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线粒体缺陷与阿尔采末病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Zhang L  Li L 《生理科学进展》1999,30(4):363-366
阿尔采末病(Alzheimer’s disease,AD)存在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异常与线粒体DNA(mtDNA)缺陷,主要表现为;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Ⅳ(细胞以素c氧化酶,COX)活性在AD患者血小板,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及脑中显著下降。其可能则遗传性mtDNA突变与自由基介导的体细胞mtDNA突变的共同作用,也可能继发于其它改变。  相似文献   

2.
线粒体DNA病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线粒体DNA病王学敏杨雨善谢惠君郑惠民(第二军医大学,上海200433)关键词线粒体病线粒体DNA近年确认了线粒体DNA(mtDNA)突变会引起人类疾病,临床症状有盲、聋、痴呆、运动障碍、肌肉衰弱、心力衰竭、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肝病等。mtDNA呈裸...  相似文献   

3.
神经肌肉性疾病患者线粒体DNA突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丽珠  伏洁 《遗传》1998,20(2):13-15
为了探讨神经肌肉性疾病的发病与线粒体DNA突变的关系,采用PCR技术检测了20例患有不同神经肌肉性疾病儿童的外周血和骨骼肌细胞中的线粒体DNA(mtDNA),发现其中6例患儿有mtDNA缺失,其中1例至少有2968bp片段的缺失,另5例至少有2000bp片段的缺失,此缺失区位于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1、4、5、编码区,表明该突变对神经肌肉性疾病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四明  张亚平 《遗传学报》1999,26(5):489-496
用PCR技术扩增中华鲟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时,发现中华鲟天然群体现人存在个体间和个体内的mtDNA长度变异现象。DNA测序表明,长度变异发生在mtDNA D-loop靠近tRAN^pro的位置,由长约82碱基对(bp)的重复序列串联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线粒体和核基因的协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约占90%的线粒体蛋白质是核基因(nRNA)的产物,线粒体基因组(mtRNA)表达产物常与核编码的成分组成复合物发挥作用,此外nDNA对mtDNA的复制、表达以及线粒体组装均起调控作用。线粒体中代谢物信号、反应氧族可影响nD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王百合及兰州百合细胞质遗传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描述了王百合(LiliumregaleWils.)及兰州百合(L.davidiDuch.)质体和线粒体在生殖细胞及精细胞中的分布和细胞质中DNA的状况。在刚形成的王百合的生殖细胞中含有少量的质体和大量的线粒体。当生殖细胞游离在营养细胞质中时,质体在生殖细胞中完全退化消失。DAPI荧光技术进一步证明,在成熟花粉、花粉管中的生殖细胞及其分裂形成的两个精细胞中无任何细胞器DNA。兰州百合在小孢子分裂时质体严格地极性分布,造成了刚形成的生殖细胞中即无质体。兰州百合、麝香百合(L.longiflorumThunb.)及其杂种的RFLP分析,也证明兰州百合质体是单亲母系传递的。虽然在不同发育时期的生殖细胞及精细胞中可以观察到线粒体,但在雄配子体时期它们的DNA已降解,因此雄性线粒体不能被传递至后代。研究结果提供了百合属的这两个种质体和线粒体具母系遗传方式的细胞学证据,并阐明父系细胞质不能作为遗传传递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牵牛花受精前后卵细胞质体和线粒体及其细胞质DNA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透射电镜研究了圆叶牵牛(Pharbitispurpurea (L.) Voyght)和大花牵牛(P. lim bata Lindl.)卵细胞在受精前和受精后质体和线粒体的变化。观察到卵细胞在受精前高度液泡化,在核周及卵细胞周围的薄层细胞质中有质体和线粒体。质体含1~2 个较大淀粉粒。线粒体多呈环形或杯状。卵细胞受精后,细胞质增多,质体的数量也明显增加。质体基质变得更加浓厚,并且普遍含有嗜锇的球体。合子中线粒体丰富,但缺乏卵细胞中那种环形或杯状线粒体,多呈圆形。细胞质DNA检测的结果表明,卵细胞质DNA荧光有大小和形状不同的两类,它们在细胞中随机分布。一类较大,呈环状,可能是线粒体中的DNA显示的荧光;另一类小的点状荧光,可能大多是质体DNA荧光,前者比后者多。卵细胞受精后,细胞质类核发生变化,表现在数量上明显地比受精前少。研究揭示了牵牛花合子中细胞质DNA 减少的现象,说明了母系质体DNA 在受精后可能被降解,提供了母系质体不传递到后代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8.
软体动物系统学和进化生物学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孙涛,陈德牛,苏小记(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100080)(陕西省植保总站)关键词染色体组型,DNA,RNA,线粒体,DNA,同源子1758年,瑞典博物学家林奈(Linnaeus)的巨著《自然系统...  相似文献   

9.
《生命的化学》1998,18(3):47-50
用人胞质体对线粒体疾病进行基因治疗关键词胞质体线粒体DNA基因治疗1.引言线粒体DNA(mtDNA)的突变能引起罕见的线粒体脑性肌病和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退行性疾病。由于线粒体疾病的根本原因为mtDNA的突变及其蓄积,因此,治疗线粒体疾病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Epsten—Barr病毒诱导永生化人上皮细胞恶性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宝民  刘振声 《病毒学报》1998,14(2):133-138
为了使EB病毒能直接感染人上皮细胞,将PSG-CR2-Hyg载体转入永生化人上皮细胞(293细胞)中。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发现,转化的细胞表达EB病毒受体。用EB病毒感染CR2-293细胞后,23%的细胞可表达EB病毒抗原。用TPA作用于这些细胞后,表达病毒抗原的细胞数增加,。用PCR法从EB病毒感染细胞DNA中扩增出EB病毒DNAW片段。在TPA持续作用下,EB病毒感染的形态特征发生改变。把E  相似文献   

11.
肝再生增强因子超家族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断奶大鼠的肝脏中纯化得到了肝刺激物质(HSS)的有效成份,即肝再生增强因子(ALR)的蛋白质,酶解并对其多肽末端测序,据此推导出简并核苷酸序列,合成探针,对大鼠肝脏来源的cDNA文库进行筛选,首选获得了大鼠ALR的cDNA克隆,随后又分别克隆了人和小鼠的ALR的cDNA。与此同时,从酵母细胞中克隆了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密切相关的ERV1基因,然后克隆了人的ERV1同源基因,从功能上证实人  相似文献   

12.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s,RAPD)技术,对普通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及其保持系(B)线粒体基因组(mitochondrialgenome)的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共使用引物41个,其中20个引物得到了扩增产物,部分引物扩增结果表现多态性。说明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mtDNA)序列在不育系和保持系之间存在差异,进一步明确了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malesterile,CMS)与mtDNA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s,RAPD)技术,对普通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及其保持系(B)线粒体基因组(mitochondrial genome)的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共使用引物41个,其中20个引物得到了扩增产物,部分引物扩增结果表现多态性。说明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AN,mt,DNA)序列在不育系和保持系之  相似文献   

14.
普通野生稻和亚洲栽培稻线粒体DNA的RFPL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7个探针、17种内切酶探针组合对118份普通野生稻和76份亚洲栽培稻的线粒体DNA(mtDNA)RFLP分析表明,籼粳分化是亚洲栽培稻线粒体基因组分的主流,76个栽培稻中,36个品种mtDNA为籼型,40个品种mtDNA为粳型。普通野生稻mtDNA以籼型为主(86份),粳型较少(7份),1份类型难以确定,还有24份没有籼粳分化。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及其“三系”线粒体DNA的AP—PCR指纹图谱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为了研究水稻(Oryza sativa L.)细胞质雄性不育(CMS)与线粒体基因组的关系,应用AP-PCR 分析,用7 个任意单引物对6 种水稻品系线粒体DNA 进行了扩增。水稻线粒体DNA 的AP-PCR 产物可分为三种类型:(1)所有供试品系均能扩增的片段,它们代表了线粒体DNA 在进化上的保守性序列。有4 个引物检测到这类片段。(2)2 个以上水稻品系共同出现而在全部供试材料间存在差异的扩增片段,这类片段是检测水稻线粒体DNA多态性的主要来源。(3)一种细胞质类型所特有的扩增片段,从引物R2 和V5 的扩增产物中发现了这类片段,它们可能与CMS有关联。另外,WA型不育系珍汕97A 与其杂种之间在6 个引物的扩增图谱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说明两者的线粒体DNA序列结构可能存在某种差别  相似文献   

16.
利用PCR技术分别以亲本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柳杉(CryptomeriafortuneiHooibrenk)和杉木×柳杉杂种的总DNA为模板,扩增了叶绿体trnLtrnF和线粒体CoxⅢ基因片段,比较了这些扩增片段的限制性内切酶AluⅠ,DdeⅠ,HinfⅠ,MseⅠ和RsaⅠ的酶切片段多态性,结果表明:F1代的叶绿体DNA为母系遗传,而线粒体DNA为父系遗传。杉木线粒体DNA父系遗传方式与杉科其他植物一致,而叶绿体DNA母系遗传则为在松柏类植物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7.
普通野生稻和亚洲栽培稻线粒体DNA的RFLP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7个探针、17种内切酶探针组合对118份普通野生稻和76份亚洲栽培稻的线粒体DNA(mtDNA)RFLP分析表明,籼粳分化是亚洲栽培稻线粒体基因组分化的主流,76个栽培稻中,36个品种mtDNA为籼型,40个品种mtDNA为粳型。普通野生稻mtDNA以籼型为主(86份),粳型较少(7份),1份类型难以确定,还有24份没有籼粳分化。  相似文献   

18.
尹蓁  方晓思 《遗传学报》1996,23(3):190-195
用一对根据人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保守区序列设计的引物,以一枚恐龙蛋内DNA为模板,在PCR上扩增出大约170bp的基因片段。序列测定后经INTERNET联网的BLAST数据库类似性检索,结果表明,该序列与人类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的序列完全相同(96-100%相似)。因此,可以肯定实验材料本身有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19.
电离辐射能诱发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产生,同时也是细胞凋亡发生的诱因之一。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是一种存在于真核细胞线粒体、具有清除O-2·作用的抗氧化酶。为探讨MnSOD在辐射诱发细胞凋亡中的作用,采用基因转染技术分别将有义和反义MnSODcDNA真核表达载体直接导入CHO细胞,并用此细胞模型研究了MnSOD对X射线诱发细胞凋亡的调控。结果发现,稳定表达有义MnSOD的细胞克隆能明显抑制8GyX射线诱发的细胞凋亡,而表达反义MnSOD的细胞克隆对X射线诱发的细胞凋亡更加敏感,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可能是MnSOD调控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线粒体自噬(mitochondrial autophagy, or mitophagy)指的是细胞通过自吞噬作用,降解与清除受损线粒体或者多余线粒体,其对整个线粒体网络的功能完整性和细胞存活具有重要作用。线粒体自噬过程受多种途径调控,PINK1/Parkin通路是其中的一条,其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心血管疾病、肿瘤和帕金森病等。在去极化线粒体中,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诱导的激酶1(PTEN-induced kinase 1,PINK1)作为受损线粒体的分子传感器,触发线粒体自噬的起始信号,并将Parkin募集至线粒体;Parkin作为线粒体自噬信号的“增强子”,通过对线粒体蛋白质进一步泛素化介导自噬信号的扩大;去泛素化酶和PTEN-long蛋白参与调控该过程,并对维持线粒体稳态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PINK1与Parkin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和其介导线粒体自噬发生的分子机制,以及参与调控该途径的关键蛋白质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以线粒体自噬缺陷为特征的疾病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