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肢介化石在河西走廊赤金堡组、新民堡群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西走廊西部赤金堡组及新民堡群是生油岩系,富含叶肢介化石。研究这些化石对于确定地层时代,进行地层对比以及探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叶肢介动物群分布规律是有意义的。1974年5—7月,笔者与甘肃区测二队中生代专题研究队同志一起,在玉门、酒泉一带测制地层剖面,采获大量化石标本。关于叶肢介化石属、种的记述,大多已编入陕甘宁地区古生物化石图册(在印刷中)。本文着重分析叶肢介化石在赤金堡组及新民堡群的分布规律、动物群性质,同时讨论有关这两组地层的含义问题。  相似文献   

2.
叶肢介属节腔动物门甲壳纲,主要由外部两瓣壳和内部的软体部分所组成。自泥盆纪出现以来,一直到现在生活在淡水池塘、沟渠中。叶肢介化石多保存为两瓣壳,其软体部分保存为化石是极为罕见的。1979年,我们在河北滦平县早、中侏罗世含煤地层中,首次发现了保存极为完美的叶肢介软体化石,有头部,第二触角,胸腹部体节,尾部,附肢,雄性第1、第2执握肢和雌性卵粒,以及一些幼虫。这一发现,对现生叶肢介和化石叶肢介的分类、化石埋藏条件与沉积环境分析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意义。目前,  相似文献   

3.
大庆油田介形类化石在油层对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辽盆地白垩纪地层颇为发育,剖面完整,地层分布广泛,沉积厚度大,其中含有丰富的化石,如介形类、叶肢介、腹足类、瓣鳃类、植物、少量的爬行类、昆虫及鱼类等。尤其是介形类化石分布广泛,数量多,保存很好。通过多年的地质勘探工作,古生物工作者对白垩纪地层中的介形类化石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从纵向上建立了14个介形类化石组合(表Ⅰ),为区域地质勘探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起了一定的作用。在  相似文献   

4.
陕西岐山后周公庙剖面的“孙家沟组”是一套厚524m的早三叠世海陆交互相地层,最近首次发现了叶肢介化石,并发现叶肢介与海相双壳类密切共存。这一新发现充分证明了在地质历史中确实存在海相叶肢介。叶肢介与海相双壳类出现在“孙家沟组”上段的上部,海相双壳类定名为“Bakevellia sp.,共生的叶肢介化石为Palaeolimnadia cf.machaolingensis,Palaeolimnadia  相似文献   

5.
河南西峡盆地含恐龙蛋地层中无脊椎动物化石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河南省西南部西峡盆地以含有大量的恐龙蛋化石而著称。以往研究限于化石证据不足,使得对含恐龙蛋地层时代认识上存在较大分歧。本次研究在西峡盆地含恐龙蛋地层中首次发现了无脊椎动物化石,如双壳类、叶肢介、腹足类和介形类。从而确定含化石层位的时代为晚白垩世中期。  相似文献   

6.
蒙古东南部早白垩世新水井组的甲壳类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蒙古人民共和国早白垩世介形类和叶肢介的研究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文中介绍了一个新的化石产地———蒙古东南部新水井地区和若干属种,主要是介形类和叶肢介,并依据这些年来在中国境内的多处发现,进行了相应地层对比及沉积环境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叶肢介化石是我国北方中生代生物群的重要成员之一,对古环境恢复和生物地层对比具有重要意义。北京西下白垩统芦尚坟组含丰富的昆虫、介形虫、植物、孢粉等化石,还发现了鱼和恐龙等脊椎动物化石,但叶肢介化石以前并无正式报道。芦尚坟组及其上覆夏庄组的昆虫化石组合被称为"芦尚坟昆虫群",对京西地区早白垩世中晚期的古生物学和古生态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描述产自北京市丰台区贺照云村附近芦尚坟组第四段的Eosestheria(东方叶肢介)1新种,认为芦尚坟组的叶肢介群落为衰落型Eosestheria群,与上覆夏庄组的Yanjiestheria(延吉叶肢介)群差异较大,与辽西阜新组的叶肢介群落联系紧密。我们认为芦尚坟组和阜新组时代接近,约为Aptian晚期。  相似文献   

8.
自从Triglypta Wang(1984)属建立以来,在国内、外陆续发现了一个具有针孔状-小网状-线脊状三种装饰的叶肢介化石群。这个化石群的属种装饰揭示它们之间存在亲缘关系,为此建立三饰叶肢介科Triglyptidae fam.nov.。该化石新科在研究叶肢介的系统演化和地层划分对比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叶肢介化石是我国北方中生代生物群的重要成员之一,对古环境恢复和生物地层对比具有重要意义。北京西下白垩统芦尚坟组含丰富的昆虫、介形虫、植物、孢粉等化石,还发现了鱼和恐龙等脊椎动物化石,但叶肢介化石以前并无正式报道。芦尚坟组及其上覆夏庄组的昆虫化石组合被称为"芦尚坟昆虫群",对京西地区早白垩世中晚期的古生物学和古生态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描述产自北京市丰台区贺照云村附近芦尚坟组第四段的Eosestheria(东方叶肢介)1新种,认为芦尚坟组的叶肢介群落为衰落型Eosestheria群,与上覆夏庄组的Yanjiestheria(延吉叶肢介)群差异较大,与辽西阜新组的叶肢介群落联系紧密。我们认为芦尚坟组和阜新组时代接近,约为Aptian晚期。  相似文献   

10.
安徽含山县彭庄村西分布一套红色地层,假整合在富含植物化石的象山群中、下部之上,安徽区测队曾将其认作象山群上部(新近命名为含山组),并与南京地区北象山和中山陵前所见的紫红色砂、页岩层及皖南洪琴组对比。在它的近底部浅黄色泥岩中发现不少植物化石,还有瓣鳃类、叶肢介、鲎虫、介形类、腹足类及昆虫化石等。这些化石的发现为确定这段地层的时代提供了依据。苏皖两省长江沿线的象山群,均由两组由粗到细含煤线(或薄煤层)的碎屑岩(在南京地  相似文献   

11.
潜山盆地位于大别山东南侧,呈北东-南西向狭长分布。这里下第三系发育,化石丰富,尤其是近十余年来,大量古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的陆续报道,引起了地层古生物学者极大的兴趣。1980年10月,安徽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四分队和笔者分别在盆地东侧的桐城县龙头树、朱桥、大苏庄和古井附近的痘姆组中采获两层叶肢介化石,并有丰富的介形类共生。这个发现,对于早第三纪叶肢介化石的分布和中国陆相古新世地层的划分对比都有重要意义。潜山盆地早第三纪红层自下而上划分为望  相似文献   

12.
一、上湖组叶肢介化石发现的意义近十年来,中国早第三纪叶肢介化石的不断发现和报道(王思恩,1974;陈丕基,1975;张文堂等,1976;沈炎彬、陈丕基,1979;沈炎彬、张显球,1979;陈丕基、沈炎彬,1980),从世界范围来讲,是叶肢介化石研究中的一项重大突破和进展,因为在此以前不久,第三纪还被认为是叶肢介演化史上的一个空白锁链(Kobayashi,1972)。中国早第三纪的叶肢介化石,曾被划分为三个叶肢介群(张文堂等,1976;陈丕基、沈炎彬,1979),出现最早的一个原称做Perilimna  相似文献   

13.
自1956年以来,我们先后收到东北地区的许多地质队寄来的叶肢介标本,这些标本主要产自黑龙江省的西南部及吉林省的西部。在研究这些化石的过程中,根据各野外队有关的地层记录及以往发表的有关这一地区的地层及古生物的资料,我们认为这一地区白垩系的分类、命名及以叶肢介化石为主的分带应作如下的一些划分:  相似文献   

14.
冀北、内蒙古侏罗—白垩系新叶肢介化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冀北和内蒙古地区侏罗系、白垩系叶肢介化石十分丰富,保存甚好;产出层位多,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对区内叶肢介化石的研究对地层的划分、对比和对叶肢介系统演化的探讨都是很有意义的。本文择其部分重要属种作了描述,并对有关地层的时代及划分、对比作了简要论述。在工作中曾得到河北省地质局第二区调队的大力支持,王振刚同志热情指导观察剖面和协助采集化石;河北地质局综合研究队杨仁泉、杨坚、刘乐年同志一同观察、测制剖面和进行化石采集,杨坚同志还提供化石装饰照片;地质部第三石油普查勘探大队、地质部河南石油队王裕民同志赠送标本;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  相似文献   

15.
冀北侏罗纪叶肢介软体化石的发现及其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好的软体化石的发现为我们了解古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生态、起源及分类等一系列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使研究工作引向深邃的领域。叶肢介软体化石十分罕见,过去报道过的几例大多保存较差,或残缺不全。冀北滦平周营子中侏罗统九龙山组发现了罕见的、完美而又十分丰富的叶肢介软体化石,尤其是软体从壳瓣中脱离,单独保存为化石,其  相似文献   

16.
淡黄油亮“几丁丸”,深埋红层几亿年。历尽沧桑貌更美,珍贵化石甲世间。登在本期封三的有一张早三迭世产的带卵的叶肢介化石,一侧是此叶肢介卵化石放大76倍时的情景。你看它多么象鱼肝油丸。这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世界上保存得最好的叶肢介卵化石。保存得如此完美的距今约2亿2千万年的叶肢介卵化石,读者一定会认为它的沉积环境是特别好的,谁又会料到它竟然会产在过去长期曾被认为是哑地层的石千峰群中上部的红层中呢?现在让我介绍一下这张举世珍贵的叶肢介卵化石的一些情况吧。  相似文献   

17.
董洁 《古生物学报》1988,(6):722-728
吉林通化地区三棵榆树晚中生代地层剖面,层序连续,叶肢介化石丰富.研究这些化石对于确定侏罗-白垩系界限,探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叶肢介动物群演化规律是很有意义的.这篇短文写作过程中得到了陈丕基老师的指导并承悉心修改,特此致谢.三棵榆树剖面的叶肢介化石产于两个层位:下白垩统亨通山组21层产叶肢介 Eosestheria subrotunda Chen, E. sankeyushuensis sp. nov., E. sp., Pseudestherites aff. qinghem-  相似文献   

18.
集普及、教育和观赏于一体的宜州化石馆瞭望我国辽西地区中生代地层发育良好,分布广泛,出露齐全,是研究陆相中生代地层和古生物的重要地区,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就目前所知,古生物化石主要出自义县、北票和凌源等地,有蕨、苏铁、银杏等植物化石;有叶肢介、昆虫等...  相似文献   

19.
本文所描述的叶肢介化石,系1964年王自强和张钟瑶同志在内蒙古自治区石拐于煤田进行中生代地层研究时所获。叶肢介化石采自中侏罗世长汉沟组的两个不同层位,野外编号为A_4和A_5,分别相当于李星学(1954)测制的“长汉沟系”剖面的第1层顶部和第6层。长汉沟组产叶肢介化石是李星学提到的,当时称做  相似文献   

20.
非洲叶肢介科在浙江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洲叶肢介科的分子,过去在北方大陆上尚未发现其踪迹。本文记述了在浙江发现的属非洲叶肢介科的两个新属Migransia 和Zhestheria,并讨论了非洲叶肢介科的迁移和演化问题。本文除报道浙江的这一发现外,还介绍了它们在当地中生代中晚期火山-沉积岩系中的分布情况及与此有关的其它几个叶肢介化石。本文共描述了7属、11种,其中3新属、10新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