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噬体相关基因Beclin1与p53基因在唾液腺多形性腺瘤(PA)和癌在唾液腺多形性腺瘤(CPA)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于我院手术切除的PA标本45例作为PA组,CPA标本32例作为CPA组,正常腮腺组织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三组Belin1与p53基因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CPA组Beclin1、p53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因素关系及Beclin1、p53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三组Beclin1、p53阳性表达率存在统计学差异,CPA组Beclin1阳性表达率低于PA组和对照组,CPA组和PA组p53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且CPA组高于PA组(P0.05)。CPA组Beclin1、p53表达情况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TNM分期为III-IV期患者Beclin1阳性表达率低于I-II期患者,p53阳性表达率高于I-II期患者,淋巴结转移患者Beclin1阳性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53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PA组Beclin1、p53表达情况与年龄、性别、肿瘤直径、侵袭性无关(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可得,CPA患者Beclin1和p53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839,P=0.000)。结论:PA及CPA中存在Beclin1异常低表达,p53异常高表达,CPA患者Beclin1、p53表达情况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且两者表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irh2、p27Kip1在肺癌和癌旁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3例肺癌和17例癌旁石蜡包埋存档标本组织中pirh2和p27kip1蛋白的表达,并对其所在肺癌组织不同病理类型、分级、和临床分期及转移中的表达水平进行对统计学分析。结果pirh2蛋白在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表达率为79.2%,P27Kip1蛋白呈低表达,为22.6%,二者与癌旁组织相比(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8%和64.7%),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是二者与肿瘤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Pirh2表达阳性的肺癌组织中,p27Kip1的阳性率较低,二者呈显著负相关。结论pirh2过表达和p27Kip1蛋白的低表达可促进肿瘤的发生;二者之间呈负性相关关系,提示降解p27Kip1蛋白可能是pirh2促进肿瘤形成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p27Kip1蛋白和CyclinD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收集临床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蜡块64例及正常肺组织10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中p27Kip1蛋白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实验发现NSCLC组织中p27Kip1蛋白表达和CyclinD1蛋白表达均明显不同于正常肺组织(P<0.01)。p27Kip1蛋白表达降低与NSCLC肿瘤大小、病理分级、分期增加、淋巴结转移之间有相关性(P<0.05),但与肿瘤组织学分型无相关性(P>0.05)。CyclinD1蛋白过表达与组织学分型、肿瘤大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p27Kip1蛋白表达与CyclinD1蛋白表达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p27Kip1蛋白低表达及CyclinD1过表达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实验结果显示,NSCLC组织中,p27Kip1蛋白表达降低,而CyclinD1过表达,二者与NSCLC的发生发展机制有关,可作为预后指标,有利于NSCLC患者预后判断及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磷蛋白53(P53)、磷蛋白21野生型p53活化片段(p21WAF1)蛋白的表达及与幽门螺杆菌L型(Hp-L)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病理确诊为胃癌的标本220例为胃癌组,另外选取胃癌组织旁的健康组织为对照组。Hp-L采用快速尿素酶测试法、Giemsa染色法检测,P53、p21WAF1阳性表达采用HE法及免疫组化法测定,并采用Spearman等级检验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胃癌组p5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21WAF1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织中p53和p21WAF1表达呈负相关(P0.05)。胃癌组Hp-L阳性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Hp-L阳性组p5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于阴性组(P0.05);p21WAF1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胃癌组织中p53与Hp-L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p21WAF1与Hp-L阳性表达呈负相关(P0.05),p53阳性表达仅与浸润程度有关(P0.05),P21WAF1表达与病理分级、浸润程度、UICC分期有关(P0.05)。结论:Hp-L是胃癌发生的主要诱因,癌症发展过程中,Hp-L型感染可上调p53表达、抑制p21WAF1表达,且p53、p21WAF1的表达变化与细胞浸润程度有密切联系,对胃癌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VEGF与P53蛋白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VEGF和P5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病理确诊的6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进行VEGF和P53表达的检测。结果:62例非小细胞肺癌VEGF阳性表达率58.1%(36/62),其表达与NSCLC的组织分化程度、生存期有相关性(P<0.05),与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无关。P53阳性表达率46.8%(29,62),表达与肿瘤组织类型、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VEGF和P53可作为评价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用免疫组化检测出P53蛋白可间接反映P53基因的突变。本组资料检测的结果显示,P53基因阳性表达率46.8% (29/62),表明近一半肺癌病例已失去P53蛋白的抑癌功能,且P53基因的突变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有关。P53和VEGF都是潜在的新型肿瘤表型标志物,它们的检测可作为肿瘤病理分级诊断的主要参考依据。同时检测P53和VEGF的表达状态,可通过肿瘤血管形成的生物学行为信息,进一步研究肿瘤血管形成的分子水平调控机制,这有助于抗肿瘤药物的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ina53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1例胃癌患者组织标本以及20例癌旁组织中mina5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1)RT-PCR结果显示20例癌旁组织中仅2例mina53基因呈弱阳性表达,阳性率为10.00%;71例胃癌组织标本中有43例mina53基因表达阳性,阳性率为60.56% (P<0.05);其中Ⅰ、Ⅱ、Ⅲ、Ⅳ期胃癌组织标本中的阳性比例分别为11/23、15/29、12/14及5/5(P<0.05).(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20例癌旁组织中仅3例mina53蛋白呈弱阳性表达,阳性率为15.00%;71例胃癌组织标本中有35例mina53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为49.30%(P<0.05);其中Ⅰ、Ⅱ、Ⅲ、Ⅳ期胃癌组织标本中的阳性比例分别为7/23、13/29、11/14及4/5 (P<0.05).结论:与癌旁组织相比,mina53在胃癌中的基因和蛋白水平存在高表达,并且随肿瘤分期的进展而表达量增高,检测mina53表达水平有助于胃癌早期诊断和预测肿瘤的侵袭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63和p53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三者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95例肺癌组织(其中57例有癌旁组织),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三种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研究三者之间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PCNA、p63和p53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41%、38.46%及58.46%,但三者在癌旁组织中均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肺癌组织中,PCNA、p63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均与组织分型有关(P0.05),且PCNA、p53蛋白表达与分化程度有关(P0.05),分化越差,表达越高;p53表达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r=0.352,P=0.043),p63与p53、PCNA的表达不相关(P0.05)。结论:肺癌组织中PCNA、p63和p53蛋白的表达升高,三者均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临床可通过检测三者的蛋白水平,作为鉴别肺鳞状细胞癌与其他类型癌的重要参考指标,为病理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宫颈癌中hMLH1、P27、P53表达情况及其与宫颈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临床资料较完整的72例子宫颈鳞癌和31例慢性宫颈炎组织hMLH1、P27、P53蛋白表达.结果 (1)hMLH1在宫颈炎及宫颈癌组的表达率分别为61.3%和58.3%,差异无显著性(P>0.05);hM-LH1在宫颈癌各期中表达率分别为Ⅰ期60.0%,Ⅱ期52.6%,Ⅲ期33.3%,差异无显著性(P>0.05);hMLH1表达率与宫颈癌分级无关(P>0.05);(2)P27在宫颈炎及宫颈癌组的表达率分别为74.2%%和76.4%,差异无显著性(P>0.05);P27的表达率与宫颈癌分级和分期无关(P>0.05);(3)P53在宫颈炎及宫颈癌组的表达率分别为32.3%和65.3%,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在宫颈癌各级中的表达率分别为Ⅰ级36.4%,Ⅱ级73.0%,Ⅲ级67.9%,Ⅰ级与Ⅱ、Ⅲ级的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表达率与宫颈癌分期无关(P<0.05);(4)hMLH1表达阳性与阴性的宫颈癌中P27的表达率为94.6%和60.0%,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的表达率为62.8%和62.1%,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53基因突变与宫颈癌的发生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hMLH1与P27表达缺失和宫颈癌发生的关系尚不确切.hMLH1可能使宫颈癌中P27表达上调,而对p53基因突变累积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中Beclin 1的表达及其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54例肝细胞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Beclin 1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细胞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侵袭及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HCC组织中Beclin 1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X2=7.53,P〈0.01)。病理分级Ⅲ~Ⅳ、TNM分期Ⅲ~Ⅳ、存在静脉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肝癌组织中的Beclin 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病理分级Ⅰ~Ⅱ、TNM分期Ⅰ~Ⅱ、无静脉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肝癌组织(P〈0.01)。结论:HCC组织中存在Beclin 1表达缺失,可能与HCC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且对HCC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P90核糖体S6激酶4(RSK4)蛋白、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选取我院病理科2014年1月~2016年5月既往收集的结直肠癌手术后标本70例及同期结直肠癌癌旁组织30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两组标本中RSK4蛋白、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RSK4蛋白、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0%、55.71%,而癌旁组织中RSK4蛋白、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33%、10.0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Ⅱ期、高分化和中分化结直肠癌组织RSK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Ⅲ期、低分化结直肠癌(P0.05);Ⅰ期+Ⅱ期、浸润深度(T1、T2)、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的低于Ⅲ期、浸润深度(T3、T4)、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组织(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RSK4蛋白表达下调、p53蛋白表达上调,二者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并可能作为结肠癌诊断和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中RAD51和BRCA1基因的表达,探讨二者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治疗的关系。方法收集结直肠癌癌灶及癌旁正常组织各4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eription-PCR,RTPCR)检测标本组织中RAD51、BRCA1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RAD51、BRCA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在结直肠癌组织中RAD51(33例,78.6%)、BRCA1(30例,71.4%)的表达较癌旁正常组织RAD51(7例,16.7%)、BRCA1(18例,42.9%)高(P〈0.05);结直肠癌中RAD51mRNA(0.51±0.26)和BRCA1 mRNA(O.70±0.96)的值较两者在正常组织中mRNA(0.10±0.22)高(P〈0.01);两者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TNM分期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RCA1与RAD5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成明显正相关(蛋白:r=0.731,P〈0.01mRNA:r=0.572,P〈0.01)。结论BRCA1与RAD5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二者的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BRCAl与RAD51的表达异常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PB方案(顺铂DDP、博莱霉素BLM),并了解其对Wee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1、用PB方案对64例ⅠB~ⅡB期宫颈癌病人进行介入化疗,观察化疗前后宫颈肿瘤体积变化及化疗后反应,评价介入化疗的效果。2、比较介入化疗后手术患者(观察组)与直接手术患者(对照组)术中情况及术后病理情况,评价介入化疗的近期疗效。3、测定介入前后Wee1表达的变化,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了解PB方案对Wee1的影响。结果:PB方案介入化疗的有效率(CR+PR)为87.5%,缓解率为96.9%,34.4%出现了发热反应。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92±0.3)h和(3.28±0.55)h,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53.1±131.9)mL和(542.8±5.6)mL,两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在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宫旁浸润及阴道切缘受累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B方案介入化疗后,Wee1的表达较介入化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级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介入化疗方案有效、低毒,对ⅠB~ⅡB期宫颈癌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PB方案是值得推广的介入化疗方案,Wee1蛋白有望成为监测PB方案介入化疗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刘丽娜  ;刘爽  ;李瑶  ;杨永秀 《生物磁学》2014,(33):6437-6440
目的:检测宫颈癌组织中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5(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 5,MCM5)与P16^INK4A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在宫颈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4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15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20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中MCM5和P16^INK4A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以20例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分析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MCM5和P16^INK4AmRNA的表达量逐渐增高。宫颈癌组织中MCM5和P16^INK4AmRNA的表达量分别是正常宫颈组织的(3.026±1.210)倍和(2.540±0.718)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织中MCM5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CINⅠ、CINⅡ-Ⅲ(P〈0.05),CINⅠ、CINⅡ-Ⅲ中MCM5 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INⅠ与CINⅡ-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织中P16^INK4AmRNA的表达量为正常宫颈组织的(2.54±0.8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亦显著高于CIN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CINⅡ-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宫颈癌组织中,MCM5 mRNA的表达量与肿瘤的临床期别、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1),但与患者的年龄无关(P〉0.05);P16^INK4AmRNA的表达量与肿瘤的临床期别、年龄均无关(P〉0.05),但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P〈0.01)。结论:MCM5、P16^INK4A的高表达可能在宫颈癌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MCM5基因检测有助于区分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有望成为宫颈癌肿瘤增生的新标志物。P16^INK4A的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CIN的分级并预测转归,从而提高宫颈癌筛查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yclinD1、CDK4和P16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以及结核菌L型感染率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抗酸染色等方法检测了65例前列腺癌(carcinoma of prostate,PCa)和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prostatic hyperplasia,BPH)中的CyclinD1、CDK4和P16的表达,以及结核菌L型的检出率。并对前列腺肿瘤主要临床资料和病理分级参数进行比较,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CyclinD1、CDK4阳性表达前列腺癌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P〈0.01);并与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呈正相关。P16阳性表达前列腺增生明显高于前列腺癌(P〈0.01);与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呈负正相关。结核菌L型检出率前列腺癌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clinD1、CDK4和P16在前列腺肿瘤中不同程度异常表达以及结核菌L型检出率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转移相关,因此研究CyclinD1、CDK4和P16的阳性表达和结核菌L型感染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可能有协同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27(p27^kip1)和细胞S相激酶相关蛋白2(skp2)在肺癌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于我院就诊的72例肺癌患者的肺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标本中p27^kip1和skp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skp2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肺组织,而p27^kip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正常肺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855(P〈0.05),skp2的表达与肺癌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吸烟与否及p27^kip1蛋白表达有关(P〈0.05)。结论:p27^kip1低表达和skp2高表达可能是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可应用于临床诊治肺癌患者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BRMl和P2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0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进行PBRMl和P21蛋白检测。结果:子宫内膜癌中PBRMl和P2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86%和80%;癌旁组织PBRMl和P2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71%和34.2%,子宫内膜癌组织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PBRMl和P53阳性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临床TNM分期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PBRMl和P2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PBRMl和P21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组织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增高,对其进行监测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P5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3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15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及15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HSP70和P53蛋白的表达,分析HSP70和P53蛋白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HSP70和P5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HSP70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是否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以及AJCC分期密切相关(P〈0.01),而与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以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P53在PTC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以及AJCC分期密切相关(P〈0.01),而与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HSP70和P53蛋白在PTC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679,P〈0.01)。结论:HSP70和p53蛋白在PTC中均呈高表达,并有协同作用,两者可作为预测PTC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BRCA1、PTEN、Rb、C-myc、C-myb蛋白异常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0例乳腺癌、20例不典型增生和30例良性增生性病变组织中BRCA1、PTEN、Rb、C-myc、C-myb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乳腺癌组织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 BRCA1、PTEN、Rb、C-myc、C-myb蛋白表达与良性增生性病变组织中表达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BRCA1蛋白失表达率随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增高而增高,在年龄<50岁和ER(雌激素受体)阴性时BRCA1蛋白失表达率增高.PTEN蛋白的失表达与淋巴结转移、ER失表达有关(P<0.05).Rb蛋白在乳腺癌Ⅲ级中失表达率较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C-myc蛋白的过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类型有关(P<0.05).C-myb蛋白的过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结论 BRCA1、PTEN、Rb、C-myc、C-myb蛋白异常表达均在乳腺癌的发生过程中起作用;PTEN、C-myc、C-myb 蛋白的异常表达参与了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