在果实3/4红前含量下降缓慢(-3.71%),差异不明显;果实全红后含量下降显著(-12.18%~32.55%)。结论:药用栀子果实的采摘应以果实全青渐变到果实3/4红前及时采摘。  相似文献   

13.
采用硅胶柱层析法从中药山栀子中分离制备主要药效成分京尼平甙,色谱条件:常规柱(2.5×30cm),固定相:柱层析硅胶;流动相∶乙醇-石油醚(1∶5,1∶3)。样品通过薄层层析以及600~190nm波长扫描定性鉴定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纯度,结果表明纯度为97.6%。  相似文献   

14.
大花栀子植物挥发物成分测定及其日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大花栀子植物挥发物成分组成及其一天内早、中、晚的差异,采用热脱附气质联用技术对其进行香气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全天从其花朵中共鉴定出62种成分,主要为萜烯类、酯类、醇类物质,且不同时间其成分差异显著,如早、中、晚3个时间段,β-蒎烯相对含量分别为1.93%、1.69%、8.81%,顺式-β-罗勒烯分别为28.22%、4.35%、16.47%。3-蒈烯(3.45%)、异丁子香酚(0.21%)等只在早上检出;月桂烯(0.38%)、伞花烃(2.46%)等只在晚上检出;芳樟醇、金合欢烯等在早上和午间两个时间段相对含量较高,而在晚上却未检测出。从植物VOCs角度结合其日变化动态,为大花栀子园林配置及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栀子作为保肝利胆的中药已被广泛复方用于临床,栀子提取物在基础研究中也被发现有很突出的保肝利胆功效,但不可忽视的是栀子提取物具有保肝和肝毒性双重作用。本综述通过对栀子提取物的保肝、利胆以及其肝脏毒性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探讨,期待栀子相关新药能够及早研发、并合理应用,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栀子成分的开发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27  
本文概述栀子的有效成分及栀子色素的研究进展 ,并对国内栀子利用的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栀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近10年来栀子的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情况.中药栀子对消化系统中具明显的胆囊收缩作用和排石利胆作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具明显的降脂质过氧化物作用和增强胰腺炎时机体的免疫能力.具有保护肝脏和抑制肝癌细胞作用以及对胃机能呈抗胆碱性的抑制作用;在心血管系统中具中枢降压作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抗血栓作用;还具有中枢镇静镇痛解热作用、抗炎和治疗软组织损伤作用等;栀子中京尼平苷制成的新型复方农业增产剂应用前景广阔;栀子黄色素、栀子蓝色素在食品、医药、饲料、化妆品等行业有广泛的应用;另外对栀子花头香及栀子花精油的研究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肖亚中  张洁 《生物学杂志》1996,13(5):23-23,42
对栀子蓝色素摇瓶发酵生产的培养基配方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栀子基质溶液中添加1.5%的可溶性淀粉、0.75%的胰蛋白胨和0.10%的MgSO4,可使栀子蓝色素的摇瓶产量提高15.6%。  相似文献   

19.
建立水栀子药材中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含量测定的方法,研究不同采收期的水栀子药材中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和栀子苷含量的变化趋势。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含量测定采用80%甲醇超声提取,通过UPLC-DAD法测定。色谱条件:Aglient Pro120 EC-C18(50 mm×4.6 mm,2.7μm)色谱柱,以水(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5 min,5%~20%B;5~17 min,20%~27%B;柱温15℃,流速0.8m L/min,检测波长440 nm。栀子苷含测采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栀子项下的含量测定方法检测。通过实验,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分别在49.5560~955.6000 ng、5.9045~1180.9000 ng线性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r=0.999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17%、99.67%(n=9)。表明建立的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含量测定方法简便,稳定性、重复性、分离度均好;随着采收期的延长,样本中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的含量逐步增加,而栀子苷含量先降低后再逐步增加到一个平衡值。本研究为水栀子药材最佳采收期的确定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苦瓜素类化合物抑制昆虫生长发育的作用机制,测定了苦瓜叶乙酸乙酯萃取物和苦瓜素Ⅰ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幼虫体内酚氧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以及苦瓜素Ⅰ、苦瓜素Ⅱ和苦瓜皂苷元L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离体酚氧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苦瓜叶乙酸乙酯萃取物和苦瓜素Ⅰ均能明显抑制亚洲玉米螟幼虫酚氧化酶的活性。用含有不同浓度苦瓜叶乙酸乙酯萃取物和苦瓜素I的人工饲料饲喂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48 h后,苦瓜叶乙酸乙酯萃取物和苦瓜素Ⅰ对亚洲玉米螟幼虫体内酚氧化酶活性的抑制中浓度IC_(50)分别为0.17%和0.34%。苦瓜素Ⅰ和苦瓜素Ⅱ对亚洲玉米螟离体酚氧化酶的活力也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中浓度IC_(50)分别为169.28μg/mL和1182.08μg/mL。苦瓜素I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苦瓜素Ⅱ。苦瓜叶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苦瓜素Ⅰ对亚洲玉米螟幼虫酚氧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抑制昆虫生长发育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