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疱疹病毒感染具有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与疱疹病毒感染相关性 ,介绍艾滋病合并疱疹病毒感染防治方法。HIV感染导致的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是疱疹病毒感染和复发的主要原因 ,而疱疹病毒 (除HHV 7外 )又作为辅助因子增加HIV传播的可能性 ,促进艾滋病发病并影响预后。经典抗疱疹病毒药物对艾滋病合并疱疹病毒感染有效 ,天然抗病毒药物将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
核酶与AIDS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艾滋病(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并破坏人体免疫功能所导致的一种综合症. 作为具有核酸内切酶活性的RNA小分子,核酶能特异性结合及切割HIV病毒靶分子,并促进靶分子mRNA的裂解,且能相继与多个靶分子RNA作用,同时又不影响宿主细胞RNA. 利用核酶治疗艾滋病不仅没有化疗药物常见的副作用,而且由于核酶本身具有RNA剪切酶活性,可同时剪切HIV mRNA和HIV生命过程中重要的调节蛋白mRNA.因此,较其它基因疗法如RNAi、DNA decoy等,更能有效地抑制HIV复制,并且对由HIV变异而导致的耐药病毒株同样有效,同时对病毒突变的诱导作用也较其它抗病毒药物低.因此,在抗AIDS基因治疗研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本文在对核酶的结构、催化作用机制及其对HIV-1的作用机制进行概述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近年来核酶作用于HIV的研究进展以及对AIDS治疗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环球风云     
《生物技术世界》2009,(5):92-92
德国科学家发现转基因烟草可制抗艾滋病药物 德国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一种新的生产工艺,利用转基因烟草生产抗艾滋病病毒药物,这项工艺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的成本。研究人员成功地从转基因烟草中获取了防艾滋病病毒抗体2G12,这种抗体与病毒表面的蛋白质结合后,可以阻止病毒进一步侵入人体的免疫细胞。研究人员首先将收获后的转基因烟草洗净和切碎,然后用萃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病毒的基因突变是一普遍存在的现象。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因素均可不同程度地诱导病毒基因突变。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中,近一半以上的艾滋病病人经常规抗HIV化学药物治疗后,可引起HIV结构或非结构基因的改变,导致耐药株的……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人类最严重的单一病因疾病,以全身免疫系统严重损害为特征。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的应用已经成功地将艾滋病从一种致死性疾病转变为慢性可控性疾病。但长期接受HAART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一旦停药,患者体内潜伏的HIV会迅速反弹。艾滋病无法彻底治愈的原因是患者体内HIV病毒潜伏储存库的存在。"Shock and kill"策略是使用HIV潜伏感染激活剂(Latency-reversing agents,LRAs)诱导潜伏HIV前病毒复制及表达,然后联合HAART将病毒一网打尽,同时由于细胞病变效应和/或HIV特征性免疫反应使潜伏细胞的半衰期大大缩短,最终达到功能性治愈的目的。因此,高效、安全且特异性促进潜伏库衰减的LRAs成为现今艾滋病治愈研究的热点。本文聚焦国内外前沿研究,对具有临床发展前景的HIV潜伏感染激活剂做一综述,为未来LRAs药物的研发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6.
杨文思  王洋 《生物磁学》2012,(23):4560-4562,4565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而引起的慢性进行性致死性传染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目前无有效治愈的方法,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现今,艾滋病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进入抑制剂、整合酶抑制剂四大类化学药物和一些中草药制剂。抗HIV药物虽然不能完全治愈艾滋病,但可以控制艾滋病病情的发展,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艾滋病发病机制、HIV抑制药物的抗病机制、副作用及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而引起的慢性进行性致死性传染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目前无有效治愈的方法,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现今,艾滋病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进入抑制剂、整合酶抑制剂四大类化学药物和一些中草药制剂。抗HIV药物虽然不能完全治愈艾滋病,但可以控制艾滋病病情的发展,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艾滋病发病机制、HIV抑制药物的抗病机制、副作用及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9):I0005-I0006
从1981年起,全球有65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2500万人已经为此付出了生命代价。目前,全世界仍有4000万患有艾滋病或感染艾滋病病毒(HIV)者。HIV属于一种逆转录病毒,它感染人类免疫细胞,并扰乱它的正常功能。经过一段长短不一的成熟期(从10-15年不等),发展成传染性疾病——艾滋病。如果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将成熟期延长。在潜伏期,人体的免疫系统被削弱,感染HIV的人会导致机会性发炎。  相似文献   

9.
Ⅰ型干扰素(以下简称为干扰素)是重要的抗病毒因子,也是临床上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药物.然而,干扰素在HIV感染中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最近在HIV感染的人源化小鼠模型中发现,干扰素具有抑制HIV复制和破坏抗病毒免疫的双重作用.在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同时,注射干扰素受体的阻断抗体显著提高抗HIV特异性免疫反应,延缓停药后病毒反弹.这些研究结果提示,干扰素有望成为研发治疗艾滋病新型药物的靶点.  相似文献   

10.
自从对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妊娠妇女实施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以预防母婴垂直传播以来,HIV母婴阻断成功率明显上升。而部分抗病毒药物,如依非韦伦和替诺福韦,也逐渐被证实用于妊娠期妇女对胎儿是安全的,这增加了HIV母婴阻断药物的选择范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传播和蔓延,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且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报告以Thomson Reuters Cortellis 数据库为数据源,从总体研发态势、研发阶段、作用靶点、研究地区、研发机构、销售情况以及交易合作等角度对全球 抗HIV 药物的研发情况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旨在为我国抗HIV 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动物学研究》2004,25(6):483-483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郑永唐研究员主持的“核糖体失活蛋白抗艾滋病病毒活性及构效关系的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和病毒学等手段,系统研究了核糖体失活蛋白(RIP)抗人艾滋病病毒(HIV)活性,并对天花粉蛋白(TCS抗HIV活性的作用机制、构效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徐建  姚堃 《微生物与感染》2006,1(4):247-249
艾滋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病毒性传染病.目前临床上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药物主要是针对反转录酶和蛋白酶.反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的联合使用能显著降低HIV感染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然而不良反应较大,价格昂贵,而且耐药的问题日益突出.近来一类新型抗HIV药物相继问世,其中T-20已经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正式在临床使用,此外几十种同类药物已经进入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14.
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是引起艾滋病的病原.由于该病的病死率较高,目前尚没有被广泛接受的有效的医治方法,所以世界各国对艾滋病都十分重视.在感染HIV时,HIV首先与靶细胞上的受体(receptor)结合后,才能进入该细胞并在其内繁殖.所以充分地了解HIV的受体及辅助受体(coreceptor),对控制HIV的感染和传播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HIV-1辅受体及针对辅受体的艾滋病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传染病,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虽然近年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明显提高了AIDS的临床疗效,但由于HIV的高度变异性、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及价格昂贵等因素,多种新的抗HIV药物的开发研究仍有增无减[1].HIV-1辅受体的发现不仅有助于理解HIV-1感染靶细胞的发病机理,而且为抗HIV治疗提供了新的作用靶点.HIV-1辅受体及其抑制剂已成为目前抗HIV-1治疗研究的热点,现将有关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基于萤光素酶的单次复制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细胞模型,用于抗HIV药物的筛选。方法:构建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的假型慢病毒质粒,将疱疹性口炎病毒外膜糖蛋白(VSV-G)的表达质粒、HIV-1 Rev蛋白表达质粒、HIV Gag-Pol蛋白表达质粒和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质粒共转染HEK 293FT细胞,制备假型慢病毒;在假型慢病毒生产和再感染新鲜HEK 293FT细胞的过程中加入逆转录酶和蛋白酶抑制剂(如AZT),检测再感染的细胞中萤光素酶的表达水平,从而判断药物对HIV的抑制作用。结果:构建了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质粒pLenti-Luc;利用已知抗HIV药物AZT进行测试,发现HIV药物处理组细胞中萤光素酶活性远低于对照组。结论:建立了基于萤光素酶的HIV药物筛选细胞模型,该系统使用单次复制的报告病毒,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而使用萤光素酶基因作为报告基因使该系统具备极高的敏感性,该系统适合于进行高通量药物筛选。  相似文献   

17.
高活性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显著地降低艾滋病患者血浆中的HIV病毒载量,但对潜伏的病毒库无效.对HIV的基因治疗包括诱导HIV潜伏感染的休止的CD4 T记忆细胞增生,使潜伏的HIV激活进入复制循环,结合药物治疗和激活潜伏的HIV基因表达但并不诱导细胞增生,而是通过载体携带的基因使细胞凋亡,以清除HIV潜伏感染的细胞,利用载体携带目的基因治疗脑中的病毒.  相似文献   

18.
HIV抗药性的产生严重阻碍了HIV疾病的治疗进程,因此开发新的抗HIV药物以及对病毒进行抗药性分析对于提高HIV疾病的治疗效果非常重要。将利用HIV假病毒构建的抗HIV药物评价系统及病毒抗药性分析系统应用于药物筛选及耐药性分析具有常规方法无法替代的优点。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几种类型HIV假病毒的特点和构建方法,同时介绍了假病毒感染细胞的系统及其在细胞水平筛选抗HIV药物和对HIV临床分离株进行耐药性分析这两方面的应用,并通过与常规方法进行比较来分析利用假病毒技术进行研究的优势及局限性, 还通过总结大量学者的研究成果证明了利用假病毒技术进行药物筛选和抗药性分析具有准确、安全和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艾滋病感染人数急剧增加,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为了对抗HIV药物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本文通过在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数据库中检索2006-2012年的抗HIV药物专利。对采集的专利信息用TDA软件进行数据清洗,利用专利计量分析方法,借助可视化的分析工具,从专利申请数量、优先权国、专利技术机构和专利技术领域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近几年抗HIV药物专利申请数量较为平稳;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和中国;抗HIV药物的技术领域主要集中在天然产物、发酵工业和杂环化合物等方面。美国在专利申请数量方面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足以见美国在抗HIV药物研发的活跃和强劲的技术实力。我国虽然在专利申请数量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是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已知众多天然药物具有抗HIV活性,因此中医药在防治艾滋病方面的作用愈来愈受到重视。本文简要综述了该领域近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