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价SSA、SSB 和胞衬蛋白在诊断干燥综合征(SS)中的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7 例确诊为SS 患者、20 例其它自身免疫病(类风湿关节炎7 例、SLE6 例、自身免疫性肌炎7 例)和20 例体检健康者血清抗SSA、SSB 和a- 胞衬 蛋白抗体,分析三种自身抗体阳性率。结果:抗SSA抗体、抗SSB 抗体和抗a-胞衬蛋白抗体敏感性分别为76.6%、38.3%、42.6%; 特异性分别为72.5%、95.0%、82.5%;三种抗体联合检测后敏感性为89.4%,特异性50.0%。结论:抗a- 胞衬蛋白抗体与抗SSA、 SSB 抗体联合检测时可提高阳性率,对症状不典型的SS 患者诊断有一定的补充意义。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33,IL-33)可能通过调控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EpCAM)表达参与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 SS)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因SS诊断需要行唇腺活检术的患者血清和唇腺组织标本及相关临床资料,根据2016年ACR-EULAR SS分类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SS组和非SS组,选取性别、年龄匹配的21例SS患者和21例非SS患者,利用多重检测流式试剂盒(人炎症因子组合1)检测血清中IL-33水平并用t检验比较SS患者组与非SS患者组、抗SSA抗体阳性与阴性组以及唇腺病理阳性与阴性组之间IL-33水平的差异。对唇腺组织石蜡切片进行IL-3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新鲜唇腺组织中上皮细胞EpCAM表达水平并与血清IL-33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S患者组IL-33水平为(1736±590.1,n=21, pg/mL),显著高于非SS患者组(306.8±120.3, n=21, pg/mL)(t=2.373,P=0.027);唇腺病理阳性组即灶性血清IL-33水平(489.8±170, n=27, pg/mL)高于病理阴性组(1978±793.1, n=15, pg/mL),2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t=2.368,P=0.023);而抗SSA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提示SS患者唇腺组织上皮细胞IL-33表达相较于非SS患者上升,且血清IL-33水平与唇腺上皮细胞EpCAM的表达呈中等强度正相关(r=0.4915,P=0.0009,95%CI 0.2205-0.692)。结论:IL-33是与SS密切相关的炎症因子,IL-33可能通过促进唾液腺上皮细胞EpCAM的表达参与SS发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SSA、SSB和胞衬蛋白在诊断干燥综合征(SS)中的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7例确诊为SS患者、20例其它自身免疫病(类风湿关节炎7例、SLE6例、自身免疫性肌炎7例)和20例体检健康者血清抗SSA、SSB和α-胞衬蛋白抗体,分析三种自身抗体阳性率。结果:抗SSA抗体、抗SSB抗体和抗仅.胞衬蛋白抗体敏感性分别为76.6%、38.3%、42.6%;特异性分别为72.5%、95.0%、82.5%;三种抗体联合检测后敏感性为89.4%,特异性50.0%。结论:抗仪.胞衬蛋白抗体与抗SSA、SSB抗体联合检测时可提高阳性率,对症状不典型的SS患者诊断有一定的补充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腔内三维超声与宫腔镜检查对残角子宫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疑似残角子宫畸形的患者,分别行腔内三维超声和宫腔镜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三维超声的灵敏度与宫腔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超声检查阳性检出率80.65%,阴性检出率19.35%,宫腔镜检查阳性检出率59.68%,阴性检出率40.32%,两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98,P0.05)。结论:腔内三维超声诊断残角子宫畸形具有无创、操作简便的特点,但是漏诊率高于宫腔镜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SLA/LP在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分型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8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组织学检查、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等综合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炎,抗-SLA/LP阳性16例、抗-SLA/LP阴性66例,AIH-Ⅰ型51例、AIH-Ⅱ型15例、AIH-Ⅲ型16例。分析和比较抗-SLA/LP阴性和阳性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抗-SLA/LP诊断AIH-Ⅲ型的灵敏度,比较抗-SLA/LP不同强度患者的临床和免疫功能相关指标。结果:抗-SLA/LP阴性和阳性患者的年龄、病程、ANA和AMA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但抗-SLA/LP阳性患者的SMA检出率为0.00%,与抗-SLA/LP阴性患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抗-SLA/LP诊断AIH-Ⅲ型的灵敏度为100%,准确度为100%;抗-SLA/LP中高强度组患者的PTA和β2-微球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低强度阳性组(P0.05),两组患者的免疫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SLA/LP对AIH-Ⅲ型患者的诊断具有高度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且抗-SLA/LP阳性强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肝脏功能,对患者病情的评估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SLE患者血清中SARS-CoV抗体阳性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SARS-CoV)抗体测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假阳性问题,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了66例正常对照和31例SLE患者血清中SARS-CoV抗体的阳性率。结果,66例正常对照中,IgM抗体均阴性,IgG抗体的阳性率为3.0%(2/66);31例SLE患者中,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9%(9/31)和58.1%(18/31),IgG抗体和IgM抗体同时阳性为22.6%(7/31)。经RTPCR检测,上述阳性病例均为阴性。结论:用非纯化抗原制备的ELISA试剂盒测定SLE患者的SARS-CoV抗体,可能出现假阳性,两种抗体同时测定可降低诊断的假阳性率,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在SLE患者中出现假阳性的原因可能与包被的抗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肝炎患者多种自身抗体检出率的比较,探讨其在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75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64例非AIH肝炎患者和78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自身抗体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线粒体抗体-M2(AMA-M2)、抗肝肾微粒体-1抗体(LKM-1)、抗肝细胞胞质抗原-1抗体(LC-1)、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SLA/LP);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并对各检测指标进行比对分析。结果AIH组患者ANA、AMA-M2、LKM-1、LC-1、SLA/LP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00.0%、28.0%、9.3%、1.3%、10.7%均高于非AIH组患者的56.2%、3.1%、0.0%、0.0%、0.0%,且除LC-1外其余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ANA、AMA-M2、LKM-1、LC-1及SLA/LP对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蛇志》2015,(3)
目的比较阴道镜活检与宫颈刮片检测对宫颈相关疾病的检出率。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1月接受宫颈疾病筛查的1991例已婚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纳入研究的受试者行宫颈刮片检查后再行阴道镜活检检查,比较两种的检查结果,并以病理学组织结果作为诊断标准,判断两种检查方法对宫颈相关疾病的检出率,以评价两种方法检测的特异性、灵敏度和准确性。结果宫颈刮片检查阳性患者为736例,阴道镜活检阳性患者为1255例,两种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理检查确诊比较,阴道镜活检与宫颈刮片检测在特异性、灵敏度和准确性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镜活检与宫颈刮片检测对宫颈疾病的筛查具有较好的临床检出率;对宫颈刮片筛查出现高危情况的患者进一步行阴道镜活检检查可以提高宫颈疾病的检出率,而且逐层的递进检查可以减少筛查的成本。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EB病毒VCA-IgA抗体和EB病毒DNA定量检测对鼻咽癌的筛查和诊断意义。方法:收集48例鼻咽癌患者、41例非鼻咽癌患者和6735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VCA-IgA抗体,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BV-DNA浓度,以临床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指标的阳性率、灵敏度、特异性、阴性和阳性预测值。结果:鼻咽癌患者VCA-IgA抗体和EBV-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1.6%(44/48)和52.1%(25/48),VCAIgA抗体的敏感度、准确度和阴性预测值高于EBV-DNA,但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低于EBV-DNA;VCA-IgA抗体和EBV-DNA阴性预测值均大于99%,表明这2项指标均为阴性时,患鼻咽癌的风险较低;VCA-IgA抗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95.19%,EBV-DNA为76.02%,两者均可用于诊断鼻咽癌。结论:定量检测VCA-IgA抗体水平及EB-DNA对鼻咽癌的筛查和诊断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机器学习筛选干燥综合征(SS)患者唇腺组织及全血中潜在发病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以及lncRNA与唇腺组织中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通过GEO数据库获取SS唇腺组织及全血的表达数据,将唇腺组织表达数据归一化处理后,差异分析得到lncRNA表达谱,通过2种机器学习方法筛选并取交集得到共同的lncRNA。基于CIBER-SORT软件计算唇腺组织中22种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并分析关键lncRNA与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分析全血中关键lncRNA与临床性状的相关性并绘制ROC曲线;分析关键lncRNA共表达编码蛋白基因,并进行KEGG信号通路分析。共筛选出SS关键lncRNA 1个(HCP5),在唇腺组织及全血中HCP5表达上调。免疫浸润分析显示,在SS唇腺组织中,γδT细胞、巨噬细胞、CD4+ 记忆T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而浆细胞的比例在SS唇腺组织中比例减少。HCP5的表达与γ/δ T 细胞、CD4+ 记忆T细胞在唇腺中的浸润程度呈正相关。在全血中,HCP5与ANA、IgG、抗SSA抗体、抗SSB抗体、ESSDAI具有明显相关性。不同数据集中ROC诊断曲线结果显示HCP5的AUC为0.833和0.877;KEGG信号通路分析显示,唇腺与HCP5共表达的蛋白功能集中于抗原加工和呈递、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全血中与HCP5共表达的蛋白功能集中于代谢途径细胞、凋亡等信号通路。HCP5可能通过影响SS患者唇腺组织免疫细胞的浸润从而影响SS疾病的发病与进展,为SS潜在的诊断及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和甲状腺癌患者术前的甲状腺球蛋白(TG)、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TG、TG-Ab水平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诊断中的意义进行研究。方法:分别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甲状腺癌患者和正常健康者各60例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对三组观察对象TG、TG-Ab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健康组患者TG阳性率分别为6.67%、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G-Ab阳性率则分别为8.33%和1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甲状腺癌组患者TG、TG-Ab阳性率分别为33.33%、40.00%,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中,其中结节液化型TG阳性率、TG-Ab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结节液化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甲状腺癌患者中,其中颈部淋巴结阳性者TG阳性率、TG-Ab阳性率明显高于颈部淋巴结阴性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结节癌灶与多结节癌灶在TG阳性率、TG-A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TG、TG-Ab阳性率测定的方法对甲状腺肿、甲状腺癌进行鉴别和确诊是比较可靠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北京怀柔医院收治的2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其超声显像结果与病理资料,并分析影响前列腺癌诊断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280例患者,前列腺癌检出率为39.64%(111/280),根据患者年龄分为4组,组间前列腺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0例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level,PSA)水平患者,前列腺癌检出率为34.17%(82/240),根据PSA分为5组,组间前列腺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8例经直肠超声检查前列腺体积患者,前列腺癌检出率为37.90%(94/248),根据前列腺体积分为2组,组间前列腺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疑似前列腺癌诊断中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具有积极的意义,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角质蛋白(AKA)抗体、抗核周围因子(APF)抗体联合类风湿因子(RF)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94例RA患者和69例非RA自身免疫疾病患者血清中该4项指标,并将该4种指标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RA组患者该4项指标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RA组(P0.05)。RA组中CCP、AKA、APF和RF的敏感度分别为79.79%、45.74%、48.94%、75.53%,特异性分别为95.65%、94.20%、91.30%、79.71%,其中抗CCP与R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中CCP、AKA、APF和RF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15%、91.49%、88.46%、83.53%。4项指标联合检测中,任一指标阳性即判定RA阳性的敏感度为89.36%,4项指标均为阳性即判定RA阳性的特异度高达98.55%,阳性预测值达96.77%。结论 抗CCP抗体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4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RA诊断的准确性,有利于RA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住院腹泻患者艰难梭菌带菌情况,为抗生素相关腹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住院腹泻患者粪便标本163份,用艰难梭菌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艰难梭菌。结果艰难梭菌检出总阳性率为20.86%(34/163),其中春季16.67%、夏季15.79%、秋季17.86%、冬季27.87%,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43,P0.05);成人粪便标本阳性率为22.52%(25/111),儿童粪便标本阳性率为17.31%(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3,P0.05);男性粪便标本阳性率为21.69%(18/83),女性粪便标本阳性率为20.0%(16/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2,P0.05);艰难梭菌阳性患者抗菌药物平均使用天数为12.74d,阴性患者为8.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1,P0.01)。结论住院腹泻患者艰难梭菌阳性率高低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肝活检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病理分期,并对比血生化、自身抗体等指标进一步明确各期的生化特点,便于指导临床。方法所有患者采静脉血检查肝功,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所有患者进行肝脏活检,分析其肝脏病理分期。结果 43例患者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及AMA-M2阳性为31例(72.1%)。27例(62.8%)ANA阳性,37例(86.1%)患者血清IgM水平升高。均有肝功能指标的明显异常,以GGT及ALP升高最明显。结论对胆酶增高而原因未明的肝病患者,早期自身免疫抗体及肝脏病理检查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及治疗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珂珂  徐玉梅  郑洁  陆咏  张安 《生物磁学》2014,(13):2480-2483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对老年起病类风湿关节炎(EORA)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风湿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EORA患者98例,骨性关节炎(OA)患者30例,风湿性多肌痛(PMA)患者10例,其他结缔组织病30例,正常老年健康对照48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患者血清抗CCP抗体水平,并检测其IgM型类风湿因子(IgM-RF)。计算抗CCP抗体、IgM-RF及联合检测两者诊断EORA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同时记录EOR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抗CCP抗体阴性和阳性患者中年龄、性别、疾病活动指数28(DAS28)、ESR、CRP、骨损害的变化,对其预后进行预测。结果:EORA患者抗CCP抗体和IgM-RF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抗体对EORA诊断的敏感性略低于IgM-RF,但特异性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抗体及IgM-RF对EO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1.2%、75.5%和97.1%、62.9%,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49%和9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抗体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比较,年龄、性别、病程、ESR、CRP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抗CCP抗体水平与DAS28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关节x线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抗CCP抗体阳性患者,更易出现骨损害,预后较差。结论:抗CCP抗体对诊断EORA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且可以作为辅助预测和评价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宫颈炎症、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选取宫颈炎症278例、宫颈癌前病变174例、宫颈腺癌82例、宫颈鳞癌183例患者,并以218例宫颈无病变的病例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均行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查及阴道镜下病理活检,检测各组患者间HPV阳性水平并对统计结果加以分析。结果 218例宫颈无病变病例中高危性HPV阳性率为9.6%(21/218),其余717例宫颈出现病变的患者中高危型HPV筛查结果阳性例数为405例,阳性检出率56.5%,且随着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加重,高危型HPV检出率逐渐升高(P0.01),但是宫颈腺癌和宫颈鳞癌组的高危型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是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对宫颈炎症、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患者行HPV检测对于患者早日确诊及早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血液筛查的四种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抗体试剂检测方法的性能进行评估。方法采用协作标定方式,应用四种检测方法(间接ELISA法、双抗原夹心ELISA法、间接CLIA法、双抗原夹心CLIA法)16种HCV抗体试剂,对经确证筛选出的70份(HCV抗体阳性35份、阴性35份)血浆样本进行检测,通过分析阳性、阴性符合率,评估四种方法 HCV抗体试剂的性能。结果间接ELISA法试剂检测阳性符合率为88.6%(31/35)~94.3%(33/35),双抗原夹心ELISA法、间接CLIA法、双抗原夹心CLIA法试剂检测阳性符合率为91.4%(32/35)~94.3%(33/35),四种检测方法 HCV抗体试剂阳性符合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接ELISA法和间接CLIA法试剂弱阳性样本检出率为11.4%(4/35)~31.4%(11/35),双抗原夹心ELISA法和双抗原夹心CLIA法试剂弱阳性样本检出率为5.7%(2/35)~11.4%(4/35),四种检测方法 HCV抗体试剂对弱阳性样本的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接ELISA法试剂检测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4.3%(33/35)~100%(35/35),间接CLIA法试剂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4.3%(33/35)~97.1%(34/35),双抗原夹心ELISA法和双抗原夹心CLIA法试剂阴性符合率均为97.1%(34/35),四种检测方法 HCV抗体试剂阴性符合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种检测方法 HCV抗体试剂的性能基本一致,不同方法各有优缺点,建议应用多种检测方法对弱阳性样本进行确认检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HBeAg(-)]乙肝患者血清乙肝病毒大蛋白(HBV-LP)和乙肝前S1抗原(PreS1-Ag)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300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HBV-LP和PreS1-Ag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血清HBV-DNA表达量;比较不同HBV-M模式下HBV-LP、PreS1-Ag与HBV-DNA的阳性检出率;分析以HBV-DNA表达量作为HBV感染及复制的金标准时,血清HBV-LP和PreS1-Ag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对HBeAg阴性乙肝患者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1)115例HBeAg(+)血清中,HBV-LP和PreS1-Ag的阳性率均与HBV-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0.05);120例HBeAg(-)HBeAb(+)血清中,HBV-LP阳性率(64.2%)明显高于HBV-DNA阳性率(P0.05),而PreS1-Ag阳性率与HBV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5例HBeAg(-)HBeAb(-)血清中,HBV-LP阳性率(72.3%)和PreS1-Ag阳性率(67.7%)均明显高于HBV-DNA阳性率(Ps0.05);(2)以185例HBeAg(-)乙肝患者的HBV-DNA表达量为参考标准,HBV-LP、PreS1-Ag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2.6%、71.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4%、84.1%;HBV-LP和PreS1-Ag联合检测,HBV-LP/PreS1-Ag双阳性中的HBV-DNA阳性率(66.0%)显著高于HBV-LP/PreS1-Ag双阴性(P0.05)。结论血清HBV-LP和PreS1-Ag水平与HBV-DNA表达量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可灵敏地反映HBeAg(-)乙肝患者HBV的复制状态,预测HBV-DNA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者血清中的抗RA33抗体,了解抗RA33抗体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固相分析检测81例JIA患儿(女19名,男62名,平均年龄8.6岁,平均病程1.4年)血清中抗RA33抗体、RF,同时以55例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其他关节性疾病或病毒感染患者和49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阴阳性结果判断均采用试剂盒推荐的临界值。结果:81例JIA患儿中抗RA33抗体阳性率为11.11%(9/81),RF阳性率为12.35%(10/81),特异性均为91.35%;JIA组与正常对照组抗RA33抗体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关节性疾病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JIA组中抗RA33抗体的检出与RF无相关性(P>0.05);在JIA各亚型中抗RA33抗体主要存在于全身型和多关节型,各占33.3%和25.0%,RF则只出现于多关节型,占62.5%。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81例JIA患儿中共有18例关节出现影像学改变,其中4例抗RA33抗体阳性(22.2%),与未发生影像学改变的JIA患儿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RA33抗体尚不能作为JIA早期诊断的新的可靠性指标,抗RA33抗体主要见于全身型和多关节型,对JIA的分型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