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红血球生存的各个时期中,正常脾脏对它具有作用,可列出以下八种功能:(1)生红血球作用;(2)对红血球生成的影响;(3)对红血球表面成熟的影响;(4)储血功能;(5)“筛选功能”;(6)铁的转换与储存;(7)“取出功能”;(8)衰老红血球的破坏。  相似文献   

2.
关于辐射引起红血球溶血以及膜的通透性和流动性增加方面的工作,国内外已有很多报道。本文报道一种红血球膜受射线照射后发生变化的散射光强度测定法,并探索散射光随剂量变化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一、材料和方法红血球取自健康的人血。离心除去血浆后,再用pH7.4的缓冲液洗两次,然后配制成红细胞压积为0.50的红血球悬浮液,存放于冰  相似文献   

3.
(一)目的做红血球与氧结合的实验,说明经血球内血红蛋白的特性,供高中人体解剖生理学红血球和氧的运送一节教学用(我认为做此实验是必要的)。(二)材料取新鲜的动物血(如鸡血)放入玻璃试管或烧杯中(大小根据所需血量决定),不加任何处置,使其自行凝固成血块。(三)用具(1)玻璃试管或烧杯;(2)根据实验小组多寡准备玻璃皿,每组一个;(3)手术刀、镊子每组各一把。(四)操作方法和步骤(1)将置备的凝固血块  相似文献   

4.
为进行细胞膜的生物化学分析,必先分离出纯净的细胞膜.选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是目前常用的方法,一般多在一步溶血法的基础上,用高速离心分离制备.由于高速离心机设备目前国内尚不普及,我们尝试在低速离心(4℃,1,200×g,离心45分钟)条件下,进行人红细胞影泡制备.所谓“影泡”,即哺乳动物红细胞溶血去除血红蛋白后,分离到的细胞质膜.成熟的哺乳动物红细胞中没有通常真核细胞所含的任何细胞器.经制备,容易得到纯净的细胞膜,并且材料来源方便,故红细胞影泡是目前研究细胞膜结构功能时常用的一种膜制剂.  相似文献   

5.
对外加脉冲电场处理的人红血球冷冻断裂和蚀刻的复型观察中发现在强电场(3KV/cm)作用下,细胞周围有颗粒状和纤维状结构。结合SDS电泳分析证明了它们是由于在电场作用下,红血球膜的带3蛋白和膜骨架蛋白(血影蛋白)脱出的结果。在强电场作用下,由于膜蛋白和膜骨架蛋白的脱出造成了对细胞膜的损伤,使细胞膜稳定性降低,细胞易变形和形成伪足。由于膜蛋白的脱出,多余的自由脂质进入细胞质内而形成泡状结构。外电场改变了蛋白-蛋白以及蛋白-脂分子间的作用可能是电穿孔的主要机理。本文还对当前公认的冷冻断裂中所观察到的膜中间颗粒的来源提出了疑问,并提出了它们还可能与冰晶有关。而冰晶的形成又与膜的亲水与疏水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在体外吞噬鸡红血球过程大致可分为巨噬细胞接触、扑获、包绕鸡红血球和鸡红血球在巨噬细胞中内移等4个阶段。经厌氧小棒状杆菌处理的巨噬细胞呈现激活状态,比未经厌氧小棒状杆菌处理的巨噬细胞表现更大的膜活性,胞体铺展增大,突起多呈叶状或皱褶状,吞噬鸡红血球能力明显增强。经厌氧小棒状杆菌处理的巨噬细胞与U27癌细胞存在着接触,此时U27癌细胞易发生变性、坏死。  相似文献   

7.
脉冲电场对人红细胞膜结构影响的冷冻断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外加脉冲电场处理的人红血球冷冻断裂和蚀刻的复型观察中发现在强电场作用下,细胞周围有颗粒状和纤维状结构。结合SDS电泳分析证明了它们是由于在电场作用下,红血球膜的带3蛋白和膜骨架蛋白(血影蛋白)脱出的结果。在强电场作用下,由于膜蛋白和膜骨架蛋白的脱出造成了对细胞膜的损伤,使细胞膜稳定性降低,细胞易变形和形成伪足。由于膜蛋白的脱出,多余的自由脂进入细胞质内而形成泡状结构。外电场改变了蛋白-蛋白以及蛋  相似文献   

8.
王大锐 《化石》2007,(2):20-21
以前的古生物化石证据使人们相信,蝙蝠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具有飞行能力的哺乳动物,虽然不少科学家对此持怀疑态度。2006年,我国古生物学家经过实地考察和研究,在内蒙古的宁城地区中生代地层中发现了一件几乎完整的生着翼膜的哺乳动物化石。科学家给它起了个十分贴切的名字——翔兽——它是目前已知的地球上最早的会飞翔的哺乳动物。毫无疑问,翔兽的发现把哺乳动物的飞翔历史足足提前了7000万年!“化石宝库”里的新发现由于气候、独特的地质背景、以及尚不为人知的特殊原因使得蒙古高原成为古生物学家们梦寐以求的寻找化石的“风水宝地”,那…  相似文献   

9.
从不同干旱胁迫时间下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叶片中提取微粒体膜,测定活性氧自由基变化和膜伤害程度。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发生以下变化:(1)O_2~-和H_2O_2的产生速率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加快然后下降;(2)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逐渐增加;(3)微粒体膜上的SOD活性逐渐下降;(4)—SH基的含量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增多以后下降;(5)与膜伤害程度有关的生理指标如根系电导率、叶片水势及其含水量等均有变化。  相似文献   

10.
核糖体展示(ribosomedisplay)是一种体外筛选功能性蛋白质的有力的工具.利用体外转录和翻译偶联系统可以方便而快捷地完成核糖体展示.筛选系统利用一对能够紧密结合的蛋白质:人锚蛋白(ankyrin)和红血球膜带3蛋白细胞质区域(cytoplasmicdomainoferythrocytemembraneproteinBand3,Cdb3)作为模式分子,希望利用cdb3蛋白通过核糖体展示亲和选择得到锚蛋白基因.用于核糖体展示的人锚蛋白基因结构由组装PCR构建,通过PCR技术引入核糖体展示所需的结构元件.在亲和筛选步骤后,只能利用红血球膜带3蛋白筛选得到锚蛋白基因,而不能利用对照牛血清白蛋白(bovineserumalbumin,BSA)筛选得到,从而说明建立的核糖体展示技术能够正常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角果发育对某些物种的生殖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拟南芥种子附着在角果里,角果在早期发育时进行光合作用,角果成熟后开裂散落种子之前,其细胞会经历一个衰老的过程。一般植物细胞在衰老过程中要经历膜脂降解的过程,但是角果细胞衰老过程仍未知。通过比较角果衰老过程中拟南芥野生型(WS)及与膜脂代谢密切相关的磷脂酶Dδ缺失突变体(PLDδ KO)中膜脂分子的组成情况、膜脂含量、相对含量及双键指数值,结果发现,在拟南芥角果衰老过程中:(i)质体膜脂和质体外膜脂显著下降;(ii)不同膜脂降解速率不一样,质体膜脂的降解比质体外膜脂的降解快;(iii)总的双键指数DBI下降;(iv)磷脂酶Dδ缺失突变体(PLDδ KO)的角果膜脂组成的基本水平和变化样式与野生型(WS)非常相似。结果说明,角果在衰老过程中发生了膜脂的激烈降解。据此推测:(i) 膜脂水解产物可能转移到种子中用于储藏脂三酰甘油的合成;(ii) 质体膜脂相对含量下降和质体外膜脂相对含量上升导致了总的DBI下降;(iii) PLDδ参与了角果衰老中的膜脂代谢。  相似文献   

12.
草鱼出血病病毒的血清学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鱼出血病病毒(GcHV)具有弱的凝集人“O”型红血球的能力。其抗体与呼肠孤病毒、轮状病毒不发生免疫反应,说明此病毒与上述病毒无共同的抗原关系。  相似文献   

13.
对国产荚蒾属Viburnum Linn.植物花粉的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表明:1.花粉特征在组间的分类学意义不大,而在组内的每一种都具各自的花粉特征。2.表面纹饰类型包括(1)外壁具半覆盖层,网状纹饰,网脊光滑;(2)外壁具半覆盖层,网状纹饰,网脊上具瘤状突起;(3)外壁无覆盖层或部分成半覆盖层,具鼓锤状基柱或基柱网,基柱顶端具瘤状突起。3.沟类型包括:(1)沟沿处外壁无覆盖层;(2)沟沿处外壁具半覆盖层,网状纹饰;(3)沟沿处外壁具覆盖层;(4)在一极形成合沟。内孔类型包括(1)看不见明显的孔膜;(2)孔膜半球状,与外壁不连续;(3)孔膜半球状,与外壁相连续;(4)孔膜半椭圆球状,纵长;(5)孔膜半椭圆球状,横架于沟间而类似于桥。文中同时对若干组内分类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汞化合物对红细胞膜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汞化合物对红细胞膜作用的光谱变化,观察了膜蛋白的荧光和磷光,膜上DPH的荧光偏振和ANS与红细胞膜的结合,以及他们与汞产生红血球溶血的关系。 在5P7.5缓冲液中红细胞膜蛋白的荧光随HgCl_2 Hg(AC)_2和PCMB的浓度加大而降低,表现为快和慢双相变化的过程,其淬灭作用的大小为HgCl_2>Hg(AC)_2PCMB,这是由于膜上形成了不发荧光的R—Trp—Hg~ 络合物以及能量从Trp转移到R—S—Hg~ 络合物上。HgCl_2对膜蛋白磷光的作用也是随汞离子浓度加大而降低,但磷光/荧光比则是增加的。标记红细胞膜的DPH偏振度是随HgCl_2浓度增加,表明膜流动性是随汞离子浓度加大而降低。标记膜上的ANS的荧光强度随HgCl_2和Hg(AC)_2的浓度加大而增加,这是由于ANS与膜的结合数随汞离子浓度加大而增加的缘故。上述各种变化是与汞离子对红血球溶血的作用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电生理学跨膜电偶层模型为基础,从准静场电动力学基本方程出发,应用边值条件,对心肌细胞场的电势进行求解,定量地推得立体角表述公式,论证了关于心电起源或心肌细胞除极复极的几种表述观点。结证是:(1)膜外电荷说是谬误的;(2)膜外离子对说是似是而非的;(3)除极膜电荷消失说是很不严格的;(4)立体角说是符合电动力学原理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电生理学跨膜电偶层模型为基础,从准静场电动力学基本方程出发,应用边值条件,对心肌细胞场的电势进行求解,定量地推得立体角表述公式,论证了关于心电起源或心肌细胞除极复极的几种表述观点。结证是:(1)膜外电荷说是谬误的;(2)膜外离子对说是似是而非的;(3)除极膜电荷消失说是很不严格的;(4)立体角说是符合电动力学原理的。  相似文献   

17.
<正>血液学 问 1下列中哪条正确? ①、在骨髓中不制造淋巴细胞。 ②、无核细胞不称为血球。 ③、血球细胞膜不能使金属离子透过。 ④、血清和血浆分别用不同的方法由血液中分离。 ⑤、白血球绝对不能游至血管外。 答 ④为正确。血球包含白血球、红血球和血小板。主要研究了红血球的细胞膜,白血球和血小板的膜末必完全明确。红血球可使铁、铜、汞等离子通过。  相似文献   

18.
“水龙兽”是一类绝灭了的古代爬行动物,它的名称已经说明了它的一些特性。“水龙”,指的是水中生活的爬行动物。按理说,“兽”一般应是指哺乳动物,既然这是一类爬行动物,那为什么又加一个“兽”字呢?这就是因为这类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有着一定的关系。它在分类上被归于“似哺乳动物的爬行动物”这一大类。这一类爬行动物可以说是哺乳动物的前身,在  相似文献   

19.
草鱼出血病病毒人工感染稀有鲫出血病病鱼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发现肌肉系统血外渗,出现微血栓,红血球浸润于肌纤维之间;鳃小片上皮细胞增生和肥大导致相互融合,血外渗和红血球裂解,形成微血栓和血泡;肠上皮细胞脱落,红血球散布于整个肠壁;肝细胞肥大和细胞实质空泡化,细胞间隙增大;脾组织黄褐色的“小结”增多。而对照鱼未出现上述变化,说明这些病理变化确由GCHV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20.
湿地植物根表铁膜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为了适应渍水环境,许多湿地植物都具有根系泌氧、形成铁膜的能力。因铁膜具有特殊的物理或化学结构,可以通过吸附和共沉淀作用影响元素在土壤中的化学行为和生物有效性,在植物吸收营养元素和重金属中起重要作用。综述了湿地植物根表铁膜的形成、影响因素以及根表铁膜对营养元素和重金属的生态环境效应,从表征技术方面阐述了根表铁膜的作用机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给出如下建议:(1)扩大研究领域;(2)铁膜形成的动态变化过程;(3)铁膜对植物生理形态的影响;(4)利用先进的表征技术以确定铁膜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