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小球足细胞的损伤不仅是遗传性肾小球病的发病基础,还在很多后天的肾小球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常见的足细胞病以微小病变性肾病(Minimal Change Disease,MCD)和局灶阶段性肾小管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为主,有实验证明,足细胞损伤同时参与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肾小球疾病,比如糖尿病肾病,HIV相关肾病,膜性肾病及其他获得性肾小球病等,因此,了解足细胞病损伤的机制尤为重要。临床观察提出局灶节段行肾小球硬化患者体内可能存在一种与大量蛋白尿发生有关的循环因子,相关的动物实验和体外观察同时也证实了循环因子的存在。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T细胞功能不全,细胞因子异常释放可能是循环因子的来源之一。如果能对患者循环因子进行检测,借助它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免疫抑制剂、血浆置换),可能成为局灶节段行肾小球硬化诊断和治疗中的一个突破。本文以国内外研究文献为基础,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综述了足细胞病中相关循环因子的表达,探讨足细胞病发生及复发的机理,为足细胞病的定向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组织蛋白酶抑制因子在 Ig A肾病肾小球硬化中的作用 ,本文用原位杂交法研究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 -1(TIMP- 1) m RNA在 3种类型 Ig A肾病 (轻度系膜增生型、中度系膜增生型及局灶型 )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 :TIMP-1m RNA原位杂交的阳性信号主要分布于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在肾小球系膜细胞也可检测到 TIMP- 1m RNA阳性信号 ,但较肾小管弱。中度系膜增生型的 TIMP- 1m RNA阳性信号明显地较其他两型 Ig A肾病为强。以上结果表明 :由肾小管上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合成的 TIMP- 1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 ,可导致细胞外基质 (ECM)在肾小管间质及肾小球内过度沉积 ,从而对肾小球硬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组织蛋白酶抑制因子在IgA肾病肾小球硬化中的作用。本文用原位杂交法研究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mRNA在3种类型IgA肾病(轻度系膜增生型、中度系膜增生型及局灶型)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TIMP-1 mRNA原位杂匀的阳性信号主要分布于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在肾小球系膜细胞也可检测到TIMP-1 mRNA阳性信号,但较肾小管弱,中度系膜增生型的TIMP-1 mRNA阳笥信号明显地较其他两型IgA肾病为强。以上结果表明:由肾小管上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合成的TIMP-1通过抑制基质金属酶的活性,可导致细胞外基质(ECM)在肾小管间质及肾小球内过度沉积,从而对肾小球硬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肾脏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器官,由超过30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细胞组成,如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肾小球细胞和血管细胞等。这些细胞和组织的增殖速率、更新和再生的能力差异较大,即使是肾单位的不同成分,增殖能力也各不相同。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或足细胞)属终末分化类细胞,几乎没有增殖能力。若足细胞因坏死、凋亡或分解而失去,邻近的足细胞不会通过增殖来替代,而近曲小管正常生理状态下能缓慢更新,一旦发生损伤,肾小管细胞即发生广泛性的增殖。现在有6.5%-10.0%的普通人群患有不同程度的肾脏疾病,许多难治性肾脏疾病即使积极治疗,最终仍然进入尿毒症阶段。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虽然蛋白尿的确切病因仍未清楚,但基本是由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肾小球滤过屏障异常、多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免疫炎症因子异常表达以及肾小管异常等多个因素综合所致.在分子水平上,氧化应激是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早期事件.此外,内皮细胞结构异常和功能紊乱以及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异常可能也参与了蛋白尿的发生发展.本文着重探讨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发生的细胞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为更好的防治糖尿病肾病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单侧输尿管梗阻法制作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建立改良的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方法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术建立大鼠肾纤维化模型,动态观察4周。治疗的第12、、3周末检测血肌酐、尿素氮含量等指标,观察肾功能变化;4周末采用HE染色、六胺银(periodic acid-silver methenamine,PASM)染色和丽春红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肌酐、尿素氮均有明显上升;模型组大鼠大部分肾小球呈玻璃样变,硬化的肾小球周围所属肾小管萎缩、基底膜增厚,部分肾小管消失;少数残存的肾小球肥大并周围肾小管扩张严重;肾间质胶原纤维增生和大量炎细胞浸润。结论该模型有明显的肾间质纤维化特征,且死亡率低,适合肾间质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肾在调节内环境稳定中有重要作用,它有效地调控着NaCl、H_2O、K~ 、Ca~( )和P等的排泄和摄入,排出细胞代谢产生的酸,生成-重吸收 HCO_3~-等,从而维持内环境的容量、成分和pH的相对稳定。肾的这种排除机体不需要的物质,保存机体必需的物质的功能,主要是通过肾小球过滤血浆、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等复杂过程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蛋白及mRNA基因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的表达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常规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对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组织进行染色,并经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在正常对照组,TGF-β蛋白及TGF-β1mRNA小肾小管上皮细胞呈极弱表达,肾小球内TGF-β蛋白及mRNA未见阳性表达,在系膜增生肾小球肾炎组织中,TGF-β蛋白在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内呈强阳性表达,肾小球球囊壁及系膜区呈阳性,肾小球与肾小管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性差异(P<0.01),TGF-β1mRNA阳性表达位于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内和肾小球系膜区,肾小球和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mRNA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也有显性(P<0.01)。结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炎时TGF-β蛋白及TGF-β1mRNARNA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也有显性(P<0.01)。结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时TGF-β蛋白及TGF-β1mRNA在肾小球与肾小管表达均显增高,进一步显示TGF-β在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及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的功能为超滤过作用,肾小管主要是再吸收作用。肾小管又分为近曲小管、髓袢及远曲小管几部分。由若干肾单位的远曲小管汇合成为集合管,再开口于锥体乳头处。集合管不属于肾单位,它和肾单位的胚胎发育来源不同。肾小体、近曲小管、远曲小管以及集合管的一部分位于肾皮质内、髓袢、直集合管和直血管位于髓质锥体之内,因此在断面上可见皮质呈现颗粒状,髓质为纹状。肾小球旁器也称球旁复合体或近血管球复合体,由入球小动脉的球旁细胞、远曲小管的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组成。三者在肾小体血管极处排列成三角形,入球小动脉和  相似文献   

10.
肾小球细胞培养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植完整的肾小球或用胶原酶消化后的肾小球残体,借助细胞自肾小球向外生长的能力,已培养出三种肾小球细胞,即肾小球表皮细胞、系膜细胞和肾小球内皮细胞。应用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单一种类肾小球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发现这些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这些因子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调节肾小球细胞的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11.
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为肾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突出重点,克服难点,提以下几点教学建议: 掌握构造和功能的关系——讲清肾单位的构造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结构基础。只有讲清组成肾单位的肾小球,肾小球囊,肾小管与形成  相似文献   

12.
心房肽对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肽具有显著的利钠、利尿作用,它是通过加强肾小球滤过,还是通过改变肾小管功能,或两者兼有,尚是一个争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细胞自噬是由溶酶体介导的清除细胞内受损大分子物质和衰老细胞器的过程,在维持细胞的稳态中有着重要作用。自噬现象普遍存在于所有真核生物细胞中,参与细胞增殖、生长、功能及表型改变等多种重要细胞生理过程的调节。肾小管是多种病因致肾脏损伤的重要靶点,现已在多种肾脏疾病中观察到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的异常。本文就细胞自噬在肾小管损伤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黄庆红  罗明英  王岐本  谢应桂  谢明  邝满元 《生物磁学》2009,(13):2454-2455,F0003
目的:初步探讨藤茶总黄酮(TCF)对四氯化碳所致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TCF治疗组,第12周处死动物,肾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肾组织形态结构变化。结果:正常组肾小球及肾小管形态结构无异常;四氯化碳模型组肾的近端小管管腔狭小,上皮细胞萎缩,细胞核浓缩,部分细胞出现空泡变性及少量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细胞核出现核浓缩,通透性增加;TCF治疗组肾小球及肾小管形态结构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藤茶总黄酮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肾损伤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半定量RT-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同时从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对过敏毒素受体(C3aR)在不同病理阶段的2型糖尿病肾病模型小鼠——db/db小鼠肾脏中的表达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结果发现:a.在糖尿病前的db/db小鼠(4周龄的db/db小鼠),C3aR与作为正常对照的db/m小鼠相比没有明显差异.随着肥胖的加剧,高血糖、蛋白尿的发生和发展,C3aR在db/db小鼠肾脏中的表达显著升高.b.免疫组化分析显示,C3aR广泛地表达于db/m和db/db小鼠肾脏的皮质和髓质,分布于肾脏的上皮细胞中(包括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球中的脏层上皮细胞(足细胞)和壁层上皮细胞).从部位来看,皮髓交界处的肾小管中C3aR表达量明显要比其他部位的多.在肾小球,C3aR特异地存在于足细胞部位.在db/m小鼠,不同周龄小鼠肾脏中C3aR的表达量并没有明显变化,但在db/db小鼠,从8周龄开始,分布在db/db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和小球足细胞中的C3aR均随小鼠周龄的增加而增加,至少在时间上,与小鼠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其中尤以足细胞中和皮髓交界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变化最为明显. c.在糖尿病肾病小鼠中高表达C3aR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常有空泡变性的情况.上述工作印证了先前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基因表达谱的分析结果,更加明确了C3aR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同时揭示了C3aR在正常小鼠和糖尿病肾病小鼠肾脏中的表达、分布和变化规律,有利于进一步揭示C3aR的功能及其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探讨糖尿病肾病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6.
TGF-βⅡ型受体mRNA及蛋白在人IgA肾病肾小管上皮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人IgA肾病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的应用。本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GF-βRⅡ)mRNA和蛋白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达。结果表明:TGF-βRⅡmRNA定位于肾小管及集合管上皮细胞,TGF-βRⅡ蛋白定位于肾小管及集合管上皮细胞的基底面,腔面及侧面,或呈与基底膜相垂直的基底部纵纹出现于一些细胞的胞质内,肾小球系膜细胞也可见TGF-βRⅡmRNA及蛋白表达,但不如肾小管明显,以上结果提示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的受体可与TGF-β特异性结合。TGF-β则通过自分泌作用促进小管上皮细胞合成与分泌ECM。过多的ECM在小管周围沉积;或TGF-β抑制ECM的降解,终将导致IgA肾病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7.
金雕肾脏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物显微技术观察了金雕Aquila chrysaetos肾脏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金雕肾实质由许多肾小叶构成,每个肾小叶可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肾单位由一个肾小体和一条与其相连的肾小管构成.肾小体由肾小囊和肾小球组成.肾小管分为近曲小管、髓袢、远曲小管和连接小管.集合管分为小叶周集合小管和髓质集合管两部分.具有发达的极周细胞.  相似文献   

18.
朱亚男  敖英  李斌  万阳  汪晖 《遗传》2018,40(2):116-125
足细胞是肾小球滤过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减少或功能障碍将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损伤和相关肾脏疾病的发生。足细胞为不可再生性细胞,其数量和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正常发育。已发表的文献和本实验室的研究工作表明,遗传或不良宫内环境等原因所致的足细胞发育不良,可能导致成年后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并成为某些胎源性肾脏疾病发生或易感的病因之一,而表观遗传学机制可能参与介导足细胞发育过程中某些关键基因的表达异常。本文对足细胞结构功能和正常发育、足细胞发育异常的病因和机制、以及足细胞发育异常所致的肾脏疾病等几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发育源性足细胞相关肾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肾小管各段的细胞特征,重吸收功能和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20.
I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在紫癜肾炎肾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I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在紫癜肾炎病理机制中的作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了23例紫癜肾炎患者肾组织中的PAI-1.结果证实:在正常肾组织内和紫癜肾炎肾组织内均可检测到PAI-1表达,PAI-1mRNA原位杂交阳性信号主要分布于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紫癜肾炎肾小球内有紫兰色阳性信号,且强度与肾小球内细胞的增生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