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7 毫秒
1.
在辐射防护剂量学中,用染色体畸变分析方法进行剂量测定时,应观察受照后第一次分裂的细胞。新近发展的BrdU—Giemsa(FPG)染色技术已使之成为可能。我们在与本实验室以往培养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用FPG法对受  相似文献   

2.
用射线照射离体人血的实验方法,研究所诱发的染色体畸变与受照剂量的关系,始于六十年代初期。1962年Bender和Gooch首次使用X线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他们发现畸变率与受照剂量间存在着密切的定量关系,建立了可以相互推导的回归方程,并且提出了利用染色体  相似文献   

3.
用射线照射离体人血的实验方法,研究所 诱发的染色沐畸变与受照剂量的关系,始于六 十年代初期。1962年Bender和Gooch首次使用X 线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他们发现畸变率与受 照剂量间存在着密切的定量关系,建立了可以 相互推导的回归方程,并且提出了利用染色体 畸变作为“泥仁物剂量计”测定受照人员的吸收剂 量的可能性[3]。此后,很多工作证实,X线、丁 线、中子及其它粒子流,照射离体人血所诱发的 染色体畸变与受照剂量间都有这种密切的定量 关系[1,2,4-12]。与此同时,动物实验及肿瘤病人放 射治疗的研究,说明了这种离体实验方法所得 到的结果,是可以代表整体受照时,畸变率与吸 收剂量的关系的[13-14],/sup>,从而使人们加强了研究 这种“生物剂量计”的信心。在一些核工厂及放 射线工业探伤的事故中,利用检查受照者染色 体畸变的方法测定的剂量,与物理方法估算的 剂量是相互符合的[15-19]。所以说,用这种生物 学的方法测定受照者的剂量,确实是可以在实 际工作中应用的。  相似文献   

4.
油田中子测井人员染色体畸变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权光  史纪兰 《遗传》1981,3(1):9-11
在慢性辐射损伤的诊断和防治中,早期诊 断及生物剂量的估算是一个重要环节。人体细 胞染色体对辐射的高度敏感性在剂量和畸变量 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这不仅可用于察觉 早期的放射损伤,而且可望作为一个灵敏的“生 物剂量仪”。目前多数看法认为,染色体畸变 是估测生物诱变指标中比较好的一种方法。至 今,X射线和7射线对人体的生物效应,国内 已做了不少工作,而慢性中子损伤对人体的生 物效应,特别是中子测井人员的体细胞染色体 畸变尚未见到报道。为探讨中子对人体的慢性 损伤程度,中子测井人员染色体畸变与工龄、工 种的关系,受中子小剂量慢性照射下染色体畸 变的规律及累积剂量等关系,我们于1975年底 对65名油田中子测井人员进行了体细胞染色 体畸变的初步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次报道用~(6O)Coγ线照射一种革螨——上海真厉螨引起的染色体畸变的研究。用~(6O)Coγ线(剂量1—50Krad)照射雌性革螨,引起的染色体畸变类型有:染色体裂隙、断片、微小体、环形染色体、粉碎化和多倍体,染色体断片是最常见的畸变类型,并观察到微核的形成。染色体畸变率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增高,辐射剂量与畸变率之间存在密切相关(相关系数为0.85,P<0.025),配得曲线回归方程为Y=3.27+14.49lg(X+1)。  相似文献   

6.
183例放射工作者外周血液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是电离辐 射效应的敏感指标之一。急性辐射损伤时可以 利用染色体畸变,作为“生物剂量计”估算所受 辐射剂量。虽然职业性放射工作人员中的染色 体畸变明显高于正常人,但由于所接触的射线 种类、棍射剂量、受照部位和防护条件等许多因 素的不同,所以目前对职业性放射性工作人员 染色体畸变和累积剂量、临床表现之间关系以 及诊断上的意义尚难得出明确结论。本文通过 对183例各工种放射性工作人员和70例正常人 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对临床诊 断意义和诊断标准提出看法,并加以初步探讨。 液固定,制片,姬姆萨氏液染色。每一样本平行 做二个培养瓶。  相似文献   

7.
低水平辐射诱导的细胞遗传学适应性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蔡露  刘树铮 《遗传学报》1991,18(2):109-114
先用0.01GY x-射线(剂量率:0.01GY/分)体外照射人、兔外周血,经不同时间后再用1.5GY X-射线(0.44GY/分)照射,发现在G_0、G_1、S和G_2期受0.01GY X-射线照射后再给大剂量照射者,其染色体畸变率明显低于单纯受1.5GY X-射线照射组(P<0.01)。这一适应性反应能持续3个细胞周期,在接受小剂量照射后超过3个细胞周期再受大剂量照射者,染色体畸变率未见减少。若在第三细胞周期以后再次给予小剂量照射,可再次诱导适应性反应。用小鼠整体小剂量照射后骨髓细胞和生殖细胞亦出现这种适应性反应。另外也探讨了不同剂量和不同剂量率的预先照射对适应性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两例事故受照者染色体畸变分析及生物剂量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玉民  傅宝华  韩林  陈玉浩  赵风玲 《遗传》2002,24(4):417-419
应用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形和CB微核分析方法,对2000年河南许昌“3.06”^60Co辐射事故1例受照(A)和2000年河南开封“6.26”辐射事故一例过量放射性核素内污染致γ射线照射受照(B)的生物剂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A”和“B”两例受照依据双+环率估算的剂量分别为1.44Gy和0.15Gy,CB微核率估算的剂量分别为1.43Gy和0.22Gy,与用物理方法估算的剂量比较接近,亦与放射损伤的临床诊断一致。泊松分布检验证实,“A”偏离泊松分布,受到不均匀照射。提示染色体畸变和CB微核分析是非常可靠的生物计量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辐射损伤化学防护的研究中,如何定量地评价动物实验有效的辐射防护药,外推于人类的防护效果,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细胞遗传学方法即染色体畸变分析,由于畸变率和照射剂量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用外周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作为生物剂量  相似文献   

10.
60Co线引起伤害真厉螨染色体畸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首次报道用60Coγ线照射一种地革螨-上海真厉螨引起的染色体畸变的研究.用60Coγ线(剂量1-50Krad)照射雌性革螨,引起的染色体裁畸变类型有: 染色提裂隙、断片、微小体、环形染色体、粉碎化和多倍体,染色体断片是最常见的畸变类型,并观察到微核的形成。染色体畸变率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增高,辐射剂量与畸变率之间存在密切相关(相关系数为0.85, P<0.025), 配得曲线回归方程为Y=3.27+14.49lg(X+1).  相似文献   

11.
60Coγ射线辐射中国水仙的细胞学诱变效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用60Coγ射线辐射中国水仙三年生鳞茎,首次研究了辐射后中国水仙鳞茎M1代形态损伤、剂量效应曲线、细胞学变化及其与形态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60Coγ射线抑制细胞分裂,降低细胞分裂指数,引起中国水仙的形态损伤,并诱发中国水仙染色体畸变和核畸变,畸变类型丰富。在染色体畸变中染色体桥的发生频率较高,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染色体断片率提高。细胞核畸变中,微核发生率最高。核畸变率、染色体畸变率与剂量间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4、0.9829,线性方程表达式分别为Y=-0.085 1.0385X,Y=-9.6727 2.3697X。间期细胞微核率与分裂期染色体畸变率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郭桂云  王艳英 《植物研究》1996,16(1):108-113
用60Co-r射线辐射番茄干种子,水培法生根后,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出现的桥、断片(含落后)、粘连、微核等染色体畸变类型,辐射剂量在5—10krad范围内畸变率较低;在10—20krad范围内畸变率最高,畸变类型最丰富,在此范围内随剂量增加,断片数量增多,桥的类型除单桥外还出现多桥且数量增多,在20krad以上范围的高辐射剂量对染色体破坏力力较大,不利于番茄育种和生长。经对照实验和统计分析可知,辐射剂量的增加对有丝分裂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应用微核法测定小麦根尖细胞染色体辐射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伊虎英 《遗传》1981,3(3):30-31
在放射病早期诊断,辐射防护和辐射遗传 及辐射诱变效应的研究中,染色体畸变分析法 由于灵敏度高和可靠性强,受到人们普遍的重 视。现用的中期和后期染色体分析法的操作步 骤比较繁杂,效率也不太高,在实践应用中受到 一定的限制。七+年代初,Matte。和Schimid[7] 倡导在研究人类和哺乳动物辐射损伤时用微核 测定法代替染色体畸变分析法。本文工作的目 的是探讨在植物学方面能否用微核测定法代替 染色体畸变分析法,并将微核率、染色体畸变率 和辐射剂量之间的关系,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 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为微核测定法 提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用明胶-离心法分离和浓缩血液中淋巴细胞而后制片观察分析其微核出现率,并以此来测定染色体损伤的新方法。应用这种方法测定了大鼠受Co~(60)-r射线照射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还对受265拉特照射后活存狗的远期效应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与骨髓有核细胞微核测定以及染色体畸变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本文还对其应用价值作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苏瑞珍  李玉环  何建 《遗传》1981,3(1):14-16
目前人类正处在广泛利用原子能的新时代,因此就难免不受到电离辐射的损伤。若一旦不幸受到电离辐射的照射,必须要知道所接受的剂量的大小,然后才能采取适当的医疗措施。国内外现已广泛应用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培养,统计其染色体畸变率来估计受照剂量大小。许多作者认为这样所得到的染色体畸变率可以作为生物剂量计。但一些实验结果证明〔1,21培养时间的长短,染色体畸变率也就有所不同。例如人类淋巴细胞培养72小时的比培养48小时的,其染色体畸变率降低约两倍。其下降原因是由于培养中的淋巴细胞第一次分裂到第二次分裂时畸变染色体数量丢失的结果。因此,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将会导致染色体畸变率的下降,从而影响到过去的一些实验的结果。为此有必要严格控制所观察的细胞, 并规定畸变率的统计应在细胞的第一次有丝分 裂时期。  相似文献   

16.
在~(60)Coγ-线事故后1—3年,对事故中13名受射人员(医务人员9名,肿瘤病员4名)进行了细胞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尽管相隔1—3年,淋巴细胞中的染色体畸变仍不失为一个灵敏而可靠的指标。受检医务人员的大多数均可由染色体畸变察觉其放射损伤,即便剂量低至5拉德也不例外。至于肿瘤病员,畸变率更高,除双着丝粒体外,还可见到3着丝粒体、4着丝粒体等多次击中畸变。  相似文献   

17.
用0.05%和0.1%秋水仙素溶液对洋葱Allium cepa根尖进行控时处理,研究不同秋水仙素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对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畸变的影响。结果显示,秋水仙素有促进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停滞在中期的能力;不同固定时间对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有影响;秋水仙素对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有畸变效应,诱导产生畸变的能力受溶液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染色体畸变与微核形成的关系,本实验用不同浓度的丝裂霉素C(MMC,0.025—0.4μg/ml),处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观察中期染色体畸变与不同细胞周期形成的微核间的关系。获得如下主要结果:(1)MMC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细胞率(ACF),未经培养的G_0期淋巴细胞的微核细胞率(NC-MNCF)以及培养的淋巴细胞的微核细胞率(C-MNCF),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均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并可用幂回归方程描述;(2)微核形成与染色体畸变全然无关的NC-MNCF,和C-MNCF一样,与ACF呈良好的正相关;(3)用胞质分裂阻滞(CB)法,检测MMC诱发的CB-MNCF,较C-MNCF无显著提高,MNCF/ACF的比值较小,并随着MMC剂量增加从0.15左右降到0.03。所有上述结果表明,不能简单理解微核形成与染色体畸变间的关系,在分裂的细胞群体中,中期染色体畸变可能仅是微核形成的一种来源。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b3对中国仓鼠肺细胞(CHL)染色体畸变作用。方法测定人参皂苷Rb3对CHL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根据IC50设立不同剂量组,进行染色体畸变试验,分别观察人参皂苷Rb3接触CHL细胞6 h、24 h及加S9后6 h染色体的畸变情况,根据标准进行结果判定。结果染毒6 h、24 h及加S9后染毒6 h染色体畸变为阴性。结论人参皂苷Rb3不能引起CHL细胞染色体产生畸变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史庆华  施立明 《遗传学报》1990,17(4):269-275
本文以C57BL/6J小鼠为材料,以骨髓细胞微核、染色体畸变和生殖细胞微核、染色体畸变为指标,对国产减毒麻疹活疫苗的遗传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麻疹疫苗可引起小鼠骨髓微核细胞率、染色体畸变率以及精细胞微核细胞率明显升高,与接种剂量和接种后的时间有关;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对照比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