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亚油酸异构酶及其性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s简称CLA)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天然脂肪酸。亚油酸异构酶可将亚油酸转化成CLA,亚油酸异构酶可以特异性地转化合成CLA,克服了化学法催化合成CLA的缺点。本文介绍了亚油酸异构酶的来源、分离纯化;比较了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Lactobacillus reuteri、Propionibacterium acnes、Clostridium sporogenes等来源的亚油酸异构酶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微生物发酵炮制何首乌的机制,采用HPLC考察何首乌微生物发酵前后二苯乙烯苷类和蒽醌类化学成分的变化。何首乌经米根霉发酵后,产生了新的蒽醌类成分大黄素-6-O-β-D-吡喃葡萄糖苷,而二苯乙烯苷类成分无变化。同时药理研究发现,大黄素-6-O-β-D-吡喃葡萄糖苷对家兔肠平滑肌的收缩作用弱于大黄素。由此推断,在何首乌发酵炮制过程中,米根霉可催化大黄素转化为大黄素-6-O-β-D-吡喃葡萄糖苷,从而降低何首乌的泻下作用。实验结果初步验证了微生物发酵炮制何首乌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发酵法炮制何首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出可以专一性降解何首乌中蒽醌类成分而不破坏其有效成分二苯乙烯苷的菌种,降低何首乌的毒副作用,我们建立了一种炮制何首乌的新方法.采用HPLC法和UV分光光度计法,对不同菌株发酵的何首乌样品及其发酵前后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米根霉(Rhizojpus oryzae)、菌株YMS-010(Mucor.sp.)发酵样品的游离型总蒽醌、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含量均有较大幅度的降低.菌株YMS-006(Aspergillus)、黑曲霉(Aapergillus nigers)、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三株菌株发酵何首乌样品有未知成分产生,且含量较高.通过筛选发现米根霉、菌株YMS-006具有专一性降解蒽醌类成分而不破坏二苯乙烯苷的能力,获得了具有发酵炮制作用的菌株.  相似文献   
4.
HIV抗药性的产生严重阻碍了HIV疾病的治疗进程,因此开发新的抗HIV药物以及对病毒进行抗药性分析对于提高HIV疾病的治疗效果非常重要。将利用HIV假病毒构建的抗HIV药物评价系统及病毒抗药性分析系统应用于药物筛选及耐药性分析具有常规方法无法替代的优点。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几种类型HIV假病毒的特点和构建方法,同时介绍了假病毒感染细胞的系统及其在细胞水平筛选抗HIV药物和对HIV临床分离株进行耐药性分析这两方面的应用,并通过与常规方法进行比较来分析利用假病毒技术进行研究的优势及局限性, 还通过总结大量学者的研究成果证明了利用假病毒技术进行药物筛选和抗药性分析具有准确、安全和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核桃花营养成份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核桃花的营养成份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核桃花营养较为丰富和全面,特别是蛋白质高达21%,K、Fe、Mn、Zn、Se及β胡萝卜素、VB2、VE、VC等含量也较高,是一种较好的天然营养保健食品资源,加上它数量多而集中和有传统的食用习惯,很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6.
一种初筛产胞外淀粉酶菌株的简化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尝试了固体碘熏蒸显示透明圈,然后直接传代培养菌株检测耐受时间及存活后产异淀粉酶的栖热菌酶活变化,同时与碘液染色及碘液熏蒸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用0.04 g碘固体熏蒸1 min效果较好,直接传代菌落存活率高,对生产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不易污染杂菌,方便、快捷,可替代碘液显色法.  相似文献   
7.
仙人掌茎有效成份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国民间有食用、药用仙人掌的传统,但对其有效成分等尚未进行系统的分析报道。本文对仙人掌茎甲醇提取液、石油醚提取液和氯仿提取液进行了生物碱、甾体、强心甙、皂甙和匝类等有效成分的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仙人掌的甲醇提取液、石油醚提取液和氯仿提取液中含有生物碱、黄酮甙、强心甙、皂甙以及三萜和甾体等,而未检出香豆精甙。  相似文献   
8.
细菌抗单宁作用机制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宁存在于多种植物中,具有广普抑菌作用,然而自然界中的一些细菌具有抗单宁的特性。综述了细菌抗单宁抑制作用的机制,包括单宁结构的改变、单宁的降解、酶解,高亲和作用的钝化,细胞膜的改变、修复,金属酶的组成改变,为细菌抗单宁作用及其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