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温州市劳教人员性传播疾病(STD)感染状况。方法对2004年至2005年新人所的劳教学员进行支原体、衣原体和淋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病原体检测检出率为76.22%,其中单种病原体阳性者占50.68%,混合感染占25.54%,并合并多重混合感染。结论卖淫嫖娼人员性传播疾病感染患病率高,是性传播疾病主要传染源,应加强力度管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2.
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PRRSVORF7、PPVVP2及PCV的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建立了分别用于检测PRRSV、PPV和PCV的RT-PCR、PCR及复合PCR方法。应用建立的复合PCR方法对送检的127份病料进行了PCV的检测,对鉴定为PCV2阳性的67份病料再分别进行PRRSV和PPV的检测,以确定猪群中PCV2与PRRSV和,或PPV混合感染情况,结果表明,35份样品表现为PRRSV与PCV2混合感染,占样品总数的52.3%;18份样品表现为PCV2与PPV混合感染,占26.9%。另外,还有一定比例的三重感染,共5个样品,占7.5%。由此可见,猪群中PCV2与PRRSV及PPV混合感染比较普遍。  相似文献   

3.
用PCR技术对我院588例男性生殖泌尿系感染患者进行淋病K球菌(NGF)沙眼衣原体(CT)及解脲支原体(UU)检测,结果淋球菌感染者75例(12.76%);沙眼衣原体感染者84例(14.29%);解脲支原体感染者51例(8.67%)。淋球菌与沙眼衣原体混和感染者25例(4.25%);淋球菌与解脲支原体混合感染者9例(1.53%);沙眼支原体与解脲支原体混合感染者12例(2.04%);未发现有三种病原体同时感染者,并对PCR检测性病病原体的意义及性病病原体传播趋势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临时多性伴接触者病原体的感染情况。方法对2005年5月至2008年5月于我科门诊就诊的临时多性伴接触者进行病原体检测并分析病种特点。结果临时多性伴接触者病原体感染的阳性率为65.3%,2种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阳性率为31.4%,病原体以解脲脲原体为最高,人型支原体阳性率最低;病种以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及梅毒为主。结论临时多性伴接触者容易感染病原体,混合性感染增多,病种以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及梅毒为主。  相似文献   

5.
1281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病原体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了解汕头地区泌尿生殖道炎患者病原体感染情况。方法应用培养、衣原体快速免疫测定法及镜检,对性病科和妇科门诊1281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念珠菌(Cd)和滴虫检测。结果男577例.检出262株病原体,女704例.检出656株病原体。6种病原体阳性率男女性分别为(括号内为女性):NG3.5%(3.1%)、Ct11.6%(10.9%)、Uu24.1%(50.6%)、Mh1.5%(6.3%)、Cd4.5%(20.2%)和滴虫17%(2.0%),感染率为37.3%(65.2%),混合感染占19.1%(37.3%)。结论汕头地区非淋球菌性和条件致病性病原体Ct、Uu和Cd占主导,混合感染普遍.男、女性感染情况除NG、Ct外,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6.
性传播疾病性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性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expressed prostatic secretion,EPS)标本中病原体的感染状况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性传播疾病后慢性前列腺患者的EPS进行病原体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126例患者中96例分离出病原体115株,阳性率为76.2%。主要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0.0%)、解脲支原体(18.3%)、表皮葡萄球菌(14.8%)和淋球菌(13.9%),混合感染率达15.1%。药敏试验显示解脲支原体对四环素、红霉素和氧氟沙星耐药,而对原始霉素、强力霉素和交沙霉素敏感。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和头孢唑啉最为敏感。结论,提示EPS的病原体检测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性传播疾病后慢性前列腺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当地健康人群TT病毒(TTV)感染状况及其在人体内长期存在的意义。方法:选择邢台市志愿献血员(120名)进行TTV感染情况检测,利用N22 PCR和UTR PCR两种方法。结果:N22 PCR方法血清中TTV阳性率为30.00%,UTR PCR方法血清中TTV阳性率为100%。结论:说明邢台市区健康人群中存在有TTV感染,并与贵州(6.45%)、深圳(7.80%)等地区报告的TTV DNA阳性率不同。  相似文献   

8.
1800例妇科门诊患者阴道分泌物的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妇科门诊患者中阴道分泌物的病原学。方法用湿片法进行阴道分泌物及细菌性阴道病(BV)检查,革兰染色法检查G^-双球菌。观察分泌物的病原体分布情况。结果1800例妇科门诊患者中,其阴道分泌物假丝酵母菌阳性549例,阳性率为30.50%;阴道毛滴虫阳性34例,阳性率为1.89%;BV399例,阳性率为22.17%;G^-双球菌16例,阳性率为0.89%。混合感染:假丝酵母菌合并阴道毛滴虫感染2例(0.11%);假丝酵母菌合并BV192例(10.67%);假丝酵母菌合并G^-双球菌5例(0.28%);假丝酵母菌合并BV和G^-双球菌3例(0.17%)。结论妇科门诊患者阴道分泌物的病原体构成复杂,阴道炎主要以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和BV为主,部分可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社区获得性肺炎(CAP)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分布情况及其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确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278例,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人血清中呼吸道9种主要的非典型性病原体的IgM抗体.结果 病原体检测阳性者150例,总阳性率54.O%.单一病原体感染中,肺炎支原体(MP) 125例(45.0%)、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 27例(9.7%)、腺病毒22例(7.9%)、副流感病毒1、2和3型19例(6.8%)、乙型流感病毒16例(5.8%)、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13例(4.7%)、肺炎衣原体2例(0.7%)和甲型流感病毒1例(0.4%).混合感染共63例(22.7%),其中61例(21.9%)为MP与其他病原体的混合感染,病毒感染以RSV最常见,共27例(9.7%).CAP患者患有基础疾病共139例(50%),其余为无基础疾病者.基础疾病中以循环疾病和呼吸疾病最常见,各占总CAP患者的15,1%和13.0%.所有受检者MP阳性率最高,达45%,其中未成年组3~18岁中MP阳性率高达60.2%,而成人组18 ~50岁中MP阳性率高达81.8%.CAP春季病原体阳性检出率为46.9%,冬季病原体阳性检出率为63.8%(x2=7.752,P<0.05).结论 非典型性病原体(特别是MP)感染在CAP患者中比例较大,其流行与分布跟病原体种类、基础疾病、年龄、季节等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由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特异性尿道炎,临床上缺乏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通过对每种病原体特有的DNA序列进行体外特异扩增,可以快速准确鉴定之。本文用该技术对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三种病原体进行检测研究,它具有快速、特异、准确等优点,并检测123例感染者,结果,淋球菌感染占74%,沙眼衣原体感染占39%,解脲支原体感染占30.9%。  相似文献   

11.
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PRRSV ORF7、PPV VP2及PCV的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建立了分别用于检测PRRSV、PPV和PCV的RT-PCR、PCR及复合PCR方法.应用建立的复合PCR方法对送检的127份病料进行了PCV的检测,对鉴定为PCV2阳性的67份病料再分别进行PRRSV和PPV的检测,以确定猪群中PCV2与PRRSV和/或PPV混合感染情况,结果表明,35份样品表现为PRRSV与PCV2混合感染,占样品总数的52.3%;18份样品表现为PCV2与PPV混合感染,占26.9%.另外,还有一定比例的三重感染,共5个样品,占7.5%.由此可见,猪群中PCV2与PRRSV及PPV混合感染比较普遍.  相似文献   

12.
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MB)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是引起牛呼吸综合症的主要病原体.本研究根据MB和IBRV的保守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两套特异性LAMP引物,在每条内引物的5'端标记荧光基团,通过扩增产物的颜色判断检测结果,建立了用于检测MB和IBRV的二重荧光LAMP检测方法.该方法与其他牛病原体无交叉反应,检测敏感度达100拷贝/μL.应用该方法检测125份样品,MB的感染率为44.8%,IBRV的感染率为13.6%,2种病原混合感染率为1.6%;与OIE推荐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相比,此二重LAMP方法敏感性为94.4%~96.6%,特异性为100%.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重复性好,能同时检测大量样本,可用于MB和IBRV的临床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重荧光定量PCR技术的优化条件,建立基于TaqMan探针技术荧光定量法检测同时检测解脲支原体和巨细胞病毒的新方法。方法分别采用普通定性PCR扩增母婴垂直传播常见的病原体(解脲支原体和巨细胞病毒)测序鉴定,然后分别采用TaqMan探针的单重和双重定量PCR技术对解脲支原体和巨细胞病毒同时定性定量检测。结果解脲支原体和巨细胞病毒单种定性PCR检测均为阳性,TaqMan探针单重和双重定量PCR检测解脲支原体和巨细胞病毒阳性率和特异性均为100%,相同样品TaqMan探针单重、双重定量PCR分别检测的结果符合率100%。结论TaqMan探针双重荧光定量PCR技术可同时检测两种靶分子,结果可靠,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于孕妇尿液进行HCMV—DNA筛查,减少和有效地避免胎儿及新生儿的HCMV感染。HCMV.DNA筛查同时进行HCMV抗体检测,明确诊断HCMV感染的灵敏、准确方法。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进行尿液HCMV-DNA测定。血液HCMV IgM、IgG抗体检测应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结果筛查6568例孕妇尿HCMV.DNA,阳性273例,阳性率为4.2%。孕妇在12—20周者,阳性率为10.3%;孕妇在21~30周者,阳性率为33.3%;孕妇在31~39周者,阳性率为56.4%。在273例尿液HCMV—DNA阳性者中,56例同时进行血液HCMV IgM、IgG抗体检测,Igi抗体阳性者2例,IgG抗体阳性者22例。结论在孕妇HCMV感染的筛查与诊断中FQ.PCR是灵敏准确的方法。孕妇中HCMV—DNA筛查是保证母婴健康,提高人口素质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在性传播疾病中,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是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目前临床上常有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1],其临床症状相似或无明显症状,给确诊和治疗带来不便。因此我们应用多重引物PCR(multiplexPCR),一次实验能从临床标本中检测出三种病原体…  相似文献   

16.
在性传播疾病中,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是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目前临床上常有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1],其临床症状相似或无明显症状,给确诊和治疗带来不便。因此我们应用多重引物PCR(multiplexPCR),一次实验能从临床标本中检测出三种病原体...  相似文献   

17.
二温式多重PCR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和桃拉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对虾白斑综合征(WSS)和桃拉病(TS)是两种严重危害当前对虾养殖业的对虾病毒性疾病。目前对虾病毒病的诊断手段主要包括病理学和生物学方法、免疫学方法、分子杂交方法及PCR方法1-4等。其中PCR方法是这些方法中特异性最强、敏感最高的病原检测手段,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对虾病毒病的检测和诊断。多重PCR是一种特殊PCR形式,其最突出特点,即一次PCR反应,就可同时检测、鉴别出多种病原体,在临床混合感染的鉴别诊断上具有其独特优势和很高的实用价值5,6。本试验建立了二温式多重PCR同时检测鉴别WSSV和TSV的方法,并用该多重PCR方法对广西沿海地区对虾养殖业WSSV和TSV感染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03年下半年收集的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急性结膜炎标本中的腺病毒(Adenovirus,AdV)感染情况及其型别。方法采集59例临床确诊为急性结膜炎患者的结膜拭子标本,在观察和分析接种细胞的病变(CPE)情况的基础上,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法,特异性检测CPE阳性细胞中腺病毒核酸的存在情况,并对PCR阳性扩增产物进行病毒型别的分析。结果70.7%(41/59)的急性结膜炎标本接种于培养细胞后可以引起明显的CPE;其中,53.6%(22/41)的CPE阳性标本可以扩增出腺病毒核酸,RFLP分析证实68.18%(15/22)的腺病毒感染为Ad3型,31.82%(7/22)的腺病毒感染为Ad7。结论2003年下半年哈尔滨市急性结膜炎主要以腺病毒3、7型感染为主。提示结合病毒分离培养和PCR—RFLP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急性结膜炎相关的病毒感染及其型别的进一步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结合临床分析医院性病门诊具有泌尿生殖道刺激症状及异常分泌物患者的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脲原体(UU)的感染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门诊283例患者标本作NG、CT、UU检测,其中UU、CT采用新型快速试剂盒检测;NG检测采用分泌物涂片、染色、镜检,可疑者再用培养法确证.结果 三种病原体总感染率为62.19%(176/283),单一感染占39.22%(111/283),混合感染占22.97%(65/283),混合感染中以CT+ UU感染(13.07%)为主;男、女感染率分别为59.65%和66.07%,患者年龄集中在21 ~40岁,以31 ~40岁组阳性病例数最多(35.34%);职业分布:病例数最多的是无业人员(45.58%),其次为工人、干部.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NGU)和淋病(GU)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6.64%和15.54%.结论 NGU和GU的的感染以性成熟期患者为主,NGU发病率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FimA基因型在牙周患者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PCR技术对40例牙周患者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及其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牙龈卟啉单胞菌在牙周患者的牙周袋内检出率为87.5%,牙龈卟啉单胞菌FimA各基因型在牙龈卟啉单胞菌携带者的检出率分别为:I型22.9%,Ⅱ型60.0%,Ⅲ型17.1%,Ⅳ37.1%.V型未检出;基因I型在牙周袋内未单独检出,与基因Ⅱ型混合感染。结论:牙龈卟啉单胞菌FimA基因Ⅱ型和Ⅵ型是牙龈卟啉单胞菌在牙周病损部位的主要定植菌,两基因型可能与牙周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