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冬虫夏草口服液游离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研究冬虫夏草口服液的有效成分和药用价值,测定冬虫夏草口服液中的游离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不同种类和含量。方法:采用安捷伦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C18反相柱梯度分离,邻苯二甲醛一芴甲酯柱前自动衍生化,利用已知浓度氨基酸标准品进行外标法定量,根据已知浓度氨基酸标准品的峰面积与样品峰面积之比计算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冬虫夏草口服液中含有23种游离氨基酸和18种微量元素,氨基酸总量在口服液中占0.892%,必需氨基酸在游离氨基酸总量中占53.1%;含量最高的游离氨基酸依次是赖氨酸、亮氨酸、精氨酸。结论:游离氨基酸是冬虫夏草口服液中重要的生物有效成分,为冬虫夏草口服液的药效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不同干燥技术对金银花药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真空干燥、冷冻干燥、微波干燥、蒸后烘干、烘干和晒干等6种干燥技术对大白期金银花花蕾外观性状及内在品质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微波干燥、蒸后烘干和冷冻干燥所获得的金银花外观品质好;(2)从水溶出物量和醇溶出物量上看,微波干燥、蒸后烘干和晒干技术所获得的溶出物量高;用比色法和HPLC法检测显示,蒸后烘干样品中有效成分———绿原酸、总黄酮含量最高,其次是微波干燥法,而烘干样品中含量最低;(3)不同干燥技术对金银花中营养成分———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以及对药用有效成分的影响不同,因此金银花作为药材使用时应选择蒸后烘干技术进行初加工;(4)晒干、冷冻干燥和微波干燥3种干燥方法对金银花挥发油主要组分种类没有产生影响,但相对质量分数仍有明显差异,只有晒干的金银花挥发油中检测出了9,19-环化-羊毛甾烯醇,而微波干燥的样品中维生素E含量最高,挥发油中γ-5-谷甾烯-3-醇、5,2-豆甾二烯-3-醇、菜籽甾醇相对含量较其它方法明显高出很多.因此,蒸后烘干和微波干燥技术可作为规模化干燥加工金银花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10个山东栽培瓜蒌样品中的水解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发现山东栽培瓜萎中氨基酸的种类较为丰富,均含有19种相同的游离氨基酸和水解氨基酸;氨基酸含量在各个样品之间差异显著,从游离总氨基酸的含量考虑,糖瓜蒌略优于仁瓜萎,仁瓜蒌优于地瓜萎.  相似文献   

4.
<正> 龟板系龟科动物鸟龟(Chinemgs ree-vsii)的腹甲,为传统滋补中药,具有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心补血的功效,主要有效成分为多种氨基酸。龟板一般按药典规定的方法经炮制后作为药用。有关氨基酸的系统分析,国内外尚未见报导。为了探讨龟板的内在质量、同时比较其炮制前后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我们对龟板中所含游离氨基酸及其水解后的氨基酸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炮制前的样品中含有I7种游离氨基酸,炮制后则只含有15种游离氨基酸,且前者含量明显高于后者;龟板炮制前后的样品经盐酸水鲜后均测得17种氨基酸,且前者含  相似文献   

5.
动态测定烧伤患者血浆及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的含量 ,探讨输入外源性氨基酸后对血及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的影响。以日立 835— 5 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烧伤患者血浆及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发现烧伤患者血浆总游离氨基酸浓度从伤后到 2 1天均显著降低 (P <0 .0 5~ 0 .0 1) ;赖、苯丙和苯丙 酪氨酸比值显著升高 (P <0 .0 5~ 0 .0 1) ;色、组、精、丙、甘、苏、脯和丝氨酸比值显著降低 (P <0 .0 5~ 0 .0 1) ;缬、亮、异亮、酪、胱和支链氨基酸伤后早期降低。烧伤患者红细胞内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不同程度降低 ,其中 1、3、7天降低显著 (P <0 .0 5~ 0 .0 1) ;红细胞内苯丙和苯丙 酪氨酸比值未见显著性升高 ;色、蛋、精、脯氨酸含量很低或基本未测出。输注复合氨基酸注射液后未能显著改善患者血及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提示烧伤患者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与血浆游离氨基酸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烧伤后红细胞内苯丙氨酸及苯丙 酪氨酸比值有别于血浆变化。本研究条件下补充外源性氨基酸未能显著改变烧伤患者血浆及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带血与排血梅花鹿茸骨片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6对带血与排血梅花鹿茸骨片对其游离氨基酸的含量进行了对比测定,结果表明含有7种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所占比例约30%,必需与非必需游离氨基酸之比约0.4。对两者进行方差分析,两种样品游离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游离氨基酸总量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贡嘎蝠蛾幼虫血淋巴中游离氨基酸,海藻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仕江  曾纬 《四川动物》1992,11(3):11-12
本文报道了冬虫夏草寄主——贡嘎蝠蛾幼虫血淋巴中游离氨基酸种类、含量及海藻糖含量,并与感虫草菌和人工饲养的贡嘎蝠蛾幼虫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了鳖甲及其炮制品的氨基酸营养分析情况。结果表明,生品含17种游离氨基酸,传统炮制品含15种游离氨基酸,食用菌炮制品含16种游离氨基酸,且生品总氨基酸的含量明显高于炮制品,经盐酸水解后,炮制前后的样品均测得17种氨基酸,生品的含量略高于炮制品,炮制品前后样品中所测游离氨基酸和水解后氨基酸均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  相似文献   

9.
石蕾  严善春  金虎  孟昭军 《生态学报》2010,30(4):958-968
为研究不同损伤因子及其不同损伤程度对落叶松游离氨基酸组分及其含量的影响,用剪叶和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superans)取食损伤兴安落叶松(Larixgmelinii)幼苗,使用HPLC柱前AccQ.Tag衍生法测定针叶内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松针中含有17种游离氨基酸,以苯丙氨酸含量最高,损伤15d后,剪叶4枝比对照增加36.6%,虫害4枝增加的百分率达到98.3%。剪叶4枝15d后及虫害4枝5d后,损伤25%与50%之间氨基酸总含量差异显著(P0.05),且昆虫取食4枝25%、50%、75%后松针内游离氨基酸总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剪叶处理后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一致,均在处理10d后呈现较高的含量,虽虫害后的氨基酸总含量高于剪叶损伤后的总含量,但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剪叶4枝、8枝、12枝3个损伤程度后针叶内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说明剪叶4枝即能超过落叶松的耐受阈值,达到防御诱导效应。两种处理下多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均有下降,其中8种氨基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即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脯氨酸、半胱氨酸、赖氨酸和苯丙氨酸。表明人工模拟剪叶的损伤方式与虫害都可诱导松树氨基酸组分及含量的变化,而间接影响害虫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对鲜蕨和盐渍蕨菜中的氨基酸,γ-氨基丁酸,无机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样品中均含有16种以上的氨基酸,7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5种常量元素。其中盐渍蕨中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以及具有重要药理活性的微量元素(Fe、Mn、Cu、Zn等)的含量均高于鲜蕨,而鲜蕨中的γ-氨基丁酸的含量却明显的高于盐渍蕨。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冬虫夏草资源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虫夏草作为青藏高原特有的生物资源,对生长环境有着极其特殊的要求.通过调查青海省冬虫夏草资源分布状况,选取玉树、果洛、黄南、海南等地区的冬虫夏草进行氨基酸、微量元素含量检测,以反映冬虫夏草资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青海省冬虫夏草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且冬虫夏草不同部位的氨基酸、微量元素含量有明显差别.将青海省冬虫夏草与其他产区的冬虫夏草氨基酸含量进行对比分析,青海省冬虫夏草氨基酸含量低于四川、云南产区的冬虫夏草,和西藏产区的冬虫夏草氨基酸含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与比较蝙蝠蛾被孢霉发酵菌粉与野生冬虫夏草的主要营养成分。方法:采用干燥法测定的水分含量,用恒量法测定灰分含量,用酸水解法测定粗脂肪含量,用凯氏定氮法测定粗蛋白含量,用重量法检测粗纤维和粗多糖含量,采用HPLC检测氨基酸和核苷类物质含量,采用GC测定脂肪酸含量,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微量元素种类及含量。结果:发酵菌粉与野生冬虫夏草均属于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的食品原料,而菌粉中低含量的粗纤维更利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吸收。菌粉含有比野生冬虫夏草更丰富的氨基酸(19种)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种类(13种)。同时,微量元素的种类和比例也更加合理,有害元素As的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冬虫夏草。结论:蝙蝠蛾被孢霉发酵菌粉的营养价值可以与野生冬虫夏草相媲美,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成熟度及干燥方式刺天茄中芦丁和槲皮素含量变化规律,为确定刺天茄合理采收期及干燥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成熟度及干燥方式刺天茄果实中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结果:新鲜与阴干处理后第Ⅱ成熟度刺天茄果实芦丁和槲皮素含量达到最大值,烘干、微波干燥、晒干等处理以在第Ⅳ成熟度达到最大值。除烘干外,其余各种干燥处理刺天茄果实中芦丁含量最大值均超过鲜果,分别为晒干阴干微波干燥鲜果烘干;槲皮素的顺序为烘干晒干鲜果微波干燥阴干。结论:采用烘干、晒干或微波干燥等加工可选择采集第Ⅳ成熟度果实,鲜果保存或采后阴干处理则可选取第Ⅱ成熟度进行采收;综合比较各干燥方式建议选择晒干处理为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藏红花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为藏红花的研究、产品设计和开发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云南维西、上海、西藏、伊朗等地藏红花为实验材料,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藏红花中游离氨基酸进行了测定。结果:(1)供试样品中除上海样品中检出17种游离氨基酸,其余样品均检出18种氨基酸,各样品中氨基酸总量分别为维西3号样品(编号为W3)981.464(mg/100 g)、维西2号样品(编号为W2)882.646 (mg/100 g)、维西1号样品(编号为W1)785.140 (mg/100 g)、西藏样品(编号为XZ)325.106 (mg/100 g),上海样品(编号为SH)312.369 (mg/100 g)、伊朗样品(编号为YL)310.427 (mg/100 g);(2)在游离氨基酸中,有赖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等6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有谷氨酸、谷氨酰胺、天冬酰胺和天门冬氨酸等4种鲜味氨基酸;有丝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等3种甜味氨基酸;有冬酰胺、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等9种药效氨基酸;(3)藏红花游离氨基酸中,丙氨酸含量最...  相似文献   

15.
建立测定合欢花药材中槲皮苷、异槲皮苷和槲皮素3种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通过化学成分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测定,探讨不同干燥方法对不同规格合欢花药材的影响,为合欢花药材的初加工工艺选择提供参考。通过晒干、阴干、蒸汽杀青后烘干、微波杀青后烘干、烘干(30、50、70、90℃)、冷冻干燥的方式对两种规格合欢花药材进行干燥处理,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色法和ABTS法、DPPH法等检测样品中总黄酮、异槲皮苷、槲皮苷、槲皮素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干燥后不同规格样品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干燥处理合欢花药材样品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结果存在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槲皮苷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槲皮苷含量可作为总黄酮含量大小的评价指标,与O-2自由基清除能力呈正相关但不显著。槲皮苷含量和总黄酮含量与其他四种抗氧化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极显著正相关(P<0.01),槲皮素含量与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推测槲皮苷和槲皮素...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浓度氨基酸叶面硒肥(CK、1200倍液、900倍液和600倍液)对智能温室人工栽培红杆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枝条(即鲜条)富硒、抽芽和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基酸硒肥各浓度处理均极显著提高鲜条硒和多糖含量。鲜条硒含量与氨基酸硒肥浓度呈正相关,且各处理间达极显著差异。鲜条多糖含量在氨基酸硒肥浓度较低(CK、1200、900倍液)时呈正相关,并在氨基酸硒肥900倍液时达最高(35.213 g·kg-1),之后呈递减趋势。氨基酸硒肥稀释达900倍时,90%以上鲜条已抽出3片韧叶,表明氨基酸硒肥明显促进鲜条生长。因此,环保型氨基酸硒肥900倍液是铁皮石斛营养积累前期较适宜浓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崂山绿茶叶中主要游离氨基酸的组分及含量。方法:依据《茶水浸出物测定》相关标准,采用水浸提法予以完成,采用AccQ·Tag方法对崂山绿茶茶叶当中的氨基酸进行分析。结果:应用崂山绿茶叶茶水样品处理所获得的在具体的游离氨基酸总量与传统相比提升28.6%,在4种茶叶当中主要氨基酸含量呈现出同步增加的状况,所选取的所有经过检测的氨基酸在具体含量上均存在不同程度增加,并且在含量排序方面也基本存在一致性。结论:与直接测定茶汤中的氨基酸相比,崂山绿茶叶茶水样品制备处理虽然操作上较为繁琐,但更能准确反映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因此,可采用茶水样品制备对茶汤直接测定予以代替,使其作为茶水游离氨基酸测定的前处理方法,更能够准确反映崂山绿茶叶中主要游离氨基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金凤  嵇保中  刘曙雯  田铃  高洁 《昆虫知识》2011,48(1):104-108
本文对桑天牛Apriona germari Hope产卵分泌物和各生殖器官内容物的鲜重、蛋白质、还原性糖、游离氨基酸等含量进行了测定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产卵分泌物鲜重与输卵管萼内容物鲜重差异显著,而与交配囊、受精囊腺内容物鲜重差异不明显;产卵分泌物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输卵管萼内容物的蛋白质含量;产卵分泌物的还原性糖含量显著低于交配囊内容物的还原性糖含量;产卵分泌物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交配囊内容物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产卵分泌物中蛋白质、还原性糖、游离氨基酸等的含量与受精囊腺内容物相应成分含量均无显著差异,即受精囊腺是其贮藏器官。  相似文献   

19.
烤烟不同部位叶片中主要含氮化合物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烤烟下、中、上3个部位调制后叶片中烟碱、蛋白质及游离氨基酸等主要含氮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3个部位烟叶分别采收烘烤5次,分级后取样测定。结果:随着烟叶部位的上升,叶片中的烟碱含量表现出随之增加的变化规律,蛋白质含量表现为"∧"型的变化,游离氨基酸含量表现为随之降低的变化规律。3个烟叶部位之间烟碱、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差异均不显著。结论:烟叶中烟碱与蛋白质含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r=-0.72),与游离氨基酸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6);蛋白质与游离氨基酸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2)。  相似文献   

20.
鱼腥草游离氨基酸组成及含量的HPLC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不同鱼腥草材料间及其两个不同采收时期游离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差异 ,筛选游离氨基酸种类较多 ,含量较高的新品系 ,并确定适宜的采收时期。对 1 9份鱼腥草材料阴干地上部分游离氨基酸成分进行了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6月和 1 0月采收的鱼腥草中分别含有 1 5种和 1 4种氨基酸 ,都不含Cysteine -ss -Cysteine和Lysine,1 0月采收的还不含有Tyrosine。氨基酸中Proline含量最高 ,Glycine含量最低。此外 ,1 0月采收的鱼腥草的游离氨基酸总量高于 6月采收的鱼腥草。供试材料中 6月采收的W0 1 - 86和 1 0月采收的W0 1 - 5多数游离氨基酸含量均为同一采收时期的最高值。分别为 5 894 .76mg/kg和 6 1 6 6 .1 3mg/kg。此外 ,蕺菜与峨眉蕺菜间游离氨基酸成分间无显著差别。因此鱼腥草不同材料间及不同采收时期游离氨基酸含量不尽相同 ,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染色体数目间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