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绿盲蝽在Bt转基因棉及枣树上的发生规律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对绿盲蝽在Bt转基因棉及枣树上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沧州地区绿盲蝽以卵在枣树多年生枣股芽鳞内和地面双子叶杂草上越冬,在多年生枣股芽鳞内的越冬卵占总卵数的91.5%,在地面双子叶杂草上的越冬卵仅占总卵数的8.5%。该虫1年发生5代,枣树和棉花是该虫的主要互为寄主,1—2代危害枣树,2代成虫转主于棉花,转主高峰为6月19—25日,3—5代危害棉花,第5代成虫于9月初开始返回枣树产卵越冬。1—3代若虫孵化时间集中、成虫羽化高峰明显。根据绿盲蝽生活史中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抓住关键时期,采取大面积统一防治,将该虫消灭在孵化期和成虫羽化及转主之前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2.
樟个木虱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樟个木虱Triozacamphorae是近年来上海地区香樟上发生的一种新害虫。作者对其形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樟个木虱在上海以 1年发生 2代为主 ,偶发 3代。樟个木虱以低龄若虫在叶片上越冬 ,3月下旬至 4月上旬越冬代羽化 ;第 1代开始于 3月下旬 ,羽化高峰在 6月份 ;第 2代开始于 5月下旬 ,并主要以该代若虫越冬 ;第 3代若虫偶发 ,开始于 7月上旬 ,以若虫越冬。樟个木虱第 1代若虫的平均发育历期为 5 0 72d,1~ 5龄若虫的历期分别为 :1 8 .3 1± 2 .2 1d ,1 4. 90± 9. 92d,6 .1 1± 2 . 2 0d,5 .80±3 . 61d ,5 60± 1 5 1d。成虫的寿命为 3~ 1 1d ,平均寿命为 6 41d。樟个木虱的产卵量为 3 9. 1粒 雌虫。2 4℃下 ,卵历期 5~ 7d不等 ,平均为 5. 3 4± 0 . 5 7d ,卵平均孵化率为 83 . 7%。樟个木虱低龄若虫中 3龄若虫最耐高温 ,其次为 2龄若虫 ,1龄若虫最不耐高温。  相似文献   

3.
枯叶蛱蝶Kallima inachus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枯叶蛱蝶在四川峨眉山海拔450~1200 m地带一年发生3代,以第1代和第2代为主,以滞育成虫越冬.第2代成虫大部分在7月中旬后进入滞育状态,但3个世代的个体都可能存在于越冬种群中.在室内饲养条件下,第1代历期约为45~54天,第2、3代历期较长,越冬个体可达5~7个月.在日平均温度26.4~28.2℃,相对湿度63.2% ~84.7%条件下,卵期4~6天,幼虫期21~36天,蛹期10~15天.其寄主包括爵床科马兰属等多种植物.主要天敌有赤眼蜂、蜘蛛、蚂蚁和鸟类.  相似文献   

4.
环带锦斑蛾的生物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环带锦斑蛾在江西南昌一年1~3代,以幼虫在寄主基部落叶层的叶片内越冬。根据其种群在生活史上的分化,可分为:连续发育型,一年3代;二代滞育型,一年2代;一代滞育型,一年1代。卵聚产于寄主枝秆、叶腋和叶片上。越冬幼虫6~7龄;非滞育幼虫5龄。成虫寿命,雌虫10~15天,雄虫7~10天。讨论了该虫生活史上的~α分散适应”对策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葱斑潜蝇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葱斑潜蝇 1年发生 4~ 5代 ,世代重叠严重。以蛹在土中越冬 ,翌年 5月初越冬蛹羽化 ,5月上旬越冬代成虫开始产卵。室内自然变温饲养 ,得到全世代的发育起始温度为 10 .34℃ ,有效积温为 2 57.2 5日度。该虫主要以幼虫潜食叶肉造成危害。周年发生 ,呈春、秋季两个高峰 ,以春季为重。田间天敌主要是潜蝇姬小蜂 Diglyphus sp.、稀网姬小蜂 Euplectrus sp.以及金小蜂科 Pteromalidae中的一种寄生蜂 ,均为幼虫寄生。  相似文献   

6.
斑须蝽生物学特性及成虫耐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须蝽Dalycoris baccarum(Linnaeus)是多种作物和苗木的重要害虫。在鲁西南一年发生3代,以成虫主要在越冬菜叶夹缝、作物根际、枯枝落叶,树皮及房屋缝隙等处越冬。其越冬成虫结冰点和过冷却点分别为-5.2℃和-8.5℃。冬季极端低温对其越冬成活率有明显影响.第一代发生较轻.第二代发生重。成虫具弱趋光性,第二代上灯量占全年总量的77.56%。  相似文献   

7.
宽边小黄粉蝶是黑荆树的一种重要害虫,猖獗为害黑荆苗木及幼林。该虫在福建南平、尤溪一年发生9代,世代重叠,以幼虫越冬。越冬代幼虫2月中旬开始化蛹,3月上旬始见成虫。幼虫5龄,老熟幼虫多在黑荆小枝上化蛹。主要天敌有广大腿小蜂Brachymeria lasus、黑瘤姬蜂Coccygomimus sp.黑卵蜂等。用90%敌百虫晶体1000倍稀释液或50%辛硫磷2000倍稀释液林间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对棉大卷叶螟Sylepta derogata Fabricius第5代、第6代室内种群饲养结果显示,该虫的有效越冬虫源为第5代滞育的老熟幼虫,滞育率24.4%~33.1%,第6代棉大卷叶螟的发生对第2年的种群基数影响不大。滞育老熟幼虫的越冬存活率为60.0%~71.9%。次年越冬代羽化的成虫雌虫少,雄虫多,单雌产卵量平均为163.4~198.8粒。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新入侵我国的进境植物检疫性害虫葡萄花翅小卷蛾在吐鲁番市的生物学特性及种群周年发生规律,为其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田间以性引诱剂定点监测、野外网室笼罩饲养以及室内人工饲养相结合的方法,观察葡萄花翅小卷蛾生活习性及其种群发生规律。【结果】该虫在我国新疆吐鲁番市1 a发生5代,以蛹在葡萄藤皮下越冬。越冬蛹翌年3月底—4月初(葡萄开墩)开始羽化,4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清明节前后),中旬为羽化末期。越冬代成虫将卵产于花芽上,4月中旬第1代幼虫开始孵化;第1代成虫于5月中旬开始羽化,5月下旬羽化结束;第2代成虫于6月下旬开始出现,7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第3代成虫于7月底开始羽化,8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第4代成虫于8月底开始羽化,9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越冬代幼虫10月上旬开始化蛹越冬,大部分幼虫更趋向于在老树的藤皮下化蛹。成虫的飞行、取食、交配、产卵等行为多发生在黄昏。越冬代成虫将卵产于葡萄花序萼片以及花蕾上;第1~3代成虫将卵产于葡萄果实表面,第4代成虫将卵产于葡萄二次开的花絮上,卵单产,单雌产卵量为20~40粒左右。第1代幼虫取食葡萄花絮,第2~4代幼虫危害葡萄果实,并有自相残杀的习性,糖醋液(红糖:醋:酒:水=6:3:1:10)对成虫有一定的诱杀效果。【结论】该虫在吐鲁番1 a发生5代,各世代划分明显,越冬代发生数量最大,无世代重叠现象,随温度升高各世代和虫态的发育历期缩短,幼虫在葡萄整个生长季节均造成危害,第3、4代幼虫危害成熟果实,引起果实大量腐烂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孟国玲  何道 《昆虫知识》1998,35(2):94-97
黑胸茧蜂除寄生根红铃虫、梨小食心虫外,豆荚螟是又一发现的新寄主。黑胸茧蜂对棉红铃虫寄生率高,豆荚螟、梨小食心虫依序次之。在湖北,黑胸茧蜂越冬代于5月上、中旬开始羽化,5月中、下旬寄生第二代梨小食心虫,6月中、下旬越冬代大量羽化集中寄生春大豆上第二代豆荚螟,7月上、中旬转移至棉田寄生第一代棉红铃虫,8月上、中旬又向棉田四周的夏大豆田转移寄生第三代豆荚螟,9月上、中旬迁回棉田寄生第三代棉红铃虫直至越冬。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野外观察、室内饲养、野外调查等方法研究黑脉蛱蝶Hestina assimilis(L.)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生境状况。该蝶幼虫以榆科朴属(Celtis spp.)植物为食,在南京地区1年发生3代,10月下旬以4龄或5龄幼虫在寄主植物的落叶中越冬,翌年4月初越冬幼虫眠起活动。越冬代成虫5月上旬始见、中旬为高峰期;第1代7月上旬始见、中旬为高峰期;第2代9月上旬始见、中旬为高峰期。幼虫共5龄,在室内饲养的条件下,卵期为4~5d,幼虫期为28~42d,蛹期为7~8d。  相似文献   

12.
木兰突细蛾Gibbovalvaurbana(Meyrick)为木兰科植物叶部的重要害虫之一。在广州年发生 8代 ,世代重叠 ,以蛹越冬。翌年 2月下旬、3月上旬成虫羽化、交配、产卵。幼虫孵化后潜入叶表皮取食叶肉组织造成叶枯黄凋落。用 5 0 %久效磷乳油、5 0 %甲胺磷乳油、40 %氧化乐果乳油常规喷雾有良好防治效果。幼虫期、蛹期主要天敌有姬小蜂科 2种。蛹期还有一种病菌感染。  相似文献   

13.
陈汉林  周发成  林樟信  陈惠明 《昆虫知识》2006,43(5):718-720,F0004
橙黄后窗网蛾Dysodia magnificaWhalley是油桐(Vernicia fordii(Hemsl.)Airy-Shaw)的食叶害虫,在浙江省丽水地区油桐上普遍发生。该虫1年发生3代,以蛹在土茧内越冬。越冬代成虫于次年4月中旬开始羽化,第1、2代成虫分别于6月下旬和8月下旬开始羽化。饲养中育出幼虫-蛹期寄蝇—蚕饰腹寄蝇,是橙黄后窗网蛾的一种有效天敌。  相似文献   

14.
黄色小长蝽在美国籽粒苋上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色小长蝽除危害苋科外,还危害菊科、禾本科等作物。该虫在嘉兴1年发生4~5代。夏季高温,成虫寿命长,若虫、卵历期短,世代重叠,为害重;秋季转凉,若虫、卵历期长,为害轻。防治上采用农业与药剂防治相结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记述猫蛱蝶Timelaea maculate(Bremer et Gray)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活习性以及生境状况。在南京地区该蝶1年发生3代,第1代成虫出现在7月到8月中旬,第2代成虫于9月下旬到10月上旬出现,以3龄幼虫越冬,越冬代翌年5月下旬羽化。在室内饲养的条件下,卵期为5~6d,幼虫共5龄,幼虫期为17~29d,蛹期约为5~6d。寄主植物包括朴树(Celtis sinensis)等榆科朴属植物。成虫主要的访花蜜源植物有:野蔷薇(Rosamultiflora varpraegeri),茅莓(Rubus parvifolius),山莓(Rubus corchorifolius)等。在进行生境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以确保南京地区猫蛱蝶的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6.
斑须蝽是一种世界性害虫.分布广.寄主种类较多.笔者于1987-1990年在江苏南京江浦,龙潭,苏北的新沂,盱眙地区进行了生物学及其防治的系统研究。表明此虫在长江流域中下游,苏南地区年发生4代,在苏北烟区年发生3代,均以成虫越冬.运用有效积温法则推算基本相符.烟田发生的种群动态与气温,湿度和栖息环境密切相关.第二,三代为害春烟和夏烟.已成为江苏烟草生产上一种重要害虫.  相似文献   

17.
喙副黛缘蝽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副黛缘蝽Paradasynus longirostris Hsiao隶半翅目缘蝽科,是莆田龙眼一种重要害虫。该虫50-60年代经调查已见发生危害.但迄未对其进行研究。本是首欢报道。喙副黛缘蝽成虫、若虫刺吸危害龙眼果穗、幼果及叶片。一年发生2代.以成虫越冬;翌年4月下旬出蛰,产卵于叶片上;每雌产卵约60粒,1-2卵块;卵期6-10天。若虫5龄.若虫期20-40天。  相似文献   

18.
闫家河  夏明辉  王宏琦 《昆虫知识》2005,42(6):708-710,F0004
恶性席瓢蜡蝉Sivaloka damnosusChouetLu是山东省最近发现的新害虫。首次记述了其幼期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其天敌种类,首次报道其寄生性天敌宽额螯蜂Dryinus latusOlmi。该虫在山东商河1年发生2代,以卵在寄主枝条内越冬。用吡虫啉和阿维菌素类制剂4 000~5 000倍液喷雾防治若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重阳木是世界上具有重要价值的树种之一,近年来重阳木帆锦斑蛾BischofiapoiycarpaCramer对其危害日益突出。该害虫在我国许多省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2006年在安徽省合肥地区暴发成灾。经过室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分析了其暴发成灾的原因,明确了该虫的形态特征、年生活史和生活习性。该虫在合肥地区1年发生4代,有世代重叠现象。主要以幼虫在重阳木枝干的树皮、裂缝等处越冬。越冬幼虫至次年4月开始活动。在7月和8月份,以第2代和第3代幼虫危害最重。建议采用植物检疫、人工捕杀、微生物农药及化学杀虫剂等多种方法加以防治,自然天敌对其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