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实验采用NADPH组织化学和5-HT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显色方法研究了5-HT和一氧化氮合酶在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和中缝核簇神经元的分布特征及共存情况。结果表明:(1)在PAG腹外侧区中观察到大量的NOS阳性神经元和5-HT样免疫阳性神经元,但是NOS/5-HT双标神经元较少,仅占该区5-HT样免疫阳性神经元20.1%,并且主要分布在该区的内侧部;在PAG的背外侧区中观察到密集的NOS阳性神经元,但是几科未见5-HT免疫阳性神经元分布。(2)在中缝核簇的大多数亚核内均可观察到大量的NOS神经元和5-HT免疫阳性神经元。在中缝背核的内侧部、中缝背核的尾侧部、中缝正中核、尾侧线形核、中缝大核和中缝隐核内双标神经元分别占所在部位中5-HT免疫阳性神经元的44.6%、53.4%、44.4%、26.2%、26.7%和21.8%。然而在中缝苍白核内仅偶见少数双标神经元,研究结果表明,在PAG和中缝核簇的一些神经元内5-HT可以与NOS共存,提示这两种神经活性物质在功能上可能存在着某种相关性,有关这些双标神经元的功能意义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研究用荧光金(FG)逆行追踪与免疫荧光组化染色相结合的双标技术对大鼠脑干向延髓网状背侧亚核(SRD)的5┐羟色胺(5┐HT)能、P物质(SP)能和亮氨酸┐脑啡肽(L┐ENK)能投射进行了观察。将FG注入SRD后,FG逆标神经元主要见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脑干中缝核簇(中缝背核、中缝正中核、中缝桥核、中缝大核、中缝隐核和中缝苍白核)、巨细胞网状核α部、延髓网状结构的内侧部和外侧部、延髓外侧网状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孤束核。5┐羟色胺(5┐HT)样、P物质(SP)样和亮氨酸脑啡肽(L┐ENK)样阳性神经元主要见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脑干中缝核簇和巨细胞网状核α部;此外,SP样和L┐ENK样阳性神经元还见于臂旁核、背外侧被盖核和孤束核。FG逆标并呈5┐HT样、SP样或L┐ENK样阳性的双标神经元也主要见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脑干中缝核簇和巨细胞网状核α部,尤其是位于延髓中缝核团内的双标神经元数量较多。本研究的结果说明SRD内的5┐HT样、SP样和L┐ENK样阳性终末主要来自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脑干中缝核簇和巨细胞网状核α部,向SRD发出5┐HT能、SP能和L┐ENK能投射的上述核团对SRD发挥“弥漫性伤害抑  相似文献   

3.
Song G  Li Q  Shao FZ 《生理学报》2001,53(5):391-395
实验在6只成年猫上进行,将WGA-HRP微量注入C5膈神经核内,通过逆行追踪及5-HT免疫组织化学FITC荧光双重标记方法,研究了中缝核5-HT能神经元向脊髓膈神经核的投射,同时观察了延髓膈肌产运动神经元接受5-HT能纤维投射的情况,结果在中缝苍白核观察到较多的HRP-5-HT双标记神经元,在中缝大核,中缝隐核观察到少数散在的双标记神经元,在延髓疑核,孤束核腹外侧区域的HRP单核记神经元(即膈肌前运动神经元)周围观察到5-HT能轴突末梢,结构表明:发自中缝苍白核5-HT能神经元的传出纤维可投射到脊髓膈神经核,延髓膈肌前运动神经元接受5-HT能纤维的传入投射。  相似文献   

4.
大鼠脑内5-HT能神经元对咽肌的支配及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PRV和5-HT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方法研究脑内5-HT能神经元对咽肌的神经支配及调控。观察到中缝核群的中缝苍白核、中缝隐核、中缝大核、中缝桥核、中缝正中核、中缝背核、和中缝尾侧线形核等部位有PRV和5-HT双标记细胞,直接证明中缝核群的5-HT能神经元投射到支配咽肌的疑核运动神经元和孤束核中的前运动神经元,调控咽肌的运动。并推测脑干中缝核群中的5-HT能神经元对咽肌运动的调控可能经由5HT3和5HT1A两种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5.
Yang B  Zhang LC  Zeng YM 《生理学报》2003,55(5):577-582
用Fos免疫组织化学、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黄递酶(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di—aphorase,NADPH-d)组织化学及微量注射技术,观察大鼠乙状结肠注射甲醛(5%)诱发的大鼠乙状结肠炎性痛过程中中缝背核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神经元的变化,同时观察中缝背核微量注射L-N-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对乙状结肠痛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1)乙状结肠注射甲醛后,大鼠出现明显的内脏痛反应,中缝背核NOS神经元表达明显增多,中缝背核内出现大量Fos蛋白,在整个中缝背核内均有分布,并且出现Fos/NOS双标神经元,约占中缝背核NOS神经元总数的8%,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2)中缝背核注射L-NAME后,可以明显减少乙状结肠炎性痛大鼠的疼痛学评分及脊髓相应节段Fos蛋白。上述结果提示,中缝背核NOS神经元参与调控大鼠乙状结肠痛,NO在中缝背核促进内脏伤害性信息的传递。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大鼠中缝背核内远位触液神经元与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关系。以探讨一氧化氮(NO)是否是触液神经元在脑-脑脊液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关,选用霍乱毒素亚单位B标记的辣根过氧化物酶(CB-HRP)逆行追踪与还原型尼可酰胺腺嘌呤二核苷磷酸(NADPH)黄递酶反应,CB-HRP标记的神经元密集分布于中缝背核,可见CB-HRP/NADPH-d双重标记的神经元,中缝背核内一部分远位触液神经元存在NOS,这些神经元在脑-脑脊液之间的信息传递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APG)和中缝背核(DR)内的分布,探讨脊髓上水平一氧化氮(NO)与外周痛的关系。方法: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实验组大鼠单侧后肢足底皮下注射5%福尔马林0.1ml,对照组大鼠于相同部位注射生理盐水0.1ml。2h后常规灌注、固定、取材大鼠中脑所在段、切片。切片按序分为Ⅰ、Ⅱ、Ⅲ三套。全部切片先作NADPH-d组织化学反应,镜检阳性切片,Ⅰ套继续作中性红染色,Ⅱ、Ⅲ套作c-fos免疫细胞化学反应,其中Ⅲ套用0.01mol/LPBS代替c-fos抗体。封片后镜下观察。结果:NADPH-d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PAG腹外侧核(CGLV)、背外侧核(CGLD)和DR;大鼠足底注射福尔马林后可在上述部位发现NADPH-d、Fos和NADPH-d/Fos三种标记的阳性神经元。结论:脊髓上水平NO可能在PAG和DR的痛觉调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用PRV和SOM免疫荧光双标记法研究了大鼠中缝核群中SOM样神经元对咽肌前运动神经元的调控。PRV注射大鼠咽肌后,在中缝苍白核、中缝隐核、中缝大核和中缝背核中可见少量PRV和SOM双标记细胞。首次证明了大鼠中缝核群中SOM样神经元对咽肌前运动神经元的支配。推测中缝核群中的SOM可能和咽肌运动的精确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9.
Xue BJ  Zhang XX  Ding YF  Shi GM  He RR 《生理学报》2001,53(1):66-71
实验采用NADPH-d组化技术和Fos蛋白免疫组化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观察了颈动脉注射辣椒不时,大鼠脑干心血管相关核团内NOS和Fos蛋白的分布以及两者的共存关系。结果显示:(1)颈动脉注射辣椒不可诱发脑干中最后区(AP)、孤束核(NTS)、巨细胞旁外侧核(PGL)和蓝斑(LC)等多个部位Fos样免疫反应(FLI)神经元显著增加 中脑中央灰质(PAG)和中缝核群(RN)的FLI神经元无明显改变。(2)PGL和NTS内NO合成神经元以及PGL内双标神经元数量也明显增加,而AG和RN中NO合成神经元无明显变化,在LC和AP仅偶见或未见NO合成神经元。(3)预先应用辣椒素受体阻断剂钌红或NMDA受体阻断剂MK-801,则明显减弱辣椒素的上述效应,以上结果表明,颈动脉注射辣椒素可兴奋脑干心血管活动相关核团神经元,NO在脑干核团对辣椒素的反应中发挥间接的调制作用,辣椒素的效应由香草酸受体(辣椒素受体)介导并有谷氨酸参与。  相似文献   

10.
兔脑内Orexin B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10只青紫蓝兔脑内Orexin B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定位。结果显示,Orexin B免疫阳性神经元分布于下丘脑的室旁核、背内侧核、穹隆周核、外侧区和后区以及底丘脑的未定带。以下丘脑背内侧核、穹隆周核和外侧区的阳性神经元数量较多,下丘脑室旁核、后区和未定带较少。表明了兔脑内Orexin B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与Orexin A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存在一些差异,提示两种Orexin的产生部位和生理功能可能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大量资料表明,中缝背核(DR)在痛觉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本实验用电生理学方法研究DR在痛觉调制中的下行性抑制作用,主要观察刺激DR对清醒制动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伤害性放电的影响。其主要结果是:①刺激DR或电针可以抑制脊髓背角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吗啡可加强这种抑制效应;②损毁中缝大核(NRM)、纳洛酮、麦角酰二乙胺(LSD)、赛庚啶及对氯苯丙氨酸(PCPA)均能部分阻断DR对脊髓背角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抑制,实验结果表明:刺激DR抑制脊髓背角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部分是通过NRM间接控制背角神经元的伤害性传入;还有一部分是不通过NRM,可能是DR直接对脊髓背角伤害性信息的调制。在这种下行性抑制通路中有5-HT和阿片样物质的参与。  相似文献   

12.
13.
大白鼠中缝核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脑和脑桥部中缝核被认为与睡眠有直接和间接关系的重要脑结构。本文用一氧化氮合酶(NOS)组织化学结合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证实在中缝核群中,NOS阳性神经元主要定位于这两个脑部的中缝核内,NOS产生的NO能使脑血管扩张,参与脑血流的调节。提示这二个脑部中缝核内的NOS阳性神经元可能作为多种因素之一,参于睡眠状态下基本脑血流的维持  相似文献   

14.
俞光弟  邓柏澧 《生理学报》1997,49(3):314-320
本实验观察刺激中缝背核对大鼠视交叉上核光敏神经元单位放电的影响,并进行药理学分析。结果表明,刺激DR能明显抑制SCN神经元光诱发放电,这种抑制作用能被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优降宁增强,能被5-HT合成抑制剂对氯苯丙氨酸减弱,还能被5-HT受体拮抗剂赛庚啶阻断。结果提示,5-HT参与了刺激DR对SCN光敏神经元放电的抑制。  相似文献   

15.
Iontophoretic techniques were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response of neurons in the nucleus raphe pontis and median raphe nucleus to 5HT. Neurons were identified by response to stimulation of nucleus paragigantocellularis lateralis (NPL) as driven (D), inhibited (I) or non-responsive (NR) cells. Of 35 D cells tested, 33 were excited by 5HT and 2 inhibited. Of 10 I cells tested, 7 were inhibited by 5HT and 3 excited. Of 56 NR cells tested, 5HT excited 30, inhibited 23 and produced no response for 3. Combining this and previous work, 100 D cells have been tested of which 97 were excited by 5HT. This 97% excitatory response of D cells to 5HT provides a strong suggestion that the NPL-to-raphe projection represents an excitatory serotonergic pathway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